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立项精品教材 中国文化教程(英文版)
定价:49.00元
作者:薛荣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3050913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16章,对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系统而有重点的介绍,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地理概况、中国哲学、中国宗教、中国教育、中国文学、语言文字、书法绘画、园林建筑、中医中药、科学技术、工艺美术、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等。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语言简明、表述准确、重点突出,以及教材应有的系统性。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对一些较难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等采用了汉字夹注的形式,每一章后面提供专用名词、生词短语、难点注释和多样化的练习题,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消化与巩固。此外,每章后面还设置了短小有趣的阅读材料,以帮助读者对特定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开阔视野。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历史感,我们精心选取了一些图片,以求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目录
Foreword
Chapter 1 A Brief History of China
Chapter 2 Land and People
Chapterr 3 Chinese Philosophy
Chapter 4 Chinese Religions
Chapter 5 Chinese Characters and Language
Cha~ter 6 Chinese Education
Chapter 7 Chinese Literature (1)
Chapter 8 Chinese Literature (2)
Chapter 9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hapter 1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pter 1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pter 12 Handicrafts
Chapter 13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Chapter 14 Customs and Festivals
Chapter 15 Food and Clothing
Chapter 16 Chinese Culture in Change
Key to Exercises
Appendix
References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呈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将中国文化描绘成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而是细致地展现了地域差异、民族特色以及历史变迁对文化形态的影响。例如,在谈及中国饮食文化时,教材不仅仅介绍了八大菜系,还拓展到了各地的特色小吃和饮食习俗,让我意识到中国南北饮食的差异远不止是口味上的不同,更包含了生活方式和历史传统的烙印。此外,书中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介绍也十分详尽,不仅描述了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更重要的是解读了这些习俗背后所承载的家庭观念、感恩情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我特别喜欢关于“春节”那一章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关于放鞭炮、吃饺子,更深入地探讨了“团圆”、“孝道”等核心价值观。这种对文化细微之处的关注,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宏观的概览,又不失微观的深度。
评分作为一本教材,它在提升我的文化理解能力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过去对中国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新闻报道和零散的文化符号,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认知。作者在撰写时,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鼓励我们不要被刻板印象所束缚,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例如,在讨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教材并没有回避挑战和矛盾,而是客观地呈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变化中的文化内涵。书中对于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的探讨,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中,汲取新的元素,又保留其精髓。这种开放性的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以及排版和插图的选择上,都展现出相当的用心。对于一本跨文化交流的教材来说,清晰、准确且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至关重要。作者在英文表达上,力求在保持文化原意的基础上,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词汇或过于复杂的句式,使得学习者能够更专注于内容的理解。此外,教材中适时穿插的图片和图表,不仅仅是装饰,而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帮助形象地展示一些抽象的文化概念,例如建筑风格、服饰特点等,让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生动。我也很欣赏其章节的逻辑编排,每个部分都环环相扣,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层层递进,使得学习者能够逐步构建起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整体而言,它是一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颇具匠心的教材。
评分这本书作为一本英文版的中国文化教程,在我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在文化概念的引入上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社会结构、家庭观念,再到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都进行了清晰的阐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文化现象时,并没有简单地堆砌事实,而是着重于解释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逻辑。例如,在讨论“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是如何塑造了这种人际交往模式。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生动,能够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感。同时,教材的语言也相对平实易懂,即使是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它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复杂而迷人的文化体系,并从中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独特视角。它并没有将中国文化局限于历史遗迹或艺术品,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中国社会现象时,所展现出的同理心和尊重,避免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例如,在讨论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倾向时,教材并非简单地将其与个人主义对立,而是探讨了其历史根源,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挑战,帮助我理解这种文化特征的复杂性。书中对于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的一些行为特点的解释,也让我受益匪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跨文化沟通中的潜在误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充满活力的中国,它不仅仅是一本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