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100項待解之謎
定價:25.80元
作者:梁榮景,馮喜雲
齣版社:河北齣版傳媒集團,河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37552417
字數:
頁碼:19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世界100項待解之謎》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打造科學普及教育讀本,中國科普教育學會大力推薦。
內容提要
在我們生活的宇宙和悠久的曆史長河中,有太多的謎團等待著我們去破解、去探索。《世界100項待解之謎》精選瞭100項未解之謎,帶領讀者領略未知世界的神秘:宇宙産生之謎、宇宙年齡之謎、地球形成之謎、地球年齡之謎、地心溫度之謎、地球尾巴之謎、活恐龍之謎、葵花嚮陽之謎、印第安人石刻之謎、“雪人”之謎、神秘的大石柱群之謎。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太陽核反應堆之謎
太陽為萬物提供瞭能量,它使人類和一切生物得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構成瞭生氣勃勃的世界。據測量,太陽在一秒鍾內輻射的能量相當於1000億億噸煤燃盡後釋放的能量!那麼太陽是怎樣産生如此巨大能量的呢?
早在19世紀德國科學傢亥姆霍茲提齣引力收縮理論以說明太陽能量的産生。20世紀初,根據物理理論的新發展,英國天文學傢愛丁頓推測,電子與質子相互作用可提供太陽輻射的能量,這使太陽可消耗15000億年。1932年,英國物理學傢查德威剋發現中子。1939年,美籍德國物理學傢貝特提齣瞭太陽和一般恒星能源的現代理論。貝特認為,太陽中心的溫度很高,這使核聚變反應得以發生。其實氫彈爆炸所耗能量就是核聚變反應提供的,其威力遠遠高於原子彈。太陽上每時每刻都爆炸“氫彈”,這差不多可以維持100億年。現在太陽纔50億歲,還可以持續存在50億年。新的觀察事實對這個理論也提齣瞭挑戰,特彆是“中微子失蹤”。但太陽核理論並沒有什麼錯誤。為此又提齣瞭一些補充,其中有名的要算是“黑洞假說”。這種理論認為,太陽中心有一個黑洞,它占去太陽質量的十萬分之一,但半徑卻很小,可提供太陽能量的1/2。但是目前甚至連“黑洞”都處於探討階段。因此,要弄清太陽能量的由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同球起源之謎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離地球38萬韆米,直徑約3500韆米,約為地球直徑的1/4。由於人類利用各種手段對月球進行瞭觀測,並嚮月球發射過不少探測器,故對月球的瞭解已經有瞭許多進展。但是,對於其起源的認識仍然不夠。到現在,對於月球起源的認識主要有三種理論。同源說。即地球與月球有同一起源的過程。在這一點上,主張災變說的布豐與主張星雲說的康德和拉普拉斯是一緻的。
分裂說。這是達爾文之子喬治·達爾文於1879年提齣的。由於地球的潮汐是月球引力作用引起的,這種潮汐作用還使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並使月球逐漸遠離地球。為此,喬治·達爾文推斷,月球原來與地球很近,而在月球和地球形成時,它們原應是一體。隻是由於當時地球轉速甚高,甩齣瞭一部分物質,這部分物質逐漸形成瞭月球。
俘獲說。這是瑞典天文學傢阿爾文提齣的。從字麵上理解,月球運行到地球附近時,它被地球所俘獲。有人認為,地球所俘獲的是一顆小行星。這種說法閤理解釋瞭月地之間的差彆。
1986年,幾位美國科學傢又提齣瞭兼容三假說的“大碰撞假說”。此外,還有一種更為新奇的學說——月球行星假說。所以新奇,就是它把月球看成一顆行星,它與地球是並列的關係,是一個雙星係統。
……
序言
我是一個天文學愛好者,對宇宙中的奧秘總是充滿瞭無盡的嚮往。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世界100項待解之謎》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瞭。我非常好奇書中會探討哪些關於宇宙的未解之謎,比如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外星生命是否存在,以及宇宙的最終命運等等。這些宏大的命題總是讓我感到渺小,卻又忍不住想要去瞭解更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科學嚴謹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為我揭示這些宇宙級的謎題。我期待作者們能夠引用最新的科學發現和理論,帶領我們一同探索宇宙的邊界,去感受那份浩瀚與神秘。即使有些謎題可能永遠無法完全解答,但能夠瞭解這些前沿的科學思考,本身也是一種極大的樂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點燃我心中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讓我對宇宙有更深的敬畏之心。
評分我喜歡閱讀那些能夠拓展我視野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人類曆史和文化交融的謎題。《世界100項待解之謎》這本書名本身就充滿吸引力,讓我聯想到那些跨越文化、橫跨時代的未解之謎。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古代文明之間聯係的猜想,比如復活節島和南美洲之間的聯係,或者亞特蘭蒂斯文明的傳說是否真實存在。這些問題總是讓我覺得人類的曆史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復雜和充滿未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跨學科的視角,將曆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等領域的知識結閤起來,為我們解讀這些謎題。我期待作者們能夠以嚴謹的態度,引用各種證據和理論,但同時也能保留一些開放性的思考空間,讓我們這些讀者也能參與到解謎的過程中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對人類文明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一種神秘感,暗藍色的背景上點綴著若隱若現的星辰,中心是一顆巨大的問號,周圍環繞著一些模糊不清的古老符號。光是看到這個封麵,就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對那些未解之謎充滿好奇,無論是關於宇宙的起源,還是失落的文明,亦或是離奇的事件,都讓我著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充滿未知與探索的世界,解答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問,或者至少能引發我更深入的思考。想象一下,翻開書頁,可能就會發現那些隱藏在曆史長河中的秘密,那些挑戰人類認知極限的謎團。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撲朔迷離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能觸摸到科學與未知的邊緣。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的啓發,一種對世界的好奇心的點燃。
評分我常常會對一些超自然現象或離奇事件感到好奇。那些在曆史記錄中齣現的,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事件,總能引發我無限的遐想。比如,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蹤事件,或者一些古老預言的準確應驗,亦或是各種傳說中描繪的超自然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現象,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們,或許是心理學上的解釋,或許是統計學上的巧閤,又或者是尚未被我們發現的自然規律。我期待作者們能夠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將這些故事呈現齣來,不誇大也不迴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區分科學與迷信,讓我對這些神秘事件有更理性的認識。同時,我也希望它能夠保持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能沉浸在那些充滿懸念的故事中。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踏上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冒險。梁榮景和馮喜雲兩位作者的名字,讓我對他們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充滿瞭信心。我尤其關注那些與人類文明相關的謎團,比如巨石陣的建造之謎,復活節島摩埃石像的起源,或是古代瑪雅文明的突然消失。這些曆史遺跡和未解的文明,總讓我想象它們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智慧與故事。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挖掘這些謎團背後的種種猜測、考古發現以及科學分析,那我將受益匪淺。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視角,打破我們固有的認知,讓我們重新審視曆史。我希望作者們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原理和曆史事件解釋清楚,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包含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或者是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充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