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 |
| 作者 |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 |
| 定价 | 360.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15795 |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刘信、周云龙主编的《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第 1卷2015版)》为《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2015版》丛书的**卷,收录了农作物种子、种苗、苗木质量与检验检测相关标准120项。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种子、种苗、苗木质量标准;第二部分为检验检测标准。在编排顺序上,每个方面的标准先按作物或者检测方法分类后,再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便查阅br/>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部分 种子、种苗、苗木质量标准 GB 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部分:禾谷类 GB 4404.2-2010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4404.3-2010 粮食作物种子 第3部分:荞麦 GB 4404.4-2010 粮食作物种子 第4部分:燕麦 GB 4407.1-2008 经济作物种子 部分:纤维类 GB 4407.2-2008 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油料类 GB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部分:瓜类 GB 16715.2-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白菜类 GB 16715.3-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GB 16715.4-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4部分:甘蓝类 GB 16715.5-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5部分:绿叶菜类 NY 2619-2014 瓜菜作物种子 豆类(菜豆、长豇豆、豌豆) NY 2620-2014 瓜菜作物种子 萝卜和胡萝卜 GB/T 29885-2013 棉籽质量等级 NY/T 1439-2007 剑麻 种苗 GB 18133-2012 马铃薯种薯 NY/T 1200-2006 甘薯脱毒种薯 NY/T 1288-2007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颜色的鉴定 NY/T 1990-2011 高芥酸油菜籽 NY/T 1989-2011 油棕 种苗 GB 9847-2003 苹果苗木 GB 19174-2010 猕猴桃苗木 GB 19175-2010 桃苗木 GB/T 9659-2008 柑橘嫁接苗 NY/T 353-2012 椰子种果和种苗 NY/T 355-2014 荔枝 种苗 NY/T 357-2007 香蕉 组培苗 NY/T 451-2011 菠萝 种苗 NY/T 1398-2007 槟榔 种苗 NY/T 1399-2007 番荔枝 嫁接苗 NY/T 1400-2007 黄皮 嫁接苗 NY/T 1438-2007 番木瓜 种苗 NY/T 1472-2007 龙眼 种苗 NY/T 1473-2007 木菠萝 种苗 NY/T 1648-2015 荔枝 等级规格 NY/T 1843-2010 葡萄 无病毒母本树和苗木 GB 11767-2003 茶树 种苗 NY/T 358-2014 咖啡 种子种苗 NY/T 1074-2006 可可 种苗 GB 19176-2010 糖用甜菜种子 NY/T 1796-2009 甘蔗种苗 NY/T 1742-2009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GB 19169-2003 黑木耳菌种 GB 19170-2003 香菇菌种 GB 19171-2003 双孢蘑菇菌种 GB 19172-2003 平菇菌种 GB/T 18247.4-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GB/T 18247.5-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5部分:花卉种苗 GB/T 18247.6-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6部分:花卉种球 NY/T 877-2004 非洲菊 种苗 NY/T 947-2006 牡丹 苗木 NY/T 1194-2006 柱花草 种子 NY/T 1195-2006 银合欢 种子 NY/T 1589-2008 香石竹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NY/T 1590-2008 满天星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NY/T 1591-2008 菊花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NY/T 1592-2008 非洲菊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NY/T 1593-2008 月季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NY/T 1744-2009 切花百合脱毒种球 NY/T 1745-2009 切花月季脱毒种苗 NY/T 2551-2014 红掌 种苗 GB 6941-1986 人参种子 GB 6942-1986 人参种苗 GB/T 18765-2008 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 GB 19173-2010 桑树种子和苗木 GB/T 17822.1-2009 橡胶树种子 GB/T 26614-2011 麻黄属种子质量分级 GB/T 26615-2011 籽粒苋种子质量分级 NY/T 1474-2007 益智 种苗第2部分 检验检测标准 GB/T 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关于批准发布GB/T 3543.5-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国家标准号修改单的公告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T 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其他项目检验 GB/T 19177-2003 桑树种子和苗木检验规程 NY/T 3-1982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NY/T 4-1982 谷类、油料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方法 NY/T 9-1984 谷类籽粒赖氨酸测定法 染料结合赖氨酸(DBL)法 NY/T 11-1985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NY/T 56-1987 谷物籽粒氨基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NY/T 57-1987 谷物籽粒色氨酸测定法 NY/T 1845-2010 食用菌菌种区别性鉴定 拮抗反应 NY/T 1846-2010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 NY/T 1656.5-2008 花卉检验技术规范 第5部分:花卉种子检验 NY/T 1656.6-2008 花卉检验技术规范 第6部分:种苗检验 NY/T 1656.7-2008 花卉检验技术规范 第7部分:种球检验 NY/T 1739-2009 小麦抗穗发芽性检测方法 GB/T 19563-2004 大豆种子品种鉴定实验方法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法 GB/T 20396-2006 三系杂交水稻及亲本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DNA分析方法 GB/T 28660-2012 马铃薯种薯真实性和纯度鉴定 SSR分子标记 NY/T 66-1987 籼型水稻系(或杂交种)与保持系种子真实性室内检验方法 NY/T 449-2001 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 NY/T 1097-2006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酯酶同工酶电泳法 NY/T 1385-2007 棉花种子快速发芽试验方法 NY/T 2594-2014 植物品种鉴定 DNA指纹方法 总则 NY/T 1730-2009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ISSR法 NY/T 1743-2009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RAPD法 NY/T 2471-2013 番茄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Indel分子标记法 NY/T 2174-2012 主要热带作物品种AFLP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NY/T 1432-2014 玉米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标记法 NY/T 1433-2014 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标记法 NY/T 1788-2009 大豆品种纯度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66-2013 大麦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67-2013 高粱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68-2013 甘蓝型油菜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69-2013 陆地棉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0-2013 小麦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2-2013 西瓜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3-2013 结球甘蓝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4-2013 黄瓜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5-2013 辣椒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6-2013 大白菜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7-2013 百合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478-2013 苹果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595-2014 大豆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634-2014 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NY/T 2859-2015 主要农作物品种真实性 SSR分子标记检测 普通小麦 NY/T 2745-2015 水稻品种鉴定SNP标记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选择种子这件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蕴含着如此多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标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只要是种子,种下去能发芽,长出来就行,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这个想法。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农作物品种的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经过了长期的选育、鉴定和标准化,才能成为我们手中那一粒粒饱满的种子。 书中对不同农作物种类的划分,以及对每个种类下面不同品种的描述,都非常详细。比如,我关注的稻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这是XX稻”,而是会详细列出这个品种的株高、分蘖数、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关键的农艺性状,还有它的产量潜力、抗病虫害能力、对水肥的需求、以及适宜的种植区域和栽培方式。这些信息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以前买种子,很多时候都是看包装袋上的字,或者听销售人员的推荐,有时候种下去才发现,这个品种根本不适合我这边的土壤和气候,结果产量大打折扣。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去检测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净度、以及水分含量等。这些指标对于保证种植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我以前也遇到过种子发芽率不高,或者掺杂了其他杂草种子的情况,导致我辛苦种下去的苗稀稀拉拉,收成也不好。有了这本书,我以后在购买种子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更专业的评判标准,我也能更有信心去要求商家提供合格的产品。 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它不像那种随意拼凑的科普读物,而是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它就像一个详细的“种子档案库”,让我能够方便地查找和对比不同品种的信息。我还会经常拿它来查阅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作物品种,了解它们的特性,这对于我拓展种植范围,尝试新的经济作物非常有帮助。即使是2015年的版本,其中很多的基础性知识和评价体系,对于现在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我记得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种子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虽然我不是专业科研人员,但读了之后,我才对“优良品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一个好的品种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筛选。这让我对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默默为我们提供优质种子的科研人员充满了敬意。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选择种子,绝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够发芽的物体,而是选择了一种具有特定遗传性状、能够适应特定环境、并能带来特定效益的“生命密码”。它让我从一个“种植者”的角色,升华为一个更“理解者”和“使用者”的角色。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种子的潜力,如何才能根据不同的地块和目标,选择最合适的种子。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农业科学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农业生产的认知方式。我不再仅仅关注眼前的收成,而是开始关注种子本身的品质,关注品种的内在潜力,关注它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我还会经常翻阅这本书,尤其是在播种季节来临之前,我会仔细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我今年的种植计划和土壤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种子。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凭感觉种地,而是更加科学、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农业生产。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农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最专业、最权威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它让我明白了,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和标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而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正是这种力量的集中体现。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就像一本“种子宝典”,让你在选择种子时,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信心。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这本书的时候,我正直奔走于各个种子经销商之间,试图找到最适合我那片土地的玉米品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宣传语,什么“高产”、“抗病”、“早熟”,但真正能打动我的,却是那些隐藏在数字和专业术语背后的,关于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可靠信息。这本书,恰恰就提供了这样的深度。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品种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书中对于每一个农作物品种的描述,都极为细致,从株高、穗行数、粒色,到生育期、抗倒伏能力、以及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等级,都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和数据。这让我能够跳出那些模糊的宣传口号,而是真正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估一个品种的优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的部分。我曾经因为种子发芽率不高而损失了不少,也吃过品种不纯的亏。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去检测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净度等关键指标,并且提供了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这让我以后在采购种子时,有了更强的底气,也能够更有效地辨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的产品。 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有条理,它将同类作物进行归类,并对每个品种的性状进行了统一的格式化描述,这使得查找和对比不同品种的信息变得非常便捷。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种的耐逆性(如抗旱、抗涝、耐盐碱等)的详细评估,对于我这种在多变气候环境下耕作的农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选择农作物种子,绝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够发芽的物体,而是选择一种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验证的“生命密码”。它蕴含着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性、产量潜力以及抗逆性等一系列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我未来的收成和效益。 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详实的专业知识,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的农业生产决策,从过去的凭经验,走向了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轨道。 我非常感激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农业生产。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我正在为我的家庭农场寻找更优质的种子,尤其是那些在南方地区表现稳定,产量又不错的品种。我记得那天跑了好几家农业书店,问了很多销售人员,但大多数推荐的都是一些市面上常见的、广告宣传力度大的品种,对于我这种更注重实际种植效果和品种稳定性的人来说,总觉得差点意思。直到在一家略显陈旧但藏书丰富的书店里,我无意间看到了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 初见此书,它的名字并没有立刻吸引我,毕竟“汇编”和“标准”听起来有些枯燥,我原本以为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扑面而来。这本书的装帧就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很扎实,印刷清晰,排版工整,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我随意翻了几页,里面的内容就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简单的种子介绍手册,而是提供了一套相对系统和严谨的种子信息。我看到了一些关于不同农作物种子分类、选育标准、质量检测方法以及不同品种性状描述的详细内容。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品类的种子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比如,对于我一直很关注的玉米种子,它不仅仅列出了常见的几个优良品种,还深入地介绍了不同品种的株高、穗行数、粒色、耐旱性、抗病性等等关键指标,甚至还提到了某些品种的适宜播种季节和土壤要求。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种子的农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再也不用仅仅依靠经验和销售的片面之词来做决定了,而是能够有一个更科学、更客观的参考依据。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它不像其他书籍那样零散地介绍,而是将同类作物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并对每个品种的特征进行了统一的格式化描述,这样便于查找和对比。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说过,但听起来非常有潜力的作物品种。虽然2015年的版本,可能有些信息已经有所更新,但它所建立的这种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详细的参考维度,是极其宝贵的。它让我意识到,选择优质种子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名字,更是选择一种经过科学研究和标准验证的“基因”和“特性”。 我记得书中还专门有一章节,详细介绍了种子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这部分内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我过去也曾遇到过种子发芽率不高,或者品种不纯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收成。有了这些专业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我以后在采购种子时,就能更有底气地去要求和检验,也能更好地识别出那些劣质的种子,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个“种子指南针”,能够指引我走向更明智的决策。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转变为一个更“专业”的评估者。过去,我可能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听信广告,选择市面上的热门种子。但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更深层次去理解种子,去分析它的优劣。我开始关注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关注它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关注它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优势。这种知识的获取,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升了我对未来种植的信心。 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这本书,尤其是当我计划种植一些新的作物或者想尝试引进新品种的时候。即便有些具体的品种信息可能已经不是最新,但它提供的那些关于品种性状的评价维度和标准,依然非常有参考价值。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如抗旱、抗涝、耐盐碱等)、对土壤的要求、以及适合的栽培模式的描述,这些都是农业生产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信息。它就像一个“种子百科全书”,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我想象不到的丰富内容。 对于从事农业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或者像我一样希望提升自己种植水平的农民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启迪书。它让我看到了种子科学背后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积累,也让我对农业生产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如果能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我们的农业将会朝着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和专业的框架,让我能够更科学地理解和选择农作物种子。它让我明白,优质种子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对科学标准的严格遵循。这让我更加敬畏农业,也更加热爱这份土地。即使它是一本2015年的书,其所包含的核心知识和专业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农作物种子的选择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在我追寻丰收的道路上,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宝贵的启示。我非常庆幸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并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在我刚开始接触农业的时候,对于如何选择优质的种子,我一直都感到有些茫然。市面上的种子宣传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我常常不知道该相信谁。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一家农业书店看到了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这本书的内容,彻底改变了我对种子选择的认知。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提供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它不是简单地介绍几个热门品种,而是将各种农作物种子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并对每一个品种的性状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描述。比如,对于我一直关注的水稻,书中不仅列出了品种名称,还详细说明了它的株高、分蘖数、生育期、产量潜力、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等一系列关键性状指标。这些信息,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根据具体地块情况来选择种子的农民来说,简直是太珍贵了。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方法的介绍。过去,我常常为种子的发芽率不高、品种不纯等问题而烦恼,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收成,也增加了我的经济损失。有了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种子的各项质量指标,还能学会如何去鉴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真正合格的产品。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消费者,而是能够主动掌握信息,做出明智选择的生产者。 而且,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清晰,逻辑性强,排版也很人性化,关键信息都得到了突出展示,便于我快速查找和参考。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种的耐逆性(如抗旱、抗涝、耐盐碱等)的详细评估,对于我这种在多变气候环境下耕作的农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选择农作物种子,绝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够发芽的物体,而是选择一种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验证的“生命密码”。它蕴含着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性、产量潜力以及抗逆性等一系列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我未来的收成和效益。 这本书就像一个“种子指南”,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不再盲目地跟风,不再仅仅依赖经验或者销售的片面之词,而是能够根据科学的依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常常会把这本书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尤其是在规划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时,我会仔细查阅书中关于不同作物品种的信息,结合我土壤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以及我个人的种植经验,来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我非常感激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农业生产。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恰逢我正在考虑扩大我的家庭农场的规模,并计划引进一些新的作物品种来提高经济效益。我深知,选择一个合适的种子,对于农业生产的成败至关重要,但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种子信息,良莠不齐,让我感到非常困惑。直到我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看到了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 这本书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简单的品种介绍手册,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专业的框架,来评估和选择农作物种子。书中对不同作物种类的划分,以及对每个品种的详细描述,都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列出了品种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关于这个品种的株高、分蘖数、生育期、产量潜力、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等一系列关键性状指标。这些信息,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根据具体地块情况来选择种子的农民来说,简直是太珍贵了。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方法的介绍。过去,我常常为种子的发芽率不高、品种不纯等问题而烦恼,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收成,也增加了我的经济损失。有了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种子的各项质量指标,还能学会如何去鉴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真正合格的产品。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消费者,而是能够主动掌握信息,做出明智选择的生产者。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清晰,逻辑性强,排版也很人性化,关键信息都得到了突出展示,便于我快速查找和参考。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种的抗逆性(如抗旱、抗涝、耐盐碱等)的详细评估,对于我这种在多变气候环境下耕作的农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选择农作物种子,绝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够发芽的物体,而是选择一种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验证的“生命密码”。它蕴含着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性、产量潜力以及抗逆性等一系列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我未来的收成和效益。 这本书就像一个“种子指南”,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不再盲目地跟风,不再仅仅依赖经验或者销售的片面之词,而是能够根据科学的依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常常会把这本书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尤其是在规划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时,我会仔细查阅书中关于不同作物品种的信息,结合我土壤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以及我个人的种植经验,来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我非常感激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农业生产。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市面上的一些科普读物,往往过于简化,难以触及到核心的专业知识。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我才真正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农业科学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所提供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围绕着“标准”这个核心,将不同农作物种子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细致的描述。书中对每一个品种的性状描述,都非常详尽,包含了株高、分蘖数、生育期、产量潜力、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等一系列关键性状指标。这些信息,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深入了解种子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种植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方法的介绍。过去,我常常为种子的发芽率不高、品种不纯等问题而烦恼,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收成,也增加了我的经济损失。有了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种子的各项质量指标,还能学会如何去鉴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真正合格的产品。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消费者,而是能够主动掌握信息,做出明智选择的生产者。 而且,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清晰,逻辑性强,排版也很人性化,关键信息都得到了突出展示,便于我快速查找和参考。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种的耐逆性(如抗旱、抗涝、耐盐碱等)的详细评估,对于我这种在多变气候环境下耕作的农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选择农作物种子,绝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够发芽的物体,而是选择一种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验证的“生命密码”。它蕴含着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性、产量潜力以及抗逆性等一系列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我未来的收成和效益。 这本书就像一个“种子指南”,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不再盲目地跟风,不再仅仅依赖经验或者销售的片面之词,而是能够根据科学的依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常常会把这本书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尤其是在规划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时,我会仔细查阅书中关于不同作物品种的信息,结合我土壤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以及我个人的种植经验,来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我非常感激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农业生产。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评分最初拿到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我的心情是有些复杂的,既有期待,也有一些疑虑。期待是因为我知道,作为一本“标准汇编”,它必然会包含许多权威、专业的信息,这对于我这个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农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但疑虑也随之而来,毕竟“标准”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枯燥,我担心它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难以消化。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的疑虑很快就被惊喜所取代。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实用。它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标准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在悉心地指导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选择农作物种子。书中对不同作物种类的划分,以及每个品种的详细描述,都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列出了品种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关于这个品种的株高、分蘖数、生育期、产量潜力、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等一系列关键性状指标。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方法的介绍。过去,我常常为种子的发芽率不高、品种不纯等问题而烦恼,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收成,也增加了我的经济损失。有了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种子的各项质量指标,还能学会如何去鉴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真正合格的产品。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消费者,而是能够主动掌握信息,做出明智选择的生产者。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清晰,逻辑性强,排版也很人性化,关键信息都得到了突出展示,便于我快速查找和参考。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种的抗逆性(如抗旱、抗涝、耐盐碱等)的详细评估,对于我这种在多变气候环境下耕作的农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选择农作物种子,绝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够发芽的物体,而是选择一种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验证的“生命密码”。它蕴含着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性、产量潜力以及抗逆性等一系列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我未来的收成和效益。 这本书就像一个“种子指南”,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不再盲目地跟风,不再仅仅依赖经验或者销售的片面之词,而是能够根据科学的依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常常会把这本书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尤其是在规划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时,我会仔细查阅书中关于不同作物品种的信息,结合我土壤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以及我个人的种植经验,来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我非常感激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农业生产。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我所处的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和口耳相传的知识,对于这种“标准汇编”类的书籍,我总觉得它离我的实际生产有点远。但是,当我开始翻阅,我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是如此的扎实,又如此的实用。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每一个农作物品种的详细描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品种名称,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品种的基因层面,给出了关于株高、分蘖数、生育期、产量潜力、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等一系列关键性状指标。这些信息,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实际种植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气候和土壤变化挑战的农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方法的介绍。过去,我常常为种子的发芽率不高、品种不纯等问题而烦恼,这直接影响了我的收成,也增加了我的经济损失。有了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种子的各项质量指标,还能学会如何去鉴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真正合格的产品。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消费者,而是能够主动掌握信息,做出明智选择的生产者。 而且,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清晰,逻辑性强,排版也很人性化,关键信息都得到了突出展示,便于我快速查找和参考。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或者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不同品种的耐逆性(如抗旱、抗涝、耐盐碱等)的详细评估,对于我这种在多变气候环境下耕作的农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选择农作物种子,绝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够发芽的物体,而是选择一种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验证的“生命密码”。它蕴含着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性、产量潜力以及抗逆性等一系列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我未来的收成和效益。 这本书就像一个“种子指南”,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不再盲目地跟风,不再仅仅依赖经验或者销售的片面之词,而是能够根据科学的依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常常会把这本书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尤其是在规划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时,我会仔细查阅书中关于不同作物品种的信息,结合我土壤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以及我个人的种植经验,来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我非常感激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农业生产。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标准汇编”听起来就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我甚至有点担心它会太过学术,看得我头昏脑涨。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我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实用得多。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一种非常清晰、非常有条理的方式,向我传授关于农作物种子的各种知识。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它不是零散的农业小知识的堆砌,而是围绕着“标准”这个核心,将不同农作物种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细致的描述。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个品种的性状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高产”、“抗病”,而是有具体的数值和专业术语,比如株高范围、穗行数、粒重、干物质积累速度、抗倒伏能力、以及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等级等等。这些详细的数据,让我在选择种子时,能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参考依据,不再是凭感觉猜测。 我还记得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讲解了种子质量的检测方法和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之前也遇到过种子质量问题,比如发芽率不高,或者混有杂草种子,导致种植效果很不理想,损失了不少。有了这本书,我不仅知道了应该关注哪些关键指标,也学会了如何去辨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种子。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一个农民,更像是一个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种子鉴赏家”。 而且,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很值得称赞。它虽然是专业书籍,但语言相对清晰易懂,排版也很合理,关键信息突出,便于查找。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比如,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品种的耐逆性进行了详细的评估,这对于我这种在沿海地区种植的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经常会面临台风、盐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了解哪些品种更具耐受性,就能大大降低种植风险。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一个合适的农作物种子,不仅仅是为了当季的产量,更是为了长远的农业发展。它让我看到了品种的遗传改良和长期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当我了解到每一个优良品种背后,都可能经历了漫长的选育过程和严格的试验鉴定,我就更加敬畏这项工作,也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种子。 这本书就像一个“种子百科全书”,我每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启发。即使有些品种信息可能已经随着时间有所更新,但它所提供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关键的参考维度,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读懂”种子,如何去“选择”种子,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我经常会把这本书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尤其是在规划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时。我会仔细查阅书中关于不同作物品种的信息,结合我土壤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以及我个人的种植经验,来做出最明智的决策。这让我感觉,我的种植行为更加理性,也更加有针对性。 我曾经以为,农业生产是一件非常依赖经验的事情,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科学和标准才是农业生产中最坚实的基石。而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正是这种科学精神的完美体现。 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它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选择农作物种子,为我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农作物种子感兴趣的朋友们,无论是专业的科研人员,还是像我一样的普通农户,这本书都能为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农作物种子标准汇编 2015版 卷》,我并没有立即被它吸引,因为“标准汇编”听起来总感觉有些枯燥乏味。我本身是那种更喜欢看一些关于种植技巧、病虫害防治或者农业经济方面的书籍的人。但当我耐着性子继续翻阅下去,我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和实用得多。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它不是随意拼凑的一些碎片化信息,而是围绕着“标准”这个核心,将不同农作物种子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细致的描述。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个品种的性状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高产”、“抗病”,而是有具体的数值和专业术语,比如株高范围、穗行数、粒重、干物质积累速度、抗倒伏能力、以及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等级等等。这些详细的数据,让我在选择种子时,能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参考依据,不再是凭感觉猜测。 我过去在选择种子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种子发芽率不高,或者买回来的种子和宣传的不符,导致种植效果不理想。这本书中关于种子质量检测方法的详细介绍,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它让我了解到,哪些指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关键,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辨别和要求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种子。这让我在购买种子时,底气十足,也大大降低了种植风险。 而且,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它虽然是专业书籍,但语言相对清晰易懂,排版也很合理,关键信息突出,便于查找。我经常会在农闲时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比如,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品种的耐逆性进行了详细的评估,这对于我这种在多变气候环境下耕作的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经常会面临干旱、洪涝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了解哪些品种更具耐受性,就能大大降低种植风险。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选择一个合适的农作物种子,不仅仅是当季的产量问题,更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它让我看到了品种的遗传改良和长期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当我了解到每一个优良品种背后,都可能经历了漫长的选育过程和严格的试验鉴定,我就更加敬畏这项工作,也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种子。 这本书就像一个“种子百科全书”,我每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启发。即使是2015年的版本,其中很多的基础性知识和评价体系,对于现在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读懂”种子,如何去“选择”种子,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我非常感激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农业生产。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们,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家庭农场主,我相信,这本书都能为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宝贵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