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多模终端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

LTE多模终端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海强 著
图书标签:
  • LTE
  • 多模
  • 终端
  • 无线通信
  • 系统设计
  • 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
  • 通信工程
  • 4G
  • 无线网络
  • 嵌入式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妙语书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33798
商品编码:2937686013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LTE多模终端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

定价:86.00元

作者:李海强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8233798

字数:

页码:2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LTE多模终端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结合LTE引入后的多模多频段需求,深入分析了多模多频段终端在产品实现上所面临的问题,对LTE多模终端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LTE的发展概述、语音承载、国际漫游、防干扰、结构堆叠、软硬件系统设计和检测技术,希望可以在LTE多模终端的设计上给予广大读者的帮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浪潮之巅:深度解析5G NR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架构 数字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通信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从2G的语音时代,到3G的数据时代,再到4G的高速移动宽带时代,我们迎来了定义未来的5G。5G不仅仅是速率的简单提升,更是对网络架构、服务模式乃至社会运行方式的颠覆性重塑。本书《浪潮之巅:深度解析5G NR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架构》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前瞻性的5G新空口(NR)技术与系统设计视角。 本书的编写,源于我们对移动通信前沿技术深刻的洞察和严谨的研究。在LTE技术日臻成熟、市场渗透率达到新高的当下,下一代通信技术——5G NR的部署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5G NR承诺在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连接密度、时延、移动性以及能效等方面实现指数级增长,从而赋能诸如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5G NR技术的迷雾,揭示其核心技术精髓,并勾勒出支撑这些技术的系统架构蓝图。 第一部分:5G NR的核心技术基石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聚焦于5G NR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元素。 海量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 Massive MIMO是5G NR实现高容量和高频谱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不仅会介绍其基本原理,如大规模天线阵列、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形成与动态调整,还会深入探讨其在实际部署中面临的挑战,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获取与反馈、多用户MIMO(MU-MIMO)的调度策略、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如何保持波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本书将通过详细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阐释Massive MIMO如何通过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显著提升网络性能。 新一代多址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5G NR引入了全新的帧结构和物理层设计,以适应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我们将详细分析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演进,包括其对循环前缀(CP)的优化、不同子载波间隔(SCS)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参数集(Parameter Sets)来支持不同业务需求。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5G NR引入的多种新的多址接入方案,如以用户为中心的波束管理(User-Centric Beam Management)、灵活的上下行时隙配比(Flexible Slot Structure)以及动态TDD(Dynamic TDD),深入剖析它们如何有效支持eMBB、mMTC和uRLLC等场景。 先进的编码与调制方案: 为了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实现更高的吞吐量和更可靠的通信,5G NR采用了更先进的编码与调制技术。本书将详细解读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和极性码(Polar Codes)作为信道编码的应用,分析它们在纠错能力、译码复杂度和实现复杂度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256-QAM、1024-QAM等高阶调制方式,以及在不同信道条件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以达到最优的速率与可靠性平衡。 灵活的频谱使用策略: 5G NR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频谱的碎片化和多样性,支持更灵活的频谱使用方式。我们将详细介绍5G NR如何支持新的频谱段,包括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mmWave)频段。对于毫米波,我们将重点分析其高带宽带来的机遇以及传播损耗大、穿透性差等挑战,并探讨如波束赋形、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等技术如何克服这些难题。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非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以及共享频谱(Shared Spectrum)的接入方式,为理解5G NR的广泛部署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5G NR系统架构与关键设计 在理解了5G NR的核心技术之后,本书将进一步深入到其系统架构层面。 5G核心网(5GC)的演进: 5G NR与5G核心网(5GC)是相辅相成的。本书将详细介绍5GC的云原生架构,包括服务化(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SBA)、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的应用。我们将重点解析5GC中的关键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s),如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会话管理功能(SMF)、用户平面功能(UPF)等,并阐述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更灵活的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和更高效的资源管理。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网络切片是5G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允许运营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上,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虚拟网络。本书将深入剖析网络切片的实现机制,包括端到端的切片生命周期管理,如切片的设计、实例化、运行和终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不同的资源隔离(包括逻辑隔离和物理隔离)、服务质量(QoS)保障以及网络功能组合,来满足eMBB、mMTC和uRLLC等不同切片的需求,并探讨网络切片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潜力。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与5G的融合: 为了满足低时延、高可靠性的应用需求,5G NR与边缘计算(MEC)的融合变得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边缘计算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边缘节点的设计、部署策略以及如何与5G核心网和接入网协同。我们将分析边缘计算如何将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从而大幅缩短数据处理时延,赋能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AR/VR等对时延敏感的应用。 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5G网络连接设备数量的激增和应用场景的广泛,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重中之重。本书将详细探讨5G NR的安全设计,包括用户身份认证、密钥协商、空口安全机制以及核心网的安全防护。我们将深入分析5G安全协议的演进,以及如何通过安全策略的动态调整、威胁检测与响应机制,来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5G通信环境。 第三部分:5G NR的应用展望与发展趋势 在对5G NR的技术和系统架构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本书将着眼于其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垂直行业的赋能: 5G NR并非仅仅是面向消费者的移动通信升级,更是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本书将聚焦于5G NR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媒体等关键垂直行业的应用案例和技术挑战,分析5G NR如何通过其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应用。 面向未来的演进: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未止步,5G NR的演进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本书将展望5G-Advanced(5G-A)甚至6G的潜在技术方向,例如人工智能(AI)与通信的深度融合、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全息通信等,为读者描绘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宏伟蓝图。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浪潮之巅:深度解析5G NR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架构》力求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前瞻性上达到新的高度。 技术细节的深入剖析: 本书不满足于对5G NR技术的表面介绍,而是深入到其底层原理、关键算法和实现细节,力求让读者真正理解“为何”和“如何”工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结合了实际的系统设计和部署考量,帮助读者理解技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落地。 前瞻性的视野: 本书不仅关注当前5G NR的技术,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帮助读者站在时代的潮头。 清晰的逻辑结构: 全书按照技术基石、系统架构和应用展望的逻辑顺序展开,层层递进,使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5G NR的全面认识。 本书适合于在通信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技术研究人员、产品经理、运营商网络规划人员,以及对5G技术充满好奇的研究生和对前沿科技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精准把握5G NR的核心技术精髓, 成为一名合格的5G技术专家。 深刻理解5G NR的系统架构设计, 能够参与到5G网络的规划、建设和优化中。 洞察5G NR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潜力, 把握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对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知, 成为引领技术变革的先行者。 我们相信,《浪潮之巅:深度解析5G NR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架构》将成为您探索5G世界、驾驭通信未来的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5G探索之旅,共同迎接数字时代的璀璨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聚焦领域非常垂直和深入,直指当前移动终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于任何想要从事或者已经在从事智能终端研发的人来说,这本书似乎是绕不开的参考资料。我猜测,书中必然会花费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如何平衡终端的功耗与性能,尤其是在多模切换的过程中,能源效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系统设计”这个词汇也意味着它不仅仅停留在单一模块的优化,而是从整个终端的视角出发进行架构设计。我期待书中能看到一些关于射频前端、基带处理单元以及应用层协同工作的整体性设计思想,而不是零散的技术点拼凑。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的密度,让我感觉它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专业著作。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很专业,对于我这种对无线通信技术有点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里面的内容肯定是深奥难懂的。我期望它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些基础概念,比如调制解调、信道编码这些,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原理。毕竟,LTE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了解其核心是如何运作的,总归是有益的。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更形象的比喻或者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那就更好了。我猜测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应该是工程师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关注那些具体的协议细节和系统架构,而对于我来说,这些可能就有点“烧脑”了。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帮助我建立宏观认知的内容,而不是深陷于晦涩的技术细节中无法自拔。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历史背景,讲讲LTE技术的发展脉络,那就更吸引人了。

评分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明确,就是针对“多模终端”这个具体方向进行深入剖析。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涵盖了2G/3G到4G乃至未来的演进技术之间的兼容与切换机制。我猜想,书中对于如何处理不同制式之间的切换、功耗管理以及射频前端的设计,应该会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对于我这种对移动通信系统集成方面比较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些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权衡不同技术标准下的性能差异,并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实现“多模”的复杂功能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系统级设计图或者软件架构的剖析,那就太棒了。这本书看起来更像是一本技术手册或参考指南,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进行深入研究。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感到一丝畏惧。光是“LTE”这个前缀,就意味着需要对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有扎实的了解。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复杂的技术时,能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抛出高深的公式和图表。例如,在探讨多模设计时,如果能先回顾一下前几代通信技术的特点,再对比LTE的优势和挑战,也许能让初学者更容易接受。我更倾向于那些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开发案例,比如如何用C++或者Matlab来模拟某些关键算法,那对于提升动手能力将大有裨益。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充满了技术术语,让人感觉非常硬核。《LTE多模终端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它将涉及大量的底层协议和硬件层面的实现细节。我个人对于“关键技术”这几个字特别好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和选择这些被认为是“关键”的技术点的。是基于性能优化,还是基于成本效益,亦或是基于标准的兼容性?如果书中能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原理分析,并且辅以数学模型或者仿真结果来验证其有效性,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高了。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能解释“为什么”和“怎么做”,尤其是在系统设计的层面,实际的工程经验分享会非常宝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