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语教学出版社; 第2版 (2013年10月1日)
外文书名: A New English-chinese Divtionary
平装: 112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开本: 32
ISBN: 9787513805131
条形码: 9787513805131
商品尺寸: 21.6 x 15.6 x 4.4 cm
商品重量: 1.1 Kg
品牌: 华语教学出版社
再版前言
前言
体例说明
词典正文
附录
附录一 不规则动词
附录二 英美拼法对照简表
《新英汉大词典(第二版)》释义精准,用语规范,浅显易懂;对各级各测试中的常考词(约3000词)设立用法项并做出详细说明。
本书特点:
1.收词精当。本词典共收词语约8 000条,加上短语、派生词、复合词约达16000余条。完全覆盖中学、大学所要求的全部词汇。
2.采用了*版音标。
3.释义准确、例句丰富。本词典释义详尽、可靠,对常用词均选配了足够的例句,语言地道,浅显生动,足资模仿。有些例句还取自大中学校通用教材或考试真题,读来备感切。
4.功能齐全。本词典对各级各类测试中的常考词设立“用法”和“辨异”版块。“用法”栏包括(1)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用不用或用哪个冠词;用单数还是用复数。(2)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用于哪些句型;时态与语态的使用;与介词、副词搭配的意义和用法。(3)形容词用作定语还是表语;用作定语时前置还是后置;用作表语时使用何种句型。(4)主谓一致、省略、倒装等。(5)一些习惯用法。(6)英美用法上的差异等等。“辨异”栏收入近ll00组同近义词语辨异。针对每个辨异点从词义、用法、语气及使用场合等多角度进行横向比较。这两个板块的内容既是英语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又是各级各类测试的题眼,而一般辞书却语焉不详。本词典对这些内容的诠释全、精、细,一语中的,易懂易记,无疑会帮助读者从根本上掌握英语词汇的用法,从而在语言实践和应试中得心应手,稳操胜券。
这部词典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手感,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和专业性。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元素,显得非常稳重可靠。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不至于太薄而显得廉价,也不会太厚重到难以翻阅。字体排版清晰易读,无论是中文释义还是英文例句,都采用了非常合理的字号和行距,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排版细节上体现出的匠心,比如不同词性、不同义项的区分处理得非常直观,查找起来效率极高。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打磨上的用心,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扎实的物理质感和精良的印刷工艺,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知识载体。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和“耐用”,绝对是那种可以陪伴我度过多年学习旅程的伙伴。
评分在使用体验上,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它是一本实体书,查找效率也堪比电子词典的便捷性。首先是词头排列的逻辑性极强,其次是查找标识(如页眉提示、词条标记)做得非常醒目。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多音节词汇的音标标注方式,清晰明确,有助于准确发音。此外,它对词源的简要追溯,虽然篇幅不大,但对于理解词义的演变逻辑非常有帮助,满足了求知欲强的读者的深层需求。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合了传统学术严谨性与现代实用主义的典范之作。它的价值,远超于其定价,是进行任何严肃的语言学习或研究工作时,都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工具。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与中文和英文打交道的学习者来说,最头疼的就是那些难以界定的文化词汇和新出现的网络用语。我发现这部词典在这方面的收录和处理非常前沿和到位。它似乎紧跟时代脉搏,收录了一些近年来在国际媒体上频繁出现的词汇,并且对它们的来源和使用限制做了必要的注释。例如,一些涉及社会思潮或新兴科技领域的词汇,它不仅给出了最准确的对应中文,还简要说明了其在英语文化中的背景。这使得它在保持传统权威性的同时,避免了成为一本“过时”的工具书。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我在查阅最新资料时,能够更加自信地依赖它提供的参考信息,确保我的理解不会脱离最新的语言发展趋势。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释义深度和广度是超乎我预期的。很多我平时阅读原版文献时遇到的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固定搭配,在这本词典里都能找到非常精准且贴合语境的解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或两个对等翻译,而是深入剖析了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文化内涵。例如,对于某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英文动词,它会给出多组例句,分别展示其褒义、贬义或中性用法,配以详细的辨析说明,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语言的“活泼性”。这种详尽的解读,远超一般学习者词典的水平,更接近于一本深度参考手册。对于那些追求语言精确表达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简直是福音。每一次查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知识点,而不是简单地验证已知。
评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例句系统。一本优秀的词典,例句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这本书的例句选取非常贴合现代语境,涵盖了从日常交流到学术写作、科技新闻等多个领域。我注意到,许多例句的长度和复杂程度都模拟了真实语境下的句子结构,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模仿造句能力非常有帮助。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为了展示词义而堆砌的“样板句”,而是真正地展示了词语在实际交流中是如何被恰当地使用的。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我能更好地把握词汇的“语感”,这比单纯记忆词义重要得多。这种“在用中学”的编纂思路,让冰冷的词条瞬间变得有生命力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