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 |
| 作者 | 羅伯特·麥剋拉肯·佩剋,未讀 齣品 |
| 定價 | 128.00元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18627 |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19世紀是博物學發展的黃金時代,傳奇博物畫傢愛德華·李爾正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本書即呈現瞭他令人驚艷的博物藝術。 愛德華·李爾有非凡過人的繪畫天賦,18歲齣版瞭科學史上一本重要的鳥類插畫專著——《鸚鵡傢族圖譜》,尤擅長以活物為對象作畫。李爾在青年時期,主要緻力於博物學插畫的創作。他和科學傢、收藏傢和齣版商一起,共同把19世紀的英國打造成一個博物文化的大本營和傳播地。 李爾是一位高産的藝術傢,一生創作瞭1萬多幅來自世界各地的博物畫作和風景畫作,曾為達爾文“小獵犬號”之行發現的鳥類新品種繪圖,為古爾德的博物書籍做插畫。他的博物畫和諧趣詩畫風格,在接下來的二百年裏持續影響瞭西方文化和審美。 作者羅伯特·佩剋花費大量的精力整理資料,於是就有瞭這本全麵介紹李爾的書籍。本書由“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藍色星球》導演大衛·愛登堡作序,內附200多張彩圖,娓娓講述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不是一本無聊的科學論文集,而是帶你走入一場科學的盛宴,在欣賞李爾纔能的同時,見證博物學黃金時代的開啓。 |
| 作者簡介 | |
| 美國博物學傢、作傢和曆史學傢,德雷塞爾大學自然科學學院的高級研究員,在科學和藝術的交叉領域頗有見地。他的科考探索足跡遍布五大洲,著有6本博物學書籍,在全美的圖書館和博物館舉辦過多場科學和藝術展覽,並經常受邀在BBC、NPR等各大電颱進行科學和藝術的講座。2012年適逢李爾百年誕辰,羅伯特·麥剋拉肯·佩剋在哈佛大學霍頓圖書館舉辦瞭一場愛德華·李爾的畫展。 鑒於佩剋在科研和科普方麵的巨大貢獻,他獲得瞭美國花園俱樂部頒發的莎拉·查普曼·弗蘭西斯奬章、自然科學學院頒發的理查德·霍普日奬章等許多錶彰,德雷塞爾大學授予佩剋人文主義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
| 目錄 | |
| 序言 / 7 引言 / 13 部分 非凡的一生:李爾的童年和對博物學興趣的萌芽_22 打開籠門:李爾和倫敦動物園_32 愛德華·T. 班尼特_39 未完成的書:李爾佚失作品集_42 《比奇船長的航海動物學》 _47 李爾和石版印刷術:科技成就藝術_51 李爾的鸚鵡專著_56 鳥類作畫錄:李爾之前的鳥類插畫_60 巴哈本的鸚鵡_64 群雄爭霸:李爾在博物學界的地位_71 約翰·古爾德_71 威廉·渣甸和普利多·約翰·塞爾比_80 托馬斯·貝爾_85 不尋常的動物_91 李爾與澳洲:對澳洲的極大興趣_93 伯爵和貓咪:李爾和德比伯爵的往來_100 約翰·詹姆斯·奧杜邦和美洲之旅的設想_107 《諾斯利莊園動物集》 _110 漂泊的畫傢:旅行者李爾_112 女王的導師_122 去更遠的地方旅行_125 異國服飾_127 旅行中的危險_128 正經地鬍謅:李爾的《諧趣植物學》_131 嚴謹的科學:李爾的植物學_136 部分結語_139 第二部分 大傢的故事,永恒的經典:李爾對童書的影響_142 畢翠剋絲·波特_145 愛德華·戈裏_149 簡·布雷特_150 傳奇的延續:兩位李爾式的當代博物畫傢_152 威廉·庫柏_152 伊麗莎白·巴特沃斯_155 站在李爾的肩膀上_158 沃爾頓·福特_158 詹姆斯·波塞剋_160 詩人般的地質學者:三位繼承李爾傳統的旅行山水畫傢_164 托尼·福斯特_164 約翰·道爾_167 菲利普·休斯_169 一位受李爾影響的政治漫畫傢_173 尼古拉斯·加蘭_173 第二部分結語_178 部分注釋_180 第二部分注釋_195 附錄_199 緻謝_200 插圖列錶 _ 204 |
| 編輯推薦 | |
| ☆維多利亞女王的繪畫老師、博物學黃金時代的傳奇博物畫傢 一生創作10000多幅博物畫作,貢獻瞭科學史上重要的本鳥類插畫專著——《鸚鵡傢族圖譜》。 ☆200餘幅插圖,多幅畫作驚艷次呈現。書中展現瞭李爾代錶性的鳥類、澳洲動物、植物、風景畫等,以及後人延續李爾的風格創作之品,驚艷讀者。 ☆影響西方文化和審美200年 李爾的博物畫風和諧趣詩配畫的形式,深刻影響瞭後來的插畫傢、童書作傢、政治漫畫傢,直至今日。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藍色星球》導演大衛·愛登堡傾情作序。“既能精準呈現物種的特點,又善於展現動物在某一時刻的性情;將科學畫和氣質畫完美結閤。毫不誇張地說,他是所有博物畫傢中*的一位。” |
| 文摘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序言 | |
| 暫無相關內容 |
第八段 我對那些充滿奇思妙想,同時又帶有某種教育意義的作品情有獨鍾,而《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似乎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期待。愛德華·李爾的博物畫,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一種特殊的“百科全書”。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他如何在用藝術的方式,嚮人們傳播關於自然界的知識。他所描繪的生物,是否具有一定的代錶性?他是否通過他的畫作,幫助人們認識和瞭解那些當時並不為人所熟知的物種?我尤其好奇,他的作品是否對兒童教育産生瞭積極的影響?那些充滿童趣和想象力的插圖,是否能夠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藝術如何成為連接科學知識與大眾的橋梁,如何以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傳播知識和啓迪智慧。
評分第四段 作為一個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拿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最直接的吸引點在於“博物”二字。我一直對那些奇妙的動植物充滿好奇,對它們獨特的外形、生活習性和演化曆程感到著迷。愛德華·李爾,雖然我對他作為藝術傢的身份有所瞭解,但我更想知道,他究竟是以一個怎樣的視角,去觀察和記錄這些自然界的生命?這本書中,是否會詳細地介紹他所描繪的生物種類?這些生物在當時的科學認知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這些生物的科學背景知識,以便我更好地理解李爾的畫作?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揭示李爾在博物學方麵的研究方法和觀察技巧。他是否會根據科學的分類,將這些生物進行係統性的描繪?他對於生物的解剖學和形態學是否有深入的研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僅驚嘆於他畫作的精美,更能從中學習到一些關於自然科學的知識,讓我對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第五段 我是一個喜歡故事和傳奇的人,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時,“傳奇”這個詞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我不太清楚愛德華·李爾的具體生平,但我總是對那些能夠創造齣不朽作品的藝術傢們背後的故事充滿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是一部關於愛德華·李爾這位藝術傢的傳記。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講述他的生平事跡,他的童年經曆,他的成長環境,他的藝術啓濛,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睏難。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那些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他內心世界的秘密。他是否曾經經曆過重要的轉摺點,是否曾經受到過重大的打擊?他的創作是否受到瞭他個人情感和經曆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他的生活,去感受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位藝術傢,所經曆的悲歡離閤,所付齣的努力和汗水。
評分第六段 我一直對那些“跨界”的藝術傢抱有特殊的興趣,而愛德華·李爾,似乎就是這樣一個集博物畫傢、詩人、作傢於一身的奇纔。《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去深入瞭解這樣一位獨特的人物。我最期待的是,書中能夠展現齣他不同身份之間的聯係和融閤。他的詩歌,是否會影響他的繪畫風格?他的繪畫,又是否會為他的詩歌提供靈感?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他作品中“博物”與“藝術”、“科學”與“想象”之間的辯證關係。他如何能在嚴謹的科學觀察基礎上,融入自己獨特的藝術理解和人文情懷?我尤其好奇,他的幽默感是如何體現在他的博物畫中的?那些他為奇特生物所起的古怪名字,那些充滿童趣的插圖,是否都源於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對世界獨特的觀察角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一個立體、豐滿的愛德華·李爾,一個不僅僅會畫畫,更懂得生活,懂得思考的藝術傢。
評分第九段 我總覺得,偉大的藝術作品,往往蘊含著創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對世界的獨特理解。《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挖掘愛德華·李爾內心世界的絕佳載體。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他作品背後的哲學思考。他為何會選擇描繪這些奇特而美麗的生物?這些生物是否象徵著他的人生觀,或者他對生命的某種理解?我尤其好奇,在他的畫作中,是否流露齣他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或者對生命脆弱性的感嘆?書中是否會提及他的人生哲學,他如何看待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僅欣賞到他畫作的視覺美感,更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邃思想,能夠引發我對於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評分第三段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所呈現的“藝術”層麵。愛德華·李爾的博物畫,在我看來,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科學記錄,而上升到瞭藝術的高度。我一直認為,優秀的博物畫,不僅僅要準確地描繪生物的形態,更要捕捉到它們的神韻和生命力。李爾的畫作,是否做到瞭這一點?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書中那些精美的印刷品,去近距離地欣賞他綫條的流暢,色彩的運用,以及他對光影的把握。他的構圖方式是怎樣的?他是否會采用一些獨特的視角,去展現生物的另一麵?我尤其好奇,在他描繪那些並不常見的生物時,他是如何平衡科學的嚴謹和藝術的想象的?書中有沒有提到他對其他藝術傢的影響,或者他本人又受到瞭哪些藝術流派的啓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導覽,帶領我走進李爾的藝術世界,讓我理解他作為一位藝術傢,在當時的藝術史上有何地位,他的創作風格又有何獨特性。我不僅僅想欣賞他的畫,更想去理解他畫畫時的心境,他想要通過他的作品傳達怎樣的情感和思考。
評分第十段 我是一個對“收集”和“整理”類書籍情有獨鍾的讀者,所以當看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時,我立刻聯想到瞭它作為一種“博物誌”的價值。愛德華·李爾,是否像是那個時代的“博物學傢”,將他所見所聞,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來?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人們對自然界探索和認知的水平。他的作品,是否為後世的博物學研究提供瞭寶貴的資料?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他收藏和整理這些博物資料的過程的細節?他是否會親自去野外考察,或者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來獲取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不僅僅是藝術傢的創作,更是一個時代對於知識的渴求和積纍。它是否能夠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博物”的意義,以及它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
評分第七段 作為一位對歐洲藝術史,尤其是19世紀藝術發展有所關注的讀者,我拿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首先想到的是它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在當時乃至後世,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他的作品是否開創瞭新的藝術風格,或者對當時的藝術潮流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他藝術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他所處的藝術環境,以及他與其他藝術傢的交流。是否有可能,他的作品,是那個時代科學與藝術融閤的典範?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他的繪畫技巧,他的色彩運用,他的綫條錶現力,以及他對構圖的獨到之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專業的藝術評論,帶領我從更深層次的藝術理論角度去理解和欣賞李爾的作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美學欣賞。我對書中是否有關於他藝術理念的闡述,或者他本人對於藝術的定義和追求,充滿瞭期待。
評分第二段 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充滿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拿到《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這本書時,最先吸引我的並非其精美的插圖,而是書中蘊含的那個時代的氛圍。翻開書頁,仿佛穿越瞭時光的隧道,迴到瞭那個充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維多利亞時代。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感,他不僅僅是一位博物畫傢,更是一位詩人,一位將幽默與觀察力相結閤的天纔。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他個人生活經曆的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瞭解一位藝術傢的成長軌跡,他的傢庭背景,他的教育經曆,他所處的社會環境,對於理解他的作品至關重要。我猜想,李爾的創作,一定與他獨特的個人經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他是否曾經親身經曆過那些奇妙的冒險,是否曾經在遙遠的土地上,與他筆下的生靈近距離接觸?書中是否有詳細的文獻資料,能夠幫助我們拼湊齣他創作的完整圖景?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他作品背後的文化象徵意義,他是否在用他的畫筆,記錄著那個時代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憧憬?或者,他的作品中是否也蘊含著他對社會現實的某種隱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們不僅僅看到他“畫”瞭什麼,更能理解他“為什麼”這樣畫,以及這些作品對於當時和後世的意義。
評分第一段 我最近偶然翻閱到瞭這本《博物之美:愛德華·李爾的博物藝術傳奇》,還沒來得及深入細讀,僅僅是翻閱和瀏覽,就已經被它深深吸引瞭。首先,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非常考究,紙張的觸感和印刷的質感都透露齣一種匠心獨運的精緻,封麵那充滿故事感的插畫,仿佛一張泛黃的舊照片,邀請你去探索一個被時光遺忘的奇妙世界。我特彆喜歡它排版的留白,讓每一幅插圖和文字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不會顯得擁擠,閱讀起來更加舒適和沉浸。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博物學傢,對於那些嚴謹的科學分類和命名可能瞭解不多,但我一直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滿好奇,對那些隱藏在文字和圖像背後的故事有著莫名的迷戀。愛德華·李爾這個名字,我之前雖然有所耳聞,但對他作品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碎的印象,總覺得他是一個帶有奇幻色彩的藝術傢。而這本書,似乎正是打開這扇通往他博物藝術世界大門的一把鑰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瞭解,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經曆和怎樣的內心世界,能孕育齣如此獨特而迷人的博物畫作?這些動物、植物,甚至是奇形怪狀的生物,是如何在他筆下煥發齣如此鮮活的生命力的?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李爾創作過程的細節,那些靈感的來源,那些反復的修改和打磨,以及他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如何將科學的觀察與藝術的想象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與一位偉大的靈魂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