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文献集成(十四) 居易堂围棋新谱(外10种)/棋文化全书 围棋全书
定价:138.00元
作者:王国平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4011003
字数:
页码:62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棋文化全书”是由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整理的大型棋类丛书。
《围棋文献集成(十四) 居易堂围棋新谱(外10种)/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六卷,康熙五十五年刻本,清沈赋编,沈诠、沈斌、沈祖武等参校,徐星友序,以“此集出殆金针度与人矣,因名日《弈理金针》”。沈赋,字相如,杭州人,《弈人传》卷十五有传。
《弈人传》又日:“卷首载马融《围棋赋》、张拟《棋经》,卷一释例,取名数篇三十二名而为图以明之也;卷二日让路式,卷三、卷四日解围部,卷五、卷六日得隽部。”但后二卷今已佚。陈祖源先生查证到原本《居易堂围棋谱》,六卷完整,有沈赋本人作于康熙六十一年的序,则此本《新谱》当是后人重印,徐星友康熙五十五年序应是伪造。
目录
居易堂围棋新谱
名弈拟局
潘景斋弈谱
趣园围棋入门碎谱
日本国手围棋谱
日本琉球弈谱
石研斋弈萃
受子谱
围棋丛编
血泪图四子谱
尊天爵斋弈谱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罢此书,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油然而生。它所包含的内容之丰富,远超我最初的想象。我原本以为这仅仅是一部介绍围棋谱的书籍,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围棋背后广阔而深邃的文化图景。“棋文化全书”这个副标题并非虚誉,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大量的围棋谱,更对围棋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士大夫阶层的雅趣,到战场上的兵法推演,再到文人墨客的抒情写意,围棋无处不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被书中关于围棋与哲学、围棋与艺术、围棋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的论述深深吸引。那些关于围棋与道家思想的结合,围棋作为一种修行方式的解读,都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其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更是将围棋的魅力渲染得淋漓尽致。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仅仅提升了我对围棋技艺的理解,更丰富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维度。
评分读完这本“居易堂围棋新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对“实战”的重视。与一些偏重理论的围棋书籍不同,这本书中的棋谱更贴近实战,更具指导意义。它所收录的棋谱,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名局,更是精选了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围棋精髓的实战对局。作者在对棋谱的讲解中,不仅仅是罗列招式,更是深入分析了每一手棋背后的意图、变化以及得失。这种注重实战分析的风格,对于我这样的业余棋手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实战棋谱,来提升自己的棋力,理解更深层次的战术和战略。书中对一些关键局部的详细剖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棋局的走向和胜负的关键点。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加有效。这本书让我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在手把手地指导我下棋,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排版设计非常精美,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非常符合其“棋文化全书”的定位。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和版式设计,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书中内容的有力补充。我是一个视觉型学习者,精美的插图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棋局和历史场景。书中对一些古代棋局的复原和展示,配以精美的图画,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年代,亲身感受当时的对弈氛围。此外,书中的字体选择和纸张质感也属上乘,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书,更是一件艺术品。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被书中一些精美的古籍复刻图所吸引,它们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种将知识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满足了我对围棋知识的渴求,更在视觉和触觉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享受,是一次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
评分王国平先生在这部“围棋文献集成”中所展现的编纂功力,令人肃然起敬。他不仅仅是信息的收集者,更是知识的组织者和传播者。书中“外10种”的补充内容,更是极大地拓展了围棋文化的边界。我在这部分内容中,接触到了许多我之前闻所未闻的与围棋相关的杂记、逸闻趣事,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围棋习俗。这些内容虽然看似零散,却共同勾勒出了围棋在中国社会中丰富多元的文化形态。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围棋“趣闻轶事”的记载,它们用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们在围棋中的种种情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也让我感受到了围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内容之广度和深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围棋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生活态度。
评分初次接触“围棋文献集成(十四)”这本书,就对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资料搜集能力感到惊叹。作为“居易堂围棋新谱”的姊妹篇,它展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格,更侧重于围棋文献的研究和梳理。书中收录了大量我从未接触过的珍贵围棋史料,包括古代的棋谱、棋论、以及与围棋相关的诗文、笔记等等。这些文献经过作者细致的考证和注解,为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围棋真实历史面貌的窗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围棋文献的分类和比较研究,它清晰地展现了围棋思想和技艺的演变过程。作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在每一个细节中都得到了体现,他对于史料的挖掘和解读,都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审慎。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探访,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围棋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对于致力于围棋研究的学者或者对围棋历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巨著。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围棋“传承”的重视。“围棋全书”这个宏大的命名,也暗示着其对于汇集、整理、传承围棋文化的使命感。我看到了作者对于历代围棋文献的梳理和整理,以及对于优秀围棋思想的挖掘和发扬。尤其是在“居易堂围棋新谱”中,作者对于一些失传或鲜为人知的棋谱的考证和复原,更是对围棋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种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和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让我深感敬佩。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围棋书,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围棋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以及他希望将这份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围棋不仅仅是棋盘上的游戏,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古韵,浓郁的书法和水墨风格,仿佛一下子就将人带回了那个围棋鼎盛的年代。书名“居易堂围棋新谱”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雅致和沉静,让人联想到文人墨客在书斋中摆棋对弈的场景。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棋谱,线条清晰,布局考究,每一手棋都仿佛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局,在现代的排版和装帧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布局”和“定式”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招式罗列,更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战略考量。读着读着,仿佛能听到棋子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声响,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智力较量。对于我这样热爱围棋,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它让我对围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输赢,而是体味其中的道与理。作者王国平先生的学养深厚,他对围棋的热爱和投入,透过字里行间,跃然纸上,让人由衷钦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围棋教材,更是一部关于围棋文化的百科全书,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书写风格非常多样,既有严谨的学术论述,也有生动的故事叙述,还有浅显易懂的棋谱讲解。这种多样化的风格使得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收获。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穿插的围棋故事和历史轶事,它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枯燥的围棋知识变得趣味盎然。例如,书中关于古代棋手的轶事,有的展现了他们的棋艺高超,有的则描绘了他们的生活情趣,都非常引人入胜。同时,对于棋谱的讲解,作者也做得十分到位,既有专业的术语解释,也有通俗的比喻说明,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这种将学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让人一页页地翻阅下去,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一部围棋工具书,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读物。
评分作为一名深度围棋爱好者,“围棋文献集成(十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了解围棋历史和文化的资料,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包含了“居易堂围棋新谱”这样的珍贵棋谱,更重要的是,它将围棋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从“棋文化全书”和“围棋全书”的视角,我看到了围棋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以及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意义。书中对围棋与中国传统哲学、艺术、乃至社会制度之间关系的探讨,都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我开始意识到,围棋不仅仅是棋盘上的博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本书让我对围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地去探索围棋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它所展现的围棋的“道”的层面。在“围棋全书”的框架下,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棋局的分析和招式的讲解,而是将围棋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作者王国平先生在书中多次提及围棋的“无为而治”、“虚实相生”等道家思想,并将其与围棋的行棋策略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之前一直认为围棋只是一种智力游戏,讲究的是计算和布局,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围棋更是一种人生哲学。那些关于“大局观”、“厚味”、“治孤”等围棋术语,在作者的解读下,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书中对“厚味”的阐述,不仅仅是指棋盘上的一块棋形,更引申到人生中的积累和积淀,懂得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关键时刻获得优势。这种将棋道与人生相融合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每当我拿起棋子,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书中的道理,行棋也变得更加审慎和有深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围棋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生、如何生活的智慧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