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武誌紅經典作品:為何愛會傷人
定價:39.00元
作者:武誌紅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502096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我們所知道的關於愛情的知識,多數其實是關於迷戀的。 迷戀的愛,是虛假的你與幻想中的對象之戀愛。因而,我們發展齣種種愛情的病來。真要走到真愛,就必須活齣真實的自己,同時看到並尊重對方的真實存在。本書從全新的視角解讀愛情,提齣從“認識自己內心”的角度來看待愛情。愛情齣現問題,往往不是對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內心齣瞭偏差。武誌紅老師新書推薦:夢知道答案(升級版):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百萬冊暢銷書作傢武誌紅經典力作,讀懂自己的夢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好的解夢者,不是彆人,正是你自己)
內容提要
為何愛會傷人?因為我們常常看不清愛情的真相,總是與自己幻想齣來的人相愛,而忽略對方的真實存在。我們所歌頌的美好愛情,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其實隻是愛情的初級階段而已。為何愛會傷人?因為我們無法正視自己的內心,總是把幸福寄托在找到一個正確的人,而從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其實,大多數的愛情悲劇,都是兩個人造成的。為何愛會傷人?武誌紅從心理學的角度,給瞭我們答案:愛情是一個輪迴,在愛情中,我們想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我們在童年所經曆的幸與不幸都將在愛情中找迴來,童年時與異性父母的關係也決定瞭我們與愛人的關係。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不僅要關注與愛人的關係,也要關注與孩子的關係,因為我們如何對孩子,將決定孩子的愛情結果。
目錄
序|從輪迴到孵化器
PART 1|愛情,是一種輪迴
1 迷戀:源自幻象的愛
2 一見鍾情或是緻命誘惑
3 命運=心理的強迫性重復
4 七年之癢:尋找真愛的契機
5 警惕愛情的七個教條
6 迷人的愛——絕望的愛
7 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
PART 2|難以避免的愛情戰爭
8 KIM的拯救情結之真相
9 要激情,還是要安全感
10 沒有安全感毀瞭張柏芝的婚姻
11 支配與服從的雙重奏(一)
12 支配與服從的雙重奏(二)
13 夫妻吵架:隱秘的權力鬥爭
14 彆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
15 放下親密關係中的擋箭牌
16 警惕你身邊的隱形攻擊
17 慎防親密關係中的洗腦
18 戀愛,是為父母而談嗎
19 四年沒性愛,到底錯在誰
PART 3|任何選擇都有道理
20 誰是你人格的對立麵
21 誰是你的第三者
22 我殺死瞭一個23歲女孩
23 解夢:忠實男友屢有新歡
24 她們為何偏偏做第三者
25 她們為何非犯不嫁
26 要求戀人鼓勵我過分嗎
27 萬裏之外的愛
28 依賴與反依賴的雙重奏
PART 4|陰謀與愛情
29 男人是個什麼東西
30 女人是個什麼東西
31 女人,破解你的幸福密碼
32 重新發現你的父親
33 發現愛的證明
34 給到手的幸福蓋個戳
35 放下愛情的神話
36 將你的心打開
作者介紹
武誌紅,既是心理谘詢師,又是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傢。1992年考進北京大學心理學係,2001年獲得心理學係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師從的心理治療學傢錢銘怡教授。2009年成立武誌紅心理谘詢中心,已幫助大量患者恢復健康,重獲幸福。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現為《心理月刊》專欄作傢,網絡視頻節目《跟武誌紅學心理學》主講人。著有《為何越愛越孤獨》《為何傢會傷人》《解讀“瘋狂”》《解讀絕望》《七個心理寓言》《心靈的七種兵器》《夢知道答案》等,個人作者超百萬冊。
文摘
序言
讀《為何愛會傷人》這本書,我的內心經曆瞭一場又一場的地震。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用最直白卻又不失溫情的語言,剖開瞭許多我曾經試圖迴避卻又無法逃避的傷口。我總以為,愛應該是溫暖、是港灣,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愛背後的陰影,那些隱藏在親密關係中的控製、依戀、分離焦慮,甚至是那些不自知的習得性無助。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獨立自主的人,never need anyone. 但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卻一次次地在其中找到瞭自己的影子。我看到瞭自己是如何在親密關係中,為瞭迎閤對方而壓抑真實的需求,如何害怕被拋棄而小心翼翼地維係一段並非真正讓我快樂的關係。武誌紅老師的分析,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我們內心最深處情感的洞察。他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引導你去理解“為什麼會這樣”。這種“理解”本身,就給瞭我巨大的力量。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莫過於對原生傢庭影響的深刻揭示。我曾經以為,我已經走齣瞭童年的陰影,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那些童年的創傷,往往以一種我們無法察覺的方式,悄悄地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親密關係。那些父母的模式,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那些潛意識裏的恐懼,都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我們在關係中重演曾經的模式。讀到這裏,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讀懂瞭我心裏最隱秘的角落。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反思自己過往的感情經曆。那些曾經讓我痛苦不堪的關係,那些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行為模式,似乎都在這本書裏找到瞭閤理的解釋。我不再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對方,也開始審視自己在關係中的責任。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也是充滿希望的。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愛得受傷,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還沒有學會如何建立健康而獨立的關係。 這本書更像是一場自我救贖的旅程。它沒有提供萬能的“靈丹妙藥”,而是提供瞭一張“地圖”,指引我們探索自己內心的迷宮。當我理解瞭那些讓我痛苦的根源,當我開始接納自己不完美的過去,當我嘗試著在關係中錶達真實的自己,我發現,愛,真的可以不再傷人。它讓我學會瞭如何愛自己,也如何去愛他人,以一種更成熟、更健康的方式。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悟。
評分這本書,真的像一本“心經”,讓我反復咀嚼,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領悟。我一直以為,愛的本質應該是純粹的、美好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愛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心理操縱、情感勒索,甚至是不自知的“習得性創傷”。我曾經一度非常睏惑,為什麼我付齣瞭真心,換來的卻是遍體鱗傷。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依戀模式”的剖析。我曾經以為,那些對愛極度渴望,或者極度迴避的人,隻是性格使然。但這本書告訴我,這些行為模式,很多時候都源於我們童年時期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依戀關係。這種來自原生傢庭的影響,竟然如此深遠,以至於在我們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演。 書中對“原生傢庭”的探討,讓我更是心有戚戚焉。我曾經試圖逃避,試圖遺忘那些不愉快的童年經曆,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無法真正地逃避過去,我們必須去麵對,去理解,去療愈,纔能真正地走齣陰影。作者的分析,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父母,審視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審視這些關係如何影響瞭我現在的感情觀。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剝洋蔥,一層一層地揭開自己的內心。我常常會因為書中的某些描述,而感到臉紅心跳,因為那太真實瞭,太像我自己瞭。這種“被看穿”的感覺,雖然有些尷尬,但同時也是一種解脫。它讓我明白,我不是一個人在經曆這些,我的痛苦,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這本書,不隻是一本關於“為何愛會傷人”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如何不再傷人,如何不再受傷”的書。它給瞭我深刻的啓示,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愛的關係,也給瞭我成長的方嚮。我不再是那個迷茫的、受傷的自己,而是開始相信,我能夠擁有健康、美好的愛。這本書,是一份關於自我救贖的珍貴指南。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我內心深處那些關於愛的睏惑和傷痛。我一直以來都以為,愛就是付齣,就是犧牲,就是把對方放在第一位。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種“愛”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自我放棄和不被看見的渴求。我曾經為瞭維持一段關係,寜願委屈自己,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結果換來的卻是對方的理所當然,甚至是變本加厲的索取。 作者在書中對於“共生關係”的描述,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曾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以為那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兩個人緊密地黏在一起,分不開。但這本書告訴我,這種“不分離”背後,其實是兩個不成熟的個體,在彼此身上尋求安全感和完整性,一旦其中一方想要獨立,另一方就會感到被拋棄,然後産生巨大的恐慌和憤怒。這種解讀,讓我對自己過往的經曆,有瞭一個全新的認知。 我記得書裏講到一個例子,關於“控製”和“占有”的誤區。我曾經誤以為,如果一個人足夠愛你,他就會想要瞭解你的一切,想要把你“圈”在自己的世界裏。結果,這種“愛”卻像一座牢籠,讓我窒息。武誌紅老師的分析,讓我明白,真正的愛,是給予對方自由和空間,是相信對方的獨立性,而不是試圖將對方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這種觀念的轉變,對我來說是巨大的。 讀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沒有給我空洞的理論,而是用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案例,去闡釋那些復雜的心理機製。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曆進行對比,然後恍然大悟,原來我曾經的痛苦,並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心理根源。這種“理解”,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它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與愛的關係,也給瞭我走齣睏境的勇氣和方法。它不是一本讓你瞬間解脫的書,但它會讓你看到前方的路,讓你明白,如何纔能建立一種更健康、更滋養的親密關係。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愛,也更加懂得如何去被愛。
評分這本書,真的像一本照妖鏡,把我內心深處那些模糊不清、甚至我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角落,給一一照亮瞭。我一直以為自己處理感情問題的方式挺成熟的,結果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我一直在無意識地復製著我父母之間那種充滿衝突和猜忌的模式。尤其是在談到“內在小孩”的部分,我更是感觸頗深。那些小時候因為被忽視、不被理解而産生的委屈和渴望,竟然一直在影響著我成年後對親密關係的期待,我總是不自覺地去尋找一個能夠“填補”我內心空缺的人,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指責和批判,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甚至有些憐憫的視角,去解讀那些看似“扭麯”的行為。他會讓你明白,很多時候,那些傷害性的行為,背後其實是齣於一種深層的恐懼和不安全感。比如,為什麼有些人會在關係中錶現得特彆粘人,或者特彆喜歡控製對方?書中對此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我曾經對一些人的行為感到不解甚至憤怒,但讀瞭這本書,我開始能夠理解,甚至産生一絲絲同情。 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進行瞭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我常常在讀到某個章節時,就會停下來,迴想自己過去的經曆,那些曾經讓我心痛的瞬間,那些讓我睏惑的抉擇,似乎都有瞭新的解釋。我不再將所有的痛苦歸咎於他人,而是開始真正地審視自己在關係中的角色和責任。這是一種痛苦的剝離,但同時也是一種卸下重擔的輕鬆。我開始意識到,要獲得健康的愛,首先要學會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改變,在於它讓我擺脫瞭“受害者”的心態。我不再覺得自己隻是被動地承受著感情的痛苦,而是開始相信,我有能力去改變,去選擇更健康的關係模式。作者提齣的很多概念,比如“邊界感”、“獨立性”,讓我看到瞭破局的可能性。我開始嘗試著在現實生活中去踐行這些理念,雖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我能感受到一絲絲的鬆動和進步。 總而言之,《為何愛會傷人》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親密關係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成長的地圖。它讓我看到瞭愛之傷的根源,也給瞭我療愈和成長的勇氣。讀完之後,我感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力量,仿佛我能夠更坦然地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情感挑戰,也更自信地去追求我真正想要的愛。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瞭我內心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我一直以為,愛是一種甜蜜的負擔,是需要小心翼翼去嗬護的 fragile thing。但這本書卻顛覆瞭我對愛的所有認知。它告訴我,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受傷”,並不是因為愛本身齣瞭問題,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去愛,如何去處理愛中的種種“陰暗麵”。 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分離”和“獨立”的探討所吸引。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害怕失去,害怕孤獨。所以,我總是會拼命地去抓住那些我愛的人,生怕他們會離開。這種恐懼,讓我變得患得患失,也讓我在這段關係中,失去瞭自我。作者的分析,讓我明白,隻有當我們能夠獨立地站立,能夠接納孤獨,我們纔能真正地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而不是依靠對方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書中關於“自戀”的章節,更是讓我醍醐灌頂。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身上也可能存在著自戀的成分,而且這種自戀,會以一種多麼隱蔽的方式,影響著我的親密關係。當我看到自己是如何在關係中,試圖尋求他人的肯定和贊美,如何不願意接受批評,如何總是將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我感到瞭一種深深的羞恥,但同時,也有一種被看見的釋然。 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我不再是那個被動地承受著感情傷害的受害者,而是開始主動地去理解自己,去接納自己,去改變自己。作者的語言非常有力量,也很接地氣,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將那些復雜的心理學概念,傳遞給我。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塑自我的機會。它讓我看到瞭自己內心的盲點,也給瞭我走齣睏境的希望。我不再害怕愛,不再害怕受傷,因為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學習,去成長,去建立一種更健康、更成熟的愛。這是一種覺醒,也是一種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