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 |
| 作者 | 傅德克;著;孙烈;译 |
| 定价 | 50.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ISBN | 9787113238018 |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将引导读者进入到德国蒸汽机车的制造王国,并参与到德国厂商向中国出口机车的盛举之中。书中展示的一份清单囊括了所有中国购买的德国蒸汽机车,读者还能从中找到关于各型机车技术细节的描述。本书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当时中国用户的情况,以便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有关的历史场景。书末附有一份反映这些机车在中国日常运行状况的图片集。为清楚起见,作者特意将这些内容与1957年版《机车构造概要表》和1975年版《机车概要》的相关部分做了比较。作者还介绍了部分现存的实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本书主要包括3大部分:一份完整清单,囊括了所有德国为中国生产的蒸汽机车。主要篇章之一,介绍德国制造的机车,并详述其技术特点。机车在中国的运行与改造情况,前者以乌尔里希·福麦斯特的图片集(摄于1930年代后半期)为代表,后者将参照1957年版《机车构造概要表》和1975年版《机车概要表》的相关部分做比较。 此外,作者还将提供中国博物馆所藏部分德国机车的信息。本书提供一份参考文献清单,这将有助于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获取相关信息。 |
| 作者简介 | |
| 傅德克(作者) Dirk Forschner,柏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铁路研究学者,长期从事中国铁路系统的调研。著有《五十年代的中国》。熟练掌握德语、荷兰语、英语和汉语。孙烈(译者),博士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技术史、中德科技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将引导读者进入到德国蒸汽机车的制造王国,并参与到德国厂商向中国出口机车的盛举之中。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对老式火车头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结,那种机械的质感,那种力量的释放,总能勾起我对工业革命时代无限的遐想。当我看到《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这本书时,我仿佛就闻到了煤炭燃烧的焦香,听到了齿轮咬合的轰鸣。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说明的书,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本历史的纪事,记录着一个时代,记录着一个民族对进步的渴望。德国蒸汽机车,在我的印象中,总是与高效、可靠、精密联系在一起,而它们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的足迹,一定承载着无数的故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它们在中国大地上的英姿,了解到它们是如何被引进、被改造,又是如何助力中国经济的腾飞。傅德克先生的著述,加上孙烈先生的翻译,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理解这些钢铁巨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将两个看似有些距离的国家和一种过时的技术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我充满了好奇。德国的工业制造,特别是其在蒸汽机车领域的成就,一直备受推崇。而中国,作为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舞台,铁路的修建和发展,无疑是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那么,德国的蒸汽机车是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这其中必定牵涉到技术引进、经济交流、甚至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我猜想,傅德克先生一定为我们梳理了清晰的历史脉络,从机车的型号、性能,到引进的过程、使用情况,甚至是当时社会各界对此的反应。孙烈先生的翻译,也为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提供了保障。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更能挖掘出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时代背景,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推手。
评分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目光就被牢牢吸引住了。德国,以其精湛的工业制造闻名于世,蒸汽机车更是其工业辉煌的重要象征。而中国,在近代史上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的修建和发展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两者的结合,无疑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这个标题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我非常好奇,在那个国力相对薄弱的年代,中国是如何引进和运用这些强大的德国机械的?它们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奔跑,带来了怎样的变革?傅德克先生的著作,我相信一定能为我们揭示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许还会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而孙烈先生的翻译,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可靠性,我期待能通过他的译文,感受到原作者的严谨和深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机械的介绍,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回溯,对技术引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刻思考,它将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新窗口。
评分我对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铁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看到“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火车头喷着白烟,汽笛长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奔驰的画面。我好奇的是,这些来自德国的先进技术,在当时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下,是如何被引进、被使用、被维护的?它们是否经历过水土不服的阶段?在引进的过程中,中国方面又是如何学习和吸收这些技术的?傅德克先生作为作者,想必是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技术层面到社会层面,全方位地解读了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的影响。同时,孙烈先生的翻译也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丰富的史料、详实的图片,能够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理解这些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工业文明的载体,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我对蒸汽机车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那种轰鸣的声音,那种喷薄而出的蒸汽,简直是工业革命最鲜明的标志。我一直很想了解,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庞然大物,是如何跨越山海,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特别是“德国蒸汽机车”这个关键词,让我联想到那些精密的机械设计,严谨的工艺制造,以及它们在中国铁路发展早期扮演的重要角色。我相信傅德克先生的著作,一定能为我揭示这段被历史长河淹没却又至关重要的篇章。孙烈先生的翻译也让我充满期待,好的翻译能够让不同文化的思想得以顺畅交流,让这段历史以最生动、最准确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机械结构的介绍,更能挖掘出这些机车背后承载的时代故事,它们如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何连接了广袤的国土,又如何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过去、连接世界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