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草业统计(20012005) |
| 作者 | 全国畜牧总站 |
| 定价 | 160.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29884 |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草业统计(2001-2005)》内容共分四个部分。部分为草原保护建设统计;第二部分为草业生产统计,包括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多年生牧草生产、一年生牧草生产、牧草种子生产、商品草生产、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农闲田面积、农闲田种草、飞播种草、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草品种审定登记等情况;第三部分为草原生物灾害统计,包括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等情况;第四部分为其他统计。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者说明 部分 草原保护建设统计 1-1 全国草原保护建设情况 1-2 2001年各地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 1-3 2002年各地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 1-4 2003年各地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 1-5 2004年各地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 1-6 2005年各地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 1-7 2001年266个牧区及半牧区县草原建设利用基本情况 1-8 2002年266个牧区及半牧区县草原建设利用基本情况 1-9 2003年266个牧区及半牧区县草原建设利用基本情况 1-10 2004年266个牧区及半牧区县草原建设利用基本情况 1-11 2005年266个牧区及半牧区县草原建设利用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草业生产统计 一、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情况 2-1 全国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情况 2-2 2001年各地区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情况 2-3 2002年各地区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情况 2-4 2003年各地区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情况 2-5 2004年各地区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情况 2-6 2005年各地区牧草种植与草种生产情况 二、多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7 全国多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8 2001年各地区分种类多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9 2002年各地区分种类多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0 2003年各地区分种类多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1 2004年各地区分种类多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2 2005年各地区分种类多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三、一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3 全国一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4 2001年各地区分种类一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5 2002年各地区分种类一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6 2003年各地区分种类一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7 2004年各地区分种类一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2-18 2005年各地区分种类一年生牧草生产情况 四、牧草种子生产情况 2-19 全国牧草种子生产情况 2-20 2001年各地区分种类牧草种子生产情况 2-21 2002年各地区分种类牧草种子生产情况 2-22 2003年各地区分种类牧草种子生产情况 2-23 2004年各地区分种类牧草种子生产情况 2-24 2005年各地区分种类牧草种子生产情况 五、商品草生产情况 2-25 全国商品草生产情况 2-26 2001年各地区分种类商品草生产情况 2-27 2002年各地区分种类商品草生产情况 2-28 2003年各地区分种类商品草生产情况 2-29 2004年各地区分种类商品草生产情况 2-30 2005年各地区分种类商品草生产情况 六、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2-31 全国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2-32 2001年各地区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2-33 2002年各地区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2-34 2003年各地区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2-35 2004年各地区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2-36 2005年各地区草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七、农闲田面积情况 2-37 全国农闲田面积情况 2-38 2001年各地区农闲田面积情况 2-39 2002年各地区农闲田面积情况 2-40 2003年各地区农闲田面积情况 2-41 2004年各地区农闲田面积情况 2-42 2005年各地区农闲田面积情况 八、各地区分种类农闲田种草情况 2-43 2001年各地区分种类农闲田种草情况 2-44 2002年各地区分种类农闲田种草情况 2-45 2003年各地区分种类农闲田种草情况 2-46 2004年各地区分种类农闲田种草情况 2-47 2005年各地区分种类农闲田种草情况 九、各地区飞播种草情况 2-48 2001年度各地区飞播种草情况 2-49 2002年度各地区飞播种草情况 2-50 2003年度各地区飞播种草情况 2-51 2004年度各地区飞播种草情况 2-52 2005年度各地区飞播种草情况 十、各地区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2-53 2001年各地区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2-54 2002年各地区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2-55 2003年各地区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2-56 2004年各地区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2-57 2005年各地区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十一、全国草品种审定登记情况 2-58 1987-2005年草品种审定登记情况 第三部分 草原生物灾害统计 一、各地区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1 2001各地区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2 2002各地区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3 2003各地区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4 2004各地区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5 2005各地区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二、各地区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6 2001年各地区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7 2002年各地区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8 2003年各地区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9 2004年各地区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3-10 2005年各地区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第四部分 其他统计 4-1 全国草原工作站基本情况 4-2 2001年各地区草原工作站基本情况 4-3 2002年各地区草原工作站基本情况 4-4 2003年各地区草原工作站基本情况 4-5 2004年各地区草原工作站基本情况 4-6 2005年各地区草原工作站基本情况 4-7 草业标准名录 主要指标解释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对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草业作为连接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纽带,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本书《中国草业统计(2001-2005)》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机会。我特别关注的是,在这五年间,中国的草业发展是否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持,例如在项目推广、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效?通过这份统计数据,我们能否看到不同地区在草种选育、种植技术、草场管理方面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我个人也曾听闻一些关于退耕还草、科学放牧的讨论,书中是否能提供相关的量化数据来佐证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此外,草业的现代化进程,包括机械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等方面,在2001-2005年间又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这些都是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的深刻洞见,相信它能为我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的脉络提供更坚实的数据支撑。
评分这本《中国草业统计(2001-2005)》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阅,但光是看到书名和出版社,就充满了期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草牧业潜在价值的读者,我对这类数据详实的报告总是充满好奇。2001-2005年这个时间段,恰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想必这期间草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少变化。这本书的出版,或许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景:这五年间,全国的草地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有怎样的增减?不同区域的草业发展水平如何?主要的草种有哪些?饲料草的种植和利用情况是怎样的?这些数据不仅对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至关重要,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也能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中国草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草业与畜牧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草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成本和效益。这本书能否揭示出草业发展对中国畜牧业转型升级所起到的支撑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机遇?我迫不及待地想从书中的数据分析中找到答案。
评分作为一名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高度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发展高效、可持续的草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草业统计(2001-2005)》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扇了解中国草业在生态层面的重要性的窗口。我想通过这本书了解,在这五年里,中国的草地面积是否有所恢复或扩大?草地的退化情况是否得到了有效遏制?哪些地区的草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书中的统计数据是否能反映出人工草地种植和天然草场保护之间在面积和效益上的关系?另外,草业的发展与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良性互动,即通过发展优质饲料草,能够减少对天然草场的过度压力,从而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草业在固碳、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方面的量化数据,这对于我理解中国草业的生态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参与过农业项目调研的读者,我深知数据统计在政策制定和项目评估中的关键作用。因此,这本《中国草业统计(2001-2005)》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数据汇编,更是一份具有深刻价值的实践参考。我想知道,在这五年间,国家在草业发展上的投入,例如科研经费、项目补贴等,是否能在书中得到体现?草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这一时期是否经历了重要的调整,这些调整又对草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于基层从事草业生产的农民和企业来说,这份统计数据能否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种植和经营决策?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包含了一些关于草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例如草种繁育、种植、收割、加工、饲料化利用以及与畜牧业的衔接等,这些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草业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空间。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抱有关注,而草业作为畜牧业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国肉类、奶制品等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因此,《中国草业统计(2001-2005)》这本统计年鉴,在我看来,是了解中国草业在全球视野下地位的一个重要参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在2001-2005年间,中国草业在种植面积、单位产量、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是否存在引进和推广国外优良草种的成功案例?书中的数据能否反映出中国草业在满足国内畜牧业需求的同时,是否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特别是那些大规模、集约化的草业生产模式,在产量和成本控制上是否具有优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横向比较的数据,哪怕是粗略的,也能让我对中国草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