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琪玉索引学文集
定价:50.00元
作者:张琪玉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13405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结合中国索引学会的活动和从事《中国索引》的编辑工作所写的部分文章共83篇,内容述及索引学理论,中国索引事业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索引事业组织,索引工作者职业,索引学会活动,索引功用、结构和设计,索引计算机化和标准化,索引分类,各种类型索引的特点和编制方法要点,索引标引,索引数据库、各种重要索引和数据库的评论以及各种索引有关问题的讨论等,范围广泛,内容新颖。
目录
作者介绍
张琪玉 中国图书馆学家。1930年6月7日生于江苏南汇县(今属上海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77年起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 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主任。他主要从事信息语言学研究,
文摘
序言
初拿到《张琪玉索引学文集》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所蕴含的厚重感。9787501340521这个ISBN号,似乎预示着这本书经过了严格的审校和出版流程,其内容质量应该有所保障。作为一名信息检索的爱好者,我深知索引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书籍的末尾一小部分,更是连接读者与知识的关键桥梁。我热切地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不同类型索引的详细介绍,例如概念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等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编撰原则和应用场景。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索引在不同学科领域(如历史、文学、科学)的特殊要求和实践案例,这对于拓宽我的知识视野非常有益。此外,对于索引的计算机化处理和自动化生成技术,我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希望书中能有这方面的探讨,帮助我了解索引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合发展,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评分作为一个对信息组织有着天然好奇心的人,张琪玉的《索引学文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为信息侦探量身打造的工具书。9787501340521这个国际标准书号,是这本书得以广泛传播的通行证,它也暗示着这本书可能包含了许多前人未曾提及的深入见解。我一直觉得,能够高效地“找到”信息,和能够“创造”信息一样重要。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索引背后的“寻宝图”逻辑?我希望它能够详细解释不同索引方法的优劣,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哪种方法最为恰当。或许,书中还会涉及索引的“进化史”,从早期的纸质索引到如今的数字索引,其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里程碑式的突破?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用户需求与索引设计之间的关系的,一本真正优秀的索引,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认知和探索过程,而不是成为阻碍。
评分当我看到《张琪玉索引学文集》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编织在文字海洋中的细密丝线,它们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读者能够沿着这些线索,轻松抵达自己渴望的信息彼岸。张琪玉这个名字,自带一种严谨而权威的气场,而“文集”则承诺了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度。我一直坚信,索引的艺术在于“化繁为简”,在于如何用最精炼的方式呈现最核心的内容。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索引的“哲学”层面,比如它如何反映人类的认知模式,又如何影响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好”索引的评判标准,以及作者对于如何评价和改进索引的独到见解。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够启发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枯燥的索引条目,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规律,从而在自己的信息处理实践中,也能构建出更加高效、更有价值的索引体系。
评分作为一名对索引学领域怀揣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在书架上偶然发现了《张琪玉索引学文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学术的严谨和内容的深度,而“索引学”这个关键词更是立刻吸引了我,因为我对信息检索、知识组织这些概念一直有着特别的关注。虽然我并非学术研究者,但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样一本由专家精心编撰的文集,能够帮助我更系统地理解索引的核心原理,以及它在现代信息爆炸时代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那些隐藏在海量信息背后的脉络,学习如何更高效地定位和组织知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信息处理领域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新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框架,让我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阅读大量文献时,能够更快地把握核心内容,或者在整理个人资料时,能够建立起更清晰的逻辑结构。
评分《张琪玉索引学文集》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那些孜孜不倦、默默奉献在知识整理一线的研究者。张琪玉这个名字,虽然对我来说并不熟悉,但“文集”二字就足以表明这是一位在索引学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独到见解的学者。我个人在日常阅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需要快速查找特定信息的情况,这时一本好的索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索引构建理论,帮助我理解索引设计的逻辑和美学,以及如何才能让索引更加人性化、易于使用。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作者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他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经验,这些“干货”往往比纯粹的理论更具启发性。同时,我也想了解索引学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新课题,比如如何为非结构化数据创建有效的索引,以及如何处理海量的在线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