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先進電子製造技術(第2版)——信息化武器裝備的能工巧匠
定價:150.00元
作者:程輝明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8054996
字數:727000
頁碼:444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22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論述瞭軍事電子行業先進製造技術中信息化支撐技術和數字化設計、製造技術。同時,對先進電子製造技術進行瞭精闢描述。主要內容有:先進製造技術的信息化支撐體係,項目管理係統,設計管理信息化技術,企業資源管理,製造執行係統,客戶關係管理。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産品創新設計,虛擬現實技術,虛擬樣機技術,多學科優化設計,異地協同設計。精益生産,虛擬製造技術,網絡化製造,綠色製造。電氣互聯技術,微組裝技術,先進連接技術,錶麵工程技術,精密加工技術,精密成形技術等。
讀者對象:具有以上文化程度的製造專業或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乾部,及大專院校師生。
目錄
緒論
章 先進製造技術的信息化技術
第2章 項目管理係統
第3章 設計管理信息化技術
第4章 企業資源管理
第5章 製造執行係統
第6章 客戶關係管理
第7章 現代設計理論、方法及其應用
第8章 産品創新設計技術
第9章 虛擬現實技術
0章 虛擬樣機技術
1章 多學科優化設計
2章 異地協同設計技術
3章 精益生産
4章 虛擬製造技術
5章 網絡化製造
6章 綠色製造
7章 電氣互聯技術
8章 微組裝技術
9章 先進連接技術
第20章 錶麵工程技術
第21章 精密加工技術
第22章 精密成形技術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最初是被“信息化武器裝備”這個副標題吸引的,畢竟在當前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如何將前沿的電子技術轉化為可靠的裝備能力,是所有相關從業者都需要麵對的難題。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停留在單純的工藝描述上,而是將先進製造技術與整個裝備的生命周期管理緊密結閤起來。比如,書中對“數字化孿生”在電子製造中的應用進行瞭探討,這在傳統教材中是比較少見的。它描述瞭如何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和仿真建模,在生産綫上預測潛在的性能衰減,並在裝配前進行乾預。這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的價值。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試圖搭建一座連接實驗室理論和戰場實效的橋梁,每一項技術革新都被放在瞭提高裝備戰備完好率和延長使用壽命的宏觀背景下去審視。對於那些希望從“製造工人”升級為“係統集成工程師”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必要的理論框架。
評分這本《先進電子製造技術(第2版)》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內容肯定很紮實。我主要關注的是電子産品從設計到最終成品的整個流程,特彆是那些對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領域。書裏對於錶麵貼裝技術(SMT)的最新進展著墨不少,從高密度互連的挑戰到無鉛焊料的應用,講解得非常透徹。尤其是涉及到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提高焊接強度和減少缺陷的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指導。我記得以前在實際操作中遇到過一些批次性的虛焊問題,很多手冊都隻是泛泛而談,但這本書裏對每一種常見的失效模式都給齣瞭詳細的機理分析和對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深度是我非常看重的。而且,書中對於潔淨室環境控製和物料可追溯性的論述,也體現瞭現代高端製造對質量體係的嚴苛要求,這對於我們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對元器件製造的‘零容忍’標準很有幫助。整體來看,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份係統化的製造哲學指導,讓人對“精益製造”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我是一名從事供應鏈質量控製的工程師,對我而言,最看重的是如何確保供應商提供的元器件和組件在交付時就具備最高的質量水平。這本書中關於無損檢測(NDT)技術的部分,尤其是X射綫CT掃描和超聲波檢測在PCB內部結構缺陷識彆上的應用,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它不僅僅羅列瞭檢測手段,更重要的是,它闡述瞭如何將這些檢測結果反饋到製造流程中,形成一個閉環質量控製係統。書中提到瞭一種基於人工智能算法的缺陷分類係統,可以自動識彆齣微裂紋、空洞和分層等早期潛在故障,這比傳統的人工目視檢查效率和準確性高齣幾個數量級。這種對“智能製造”實踐的描繪,讓我看到瞭未來質量保證體係的發展方嚮——即從“事後檢驗”轉嚮“實時預測與預防”。這本書為我們量化評估供應商製造能力提供瞭堅實的標準和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很有邏輯性,層次分明,從基礎的材料科學引入,逐步深入到復雜的集成封裝技術。我個人對微電子封裝這一塊特彆感興趣,特彆是異構集成和三維封裝的最新進展。書中對倒裝芯片(Flip Chip)和係統級封裝(SiP)的技術瓶頸分析得非常到位,特彆是關於散熱管理和熱應力分布的模擬結果,讓我對高功率密度芯片的長期可靠性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與其他一些側重於理論推導的書籍不同,它提供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圖錶,這些視覺化的信息極大地幫助瞭對復雜結構的理解。例如,在講解電鍍和蝕刻工藝的控製窗口時,作者清晰地展示瞭參數微小波動如何導緻孔徑比急劇變化,這對於我們優化PCB製造過程中的關鍵層結構非常有啓發性。可以說,它真正做到瞭“深入淺齣”,既能滿足資深工程師的深入探究需求,也能引導初學者快速入門。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可以用“全麵”和“與時俱進”來概括。它覆蓋的範圍很廣,從傳統的印刷電路闆(PCB)製造到最新的柔性電子和可穿戴設備的製造挑戰,都有所涉及。特彆是關於增材製造技術(3D打印)在電子器件製造中的應用部分,作者並未停留在概念炒作層麵,而是具體分析瞭金屬漿料噴射、光固化樹脂成型等技術在實現復雜三維電路結構時的優勢和限製。這反映齣作者對技術現狀的深刻洞察力,知道哪些是成熟可用的,哪些仍處於研發前沿。在當前電子産品小型化、集成化的趨勢下,掌握這些超越平麵製造限製的立體製造能力,無疑是未來搶占技術製高點的關鍵。這本書無疑為技術人員提供瞭一個係統的知識儲備庫,幫助我們跟上電子製造領域日新月異的步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