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嵌入式电路设计教程
定价:39.00元
作者:马洪连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21209444
字数:37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应用性强,讲求实用;(2)系统性好,内容全面且重点突出;(3)注重分析和设计,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要求,以培养“会设计、能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实际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全面、系统地对嵌入式电路设计技术及相关知识和应用实例作了介绍,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嵌入式电路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实用技术。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简介、基本电路设计与实现、信号检测与信息获取电路设计、人机交互接口电路设计、信息输出通道电路设计、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及系统抗干扰和低功耗电路设计,后还介绍了EDA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相关知识,以及电路原理图与电路PCB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各章均配有相应的习题与思考题,可供教学选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调试方法论”上所花费的笔墨。在很多嵌入式书籍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如何写出正确的代码”,却很少深入探讨“代码为什么会出错,以及如何系统性地找到错误”。这本书的倒数几章,着重介绍了使用JTAG/SWD调试器进行断点设置、内存查看和寄存器状态分析的技巧。特别是关于看门狗(Watchdog)复位问题的分析流程,从软件流程梳理到硬件复位脉冲的捕获,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排查路径。这对于正在经历无数次“程序莫名其妙崩溃”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没有回避嵌入式开发中最令人头疼的“黑盒”问题,而是将调试过程的思维逻辑透明化了。如果说前面的章节是教你造车,那么这些调试章节就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赛车手,知道车辆的每一个部件在极限状态下的反馈信号意味着什么。这是这本书在众多教程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核心优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让人拿在手里有一种久违的、踏实的工业感。我最初翻开它的目的,只是想快速了解一下当前主流的微控制器架构和基础的外设驱动原理。坦白讲,我对作者马洪连老师的了解并不多,但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这块招牌,至少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这是我选择它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初期的章节,确实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开篇,比如讲解了不同类型总线(I2C、SPI、UART)的底层时序图和电平标准,这一点非常到位。很多教程要么把时序讲得过于抽象,要么直接跳过细节,直接给出一个库函数调用,但这本书不同,它详细剖析了数据位是如何在物理层上传输的,对于初学者理解“为什么会出错”非常有帮助。不过,在涉及到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章节时,内容略显单薄,对于FreeRTOS的调度算法和中断嵌套的处理,深度挖掘得不够,更像是概念的介绍,而非实际项目中的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希望后续版本能在这方面加强,毕竟现代嵌入式系统越来越依赖RTOS来管理复杂任务。整体而言,作为一本入门到中级的参考书,它的理论铺陈是坚实的,为后续的硬件选型和系统设计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尤其是代码示例部分,是其最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教程中给出的很多代码片段,似乎是基于一个非常特定的、可能已经过时的开发环境或者特定的芯片型号进行编译的。当我试图将这些示例代码移植到我正在使用的较新型号的ARM Cortex-M4系列处理器上时,遇到了大量的宏定义缺失和寄存器地址不匹配的问题。例如,在配置定时器中断的代码中,有些关键的位操作与当前芯片手册中的定义存在偏差,这迫使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调试和查找对应芯片的Datasheet进行人工修正。这让人不禁怀疑,这些代码示例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跨平台的实际验证。嵌入式领域技术迭代极快,一本优秀的教程理应提供最新的、可直接在主流IDE环境下编译运行的源代码包,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些零散的、需要大量“考古”才能跑通的代码片段。这种维护上的疏忽,极大地降低了实际操作的效率,让学习曲线变得不那么平滑。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说实话,让我这个老工程师感到一丝遗憾。在讲解那些复杂的时序图和电路框图时,线条的精细度和清晰度有待商榷。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高速信号的阻抗匹配和电源完整性(PI)的章节,本来就晦涩难懂的概念,配上不够清晰的图例,着实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我记得在看关于PCB布局布线的章节时,书中提到了“差分信号走线应尽量等长”,但对于如何量化这个“等长”的误差范围,以及在多层板中如何处理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耦合效应,讲解得比较含糊,更像是一种经验之谈,而不是基于电磁兼容(EMC)理论的指导。我不得不中途停下来,去查阅一些更专业的信号完整性(SI)的参考资料来佐证和深化理解。这一点上,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让读者“能跑起来”的功能实现,而非“如何设计得更健壮、更具鲁棒性”的工程实践。对于那些志在设计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偏向于硬件物理层细节的专著来阅读。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展现了一种非常“务实”的教学理念,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带徒弟。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过于前沿或过于学术化的底层算法(比如复杂的AI加速或最新的量子计算接口),而是聚焦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最常见、最核心的需求——可靠的I/O控制、有效的功耗管理以及稳健的通信协议实现。在讲解功耗优化时,书中提到了不同睡眠模式(Sleep Mode, Deep Sleep, Shutdown)的切换时序和对外部唤醒源的影响,并附带了一个简单的低功耗示例项目。这种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讲解方式,使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接地气”。它不会让你感觉自己在啃一本高深的教科书,反而更像是在阅读一份经过实战检验的项目文档。对于准备进入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或物联网(IoT)领域的新人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框架是完全足够支撑他们完成第一个商业级或工业级的原型产品的开发任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