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陶德元,黄本淑,赵欢,杨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陶德元,黄本淑,赵欢,杨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德元,黄本淑,赵欢,杨瑜 著
图书标签:
  • 模拟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
  • 模拟电路
  • 基础
  • 陶德元
  • 黄本淑
  • 赵欢
  • 杨瑜
  • 电路分析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07213
商品编码:294441327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定价:45.00元

售价:34.2元,便宜10.8元,折扣76

作者:陶德元,黄本淑,赵欢,杨瑜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69007213

字数: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共10章,电路基础部分5章,分别是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放大器的偏置电路、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分析、差分运放与推挽功放;模拟应用部分5章,分别是负反馈放大器、模拟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振荡波形发生电路、无线收发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适合电子信息类、物联网类、自动控制类、计算机类学生了解各类不同信息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又是怎样应用的,其中的奥妙何在等,很多关键技术都包含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内容中。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路基础部分
章 半导体二极管
1.1 半导体
1.2 PN结
1.3 PN结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1.4 PN结的反向击穿稳压原理
1.5 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与参数
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
2.1 双极型三极管
2.2 双极型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2.3 双极型三极管的参数
2.4 场效应管
2.5 单结型晶体管和晶闸管
第3章 放大器的偏置电路
3.1 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本偏置电路
3.2 电流串联负反馈偏置电路
3.3 分压式电流串联负反馈偏置电路
3.4 热敏电阻补尝式偏置电路
3.5 电压并联负反馈偏置电路
3.6 电流电压负反馈偏置电路
3.7 电流电压分压混合偏置电路
3.8 双管直接耦合式偏置电路
3.9 场效应管分压式偏置电路
习题
第4章 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分析
4.1 放大器概述
4.2 三极管共射基本偏置放大器等效分析
4.3 三极管T型等效电路的导出
4.4 共射放大电路的带通频率特性
4.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
4.6 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
习题
第5章 差分运放与推挽功放
5.1 差分放大器
5.2 差分放大器的改进
5.3 集成差分放大器的偏置电路
5.4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5.5 推挽功放主要参数的估算
5.6 复合管的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5.7 差分集成推挽功率放大器分析
5.8 LM741差分集成推挽运放
5.9 运算放大器的三大主要应用
习题

模拟应用部分
第6章 负反馈放大器
6.1 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类型
6.2 交流负反馈对增益带宽的影响
6.3 交流负反馈对输人与输出阻抗的影响
6.4 放大器中寄生反馈的干扰
习题
第7章 模拟运算电路
7.1 反相求和计算
7.2 反相积分与微分运算
7.3 反相对数与指数运算
7.4 反相乘除运算
习题
第8章 信号处理电路
8.1 一阶RC有源低通滤波器
8.2 二阶RC有源低通滤波器
8.3 一阶RC有源高通滤波器
8.4 二阶RC有源高通滤波器
8.5 RC有源带通滤波器处理
8.6 RC有源带阻滤波器处理
8.7 电压比较器
习题
第9章 振荡波形发生电路
9.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9.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9.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9.4 石英晶体振荡器
9.5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9.6 调谐放大器
习题
0章 无线收发电路
10.1 无线电收发概念
10.2 非线性元件产生新频率的信息
10.3 调幅原理和电路
10.4 检波原理和电路
10.5 调频和鉴频
10.6 调相或鉴相
10.7 实际混频电路分析
习题

附录1 真实电源与理想电源及其互换
附录2 开关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从原理到实践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阐述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与应用,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工程的各个层面。我们将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概念,并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内容丰富,理论扎实,实践性强,适合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与研发的工程师作为参考。 第一部分:半导体器件基础与模型 本部分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我们将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出发,详细介绍各种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以及常用的等效电路模型。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 1.1 晶体管材料与载流子: 深入探讨硅、锗等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理解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的区别,掌握电子和空穴作为载流子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漂移和扩散运动。 1.2 PN结的形成与特性: 详细分析PN结的形成机理,包括扩散电流和迁移电流的平衡,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建电场和势垒。深入研究PN结在不同偏置下的特性,包括正向导通、反向截止以及击穿现象,并介绍PN结的电容效应。 1.3 二极管模型: 介绍理想二极管模型、恒压降模型和指数模型,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重点讲解二极管的瞬态响应,包括存储时间和开关时间,这对于理解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应用至关重要。 1.4 稳压二极管: 阐述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其在反向击穿区域的稳压特性,并介绍稳压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 第二章:双极结型晶体管(BJT) 2.1 BJ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深入剖析NPN和PNP型BJT的结构,详细讲解载流子的注入、扩散和复合过程,以及基区宽度调制效应。 2.2 BJT的伏安特性曲线: 绘制并分析BJT在不同基区电流或基区电压下的集电极电流特性曲线,包括饱和区、放大区和截止区,并解释各区域的物理意义。 2.3 BJT的电流放大系数与跨导: 定义并计算BJT的电流放大系数(β)和跨导(gm),分析它们与器件结构、温度和工作点等因素的关系。 2.4 BJT的等效电路模型: 介绍BJT的混合π模型和T型模型,详细分析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物理含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模型进行小信号分析。 2.5 BJT的开关特性: 分析BJT在开关状态下的动态行为,包括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以及由少数载流子存储效应引起的拖尾现象。 第三章: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3.1 MOSFE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NMOS和PMOS的沟道形成过程,包括阈值电压的概念,并分析其在耗尽型和增强型器件中的差异。 3.2 MOSFET的伏安特性曲线: 绘制并分析MOSFET的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区分其在截止区、线性区(欧姆区)和饱和区的工作状态。 3.3 MOSFET的跨导与输出电阻: 定义并计算MOSFET的跨导(gm)和输出电阻(ro),分析它们与栅源电压、漏源电压和器件参数的关系。 3.4 MOSFET的等效电路模型: 介绍MOSFET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包括寄生电容和寄生电阻的影响。 3.5 MOSFET的开关特性: 分析MOSFET作为开关时的动态性能,包括导通电阻、阈值电压的稳定性以及开关速度。 第二部分:模拟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本部分将基于前一章节介绍的基本器件,深入分析各种基本的放大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法。 第四章:放大电路的偏置技术 4.1 偏置电路的重要性: 强调偏置电路在确保放大器工作在放大区、提高稳定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4.2 BJT的固定偏置、发射极偏置、分压偏置与复合偏置: 详细分析各种偏置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并通过计算演示如何确定偏置电阻值以获得稳定的静态工作点。特别关注各偏置方式的稳定系数分析。 4.3 MOSFET的固定偏置、自偏置与分压偏置: 类似地,深入分析MOSFET各种偏置电路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4.4 交流信号对偏置的影响: 分析交流信号叠加在直流偏置上的情况,并考虑如何通过旁路电容来避免对直流工作点的影响。 第五章:单级放大电路 5.1 共射极放大电路(BJT)/共源放大电路(MOSFET): 分析其基本结构、电压增益、输入输出电阻以及频率响应。详细推导不同输入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下的增益公式。 5.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BJT)/共漏极放大电路(MOSFET): 分析其作为缓冲器的特性,重点关注电压增益接近1、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 5.3 共基极放大电路(BJT)/共栅放大电路(MOSFET): 分析其电压增益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高的特点,以及在宽带放大器中的应用。 5.4 差动放大电路: 介绍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共模抑制比(CMRR)、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以及它在集成电路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多级放大电路 6.1 级联放大电路的增益与带宽: 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总增益等于各级增益之积的原理,以及级联对整体带宽的影响。 6.2 级联方式: 详细介绍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变压器耦合等多种级联方式及其优缺点。 6.3 频率响应分析: 深入研究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包括低频响应(由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引起)和高频响应(由器件内部电容和寄生电容引起)。引入截止频率、通频带和增益-带宽积的概念。 第三部分:反馈放大电路与信号处理 本部分将重点讨论反馈在放大器设计中的作用,以及集成运算放大器(Op-amp)的原理与应用,这是现代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核心部分。 第七章:反馈放大电路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区别,以及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包括增益稳定性、带宽扩展、输入输出电阻的改变以及失真减小。 7.2 四种基本反馈组态: 详细分析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四种组态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电阻变化和适用场景。 7.3 稳定性分析: 引入频率响应分析在反馈电路稳定性判定的作用,讲解伯德图和Nyquist图等工具,以及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概念,并分析振荡产生的条件。 第八章:运算放大器(Op-amp) 8.1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定义理想运放的零输入失调电压、无穷输入阻抗、零输出阻抗、无穷开环增益和无穷带宽等理想特性。 8.2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反相比例器与同相比例器: 分析其输出与输入电压的线性关系,推导增益公式。 加法器与减法器: 讨论如何利用多路输入实现电压的加减运算。 积分器与微分器: 分析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积分或微分关系,并讨论实际电路中存在的限制和改进方法。 电压比较器: 介绍其作为阈值检测器的功能。 8.3 运算放大器的实际特性与补偿: 分析实际运放的有限增益、有限输入阻抗、非零输出阻抗、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偏置电流等非理想因素,并介绍补偿技术(如频率补偿)以提高稳定性。 8.4 运算放大器的差分放大电路: 深入分析差分放大电路作为仪表放大器等应用的原理。 第九章:有源滤波器 9.1 滤波器的基本类型: 介绍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四种基本滤波器类型及其频率响应特性。 9.2 一阶和二阶滤波器设计: 重点讲解Sallen-Key和多路反馈(MFB)等经典有源滤波器拓扑,分析其结构、设计公式和频率响应。 9.3 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贝塞尔滤波器: 介绍不同逼近类型的滤波器特性,包括通带平坦度、阻带衰减和瞬态响应等方面的权衡。 9.4 滤波器设计实例: 提供实际的滤波器设计示例,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规格要求选择合适的拓扑和元件值。 第四部分:振荡器、电源与信号产生 本部分将涵盖产生各种周期性信号的振荡器电路,以及稳定可靠的电源电路的设计,并触及一些基本的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 第十章:正弦波振荡器 10.1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阐述正反馈和相位条件是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的充要条件。 10.2 RC振荡器: 详细介绍移相振荡器和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频率决定元件以及设计要点。 10.3 LC振荡器: 深入分析电感-电容(LC)振荡器,包括哈特莱振荡器、科皮兹振荡器和阿姆斯特朗振荡器,分析其频率设定和稳定性。 10.4 晶体振荡器: 介绍晶体振荡器的压电效应,以及石英晶体的谐振特性,分析其在高精度和高稳定性振荡应用中的优势。 10.5 振幅稳定: 讨论振荡器振幅稳定技术,如使用二极管限幅或场效应管作为自动增益控制(AGC)元件。 第十一章:信号发生器与波形整形 11.1 函数发生器: 介绍如何利用运放等器件构建产生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 11.2 施密特触发器: 分析施密特触发器的迟滞特性,以及其在波形整形、消除噪声和构建多谐振荡器中的应用。 11.3 积分器与比较器的组合应用: 讨论如何利用积分器和比较器组合产生三角波或方波。 第十二章:稳压电源电路 12.1 整流电路: 分析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计算其平均值、有效值和纹波系数。 12.2 滤波电路: 介绍电容滤波和电感滤波的原理,以及RLC滤波器在抑制纹波方面的作用。 12.3 线性稳压器: 详细介绍串联型稳压器(如三端稳压器78xx/79xx系列)和并联型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稳压性能和效率。 12.4 开关稳压器: 简要介绍降压、升压和升降压开关稳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高效率电源设计中的优势。 第五部分:数模混合电路与接口 本部分将介绍数模混合电路中的关键器件,如数模转换器(DAC)和模数转换器(ADC),以及它们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数模转换器(DAC)与模数转换器(ADC) 13.1 DAC的原理与类型: 介绍电阻网络式DAC(R-2R梯形网络)、权电流式DAC等结构,分析其分辨率、转换时间和非线性度。 13.2 ADC的原理与类型: 详细讲解逐次逼近型ADC、双积分型ADC、闪速型ADC和Σ-Δ型ADC等工作原理,分析它们的转换速度、分辨率和精度。 13.3 实际应用: 讨论DAC和ADC在数据采集系统、数字控制系统、音频/视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结论: 本书从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模拟电路设计与分析,并结合了现代模拟电子技术在集成电路和信号处理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 扎实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等效模型和特性。 熟练分析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理解反馈在改善放大器性能中的作用,并掌握稳定性分析方法。 深入学习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及在各种应用电路中的实现。 掌握有源滤波器、振荡器和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分析。 了解数模混合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器件。 本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应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读者独立解决模拟电子电路设计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这本书的目录来看,它似乎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方方面面,从基本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到复杂的集成电路(如运算放大器)都有涉及。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希望能获得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等晶体管工作状态的讲解,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实现信号的放大。另外,对于滤波器和振荡器的设计,我一直觉得它们是模拟电路中最有趣也最有挑战性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步骤和实用的技巧,帮助我理解它们的设计原理和应用场景。如果书中还包含一些实际的电路设计实例,那对初学者来说就太有帮助了。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边学边练的书籍,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看起来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这对于长时间阅读和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内容要扎实,形式上也要能够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我比较看重书中插图的质量,清晰的电路图和波形图能够极大地帮助我理解抽象的原理。如果书中还包含一些实际的元器件选型指南,或者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路设计建议,那对工程实践来说会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元器件参数的详细说明,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各种非理想因素。毕竟,理论和实践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距,而这些差距往往是学习过程中最容易遇到困难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弥合这些差距,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时间让我有些好奇,它会不会介绍一些比较新的模拟电子技术和器件?虽然叫做“基础”,但基础的内容是否也与时俱进,包含一些现代电子工程中常用的技术呢?我尤其关注它在讲解运算放大器、晶体管模型以及一些传感器接口电路方面的具体内容。毕竟,这些是模拟电路中最常见也最核心的部分。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不仅仅是给出公式和结论,更能解释清楚这些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模拟电路的教程,有的过于简化,有的又过于理论化,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我一定会非常满意。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指导我动手去搭建和调试一些简单的模拟电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我的,深蓝色打底,配上简洁的标题和作者姓名,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一直对电子技术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电路原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书籍。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电子方面的教材,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或者讲解方式比较枯燥。这次看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本书,名字就非常直观,感觉它会系统地介绍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特别期待它在信号放大、滤波、振荡等核心概念上的讲解,希望能够清晰易懂,并且有足够的实例来帮助理解。毕竟,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这本书的作者阵容也让我觉得很有分量,陶德元、黄本淑、赵欢、杨瑜,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像是行业内的专家,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一定会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体现。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分析和设计基本的模拟电路,为我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对于我这样在模拟电子领域稍有基础的读者来说,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在某些关键问题上的深入解析。比如,在讲解反馈电路时,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阐述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补偿网络来解决。同时,对于噪声在模拟电路中的影响,我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包括噪声的来源、分析方法以及抑制措施。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非线性失真和瞬态响应的分析工具,这对于设计高性能的模拟电路至关重要。此外,如果书中能够提及一些现代模拟电路设计中常用的EDA工具和仿真方法,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能为我提供一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