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調製與再生技術

光調製與再生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武保劍文峰 著
圖書標籤:
  • 光通信
  • 光調製
  • 光再生
  • 光縴通信
  • 信號處理
  • 非綫性光學
  • 光電子技術
  • 信息技術
  • 通信工程
  • 光網絡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圖天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70154
商品編碼:29426805998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5-01
頁數:182
字數:277000

具體描述

商品參數
光調製與再生技術
曾用價 68.00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版次 1
齣版時間 2018年05月
開本 16
作者 武保劍,文峰
裝幀 平裝
頁數 182
字數 277000
ISBN編碼 9787030570154
內容介紹
新型光調製與全光再生將成為未來光縴通信網絡的兩大核心支撐技術,主要涉及通信原理、物理光學、光學非綫性等知識。全書共分7章,第1章簡述光縴通信的發展曆程和未來趨勢;第2~4章為光調製部分,以光信號收發技術為基礎,從數字調製和模擬調製兩個角度梳理信息傳輸所采用的光調製格式和復用方式,闡述光調製與解調的基本規律、具體實現方法和相關器件結構原理;第5~7章為全光再生部分,從方案優化、器件創新等角度探討單波長、多波長以及高階調製信號的再生技術。 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光縴通信的發展 1
1.1.1 四個發展階段 1
1.1.2 未來發展趨勢 3
1.2 光調製與接收 5
1.3 信號再生技術 6
1.3.1 光縴非綫性效應 7
1.3.2 全光再生實現 8
1.4 本書內容安排 8
參考文獻 9
第2章 光信號收發技術 11
2.1 光縴通信 11
2.2 光發送機 13
2.2.1 半導體光源 13
2.2.2 光發送機組成 16
2.2.3 直接調製特性 17
2.2.4 自動控製電路 19
2.3 間接光調製器 21
2.3.1 電光調製器 21
2.3.2 電吸收調製器 27
2.3.3 聲光調製器 28
2.3.4 磁光調製器 29
2.4 光接收機 30
2.4.1 光電檢測器 30
2.4.2 光接收機組成 33
2.4.3 信噪比特性 35
2.4.4 相乾光接收機 36
2.5 光通信性能參數 38
2.5.1 信號的光譜特性 38
2.5.2 傳輸信號的眼圖 41
2.5.3 數字傳輸性能參數 43
2.5.4 性能參數的關係 45
參考文獻 48
第3章 光場的數字調製 49
3.1 信號分析基礎 49
3.1.1 確定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49
3.1.2 常用的傅裏葉變換關係 50
3.1.3 隨機信號的數值特徵 52
3.2 數字基帶信號的特性 54
3.2.1 二進製綫路碼型 54
3.2.2 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 55
3.2.3 奈奎斯特濾波器和匹配濾波器 58
3.2.4 數字基帶信號的誤碼率 61
3.3 光場信號的帶通特性 62
3.3.1 帶通信號的頻譜 62
3.3.2 光場調製的復包絡錶示 64
3.3.3 光場的外差解調過程 65
3.4 二進製光場調製與解調 69
3.4.1 NRZ-OOK信號 69
3.4.2 BPSK/DPSK信號 72
3.4.3 FSK/MSK信號 75
3.4.4 SC-RZ信號 78
3.5 多進製光場調製與解調 80
3.5.1 QAM信號 80
3.5.2 QPSK/DQPSK信號 81
3.5.3 多進製帶通信號的傳輸帶寬 84
3.5.4 多進製頻帶傳輸的誤碼性能 85
參考文獻 87
第4章 光場的模擬調製 88
4.1 模擬光調製的分類 88
4.2 模擬基帶直接光強調製 89
4.3 光場的射頻調製 90
4.4 光載無綫(ROF)技術 93
4.4.1 ROF的興起 93
4.4.2 ROF與關鍵技術 94
4.4.3 ROF性能參數 96
4.5 光正交頻分復用 100
4.5.1 正交頻分復用原理 100
4.5.2 相乾檢測光OFDM 103
4.5.3 直接檢測光OFDM 106
參考文獻 107
第5章 單波長信號的全光再生 109
5.1 全光再生結構 109
5.2 基於FOPO的全光時鍾提取 110
5.2.1 FOPO結構及原理 111
5.2.2 穩定性因素分析 112
5.2.3 閑頻反饋控製技術 115
5.3 基於FWM的非綫性光判決門 119
5.3.1 光縴FWM效應 119
5.3.2 FWM再生方案對比 121
5.3.3 再生性能分析 122
5.4 磁控全光再生技術 127
5.4.1 磁光非綫性理論模型 127
5.4.2 全光縴磁光薩格納剋乾涉儀 131
5.4.3 磁控3R再生器結構 133
5.4.4 磁場對再生性能的影響 136
參考文獻 137
第6章 多波長全光再生技術 139
6.1 多波長再生結構 139
6.2 串擾分類及其技術 140
6.2.1 串擾分類 140
6.2.2 串擾方案 141
6.3 基於時鍾泵浦FWM效應的多波長再生 144
6.3.1 再生結構 144
6.3.2 再定時性能分析 145
6.4 基於數據泵浦FWM效應的多波長再生 149
6.4.1 實驗結構與原理 150
6.4.2 再生性能與討論 151
6.5 再生波長數量的提升 155
6.5.1 占空比優化 155
6.5.2 色散管理 157
參考文獻 159
第7章 高階調製信號的全光再生 160
7.1 基於NOLM的多電平幅度再生 160
7.1.1 NOLM再生原理 160
7.1.2 工作點的確定 162
7.1.3 幅度再生性能分析 164
7.2 基於PSA的多電平相位再生 168
7.2.1 PSA再生原理 168
7.2.2 相位再生性能分析 169
7.3 幅度和相位信息的同時再生 171
7.3.1 具有相位保持功能的多電平幅度再生 171
7.3.2 相位和幅度的同時再生 173
7.4 多波長高階調製信號再生技術 175
7.4.1 偏振輔助PSA方案 175
7.4.2 多波長再生性能分析 175
7.5 集成光學器件中的全光再生 177
7.5.1 基於MRR的時鍾提取 178
7.5.2 基於矽綫波導的相敏再生 179
參考文獻 181 在綫試讀
第1章 緒論
  光縴通信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單波長上傳遞的信息速率已由*初的數十Mb/s提升到100Gb/s,甚至更高[1,2]。網絡應用也從基本的語言服務擴展到在綫高清視頻、4K互動遊戲等方麵。光縴通信的發展離不開核心器件與技術的進步,本章首先迴顧光縴通信的發展曆程,並展望其未來發展趨勢;然後簡要介紹光縴通信的核心收發組件,不同調製格式對光收發機的具體要求,以及全光再生技術在光交換與中繼中的作用,科爾非綫性效應的物理本質與現象,及其在全光再生過程中的應用;*後對本書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加以說明。
  1.1 光縴通信的發展
  信息傳遞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需求。自進入21世紀的信息時代以來,信息傳遞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目前熱門的5G、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學習等熱點問題都伴隨著通信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傳遞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傳輸與接收,如何高效、無誤地將信息從發齣者傳送到接收者,吸引瞭大量科研工作人員不斷地創新與探索。從古代的烽火到近代的電報,都在不同曆史進程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伴隨著人類對電磁波的深入研究,1940年正式建立瞭第*條同軸電纜通信,其所能傳遞的信息內容與速度都是過去任何技術無法比擬的。然而隨著傳輸距離的不斷增加,電信號快速衰減直至無法使用,因此需要大量的中繼器應用於該通信之中,這無疑增加瞭的復雜程度和信息傳遞成本。如何更加有效、低成本地傳遞電磁波信號,成為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課題。1966年高錕博士提齣低損耗光縴概念[1],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正因為這一概念對光縴通信的開創性貢獻,2009年高錕博士獲得瞭諾貝爾物理學奬[2]。隨後的數年間,激光器、探測器等核心器件相繼問世,光縴通信正式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光縴通信的發展離不開核心器件的推動[3],下麵介紹不同時期的光縴通信技術特徵與相關核心器件,並進一步探討未來通信網絡的發展趨勢。
  1.1.1 四個發展階段
  圖1.1簡要描繪瞭一個現代光縴通信的組成。由於目前傳遞的信息仍然是電信號,因此首先需要對電信號進行復用並調製到光載波上;隨後,光信號耦閤進入光縴後進行長距離傳輸,並根據需要進行交換與中繼;在接收端,利用光接收機重新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從而完成信息的傳遞任務。
  圖1.1 光縴通信示意圖
  目前光縴通信經曆瞭四個發展時期,並在高階調製信號、超低損耗光縴的推動下嚮單波長傳輸速率400Gb/s甚至是1Tb/s方嚮進發。
  第*階段為多模光縴通信。從1966年到1980年,光縴通信技術由基礎研究領域嚮商業應用邁齣成功的一步。在此期間,使用砷化鎵(GaAs)材料的半導體激光器被發明齣來,同時康寜公司也拉製齣高品質的低衰減光縴,其損耗係數已經低於高錕博士所提齣的光縴損耗關卡:20dB/km。1976年,第*條速率為44.7Mbit/s的光縴通信在美國亞特蘭大的地下管道中誕生。經過5年的發展,第*個商用於1980年問世,它采用800nm波長的光載波,通過多模光縴提供45Mb/s的信息傳遞速率,每10km需要一個中繼器來增強信號。由於多模光縴的模間色散大、傳輸損耗高,第*代光縴通信的傳輸性能被限製。
  第二階段為1300nm單模光縴通信。20世紀80年代早期,為剋服第*代通信中多模光縴引入的色散和損耗問題,1981年成功研製齣單模光縴。而波長為1300nm的銦鎵砷磷激光器(InGaAsP)則提供瞭有效光源,它位於單模光縴的低損耗傳輸窗口。這使得商用光縴通信的傳輸速率高達1.7Gb/s,比第*代的速率快瞭近40倍。此時單模光縴的損耗已降至約0.5dB/km,中繼距離大幅提升至50km。
  第三階段為1550nm單模光縴通信。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光縴通信采用波長為1550nm的激光器作為光源,該工作波長位於單模光縴傳輸損耗*低的通信窗口,損耗特性已降至0.2dB/km。此後的光縴通信也一直沿用該工作波長窗口。與此同時,隨著傳輸速率的進一步提高,高速光信號受到光縴色散的影響開始突顯,信號光脈衝的寬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而逐漸變寬,會導緻碼間串擾問題。於是,科研人員又設計齣色散移位光縴,使得1550nm處的色散幾乎為零。第三代光縴通信速率達到2.5Gb/s,而中繼距離進一步增加到100km。
  第四階段為波分復用光縴通信。20世紀90年代以後,如何進一步提高速率成為研究熱點。繼續沿用之前的設計思路,采用更窄的脈衝雖然可以有效提高速率,但該方法對調製器和探測器的帶寬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並需要使用昂貴的電信號處理器件。波分復用(WDM)技術提供瞭另外一種解決方案,它通過使用不同的光載波並行傳遞數據,達到提升速率的目的。復用後的信息在時域上互相交疊,而在頻域上是相互獨立的,利用解復用器件可以容易地提取齣原始的單路信號。摻鉺光縴放大器(EDFA)的研製進一步推動瞭基於WDM技術的第四代光縴通信的發展。EDFA器件可以同時對多個波長的信號在光域進行全光放大,極大地減少瞭中電中繼器的應用數量。聯閤使用WDM和EDFA技術,2001年商用通信的傳輸容量已可達256×40Gb/s=10Tb/s,而中繼距離也提高到160km。
  從上述光縴通信的四個發展階段來看,通信容量的提升離不開核心光器件與技術的發展。通信光縴從多模轉嚮單模、通信波長由800nm推進到1550nm,再到WDM與EDFA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都極大地推動瞭商用光縴通信網絡的升級換代。下一代光縴通信網絡如何發展成為該領域科研人員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從2000年開始,人們不斷提齣多種方案,如光孤子通信技術等,來進一步升級現有光縴通信。利用光縴的非綫性效應與色散之間的平衡關係,可實現光孤子的傳輸,光孤子經過長距離光縴傳輸後仍然能夠保持其波形不變。孤子方案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功率和色散的控製方麵,多波長孤子傳輸過程中,不同信道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劣化性能。從通信容量的發展趨勢來看,光孤子通信較低的頻譜效率也是一個很大的不足。到2010年前後,各大通信網絡運營商開始將單波長10G/40G的骨乾通信網絡升級到100G,信號調製格式則采用正交相移鍵控(QPSK)等高階調製格式,標誌著相乾光通信技術正式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時代。
  1.1.2 未來發展趨勢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推動瞭一係列基於網絡應用的新型産業的興起。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新一代網絡技術的研發從高校、研究所等傳統科研單位,擴展到通信設備、網絡運營商的研發部門,後者藉助於自身的資金和設備優勢,越發錶現齣更強的創新能力。下麵從低損耗新型光縴,高頻譜效率的信號調製格式,以及全光再生技術三個方麵探討新一代網絡的發展趨勢。
  1.低損耗新型光縴
  降低光縴損耗可以從兩個方麵來努力,一方麵是消除目前通信波段附近OH離子引起的“水吸收峰”,使光縴通信工作窗口擴展到1280~1625nm的全波段範圍,該類光縴又稱為“零水峰光縴”(G.652.C/D光縴);另一方麵,設計超低損耗和大模場直徑的光縴,能夠使目前通信波段的傳輸損耗降低至0.16dB/km以下,在100km的跨段上可比現有標準單模光縴(損耗0.2dB/km以上)節省4dB的功率預算,這有助於大幅提升的光信噪比(OSNR)和傳輸距離。長飛公司於2017年在美國OFC會議上公布的G.654.E光縴的宏觀彎麯損耗測量結果如圖1.2所示[4]。實測結果顯示,使用此類光縴可以使100G商用光縴網絡的傳輸距離提高70%~,這將為未來400G和1T光縴通信網絡提供有力支撐。
  2.高頻譜效率的信號調製格式
  伴隨著相乾光通信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頻譜效率成為衡量光縴通信網絡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頻譜效率定義為淨比特率除以通信信道的帶寬。因此,在相同符號速率的情況下,采用更高階的調製格式意味著更高的頻譜效率。高頻譜效率調製格式的應用,還使得的互信息接近加性高斯白噪聲信道(AWGN)的容量極限。圖1.3給齣瞭正交幅度調製(QAM)信號的互信息結果。從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400G骨乾網絡將采用QAM16調製格式,而當速率推進到1T時,更高階調製格式的信號成為必然的選擇。在逼近香農極限的傳輸中,網絡性能除瞭考慮上述速率之外,還要考慮無中繼傳輸距離、OSNR、信號處理算法等一係列因素。這些因素之間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關性。例如,OSNR會限製信號的無中繼傳輸距離,而信號處理算法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中繼距離的長短。采用G.654.E等新型光縴,可以有效提高中繼距離,而下麵介紹的全光再生技術可從另外一種角度擴展的傳輸能力。
  圖1.2 G.654.E光縴的損耗特性
  圖1.3 不同QAM信號的信道容量
  3.全光再生技術
  在目前的商用光縴通信中,諸多信息處理器件仍采用電信號處理方式,該方式不僅存在帶寬瓶頸問題,而且在多波長通信中需要對每個信道進行獨立處理,又離不開信道復用與解復用過程,增加瞭復雜程度。另外,利用具有全光放大功能的EDFA可有效延長信號傳輸距離,但這類器件僅能完成功率補償,同時又會引入放大自發輻射(ASE)噪聲。全光整形再生技術則可以直接在光域實現噪聲壓縮,延長傳輸距離[5];進一步地,還可以利用串擾技術,實現波分復用信號的多路同時再生[6]。研究錶明,在通信信道內考慮全光再生器這種非綫性轉換器件,可獲得比綫性噪聲信道更高的傳輸容量,稱為非綫性香農極限[7]。圖1.4分彆給齣瞭矩形和星形QAM信號通過級聯再生器獲得的互信息量提升效果[8]。對應某一類型的信號,再生器無法突破其互信息的*值,但能夠在低信噪比環境下(正是通信過程所處的信道環境)提高其容量。另外,通過增加傳輸信道中的再生器數量R,可進一步獲得容量增益。當輸入信噪比為10dB時,可獲得的容量增益如圖1.4(a)中箭頭所示。研究還錶明,所需的再生器數量與信噪比有關,因此需根據實際的通信網絡情況,規劃再生器級聯分布,以獲得*佳傳輸效果。總之,使用全光再生器可以有效提升傳輸容量。
  圖1.4 非綫性香農極限
  1.2 光調製與接收
  光發射機和光接收機是光縴通信的核心組件,如圖1.5所示。光發射機主要用於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並注入光縴中進行傳輸,一般由光源、調製器、信道耦閤器組成。光接收機的作用是將光縴輸齣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主要包括信道耦閤器、光電探測器以及信號處理單元。根據調製信號的性質不同,其各個單元的具體構成器件差異較大[9]。下麵結閤高階調製信號,從直接檢測和相乾檢測兩個方麵簡述光收發的組成部件及其主要功能。第2章將詳細介紹光信號的收發技術,具體介紹光縴通信的組成以及評價性能的主要參數。
  圖1.5 光收發
  傳統商用光縴通信采用二進製開關鍵控(OOK)信號格式,光發射部分使用強度調製,電信號通過射頻功率放大後驅動調製器,以獲得相應的光信號(有時可采用直調激光器取代外調製方案,進一步降低復雜度);信號的接收主要采用直接檢測方案。近幾年來,為滿足短距離或城域的高帶寬通信需求,基於脈衝幅度調製(PAM)信號的光縴通信成為研究的熱點,目前已成功利用直調激光器實現PAM信號的傳輸[10]。在PAM方案中,需要采用碼型變換單元將二進製信號映射為多進製信號,而射頻放大部分則需要綫性放大器,以避免劣化PAM信號的綫性度。在相應的接收部分,需要采用功率放大器穩定多電平幅度調製信號的平均光功率,該放大器並不提供瞬時的功率控製,僅用於維持注入探測器的平均光功率水平。圖1.6列舉瞭PAM8信號的眼圖結果。
  相乾通信作為新一代光縴通信的主流技術,利用高頻譜效率的調製格式,可以在有限的帶寬範圍內傳輸更高速的信號,圖1.6給齣瞭QAM256信號的星座圖。發射端需要采用I/Q調製,包括窄綫寬激光器、I/Q調製器、碼型變換器以及綫性射頻放大器。在電信號一側,同樣需要使用碼型變換器將二進製信號映射為多電平PAM信號,並利用綫性放大器驅動I/Q調製器,以獲得所需的光QAM信號。此外,隨著調製階數的不斷提升,激光器綫寬的影響越發明顯,為減少激光器綫寬對調製後輸齣信號的影響,需要采用窄綫寬激光器。在接收端使用相乾探測器,並需要注入本振光與接收到的信號光進行混頻處理,探測後的電信號經過解調和補償算法*終獲得基帶信號。第3章和第4章將詳細介紹數字和模擬信號的光場調製和解調實現方案。
  圖1.6 PAM8眼圖與QAM256星座圖
  1.3 信號再生技術
  經過光縴長距離傳輸的光信號質量會受到光縴非綫性效應和EDFA的ASE噪聲等影
探索物質世界的深層互動——《光與物質的交響》 在浩瀚的宇宙中,光與物質是構建一切的基石。它們以無窮無盡的姿態相互作用,編織齣我們所能感知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本書《光與物質的交響》並非是一部關於特定技術或工程應用的指南,而是一次深入探索光與物質之間深刻而迷人的相互作用的旅程。我們將從基礎的物理原理齣發,逐步揭示這種交響是如何在微觀層麵發生,並最終宏觀地影響我們周圍的一切。 第一章:光之本質——粒子與波的二重奏 在拉開帷幕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理解“光”這個神秘而無處不在的存在。本章將帶您迴顧光的基本概念,從早期關於光的粒子說的爭論,到惠更斯的光波理論,再到量子力學發展過程中,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實驗如何奠定瞭光既是粒子又是波的雙重屬性。我們將深入剖析光子(photon)的概念,理解它的能量、動量以及它如何作為能量的最小單元在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光的波動性,包括乾涉、衍射等現象,理解光如何能夠像水波一樣展現齣其傳播的規律,以及這些波動特性如何在某些情況下主導其與物質的互動。通過對光本質的深刻理解,我們纔能更好地把握後續章節中更為復雜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物質的響應——原子、分子與光場的激蕩 光與物質的相遇,絕非單方麵的照耀。物質,從最基本的原子、分子,到宏觀的晶體、液體、氣體,都擁有著對光的獨特“語言”。本章將聚焦於物質的微觀結構如何與光進行互動。我們將詳細闡述原子和分子內部的能級結構,以及電子在吸收或發射光子時是如何在不同能級之間躍遷的。這將解釋為什麼某些物質會吸收特定顔光的現象,即我們所觀察到的顔色。 我們還會深入探討不同類型的物質在麵對光時錶現齣的不同行為: 原子和分子的共振吸收與發射: 理解量子化能級如何決定物質吸收和發射特定頻率光的能力,這是光譜學的基礎。 晶體中的光傳播: 介紹摺射率的概念,以及晶體結構如何影響光的傳播速度和方嚮,引齣光在介質中的摺射和反射現象。 電子在固體中的運動與光相互作用: 探討自由電子和束縛電子在受到光場激勵時産生的響應,例如等離子體激元(plasmon)的概念,及其在納米光學中的重要性。 分子的振動與轉動光譜: 瞭解分子內部的運動如何與特定頻率的光發生耦閤,從而産生紅外和拉曼光譜,這些光譜是研究分子結構和化學鍵的有力工具。 非綫性光學效應的萌芽: 簡要介紹當光強足夠大時,物質響應不再是綫性的,這將為後續章節的深入探討埋下伏筆。 第三章:光與物質的舞蹈——能量的傳遞與轉化 光與物質的互動,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能量的傳遞與轉化。本章將從能量守恒的視角,詳細分析光能量如何在與物質作用時被吸收、散射、轉換,以及這些能量轉化過程的微觀機製。 吸收與熱效應: 當光被物質吸收時,其能量會轉化為物質內部的動能,錶現為溫度升高。我們將探討不同物質的吸收係數以及熱傳導機製。 散射現象: 光在與物質相互作用時,會發生不同類型的散射。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解釋瞭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而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則與霧、雲等現象相關。我們將分析這些散射過程的本質,以及它們與光波長、粒子大小的關係。 熒光與磷光: 介紹物質在吸收光能後,經過內部能級躍遷,以較低能量的光形式重新發射齣來的現象。我們將區分熒光和磷光的區彆,以及它們在生物成像、照明等領域的應用原理。 光化學反應: 探討光能如何驅動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引發光化學反應。例如,植物的光閤作用就是一種典型的利用光能進行化學轉化的生物過程。 光緻發光與電緻發光: 進一步擴展發光概念,介紹其他誘發發光的方式,為理解顯示技術等奠定基礎。 第四章:光的奇妙操控——摺射、反射與衍射的奧秘 光的傳播路徑在與物質接觸時會發生改變,這帶來瞭我們所熟悉的光學現象,也是許多光學器件的基礎。本章將深入解析摺射、反射和衍射這三大基本的光學規律,並探討它們是如何被理解和利用的。 摺射定律與斯涅爾定律: 詳細闡述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嚮發生偏摺的原因,並給齣精確的數學描述。我們將分析摺射率的概念,以及它如何與物質的密度、成分等密切相關。 全反射與光縴: 探討當光從光密介質射嚮光疏介質,並且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發生的全反射現象。這將引齣光縴通信的原理,理解光信號如何通過全反射在長距離上傳輸。 反射的多樣性: 分辨鏡麵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和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解釋不同錶麵特性對反射效果的影響。 衍射的波粒二象性體現: 深入理解衍射現象,即光在遇到障礙物或狹縫時,會發生彎麯傳播的現象。我們將從惠更斯原理齣發,解釋衍射的成因,並介紹夫琅禾費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和菲涅爾衍射(Fresnel diffraction)的區彆。 乾涉現象與相乾性: 探討兩束或多束光相遇時,由於疊加效應而産生的明暗相間的條紋。我們將引入相乾性的概念,理解單色光和非單色光在産生乾涉時的差異,以及它在全息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 第五章:光與物質的共振——激發與響應的和諧 當光的頻率恰好與物質內部某個電子能級躍遷的頻率相匹配時,就會發生強烈的共振現象,導緻能量的極大吸收。本章將聚焦於共振的機製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 共振吸收的精細度: 解釋為什麼物質的光譜綫是如此狹窄,以及影響譜綫寬度的因素,如多普勒效應、碰撞展寬等。 激光的産生原理: 深入剖析受激發射(stimulated emission)的概念,這是激光得以産生的關鍵。我們將解釋粒子數反轉(population inversion)的必要性,以及共振腔(resonant cavity)在放大光子、産生相乾性激光中的作用。 共振熒光: 討論在特定頻率光激發下,物質錶現齣的高效熒光發射,以及其在光譜分析和標記技術中的應用。 錶麵等離子體共振(SPR): 介紹當金屬納米結構中的自由電子集體振蕩與入射光發生共振時産生的SPR現象,理解其在生物傳感器、催化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多光子共振: 探討當多個光子同時被物質吸收,從而引發更高能級躍遷的現象,這在某些超快光譜學研究中至關重要。 第六章:光的非綫性世界——高強度光與物質的非凡互動 在通常情況下,物質對光的響應是綫性的,即輸齣與輸入成正比。然而,當光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物質的響應將變得非綫性,從而産生一係列令人驚嘆的現象。本章將帶領讀者進入非綫性光學(nonlinear optics)的奇妙世界。 二次諧波産生(SHG)與三次諧波産生(THG): 介紹當光通過某些非中心對稱晶體時,會産生頻率為入射光兩倍或三倍的光。我們將從微觀電偶極矩的角度解釋這些效應的來源。 參量放大與參量振蕩: 探討當泵浦光與介質相互作用時,可以産生信號光和閑頻光,實現光的放大和頻率轉換。 自聚焦(self-focusing)與自相位調製(SPM): 解釋在強光照射下,介質的摺射率會隨光強變化,導緻光束發生自聚焦,以及光脈衝的相位發生改變。 剋爾效應(Kerr effect)與斯托剋斯效應(Strokes effect): 介紹光場誘導物質摺射率變化的現象,以及其與光的強度相關的非綫性響應。 光學閾值效應(optical thresholding): 探討某些材料在光強達到一定閾值後,會發生急劇的光學性質變化,這為光開關等應用提供瞭可能。 第七章:光與物質的融閤——先進材料與前沿應用 理解瞭光與物質之間豐富的互動,我們便能更好地設計和利用具有特定光學性質的材料,從而催生齣各種前沿科技。本章將展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如何在材料科學和技術領域得到體現。 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s): 介紹具有周期性結構的光學材料,它們能夠調控光在其中的傳播,甚至實現對光的“禁帶”。我們將討論光子晶體的設計原則及其在光通信、激光器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超材料(metamaterials): 探索由人工設計的亞波長結構單元組成的材料,它們能夠展現齣自然界材料所不具備的負摺射率、隱身等奇特光學特性。 有機光電材料: 介紹有機半導體材料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例如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有機太陽能電池等,以及它們與光相互作用的獨特機製。 量子點(quantum dots): 探討納米尺寸的半導體晶體,它們的光學性質與尺寸密切相關,常用於顯示技術、生物成像和量子計算。 生物光子學(biophotonics): 介紹光學技術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中的應用,例如熒光顯微鏡、光學相乾斷層掃描(OCT)等,以及光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的復雜性。 結語:永恒的探索與無限的可能 《光與物質的交響》是一次跨越基礎物理、材料科學到前沿應用的大膽嘗試。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現象之一,其背後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掘。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這一深刻聯係的本質,激發對這一迷人領域的持續探索。從微觀粒子的量子躍遷到宏觀世界的奇妙光學現象,每一次光與物質的交匯,都奏響著一麯獨一無二的交響樂章。隨著我們對這一交響理解的不斷深入,必將湧現齣更多改變世界的科技與發現。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集。我是一名對光學技術有基礎瞭解的工程師,日常工作中接觸到不少光相關的設備和理論,但對於“光調製與再生”這個具體方嚮,我的認知還比較淺顯。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梳理這方麵知識的材料,但很多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偏嚮某一個特定應用。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比較綜閤,引起瞭我的注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不同調製方式的優缺點對比,比如相位調製、幅度調製、偏振調製等等,以及它們分彆適用於哪些場景。更重要的是,“再生”這個概念,我非常好奇其中的技術細節。是否涉及光電轉換後進行信號處理再轉換迴光信號?還是存在純光學的再生方法?我希望能看到詳細的原理分析,包括各種再生技術的架構、關鍵器件以及它們在降低噪聲、補償損耗方麵的具體作用。如果書中有相關數學模型的推導,那將是錦上添花,能幫助我深入理解其背後機製。

評分

作為一個對前沿科技充滿好奇心的學生,我一直關注著光通信的發展動嚮。近些年,隨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對通信帶寬和速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光學通信無疑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最有潛力的方嚮。我瞭解到,光信號的傳輸和處理是整個光通信鏈路的核心,而“調製”和“再生”正是優化這些核心環節的關鍵技術。《光調製與再生技術》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深入瞭解這些核心技術的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覆蓋從基礎的光學原理,到各種先進的光調製編碼方案,再到實現光信號高效再生的各種方法。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如何在高速傳輸的背景下,實現低損耗、低噪聲的信號調製和再生。例如,能否介紹一下近期在矽光子領域發展迅速的光調製器,以及在超長距離傳輸中,如何通過光放大器或相乾檢測技術來保證信號的完整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的圖示和實例,將這些復雜的概念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能夠快速掌握核心知識,並為將來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業餘的光學愛好者,平時喜歡閱讀一些關於物理學和工程學的科普書籍,但有時會覺得一些理論過於抽象,難以聯係實際。最近我對光通信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覺得它在未來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瀏覽書店時,《光調製與再生技術》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瞭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幫我理解光是如何被“打扮”成信息的,以及如何在遠距離傳輸中保持“容顔”。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是一些非常直觀的圖解,來解釋光調製的基本原理,比如如何通過改變光的頻率、振幅、相位來編碼信息。同時,我也非常想瞭解“再生”技術,這聽起來就像給光信號“充電”或者“整容”,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這方麵技術的介紹,比如如何修復那些在傳輸過程中變得模糊或者微弱的光信號,讓它們重新變得清晰有力。我希望這本書的語言不會過於艱澀,能夠讓我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也能有所收獲,並且能激發起我對這個領域的進一步探索熱情。

評分

我一直對光學在信息處理領域的應用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穩定地傳輸和處理海量信息,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大難題。光作為一種攜帶信息的高效介質,其調製和再生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深入地探討這方麵內容的書籍。《光調製與再生技術》這個書名,恰好戳中瞭我的興趣點。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如何將電信號轉化為高質量的光信號,並通過各種手段使其在傳播過程中保持其原有信息。我尤其好奇“再生”這一概念,它意味著什麼?是僅僅放大信號,還是包含對信號失真的修復?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各種光信號再生技術的詳細介紹,比如光電光再生、全光再生,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我希望作者能夠用嚴謹的學術態度,但又不失清晰的邏輯,帶領我走進這個充滿魅力的領域,讓我能對光信號的“生命周期”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想讀瞭,但一直沒找到閤適的。我一直對光學通訊領域充滿興趣,特彆是如何通過光來傳遞信息,以及在傳輸過程中如何保持信號的質量。很多時候,我們傳輸的信號會因為各種損耗而衰減,或者受到乾擾而失真,這無疑會影響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我一直很想知道,有哪些技術能夠幫助我們“修復”這些問題,讓光信號在長距離傳輸後依然能夠清晰、準確地到達目的地。這本書的書名《光調製與再生技術》恰好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好奇的核心——“調製”聽起來像是如何將信息編碼到光波上,而“再生”則讓我聯想到讓衰弱的光信號重新煥發生機。我特彆想瞭解,具體有哪些物理原理支撐著這些技術?它們是如何實現的?在實際應用中,它們又麵臨著哪些挑戰?比如,能否像電子信號放大器一樣,簡單地將光信號放大?還是說,需要更復雜、更精巧的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闡述這些原理,並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高深的技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