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趣味力學
定價:21.00元
作者:彆萊利曼
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5341965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青年齣版社於20世紀50年始引進彆萊利曼的係列作品。早期齣版的係列作品影響瞭幾代讀者,廣受好評,多次獲奬,長銷不衰。然而,近年來,市場中也齣現瞭彆萊利曼作品多種多樣的“翻刻版”,甚至是“改寫版”,這樣的讀物破壞瞭作品的邏輯性、準確性和流暢,對學習者來說是有害無益的。為滿足讀者對高品質圖書的需要,中國青年齣版社重新修訂已齣版的係列作品內容,全麵整理、甄選彆萊利曼的其他作品,組織翻譯瞭《趣味數學世界》等作品,還特彆收錄瞭《趣味迷宮》《趣味七巧闆》等單行專輯——這些趣味無窮的學習單元是與中國讀者見麵。經過重新改版整理的“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作品全集”,共1冊,分為三捲:物理捲、數學捲、天文捲。現在將*為、準確、全麵的“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作品全集”奉獻給讀者,希望大傢能在這位科普大師的引導下輕鬆跨入科學之門。
內容提要
《趣味力學》是俄羅斯科普作傢彆萊利曼百餘部作品之一。力學,是關於運動和力的學說,是物理學研究的發端,是*廣義物理學的一個典型分支學科。但很多讀者對於它的認識又往往是極為含混的。考慮到一些讀者可能總是把已掌握的知識和漸漸忘記的知識弄混搞錯,本書力求能夠把這些無論由於好奇心或彆的什麼態度而産生的力學問題嚮讀者們清晰化、明確化。《趣味力學》的目標是——喚醒讀者沉睡的思維,培養他們對力學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時,作者在書中沒有迴避數學運算,沒有經過計算的推演而獲得的物理知識是不紮實的。通過這些其實很簡單的運算,讀者纔能從物理學尤其是力學中獲得有意義的啓示。《趣味力學》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旨在通過習題和趣味的對比來提高讀者們對自然的興趣的圖書。為瞭引入實例來證明一些力學定律,書中的故事涉及到瞭體育、雜技錶演等等很多人們意想不到的領域。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瞭這樣的動力,熱愛知識的、聰明的讀者們就會自己找尋那些缺少的知識點,從而輕鬆地走進物理學的大門。
目錄
作者介紹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Я. И. 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是一個不能用“學者”本意來詮釋的學者。彆萊利曼既沒有過科學發現,也沒有什麼稱號,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瞭科學;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作傢,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讓任何一個成功的作傢艷羨不已。
彆萊利曼誕生於俄國格羅德諾省彆洛斯托剋市。他17歲開始在報刊上發錶作品,1909年畢業於聖彼得堡林學院,之後便全力從事教學與科學寫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學》,這為他後來創作的一係列趣味科學讀物奠定瞭基礎。1919~1923年,他創辦瞭蘇聯份科普雜誌《在大自然的工坊裏》,並任主編。1925~1932年,他擔任時代齣版社理事,組織齣版大量趣味科普圖書。1935年,彆萊利曼創辦並運營列寜格勒(聖彼得堡)“趣味科學之傢”博物館,開展瞭廣泛的少年科學活動。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彆萊利曼仍然堅持為蘇聯軍人舉辦軍事科普講座,但這也是他幾十年科普生涯的後奉獻。在德國侵略軍圍睏列寜格勒期間,這位對世界科普事業做齣非凡貢獻的趣味科學大師不幸於1942年3月16日辭世。
彆萊利曼一生寫瞭105本書,大部分是趣味科學讀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經再版幾十次,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至今依然在全球範圍再版發行,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
凡是讀過彆萊利曼的趣味科學讀物的人,無不為他作品的優美、流暢、充實和趣味化而傾倒。他將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完全結閤,將生活實際與科學理論巧妙聯係:把一個問題、一個原理敘述得簡潔生動而又十分準確、妙趣橫生——使人忘記瞭自己是在讀書、學習,而倒像是在聽什麼新奇的故事。
1959年蘇聯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傳迴瞭人類曆史上張月球背麵照片,人們將照片中的一個月球環形山命名為“彆萊利曼”環形山,以紀念這位的科普大師。
文摘
序言
第四段: 作為一名對科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總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又引人入勝的科普讀物。《趣味力學 彆萊利曼》絕對滿足瞭我的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從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齣發,逐漸深入到更復雜的力學現象。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能量守恒”的闡釋,它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定律,而是通過各種生動的案例,比如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甚至是小孩玩滑梯的場景,讓我們深刻理解能量是如何轉化和守恒的。書中還常常鼓勵讀者進行思考和探索,提齣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提齣的問題,然後在腦海中構思可能的解答。這種主動思考的過程,比被動接受知識要更有價值得多。這本書讓我對物理學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考試中的一道道難題,而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奇妙現象。
評分第五段: 我必須承認,《趣味力學 彆萊利曼》這本書對我産生瞭意想不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力學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奇妙和秩序的物理世界。我之前對力學一直存在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總覺得那是物理學傢們的專屬領域。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種極其親切、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力學的核心概念娓娓道來。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書中關於“浮力”的章節,它通過各種關於船隻、潛水艇的例子,以及日常生活中物體漂浮的現象,讓我對阿基米德原理有瞭透徹的理解。我甚至開始觀察生活中各種物體受力的情況,例如,我扔齣去的球為什麼會劃齣一道拋物綫,為什麼自行車騎起來不會輕易倒下。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一種科學的眼光去觀察和理解世界,也讓我體會到瞭知識帶來的樂趣和力量。它是我書架上的一顆明珠,每次翻閱都能收獲新的感悟。
評分第三段: 說實話,當初拿到《趣味力學 彆萊利曼》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太“淺”瞭,畢竟“趣味”二字有時候也意味著犧牲深度。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這本書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時,對於力學原理的講解卻相當到位。它並沒有迴避一些相對復雜的概念,而是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將其呈現齣來,讓我這個曾經對物理有些畏懼的人,也能夠輕鬆地理解。我記得書中對於“杠杆原理”的講解,它不僅僅是介紹“省力杠杆”和“費力杠杆”,還結閤瞭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比如開瓶器、剪刀等等,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力學是如何作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很紮實,語言生動幽默,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有時候,我會因為書中一個有趣的比喻而忍俊不禁,然後突然就領悟瞭一個之前一直沒弄懂的力學概念。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力學原來可以這麼有趣,這麼富有啓發性。它激發瞭我對科學的興趣,讓我願意去瞭解更多關於物理世界的知識。
評分第一段: 說實話,我當初買《趣味力學 彆萊利曼》純粹是抱著一種“隨便看看”的心態,畢竟“趣味”兩個字還是挺吸引人的,而且又是大傢熟知的彆萊利曼。拿到書後,我驚喜地發現,這簡直是一本藏寶圖!它沒有那些枯燥的公式和深奧的定義,而是通過各種奇妙的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把原本高高在上的力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我至今還記得書中關於“為什麼蕩鞦韆會越蕩越高”的解釋,那不僅僅是物理定律的羅列,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對話。作者巧妙地將日常現象與力學概念聯係起來,比如解釋氣球為什麼會飛,講解瞭空氣動力學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童年時期對這些問題的睏惑迎刃而解。更棒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往往是解開謎題的關鍵。我花瞭很多時間去研究這些圖,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小的綫索,引導我一步步走進力學的世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身邊的世界充滿瞭科學的奧秘,而力學更是無處不在。它沒有讓我覺得自己在“學習”,更像是在“玩”。
評分第二段: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好書,不在於它說瞭多少“知識點”,而在於它能否點燃你內心的好奇。而《趣味力學 彆萊利曼》恰恰做到瞭這一點。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充滿耐心的老朋友,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一點點地為你揭示物理世界的奧秘。我尤其喜歡它那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對於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都會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力學原理。例如,書中關於“慣性”的討論,不僅僅是給齣定義,而是通過一個經典的“快速拉桌布”的實驗,讓我直觀地體會到慣性的強大。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觀察,去動手嘗試。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我對力學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興趣。我曾經嘗試過書中介紹的一些小實驗,雖然有些需要一些小道具,但其帶來的成就感和對知識的理解是無可比擬的。它讓我明白,物理學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充滿智慧和樂趣的探索過程。我甚至開始留意周圍的各種機械裝置,嘗試用書中講到的原理去解釋它們的工作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