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阮毓崧的《重订庄子集注》,采用了王先谦、马其昶式的集解方式,从前人注说中采集比较合乎《庄子》原意的解释,以及清人对于《庄子》字音字义的考证,在此基础上附上自己的案语,以贯通《庄子》原文,理解《庄子》原书的本来意旨。阮氏重视唐代以前《庄子》的音义解释和清乾嘉学派的对《庄子》的考证和疏解,宋、明人的解说基本上没有采纳。与前人不同的是,阮氏特别注意《庄子》原书中的用韵情况,他根据宋代吴棫的《韵补》、清代顾炎武的《唐韵正》、江永的《古韵标准》,将《庄子》原文中的押韵之字挑选出来,缕列于页栏上方,自称是从来未有之例,可谓此书的一大特色。阮氏这部《重订庄子集注》,善于总结继承陆德明以来的《庄子》集注集解集释类著作,吸取诸家对于《庄子》注释的合理与可信之处,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庄子》的整体文意加以融会贯通,而不是只就字句进行孤立的考证,由此形成了对于《庄子》全书义旨的完整解释。 阮毓崧 撰;刘韶军 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书主编 刘韶军,男,1954年生,山东掖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留校任教至今。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破格评为教授,2001-2003年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2004年至2008年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2002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学术成果有《太玄集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太玄校注》、《太玄研究》、《日本现代老子研究》、《儒家学习思想研究》等。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重订”了什么,而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困惑的桥梁。我原本以为,像庄子这样探讨存在、时间、意义的宏大主题,对于一个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普通人来说,门槛太高。然而,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用极其耐心的笔触,将那些形而上的概念,落脚到了具体的、可感知的层面。例如,对于“死”与“生”的辩证,书中引用了多个不同朝代的注家观点,对比他们对庄子“鼓盆而歌”的理解,让人明白,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变化”,这极大地缓解了人们面对未知时的焦虑感。我常常在通勤的地铁上翻阅,那些嘈杂的环境仿佛被书中的文字隔绝开来,形成了一个安静的精神场域。而且,这本书的索引和目录做得极其详尽,便于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即便只是偶尔翻阅,也能迅速找到精神的慰藉。这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是衡量一本实用性书籍的重要标准。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知识补全的强迫症。我对道家思想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那些普及读物大多只停留在皮毛,讲些养生、洒脱的皮相,真正触及核心哲理的少之又少。《重订庄子集注》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的价值在于其“集注”二字,汇集了历代名家的解读精华,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严谨态度,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信赖感。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不同版本校勘的细致考证,你会发现,一些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断句和理解,可能在不同的版本中有着细微的差异,而这本书的编者通过对比和论证,给出了一个最接近原文精神的解读。这过程就像是考古学家在清理一件古董,每剥开一层泥土,都能看到更精妙的结构。读累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时,我有时会跳过注释,直接去品味原文,你会发现,即使没有旁白,庄子的语言本身也带着一种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如同山涧清泉般流淌而过,洗涤心灵。这种将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美感完美结合的范例,在当代学术著作中是极其罕见的。
评分对于那些追求文本原貌,并且对传统学术规范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重订庄子集注》简直是久旱逢甘霖。它展现了一种近乎苛刻的治学态度。我特别注意到在几次关键的引文辨析中,作者不仅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还附上了详尽的文献来源,让你清楚地知道,这些结论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这种透明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这本书的装帧和用纸材质也显得极为考究,即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体现了制作者对内容长久流传的重视。我有一位朋友,她对中国古典美学颇有研究,她看到这本书后,甚至称赞其版式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对庄学精神的致敬——疏朗有致,不失气度。读完此书,我深感,我们今天所感受到的许多所谓的“创新”和“自由”,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探讨过了,只是当时是以更纯粹、更具穿透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就是一把重铸钥匙,帮我们打开了那扇被尘封的智慧之门。
评分《重订庄子集注》这本书,光是这名字,就让人心头一紧,一股子古朴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拿到书的时候,特意翻了翻扉页,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本身的微涩感,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个遥远的哲学世界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其实非常讲究,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现代风格,而是选择了最经典的线装或仿古精装,这本身就透露出编者对于内容那种“不求时髦,但求精妙”的匠人精神。我刚开始读的时候,还担心会像很多古籍注释那样晦涩难懂,充满拗口的文言和冷僻的字词,但很快我就发现,里面的注释和校勘工作做得极其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更是深入到了庄子思想的脉络之中,将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譬喻和寓言,用一种非常清晰且富有逻辑性的方式串联起来,让现代读者也能窥见“逍遥游”背后的真正意涵。特别是对于那些关键的哲学概念,比如“齐物论”中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作者的阐发可谓是点睛之笔,读完之后,感觉脑子里那些纠缠不清的思绪,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忍不住想放下书本,走到窗边,静静地体会一下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经典,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
评分自从上次读完这本《重订庄子集注》后,我的日常思维方式似乎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以前遇到问题,总习惯于非黑即白地去判断,去看待事物的两端;但读了它之后,那种强烈的“无为”与“自然”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尤其对书中收录的几篇寓言故事的深度解读印象深刻。比如“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那段,过去只觉得是讽刺庸碌之辈,但在集注的阐释下,我看到了更深一层——那种对“真我”与“假象”之间界限模糊的探讨,这比单纯的道德说教要高明得多。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人性化,虽然内容深奥,但页边留白恰到好处,方便读者随时批注思考,这对于一个习惯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某些概念,比如“乘物以游心”,应用到我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上,结果发现,许多原本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在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后,反而找到了一个更具弹性的处理方式。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用起来”的哲学书,而非束之高阁的古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