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化学多大点事儿
定价:29.00元
作者:刘行光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53280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你会不会觉得,化学概念不容易理解,化学反应式很难记?
想学好化学才多大点事儿!
兴趣是*好的化学老师!
其实,很多概念一点就破。
在这里,不需要你死记硬背,不用请家教,也不用报课外辅导班,
一些生活小常识就能帮你记住知识点。
学好化学其实很简单!
内容提要
《化学多大点事儿》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化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微观世界中的化学、化学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化学元素、化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化学与人体健康、化学怎样为人类造福等。 《化学多大点事儿》内容完善、科学系统,能使读者轻松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多大点事儿》适合中学生阅读。
目录
目 录
章 化学是世界的“显微镜” 1
悬浮粉尘的利弊 2
肉眼看不到的微粒 4
原子论的创立 7
原子究竟有多小 10
浓缩就是精华 13
捧月的“众星” 16
第二章 化学是大自然的“魔术师” 19
地球生命的诞生之谜 20
“自给自足”的营养方式 23
“点石成金”的妙法 26
“颜色”对化学的帮助 28
燃烧的三要素 31
物质分离妙法 35
溶解不了的物质 37
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 40
第三章 化学是元素的“大家庭” 43
门捷列夫的发现 44
“活命空气”的发现 47
“无用空气”的作用 50
轻元素的高超本领 53
“死亡元素”氟 55
老档案里翻出“懒汉” 58
水一样的银子汞 61
稀有金属稀有吗 64
军装的扣子哪里去了 67
绿玉石中的“铍土” 70
锈蚀钢铁的“老虎” 73
是金子还是“伪金” 76
第四章 化学是生活的“指南针” 79
面食里的小洞洞 80
水果能有效解酒 83
凉爽降温的汽水 86
不能用茶水服药的原因 88
让衣服不怕淋雨 90
历史悠久的调味品醋 93
生命的高级友好使者 96
食物防腐的神奇容器 99
鱼的“健康使者” 101
告别“白色污染” 103
灭火器显神威 106
“建材”的诞生 109
彩色“萤火虫” 112
给地球保温的“棉被” 114
第五章 化学是健康的“大词典” 117
人体疲劳的秘密 118
人体内的金属元素 120
消毒常用的药物酒精 123
安全食用绿色蔬菜 125
居家的消毒剂 127
食物中毒的杀手 129
健康的风向标pH值 132
水壶里面的“白铠甲” 135
明矾使水变干净了 138
无形杀手 141
全球环境污染大患 144
第六章 化学是人类的“好伙伴” 147
工业的粮食煤 148
工业的血液石油 151
不怕寒冷和炎热的橡胶 154
让车轮轻快地旋转 156
神奇的油膏 158
野餐后的大收获 161
玻璃拉成细丝以后 164
石头竟然能织布 167
“炸神”万贯资财留后人 170
粉身碎骨也要坚守岗位 173
夜空中绚烂的焰火 176
五彩缤纷的霓虹灯 179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181
作者介绍
刘行光长期致力于对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编写与研究,并拥有多位名校高级教师组成的强大创作团队,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使所介绍的知识点趣味横生,令读者过目不忘。已出版的作品有《物理多大点事儿》、《地球资源与保护丛书》、《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通史》等。
文摘
序言
知识的海洋,乐趣的舟楫:让化学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非常棒的科普读物。刘行光先生用他那充满智慧和幽默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化学世界。我一直以为,化学是那些实验室里的试管和烧杯,是那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是我永远也无法掌握的领域。但这本书,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它让我明白,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并且充满了乐趣。 我最欣赏书中对“化学键”的讲解方式。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共价键、离子键的定义,而是先从原子之间的“拉扯”讲起,就像是原子之间在玩“拔河游戏”,争夺着电子的控制权。有时候,它们会“公平地”分享电子,形成共价键;有时候,一个原子会“霸道地”抢走电子,形成离子键。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化学键的本质,而且还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画面。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 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化学史的趣闻轶事。比如,炼金术士们是如何一步步推动化学发展的,那些伟大的化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趣事,都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了解了化学发展的历史,也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身上那种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而这本书就是我手中那艘载满乐趣的舟楫,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抵达知识的彼岸。
评分初窥化学世界的入门砖:惊喜连连,启迪心智 拿到《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说实话,我一开始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化学这个学科,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带着一丝“高深莫测”的标签。然而,刘行光先生的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亲切、甚至可以说是“俏皮”的方式,打破了我对化学的固有认知。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也不是艰涩难懂的专业论文,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们这些初学者,悠闲地漫步在化学的奇妙花园里。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的阐释。比如,当讲到原子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质子、中子、电子”这些名词,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它们描绘成一个微缩的太阳系,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就像行星围绕着恒星一样。这种类比,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与抽象概念的距离,让我不再觉得原子是遥不可及的微观粒子,而是可以理解、可以想象的存在。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历史故事,比如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那些伟大的化学家们在实验室里为了探索未知付出的艰辛和智慧,读起来就如同追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科学精神的熏陶。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化学现象的解释,总是那么的“接地气”。举个例子,当我们谈论到燃烧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只会想到“火”和“烟”。但这本书却会告诉你,燃烧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氧气的参与,以及能量的释放。而且,它还会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木柴燃烧、蜡烛熄灭,来具体说明这些原理。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背后都蕴含着如此精妙的化学奥秘。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将化学从象牙塔中请出来,带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发现,化学,真的就在“多大点事儿”之间。
评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度:一本有趣的化学入门读物 《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在追求科学的严谨性之余,更注入了刘行光先生的人文关怀和幽默感。它并非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化学。我非常欣赏书中在介绍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时,所采用的类比。作者将反应的发生比作一次“化学舞会”,有的舞会需要“能量”来启动,才能让舞者们“翩翩起舞”,有的舞会则能“主动”释放能量,让周围都感受到它的“热烈”。这种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能量守恒和反应热,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冷知识”的挖掘,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关于元素周期表背后的小故事,那些元素的命名由来,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都让我觉得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部浓缩了人类智慧和历史变迁的史诗。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奇怪”化学现象的解释,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会变色,为什么有些东西会爆炸。作者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有趣的插图,将背后复杂的化学原理娓娓道来,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会回避一些“危险”的化学物质和反应,但它会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介绍其性质的同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这种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度相结合,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对化学的敬畏之心。我感觉,刘行光先生写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化学知识,更是希望通过化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自身。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化学入门读物。
评分打破“化学恐惧症”的良药:轻松阅读,收获知识 坦白说,我之前对化学是有点“恐惧”的。高中时期的化学课,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常常让我感到头疼。所以,当我拿到《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时,内心是有点忐忑的。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化学的刻板印象。刘行光先生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语言,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在与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化学平衡”的解释。它不是直接给出数学公式,而是用“拔河比赛”来打比方。当两边的力量差不多时,拔河比赛就会进入一个僵持的状态,这就是化学平衡。而当一方的力量突然增强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比赛就会继续进行,直到达到新的平衡。这种比喻,一下子就让我理解了动态平衡的概念,而且还体会到了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让我彻底摆脱了对化学公式的恐惧。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为什么切开的苹果会变黑?为什么我们会闻到油炸食物的香味?为什么汽车尾气会污染环境?这些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科学而又通俗的解释。我才发现,原来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治愈了我心中对化学的“恐惧症”,让我重新燃起了学习化学的热情。我现在甚至开始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且尝试用书中的知识去解释它们。
评分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维的启蒙:逻辑严谨,启发思考 《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启发了我的思维方式。刘行光先生在讲解化学概念时,逻辑性非常强,而且善于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酸碱指示剂”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遇到碱变蓝,而是深入解释了指示剂的分子结构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产生颜色上的差异。 作者甚至还举例说明了,为什么有些植物的花朵颜色会随着土壤的酸碱度而改变,比如绣球花。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化学原理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而且,在讲解完这些原理后,作者还会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其他的应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水质,或者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等等。这种“联想式”的教学,让我觉得化学知识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化学,而不是仅仅去“记忆”化学。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寻找规律,如何去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现象联系起来。这种思维的启蒙,对我来说,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有价值。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传授我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在塑造我学习和思考的方式。
评分一本有灵魂的化学书:理性与感性交织,启迪探索欲 《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一本讲解化学知识的书了,它更像是一本“有灵魂”的书。刘行光先生在书中,不仅仅是在传递化学的“理性”知识,更是在注入一种对科学的热爱,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对生活的热情,这些都是“感性”的体现。我记得书中在讲到“化学反应速率”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几个因素,而是先讲了一个“烧饭”的例子。 他问读者,为什么同样是煮米饭,有时候快,有时候慢?然后,他引申到,很多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就像影响烧饭的因素一样,比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等。这种从生活现象切入,再引申到化学原理的方式,让我觉得化学离我并不遥远,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我更容易理解知识,也激发了我对周围世界产生更多的“为什么”。 而且,书中还鼓励读者进行思考和探索。在讲解完某个概念后,作者常常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化学的理性与感性完美交织,它不仅仅是在启迪我的智慧,更是在点燃我的探索欲,让我想要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
评分从“为什么”到“原来如此”的蜕变:一本引人入胜的化学启蒙读物 拿到《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我的心情是从“有点抵触”到“欲罢不能”。之前,我一直觉得化学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充满着各种我无法理解的公式和符号。然而,刘行光先生的这本书,却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一步一步地走进化学的世界,并且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出“为什么”到“原来如此”的感叹。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元素周期表”的介绍。它不是简单地列出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而是将每个元素都赋予了生命和故事。比如,作者会讲到钠元素为什么如此活泼,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多么壮观的现象;会讲到黄金为什么如此珍贵,以及它的化学性质有多么稳定。这些故事,让冰冷的元素周期表变得鲜活起来,让我对每个元素都产生了好奇心,想要去了解它们更多的信息。这种“情感化”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乐趣。 而且,书中对化学反应的解释,也非常生动形象。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作者用“电子的赠予和接受”来比喻,就像是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礼物一样。一个原子“慷慨地”送出电子,另一个原子则“欣然地”接受电子,从而形成新的化合物。这种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不再觉得它是多么复杂的化学过程。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化学一无所知、甚至有点畏惧的“门外汉”,蜕变成了一个对化学充满好奇、并且能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初学者”。
评分颠覆认知,重塑化学观:原来化学这么有趣! 《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真的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化学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化学就是那些复杂的公式、枯燥的实验,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刘行光先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化学的另一面:它充满智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妙趣横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物质守恒定律”的阐述。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质量守恒”这样的术语,而是用一个形象的“乐高积木”的比喻,来解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重新组合的。 他讲到,无论我们怎么拆解和重组乐高积木,最终积木的总数量和总质量是不变的。同样,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也像乐高积木一样,只是重新排列组合,而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会改变。这种比喻,一下子就让我理解了物质守恒的本质,让我觉得化学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用具体形象来理解的。而且,书中还结合了许多历史上的科学故事,比如拉瓦锡在研究燃烧时,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读这些故事,让我感觉自己在与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进行对话,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解释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看似“神奇”的化学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发酵?为什么有些颜料能够改变颜色?为什么有些化学物质具有毒性?作者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插图,将背后的化学原理一一揭示。我才发现,原来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有着精妙的化学原理在支撑。这本书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原来,化学真的“没那么大点事儿”,但它却蕴含着无穷的奥秘。
评分拨开化学迷雾的清风:逻辑清晰,层层深入 《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逻辑性”。刘行光先生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并非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着清晰的脉络和递进的关系。从最基础的物质构成,到复杂的化学反应,每一步都像是精心铺设的台阶,引导着读者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直到能够对整个化学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样基础薄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我记得书中在讲解化学键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讲共价键、离子键这些专业术语,而是先从原子之间为什么会“手拉手”开始讲起,用“原子之间互相吸引,就像小孩子之间喜欢玩耍一样”这样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了电子在原子间的作用。然后,再慢慢引申到不同原子之间电子的得失和共享,最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整个过程,就像是在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地揭开化学键的神秘面纱,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这些重要的概念。 而且,书中在介绍完一个概念后,往往会立即给出相关的例子和应用,来加深读者的理解。比如,在讲到酸碱性的时候,它不仅解释了pH值的概念,还会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醋、柠檬汁、肥皂水等,分析它们的酸碱度,以及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性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让化学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存在,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心中对化学的迷雾,让我看到了它清晰、有序、充满智慧的一面。
评分跨越学科的桥梁:化学与生活的奇妙连接 《化学多大点事儿》这本书,成功地在我心中架起了一座连接化学与生活的奇妙桥梁。刘行光先生用他那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语言,将原本看似高冷的化学,变得亲切而有趣。我之前总是觉得,化学是科学家的领域,与我这个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化学就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每一个角落。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直接套用化学的分类体系,而是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比如水、空气、盐、糖等等,然后一步步地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最终引申到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这种“由近及远”的教学方法,让我觉得学习化学的过程,就像是在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的内容。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我们吃的食物需要经过化学加工,为什么有些药物能够治病,以及化学污染对我们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这些内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化学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本书,让我不再觉得化学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它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影响着我们方方面面。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授化学知识,更是在提升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和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