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 王健

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 王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健 著
图书标签:
  • OTN
  • 光传送网
  • 光纤通信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王健
  • 设备
  • 应用
  • 技术
  • 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4503
商品编码:2935247722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光传送网 OTN 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

定价:79.00元

作者:王健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54045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由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联合编写,内容翔实,既注重OTN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的介绍,又面向工程实际应用,对于从事光通信行业的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传输网的概念及传输网的技术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然后简单介绍了SDH和WDM的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入了OTN技术。全书在简要介绍了OTN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详细讨论了OTN系统及设备。主要内容包括:OTN的概念与应用、OTN的体系架构、OTN的网络保护与应用、OTN的网络管理、ROADM的原理及应用、OTN的技术演进、OTN网络规划与设计、OTN网络传输性能、OTN设备安装与测试技术,并在书末尾介绍了华为公司主流的OTN设备――OSN8800,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OTN光传输设备的结构、配置和组网方法,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和实际工程和应用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适合于从事WDM/OTN系统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维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通信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目录
章 概述 9
1.1传输网概念及作用 9
1.1.1 传输系统概念 9
1.1.1.1 模拟传输系统 9
1.1.1.2 数字传输系统 9
1.1.1.3 有线传输系统 10
1.1.1.4 无线传输系统 10
1.1.1.5 传输网分层结构 11
1.1.2 传输网在电信网中所处的地位 13
1.1.3 业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4
1.1.3.1 电话交换网,基础数据网,GSM移动通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4
1.1.3.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4
1.1.3.3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16
1.1.3.4 互联网对传输链路的需求 16
1.1.3.5 互联网数据中心对传输网的需求 17
1.1.3.6 大客户专线对传输网的需求 17
1.2 传输网技术演进及展望 18
1.2.1 传输网技术发展历程 18
1.2.2 传输网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24
第二章 光传输网技术现状 30
2.1 光同步数字体系(SDH) 30
2.1.1 SDH概念及特点 30
2.1.2 SDH速率与帧结构 32
2.1.3 SDH复用与映射 36
2.1.3.1 复用结构与单元 36
2.1.3.2 映射 38
2.1.3.3 定位 41
2.1.3.4 复用 43
2.1.4 SDH组网 45
2.1.4.1 SDH设备 45
2.1.4.2 SDH网络拓扑结构 48
2.1.4.3 SDH网络规划原则 50
2.1.4.4 我国SDH网络结构 52
2.1.5 SDH保护与恢复 53
2.1.6 SDH性能分析 61
2.1.6.1 SDH线路性能分析 61
2.1.6.2 SDH网络性能指标 62
2.1.6.3 SDH网络误码性能 63
2.1.6.4 SDH网络抖动性能 66
2.1.7 SDH技术应用与发展 69
2.1.7.1 SDH的关键技术应用 69
2.1.7.2 SDH技术的发展 70
2.2 光波分复用系统(WDM) 70
2.2.1 WDM技术原理 70
2.2.2 WDM系统功能结构及描述 73
2.2.3 WDM主要性能 79
2.2.4 WDM组网技术 82
2.2.5 WDM网络保护 86
第三章 光传送网OTN 89
3.1 OTN的概念及应用 89
3.1.1 OTN的概念 89
3.1.2 OTN技术优势 91
3.1.3 OTN标准进展 92
3.1.3.1 国际OTN标准化现状 93
3.1.3.2 OTN标准化现状 99
3.1.3.3 OTN发展趋势分析 100
3.1.4 OTN的应用场景分析 104
3.1.4.1 省际干线传送网OTN组网模型 104
3.1.4.2 省内干线传送网OTN组网模型 105
3.1.4.3 城域传送网OTN组网模型 108
3.2 OTN体系架构 110
3.2.1 OTN网络分层及接口 112
3.2.1.1 OTN网络层次结构 112
3.2.1.2 光通路层网络 115
3.2.1.2.1 功能结构 115
3.2.1.2.2 子层划分 115
3.2.1.2.3 光通路子层网络 117
3.2.1.2.4 光通路传送单元子层网络 117
3.2.1.2.5 光通路数据单元子层网络 117
3.2.1.3 光复用段层网络 118
3.2.1.4 光传输段层网络 119
3.2.1.5 OTN网络接口 119
3.2.2 OTN网络的分割 124
3.2.2.1 OTN网络的分域 124
3.2.2.2 不同管理域的互联互通 125
3.2.2.3 OTN网络域内分割 125
3.2.3 OTN帧结构与开销 126
3.2.3.1 OTN帧结构 126
3.2.3.2 OTN开销 128
3.2.3.2.1 OTUk、ODUk和OPUk开销 128
3.2.3.2.2 OTS、OMS和Och的开销 129
3.2.3.2.3 开销描述 129
3.2.4 OTN复用与映射结构 131
3.2.5 OTN光传送模块 133
3.2.5.1 简化功能的OTM(OTM 0.m,OTM-0.mvn) 133
3.2.5.2 全功能OTM(OTM n.m) 136
3.2.6 OTN设备形态 139
3.2.6.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39
3.2.6.2 OTN交叉连接设备 139
3.2.6.2.1 OTN电交叉设备 139
3.2.6.2.2 OTN光交叉设备 140
3.2.6.2.3 OTN光电混合交叉设备 141
3.3 OTN网络保护与应用 141
3.3.1 光线路保护(OLP) 142
3.3.2 线性保护 144
3.3.2.1 OCh保护 144
3.3.2.1.1 OCh 1 1保护 144
3.3.2.1.2 OCh 1:N保护 144
3.3.2.2 ODUk SNC保护 144
3.3.2.2.1 ODUk SNC保护的定义和分类 144
3.3.2.2.2 ODUk 1 1保护 145
3.3.2.2.3 ODUk M:N保护 146
3.3.3 环网保护 147
3.3.3.1 OCh SPRing 保护 147
3.3.3.2 ODUk SPRing保护 148
3.4 OTN网络管理 149
3.4.1 OTN网络管理需求 149
3.4.2 OT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51
3.4.3 控制平面技术 152
3.5 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器ROADM 154
3.5.1 ROADM应用驱动力 154
3.5.2 ROADM的技术实现 156
3.5.2.1 基于波长阻断器(WB)的ROADM设备 156
3.5.2.2 基于平面波导电路(PLC)的ROADM设备 157
3.5.2.3 基于波长选择开关(WSS)的ROADM设备 158
3.5.2.4 上下路端口灵活性的实现方式 159
3.5.3 ROADM组网应用 162
第四章 光传送网OTN技术演进 166
4.1 概述 166
4.2 100G OTN技术 170
4.2.1 100G标准化现状 170
4.2.2 100G产业链发展状况 171
4.2.3 100G OTN关键技术 172
4.2.4 100G OTN组网应用 175
4.3 超100G技术 177
4.3.1 超100G标准化进展 178
4.3.2 超100G关键技术 182
4.3.3 超100G产业化进程 186
4.4 分组增强型OTN-POTN 188
4.4.1 POTN概念 188
4.4.2 POTN设备功能模型 191
4.4.3 POTN关键技术 194
4.4.4 POTN应用场景分析 195
第五章 光传送网OTN网络规划设计 197
5.1 OTN网络概述 197
5.2 OTN网络规划基本要素 199
5.2.1 光纤衰减 200
5.2.2 光信噪比 201
5.2.3 色散 203
5.2.4 非线性效应 207
5.3 OTN网络设计 209
5.3.1 系统制式 209
5.3.2 传送平面网络规划 213
5.3.3 传输系统设计 213
5.3.4 网络保护 216
5.3.5 辅助系统设计 217
5.3.6 控制平面设计 217
5.3.7 光传输距离计算 218
5.4 光纤光缆测试 221
5.4.1 光纤测试需求 221
5.4.2 光纤测试内容 222
5.4.3 光纤测试方法 222
5.5 Nx100Gbit/s WDM/OTN干线传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224
5.5.1 OTN干线传输网的规划 224
5.5.2 Nx100Gbit/s WDM/OTN干线传输系统工程设计 226
5.5.2.1系统设计方法 226
5.5.2.2中国电信100G试验网设计方案及特点 227
第六章 OTN网络传输性能 230
6.1 OTN假设参考光通道 230
6.2 误码性能 230
6.2.1 误码性能评估参数 230
6.2.2 端到端误码性能目标 231
6.2.3 端到端性能目标分配 232
6.2.4 误码维护性能可用性目标 232
6.3 以太网性能 233
6.4 光信噪比要求 233
6.5 抖动性能 235
6.5.1 抖动对于数字通信的影响 235
6.5.2 OTN网络接口输出抖动和漂移 236
6.5.3 OTN网络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237
6.6 ODUk时钟要求 239
6.6.1 ODUk时钟分类 239
6.6.2 ODUk时钟固有抖动产生 240
6.6.3 ODUk时钟抖动容限 241
6.6.4 ODUk时钟抖动转移特性 241
第七章 OTN设备安装与测试技术 243
7.1 OTN设备安装 243
7.1.1 机房环境 243
7.1.2 铁架安装 243
7.1.3 电源及告警功能检查 245
7.2 OTN单机设备测试 246
7.2.1 OTN设备基本形态 246
7.2.2 开销及维护信号测试 248
7.2.2.1 帧定位开销 249
7.2.2.2 OTUk开销及维护信号测试 250
7.2.2.3 ODUk开销及维护信号测试 252
7.2.2.4 OPUk开销测试 257
7.2.2.5 恒定比特速率客户维护信号 258
7.2.2.6 光层开销和维护信号测试 258
7.2.3 光接口测试 259
7.2.3.1 S/R点光接口测试 259
7.2.3.2 Sn/Rn点光接口测试 264
7.2.4 抖动测试 271
7.2.4.1 输入抖动容限 271
7.2.4.2 抖动产生 272
7.2.4.3 抖动传递函数 273
7.2.5 OTN设备功能测试 274
7.2.5.1 客户信号映射 274
7.2.5.2 ODUk复用功能 280
7.2.6 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281
7.2.6.1 ODUk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281
7.2.6.2 OCh交叉连接功能测试 285
7.3 OTN组网性能测试 287
7.3.1 网络性能测试 287
7.3.1.1 误码率/分组丢失率 287
7.3.1.2 以太网性能 287
7.3.1.3 系统抖动 288
7.3.2 保护倒换测试 289
7.3.2.1 线性保护 289
7.3.2.2 环网保护 299
7.4 OTN网络智能功能测试 302
7.4.1 控制平面连接管理功能 302
7.4.2 路由功能 304
7.4.2.1 路由计算能力 304
7.4.2.2 路由信息自动更新 305
7.4.3 自动发现和链路管理功能验证 306
7.4.3.1 控制平面的自动发现功能 306
7.4.3.2 控制平面的手工配置功能 307
7.4.4 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恢复测试 308
7.4.4.1 基于光层的保护恢复测试 308
7.4.4.2 基于电层的保护恢复测试 310
7.4.4.3 基于光电混合的保护恢复测试 311
附录一 华为公司OTN设备(OSN8800)介绍 314
节 简介 314
1.1 产品亮点和规格 314
1.1.1 产品亮点 314
1.1.2 产品规格 315
1.2 典型组网 316
1.2.1 典型OTN组网 317
1.2.2 典型MS-OTN组网 317
1.3 产品特性 318
1.3.1 线路速率 318
1.3.2 OTN特性 318
1.3.3 ROADM特性 319
1.3.4 OTN ROADM特性 319
1.3.5 PID特性 320
1.3.6 备份和保护 321
1.3.6.1 网络级保护(OTN) 321
1.3.6.2 设备级保护 322
1.3.6.3 自动光功率管理 323
1.3.7 同步 324
1.3.8 ASON特性 324
1.4 业务类型 325
第二节 产品架构 330
2.1 硬件架构 330
2.1.1 机柜介绍 330
2.1.2 OptiX OSN 8800 T64子架 330
2.1.2.1 结构 331
2.1.2.2 槽位说明 332
2.1.3 OptiX OSN 8800 T32子架 333
2.1.3.1 结构 333
2.1.3.2 槽位说明 335
2.1.4 OptiX OSN 8800 T16子架 336
2.1.4.1 结构 336
2.1.4.2 槽位说明 337
第三节 操作与维护 338
第四节 网络管理 340
第五节 节能与环境保护 341
5.1 节能 341
5.1.1 静态节能 341
5.1.2 动态节能 341
5.1.3 节能控制和监视 342
5.2 环境保护 342
参考文献 343

作者介绍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近几年曾在我社出版了《面向全业务运营的网络演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规划与设计》《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智慧城市:城市品质新思维》等书,市场表现和读者口碑均不错。

文摘


序言



光传送网(OTN)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 内容简介 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作为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承载骨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系统性地阐述了OTN的技术原理、关键设备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从光信号的传输基础到OTN的复杂架构,从核心器件的功能到系统部署的实践,本书将引领您走进OTN的世界。 第一章 OTN概述与发展演进 本章将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OTN的定义、基本概念及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定位。我们将追溯光网络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OTN为何能够取代传统的SDH/SONET成为主流的光网络技术。讨论OTN相比于SDH/SONET在带宽、灵活性、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理解OTN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奠定基础。同时,本章也将展望OTN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与SDN/NFV的融合、5G时代的OTN演进等,让读者对OTN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 OTN的关键技术原理 本章将深入剖析OTN的核心技术细节。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OTN的封装体制,包括ODU(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的层级结构(ODU0, ODU1, ODU2, ODU3, ODU4等),以及它们如何实现不同速率业务的灵活映射。接着,我们将探讨OTN的OTU(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帧结构,重点解析OTUk(k=0, 1, 2, 3, 4)的组成,包括开销字节(FEC, TCM, PM等)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支持强大的纠错、监控和管理功能。 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是OTN保证长距离可靠传输的关键技术。本章将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FEC,如RS-FEC(Reed-Solomon FEC)、SCC-FEC(Soft-Decision FEC)等,分析其纠错原理、性能优势以及在OTN中的应用场景。 时隙(Timeslot)和映射(Mapping)是OTN实现业务复用的基础。我们将讲解OTN是如何通过时隙分配和业务映射,将不同业务(如以太网、SDH/SONET、FC等)高效地封装到OTN帧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ODUk的GMP(Generic Mapping Procedure)映射机制是OTN实现灵活业务接入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GMP的工作原理,包括固定GMP和可变GMP,以及它们如何支持不同速率、不同粒度业务的灵活映射和解复用。 OTN的TCM(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功能为端到端业务的监控提供了强大的手段。我们将详细解析TCM的各个层级(TCM1-TCM6)的定义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包括信号劣化监测、故障定位等。 第三章 OTN设备组成与功能 本章将详细介绍构成OTN网络的各类关键设备及其核心功能。 OTN交换设备(OTN Switch/Cross-Connect): 作为OTN网络的核心,OTN交换设备负责实现不同OTU信号的交叉连接和调度。本章将重点介绍其主要功能,包括业务的接收、解封装、交叉连接、封装以及发送。分析其在网络中的作用,如核心层业务汇聚、骨干网业务互联等。 OTN复用器/分插复用器(ODU Mux/ADM): ODUMUX/ADM是OTN网络实现业务汇聚和节点接入的关键设备。本章将详细介绍其功能,包括低速率ODU信号的汇聚和映射到高速率ODUk信号,以及ODUk信号在节点上的分插和透传。 OTN线路终端设备(OTN Line Terminal, OLT): OLT是OTN线路的起点和终点,负责将业务信号进行OTN封装,然后通过光接口发送到传输线路。本章将介绍OLT的功能,包括业务的接入、OTN帧的封装、FEC的添加、以及光信号的产生。 OTN再生中继设备(OTN Regenerator): 在长距离传输中,信号会发生衰减和畸变。OTN再生中继设备通过接收、再生和发送光信号,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和传输质量。本章将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在OTN网络中的应用。 OTN性能监控单元(Performance Monitoring Unit, PMU): PMU是OTN网络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故障诊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章将详细介绍PMU的功能,包括对业务信号的误码率(BER)、信号强度、定时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故障告警的处理。 第四章 OTN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章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探讨OTN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城域网OTN应用: 分析OTN在城域网中如何承载海量数据业务,如IP业务、以太网业务,以及如何实现业务的灵活调度和弹性接入。重点介绍OTN在数据中心互联(DCI)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为数据中心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连接。 骨干网OTN应用: 阐述OTN在国家和区域骨干网中的作用,如何实现超大容量的业务传输,并为各种业务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讨论OTN在承载长途业务、提高传输效率方面的优势。 接入网OTN应用: 探讨OTN在接入网中的部署,以及如何通过OTN实现对现有接入业务(如GPON、xPON)的有效承载和升级。分析OTN在引入分组交换能力后,如何更好地支持移动回传业务。 OTN与SDN/NFV的融合: 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兴起,OTN与这些技术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本章将介绍OTN如何通过与SDN控制器的集成,实现网络资源的自动化配置、动态调度和智能管理。探讨NFV如何利用OTN提供的弹性带宽和可靠传输能力,实现网络功能的灵活部署。 OTN的部署与优化: 本章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讨论OTN网络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包括网络拓扑的选择、设备选型、链路预算、路由规划、告警处理、性能优化等关键环节。 第五章 OTN的监控与管理 本章将聚焦OTN网络的监控与管理体系。 OTN网络管理系统(NMS): 介绍OTN NMS的功能,包括设备管理、性能监控、故障管理、配置管理等。详细阐述NMS如何通过SNMP、NETCONF等协议与OTN设备进行交互。 OTN的性能指标与监控: 深入讲解OTN网络中的关键性能指标,如误码率(BER)、信号衰减、时钟同步误差、Jitter/Wander等,并介绍相应的监控手段和工具。 OTN的故障诊断与定位: 阐述OTN网络中常见的故障类型,以及如何利用NMS、测试仪表等工具进行故障的快速诊断和精确定位。重点介绍OTN强大的TCM功能在故障定位中的作用。 OTN的维护与优化: 讨论OTN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设备巡检、性能参数的定期审查、故障隐患的排查等。同时,也将探讨如何根据网络运行情况,对OTN网络进行优化,以提升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结论 本书力求从技术原理到工程实践,系统性地呈现光传送网OTN的全面图景。通过对OTN技术、设备和工程应用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OTN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核心价值,掌握OTN相关的知识技能,并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OTN技术仍在不断演进,其在未来通信网络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本书的推出,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学习者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书后,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得令人称赞。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来构建知识体系,每一章节的过渡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是循着一条精心铺设的道路在引导读者前进。比如,在介绍OTN的帧结构时,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技术术语,而是结合了历史发展和实际需求,阐述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结构,这种“追本溯源”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背后的设计哲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关键概念处插入的那些精炼的图表,那些图表往往比冗长的文字更能直观地揭示复杂技术的本质。这让我感觉,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将深奥的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在我面前,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理论家。

评分

读完一半,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受:作者对OTN技术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技术实现层面,进入了对整个网络架构和未来演进趋势的深刻洞察。书中对于QoS保障和网络弹性设计的部分,探讨得尤为深入。它没有停留在标准的“如何配置”上,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业务对时延、抖动的差异化需求,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这些需求来优化OTN的保护倒换机制。这种前瞻性的视野,让我对未来光传送网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尤其是在面对5G回传和数据中心互联这种对带宽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景时,书中提供的那些优化思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这让我感到,我购买的不仅是一本现行技术的教科书,更是一张通往未来网络的路线图。

评分

从文字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是极其精准而富有张力的。它避免了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也避开了不必要的文学修饰,用一种专业人士之间交流的坦诚和严谨,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技术点上的精益求精——比如对“超低损耗”的定义,对“星座图”误码率分析的细致描绘,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与其他一些内容陈旧或者翻译腔过重的书籍相比,这本书的“鲜活度”非常高,仿佛作者就是在昨天才完成了对最新标准和设备特性的调研。对于任何希望在光传送网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笔极佳的投资,它带来的知识复利,是无法用单纯的书籍价格来衡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我开始实际工作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最近我们有一个骨干网升级的项目,涉及到大量的OTN设备选型和对接调试。我手边正好翻到了书中关于“设备互联互通及兼容性测试”那一章。书中详述了不同代际设备在波长调度、信号整形(ESR)等方面的差异和处理策略,这些都是在标准文档中难以找到的“场外经验”。我根据书中提及的几点关键检查清单,成功避免了几个潜在的对接风险,极大地提升了调试效率。这种从“书本知识”到“现场实战”的无缝衔接能力,是衡量一本技术书籍是否优秀的试金石。可以说,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我的一个移动技术顾问,随时准备提供最前沿、最贴近现场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搭配沉稳,散发着一种专业而可靠的气息。我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偶然瞥到它的,那一瞬间,我就被它名字中透露出的技术深度所吸引。作为一名初涉光通信领域的工程师,我对OTN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的资料往往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侧重于某一特定环节,缺乏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黑暗中的一束光,指明了方向。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工程实施的完整脉络,这一点非常符合我希望找到一本“一站式”参考书的期望。书脊上的作者署名“王健”也让人感到一丝亲切,毕竟在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所著的书籍,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实践性往往更有保障。我期待着翻开书页,去探索那个由光纤编织而成的、高速率、高可靠性的世界,希望它能帮我构建起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