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全評論(第二輯) 9787509795477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國際安全評論(第二輯) 9787509795477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建光 著
圖書標籤:
  • 國際安全
  • 安全研究
  • 國際關係
  • 地緣政治
  • 戰略分析
  • 國際衝突
  • 國傢安全
  • 外交政策
  • 軍事戰略
  • 社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文博宏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5477
商品編碼:2942458437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國際安全評論(第二輯)

定價:89.00元

作者:馬建光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97954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安全問題對於民族興衰、國傢存亡都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伴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生長,我國所麵臨的安全形勢也日益深化復雜。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地緣政治與國傢安全、 軍事技術交流與閤作、新戰略空間與國際安全、跨文化交際與文化安全四個專題,集中對國傢安全、特彆是軍事安全和軍事科技領域的相關議題進行瞭探討,其中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在地緣政治方麵和安全領域的實際探討,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目錄


專題 地緣政治與國傢安全
地緣之爭與國際安全【李 寜】
製腦權:全球媒體時代的戰爭法則與國傢安全戰略【曾華鋒 石海明】
俄羅斯遠東方嚮軍事安全建設探析【馬建光】
試論美國“和平行動”的理論框架及性質【況守忠】
山田吉彥談如何處理久懸未決的日俄北方四島問題【田 靖】
領土爭端解決機製的新發展對我國解決南海爭端的啓示【曾 皓】
從攻防不對稱律審視甲午戰爭【張 煌】
信息化戰爭視域下武器演進的倫理悖論【張 煌 硃啓超 李 坡】

第二專題 軍事技術交流與閤作
瀕海戰鬥艦——美國海軍裝備新秀【燕 莉】
日本調整武器齣口原則研析【張 明 靳 源】
俄羅斯國傢現代化背景下的國防工業綜閤體振興【杜冰瑜】
地緣政治視角下的中巴軍事技術閤作【蘭舟達 曠毓君】
中國軍事文化對外傳播路徑與策略研究【劉 燕】

第三專題 新戰略空間與國際安全
漫談俄羅斯信息安全機製建設【馬建光 陳文府】
中美網絡空間的博弈與競爭【杜雁蕓 劉楊鉞】
網絡主權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劉楊鉞】
外層空間軍控核查與普遍履約的效費比分析【徐能武】
太空威懾:美國戰略威懾體係調整與全球戰略穩定性【徐能武 黃長雲】
文化安全與衝突:從現實世界到賽博空間【饒 嵐】
中美網絡安全戰略博弈:現狀與展望【硃啓超】
無人化戰爭的倫理睏境及社會調適【石海明 曾華鋒】

第四專題 跨文化交際與文化安全
五十年來美國軍事語言研究的發展與啓示
  ——基於美國國防部國防科技情報中心數據庫【馬曉雷 周廣藝 張宗波 陳穎芳】
論美軍在非常規作戰中的文化情報工作
  ——美陸軍人文地形係統的建設與啓示【龐超偉 馬曉雷 侯 豫 王泳利】
中國國傢形象的跨文化建構與傳播【梁曉波】
語言文化:信息化戰爭中的新質戰鬥力【鄧小妮 柳 曉】
釣魚島事件衝突評中情感立場的語用分析【龔雙萍】
美軍網絡社交媒體的運用分析【焦新平 黃艷春 劉 燕】
美軍職業軍事教育跨文化能力培養的目標與方法【趙 敏】
跨文化心理學視域下中西軍事文化差異與啓示【廖東升 楊 芳 郭 勤】
美軍在伊拉剋戰爭中的政治作戰及啓示【謝海燕】

作者介紹


馬建光,男,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博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講座”教授,俄羅斯問題專傢,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俄關係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曾擔任過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官員。主要研究方嚮:地緣政治與周邊安全,國際軍事技術交流與閤作。在人民網、新華網軍事欄目開設有名傢專欄;主持國際問題研究類課題十餘項;徐能武,男,1972年生於湖南平江。現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係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07-2008年赴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訪學,2011-2012年赴美國濛特雷國際研究院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訪學。主要從事外層空間軍備控製與安全戰略研究。

文摘


序言



《全球治理與安全新範式》 內容概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21世紀以來,全球安全格局發生的深刻變革,並著力探討在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挑戰並存的復雜環境下,國際社會如何構建新的治理框架與安全範式。全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涵蓋瞭從地緣政治重塑到新興技術影響,再到全球公共産品供給的係統性研究。 第一部分:地緣政治的重塑與大國關係演變 本部分聚焦於冷戰後國際權力結構的變化,特彆是美國單極主導地位的相對削弱與多極化趨勢的加強。研究詳細分析瞭主要大國之間的戰略互動,包括競爭、閤作與博弈的復雜動態。重點探討瞭以下議題: 大國競爭的新特點: 分析瞭當前大國關係中,經濟相互依賴與安全競爭並存的“競爭性共存”狀態。考察瞭“修昔底德陷阱”的當代錶現及其規避路徑,特彆是通過製度性約束和危機管控機製來降低衝突風險的努力。 區域性權力中心的崛起與影響: 考察瞭新興區域大國,如歐洲聯盟、印度、巴西等,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和訴求。分析瞭它們如何平衡自身安全利益與全球責任,以及它們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與補充。 全球治理赤字與秩序重構的張力: 探討瞭現有國際安全機製(如聯閤國安理會體係)在應對新安全挑戰時的有效性與閤法性危機。分析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傢在推動國際安全話語權和規則製定權方麵所做的努力,以及由此産生的秩序重構的內在張力。 第二部分: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凸顯與應對 本部分將研究的焦點轉嚮瞭超越傳統軍事範疇的新型安全挑戰。這些挑戰往往是跨國界、非國傢行為體驅動的,對國傢主權和人類福祉構成長期威脅。 氣候變化與資源安全: 將氣候變化視為“威脅倍增器”,探討瞭其如何加劇水資源短缺、糧食危機和大規模人口遷徙,進而引發區域衝突和國傢內部不穩定。研究瞭國際社會在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其影響方麵的閤作睏境與潛力。 跨國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的演變: 考察瞭“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等組織的策略轉變,以及“獨狼式”襲擊的增加。分析瞭信息技術在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傳播中的關鍵作用,並評估瞭反恐閤作中人權保障與情報收集之間的平衡問題。 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藉鑒近年來全球疫情的經驗教訓,本書深入分析瞭全球衛生治理體係的脆弱性。重點討論瞭疾病監測、快速反應機製的建立,以及疫苗公平分配等涉及國傢利益衝突的全球公共産品問題。 第三部分:新興技術對安全環境的顛覆性影響 新興技術,特彆是信息通信技術(ICT)、人工智能(AI)和生物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軍事能力、信息空間和認知領域,本書對此進行瞭前瞻性的分析。 網絡空間的安全博弈: 將網絡空間視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疆域”。詳細分析瞭國傢支持的網絡間諜活動、關鍵基礎設施攻擊(如電網、金融係統)的風險,以及“網絡威懾”理論的適用性與局限性。探討瞭建立網絡空間國際規範的必要性和現有國際法在網絡衝突中的滯後性。 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與倫理睏境: 關注自主武器係統(LAWS)的發展及其帶來的戰略穩定風險。探討瞭“算法偏見”在軍事決策中的潛在後果,以及人類對戰爭決策權的最終控製權的倫理和法律爭論。 信息戰與認知安全: 分析瞭虛假信息(Disinformation)和深度僞造(Deepfake)技術如何被用來乾預他國內政、操縱輿論,瓦解社會凝聚力。提齣瞭“認知防禦”的概念,強調提升社會對信息操縱的抵抗力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邁嚮適應性與韌性的全球安全治理框架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旨在提齣構建未來安全框架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強調“適應性”和“韌性”是新範式的核心要素。 多邊主義的復興與重塑: 論證瞭在高度相互依賴的全球化時代,單邊主義和排他性集團的局限性。主張通過“靈活多邊主義”(Flexible Multilateralism)來彌閤大國間的政治分歧,聚焦於具體問題的共同利益,如氣候、貿易、網絡安全等。 公私夥伴關係(PPP)在安全領域的拓展: 探討瞭私營部門(特彆是科技巨頭)在網絡安全、供應鏈韌性、災害響應中日益重要的角色。研究瞭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管和問責機製,確保私營部門的介入符閤公共安全利益。 以人為本的安全觀與韌性建設: 倡導將傳統以國傢為中心的戰爭威懾安全觀,轉嚮更關注個體福祉和社區生存能力的“人類安全”視角。重點分析瞭城市、供應鏈和關鍵基礎設施的“係統韌性”工程,以增強社會在麵對突發衝擊時的快速恢復能力。 本書的研究方法結閤瞭國際關係理論分析、曆史案例研究和前沿技術趨勢預測,旨在為政策製定者、學者以及關注全球安全的公眾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視角。它清晰地錶明,未來的安全挑戰不再是單一維度或單一行為體所能解決的,需要一個高度協同、適應性強的全球治理體係來共同應對。

用戶評價

評分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這個齣版方,通常意味著這本書的定位偏嚮於學術研究,而非通俗讀物。因此,我猜測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比較正式,可能包含一些專業術語,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纔能完全理解。我設想,書中可能匯集瞭多位在該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他們的觀點或許不盡相同,但都圍繞著“國際安全”這個核心議題展開。這樣的多視角呈現,我個人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安全問題本身就不是鐵闆一塊,不同的角度會帶來不同的理解。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比較前沿的安全議題,比如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太空安全、以及極端氣候變化對國傢安全的潛在威脅等等。這些都是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領域,也是未來可能産生重大影響的因素。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的是一種嚴謹、客觀的學術態度。我設想,作者們可能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搜集和分析各種一手資料,對國際安全領域內的各種現象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評價。也許書中會涉及到一些量化的數據分析,用以支撐其觀點,亦或是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來論證某些理論的有效性。作為一個對國際事務抱有好奇心的人,我渴望能讀到這樣一本能夠提供紮實論據、邏輯嚴謹的書。我希望它不僅僅是陳述事實,更能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並從中提煉齣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或許,這本書會涉及到一些關於國際關係理論的探討,比如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等,並運用這些理論來解釋當今世界麵臨的安全睏境。

評分

當看到“國際安全評論(第二輯)”這樣的書名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本厚重的、充滿學術分析的著作。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新聞中不斷齣現的國際事件背後的邏輯。比如,如果書中探討瞭當前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分析瞭主要大國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這些互動如何影響全球的穩定,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一直覺得,很多國際衝突並非突如無imanced,而是有著長期的曆史根源和復雜的利益糾葛。如果這本書能夠梳理清楚這些脈絡,揭示齣不同國傢在安全問題上的考量和策略,那將極大地提升我閱讀新聞的深度。我尤其關心那些可能被忽視的地區,或者那些正在發生的、但尚未引起足夠關注的安全挑戰。畢竟,全球安全是相互關聯的,一個地方的動蕩,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國際安全評論(第二輯)”暗示著它可能是一個係列作品的延續。這讓我聯想到,如果第一輯已經齣版並且得到瞭積極的反饋,那麼第二輯很可能在第一輯的基礎上,對一些議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或者引入新的研究視角和內容。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團隊可能在持續關注國際安全領域的發展,並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更新他們的研究成果。我期待它能夠對一些長期存在的國際安全問題,例如大國競爭、地區衝突的根源,以及國際閤作機製的有效性等,進行更為細緻的分析。同時,我也希望它能關注一些新興的安全挑戰,比如數字安全、信息戰,以及新興技術對軍事平衡的影響。作為一名關注世界發展的讀者,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類書籍,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身處的這個復雜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引人注目,但實際上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所以無法給齣任何關於其內容的評價。我隻能談談我對“國際安全”這個主題本身的看法,以及這本書的書名可能引發的聯想。 “國際安全”是一個極其龐大且復雜的話題,它涵蓋瞭從大國博弈、地區衝突,到恐怖主義、網絡攻擊,再到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等方方麵麵。一個名為“國際安全評論”的書,其內容很可能是在對當前全球安全形勢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或許會涉及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安全挑戰,分析其根源、影響以及潛在的解決方案。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有對傳統安全概念(如軍事對抗、國傢主權)的探討,也會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如跨國犯罪、能源安全)的關注。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對這些宏觀層麵的議題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們直接關係到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未來的走嚮。我想象中的這本書,或許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理解和應對這些復雜安全問題的視角,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更全麵的認知框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