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粮食作物种植及产后加工 |
| 作者 | 于勇 |
| 定价 | 3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35007 |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粮食作物种植及产后加工》,包含了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薯类等主要粮食作物。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章 种植品质质量控制 节 水稻 1K型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 2四川杂交中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3水稻籼粳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 4高异交性优质香稻系川香29A的选育及应用 5高配合力优质新质源水稻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 6水稻耐贮藏种质发掘关键技术及应用 7粳型香软米品种云粳20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8高产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选育制种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9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花香40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0主要作物种用化控抗逆壮苗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11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机理及其稀植优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2水稻高产高效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3水稻设计栽培技术 14一种水稻无土育秧方法及应用 15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16水稻重要穗部病害防控技术 17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18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新型剂配方及其使用方法 第二节 玉米 1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 2高配合力优质多抗耐密玉米自交系698-3选育与应用 3温一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YA3237和YA3729选育与应用 4粮用玉米品种金穗3号 5丘陵山区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6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雅玉10号 7玉米新品种邡玉1号 8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耕源1号 9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耕源早1号 10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耕源14号 第二章 贮藏和物流 第三章 产后加工 第四章 相关集成技术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这本《粮食作物种植及产后加工》的出现,正好契合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深入了解的愿望。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会教授传统的种植技术,很可能会融入一些现代化的、环保的种植理念。比如,关于土壤改良的方法,书中是否会提及有机肥的使用、轮作制度的建立,或者是一些节水灌溉的先进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绿色防控的介绍,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而“产后加工”这一块,我更倾向于了解那些能够延长农产品保质期、提升附加值,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加工方式。比如,能否介绍一些利用太阳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粮食干燥的技术?或者,关于粮食深加工,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将粮食转化为生物基材料、食用油,甚至是某些天然提取物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关于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的新视野,让我看到粮食作物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可以转化为多种高价值产品的宝贵资源。
评分这本《粮食作物种植及产后加工》真的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本宝典!作为一个刚开始尝试自家小规模种植的爱好者,我对农业知识的渴求简直是饥渴难耐。之前尝试过零星地阅读一些网络文章,但信息碎片化严重,很多细节都含糊不清,搞得我一头雾水。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尤其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于勇”这个作者名,我心里就有了底。中国农业出版社在农业领域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作者的名字也让我觉得这是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沉淀下来的结晶。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讲起,比如不同季节适合种植哪些粮食作物,每种作物对土壤、光照、水分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以及如何辨别和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更让我期待的是“产后加工”这一部分,我一直觉得农产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种植,更在于如何通过精细加工提升其附加值。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家庭加工技术,比如粮食的烘干、储存,甚至是一些基本的初级加工方法,例如如何制作面粉、米粉,或者一些简单的粮食发酵产品?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让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更好地保存和利用,甚至能够做出一些令人惊喜的美味。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觉得内容应该很充实,迫不及待想翻开它,让它指引我走上更专业的种植之路。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着多年农业实践经验的老农户来说,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能否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能否带来切实的效益提升。我拿到这本《粮食作物种植及产后加工》,首先关注的是它在“种植”方面的内容是否贴合我们当下实际的生产需求。比如说,对于我们当地常见的几种粮食作物,书里会不会有关于品种选择、播种密度、施肥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的详细指导?尤其是在当前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应对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涝)的种植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来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损失?而“产后加工”部分,我更希望看到一些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实用技术。比如,对于收获的稻谷、小麦等,除了基本的晾晒、储存,能否介绍一些简单的脱粒、碾磨、烘干技术,甚至是一些如何制作成初级加工产品,例如米粉、面粉,或者是一些地方特色的粮食制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让我的粮食作物“卖个好价钱”。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智慧的传承与创新,而《粮食作物种植及产后加工》这本书,从其标题来看,似乎正是这样一本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著作。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产后加工”的部分,能够深入挖掘我们中华民族在粮食加工方面的独特技艺和经验。例如,各地流传的各种粮食发酵工艺,如酿酒、制醋、制作豆酱等,书中是否会对其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市场潜力进行介绍?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与时俱进,介绍一些符合现代食品安全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的新型加工技术。例如,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来提高粮食的营养价值、延长保质期,或者开发出更多样的粮食衍生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粮食仓储的智能化、绿色化解决方案,以减少粮食损耗?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条将传统粮食加工技艺发扬光大,同时又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路径,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从田头到餐桌”的价值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踏实、严谨的感觉,隐隐透着一股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但又不像纯粹的教材那样枯燥。从书名“粮食作物种植及产后加工”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这对我这种对农业产业链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我尤其好奇“产后加工”部分会涉及到哪些具体内容。是仅仅介绍基础的储存和保鲜技术,还是会更深入地探讨一些更具市场潜力的加工方式?例如,是否会讲解如何将粮食作物转化为更具附加值的产品,比如各种谷物粉、预制食品原料,甚至是某些地方特色粮食加工品?我对不同粮食作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加工后的变化也很感兴趣,例如,某些加工方式是否会影响粮食的蛋白质或维生素含量?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指导,帮助我们确保加工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加工技术和理念,同时也包含一些成本效益分析,让我能够对投入产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毕竟,农业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了解加工环节的市场价值和前景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