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
定价:39.00元
作者:陈刚,李振营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65709807
字数:
页码:288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21世纪广播电视专业实用教材·广播电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教授电视节目摄制方式的基础入门技巧,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节目构思和创作,了解电视画面造型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以建立电视节目创作本体意识,学会电视摄影造型技巧。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21世纪广播电视专业实用教材·广播电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大量应用外的影视作品作为范例,借鉴电影画面创作讲究画面造型、相对更为规范的优势,同时注意结合电视节目画面创作的特点。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21世纪广播电视专业实用教材·广播电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适用于各高校广播电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离职学生,以及成人教育、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相关专业学生。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电视摄影课程和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目录
章 电视画面:电视摄像的呈现形式
节 电视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特性
第三节 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第四节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第二章 电视摄影造型的手段
节 电视景别和拍摄角度
第二节 光线造型表现手段
第三节 光学造型表现手段
第四节 色彩造型表现手段
第五节 动态造型表现手段
第六节 构图
第三章 光学镜头及其运用
节 镜头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 长焦距镜头
第三节 广角镜头
第四节 变焦距镜头
第四章 固定画面
节 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
第三节 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第五章 运动摄影
节 推摄
第二节 拉摄
第三节 摇摄
第四节 移摄
第五节 跟摄
第六节 升降拍摄
第七节 综合运动拍摄
第六章 电视场面调度
节 场面调度的源流
第二节 电视场面调度
第三节 轴线规则及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第四节 电视场面调度在拍摄中的应用
后记
作者介绍
陈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曾调中央电视台工作,参加《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的创办,以及新闻、纪录片等各类电视节目的拍摄与制作。主讲课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精品课程)、电视摄影造型、电视影片编辑、图片摄影创作等。主要研究领域:纪录片创作、人类学纪录片和电视摄影。
李振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搏士,现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新闻记者。
文摘
一、电视用光概述
电视摄影的用光及照明,与图片摄影的原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电视用光的实践中,我们大量继承和借鉴了图片摄影用光的经验和做法。
但是,由于图片摄影造型的记录表现是在一个画幅上,是相对静止的瞬间造型,而电视摄影的造型表现是在连续的、运动的画面之中,是一种具有时空变化因素的动态造型。所以,电视用光在对光的选择处理及布光、照明的控制上,又存在自身的诸多特点,其中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电视用光是一个动态用光的过程。
(一)电视用光的特点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不妨先从与图片摄影用光的对比,来看看电视用光的特点。
1.时间上
图片记录的仅是某一瞬间的光色变化,只要某一瞬间光线满足了造型要求,就能得到一幅的图像。因此,许多新闻摄影常用闪光灯等瞬间光源来进行现场实拍照明。
电视画面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光色变化。它不仅对光源有时间上的可持续性要求,而且还涉及光色正确还原,和影调、色调衔接等问题。所以,瞬间光源不能用作电视用光的光源。电视用光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光色、影调变化,形成了图片无法表现的动态的光影节奏。
比如,在一天之中,太阳光的色温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你在早晨用色温为3200K的人工光源对所拍人物补光,到了中午还用它补光,就会发生偏色的问题。因为这时的阳光色温已升到5500K左右。再比如,同一个镜头里刚刚还是阳光普照,转眼云层遮住了太阳,光线就由直射光转变为散射光效果。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电视用光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空间上
图片记录的是照相机确定了拍摄方向和角度之后相对固定的对象和空间。图片所表现的空间固定了,相对瞬时的光线所形成的空间效果也确定下来。可以说,图片摄影师的选择要受到很大的局限,他往往要重点考虑好一个方向、一个角度和一种拍摄情况。
电视摄影则随着被摄主体的移动和电视摄影机的运动,画面表现的空间是多样化的。在一个镜头中摄影机的拍摄方向和角度可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画面内的光影结构及影调、色调也会随着画面表现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对电视拍摄人员的光线造型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电视用光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甚至带有较强的不可预知性,电视摄影师在选择、处理光线时就必须随时随地考虑画面表现空间、方位等的变化对画内光影结构的影响。
比如,在同一间阳光照射下的房间里,有的角度能看到明显的影子,空间显得明朗;而有的角度则看不到影子,空间显得暗淡。我们在拍摄时或许会面临这两种不同角度的选择问题,或许要在移动拍摄中先后经过这两种角度的造型,再进行曝光上的调控,等等。
3.造型上
图片摄影造型对光线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光线的造型作用凝聚在拍摄的瞬间之点,一般没有新的变化,是一次完成的。
电视画面对光线的要求则要复杂而多样,光线随着环境、被摄主体、机位甚至光位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画面的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例如:一个人从阴影中走进光线明亮的区域,他的形体轮廓和表情动作由不清晰变成清晰,服装由消色变成色彩鲜明,显然,人物造型在一个画面中形成两种效果。这种由于光线原因造成的造型上的变化,在单画幅的照片中是无法见到的,而在电视画面中,它是强化光线塑型效果、改变画内影调结构、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等常见的方法。而且,这种动态用光意识和动态光线造型能力,对一位电视摄影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再比如,同样是在日出时分拍摄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拍摄者可以在一个镜头中完成运动拍摄和俯仰角度的变化,从而在画面中形成从顺光下的纪念碑到侧逆光下的纪念碑直到逆光剪影效果的纪念碑的连续变化过程,这在图片摄影中是难以做到的。
……
序言
这本【XH】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 简直是我在探索电视摄影领域遇到的宝藏!我一直对节目主持人、演员在镜头前的形象设计非常好奇,觉得他们总是那么光鲜亮丽,但却不知道背后的辛苦和专业。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幕后世界的窗户。它系统地介绍了电视摄影造型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色彩学、人体工程学,到服装的选材、设计,再到妆发造型的细节处理,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视觉引导”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造型师是如何通过服装的剪裁、配饰的点缀,来巧妙地吸引观众的视线,突出人物的重点部位。例如,在拍摄正面全身镜头时,领口的设计和肩部的线条是如何影响人物的整体观感的。书中还深入剖析了不同镜头语言对造型的要求,比如特写镜头如何需要更加精细的妆容和细腻的面料,而远景镜头则需要更加突出轮廓和色彩的辨识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技术层面的知识,更培养了一种“从镜头语言出发”的造型思维,让我意识到造型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适合”和“有效”。
评分对于我这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一直觉得电视摄影离我很遥远,是专业人士才能玩转的领域,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其实其中很多造型原理,是可以在其他摄影领域借鉴和应用的。尤其是关于人物造型与环境色彩的协调性,这本书讲解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而是延伸到了如何通过造型来突出人物主体,如何避免人物与背景的色彩冲突,甚至是如何利用色彩来营造特定的场景氛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色彩情绪”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不同颜色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及如何在摄影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色彩来影响观众的情感。比如,暖色调容易让人感到温暖、热情,而冷色调则可能带来冷静、疏离的感觉。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节目或影视作品中,造型色彩是如何服务于整体叙事和情感表达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将复杂的理论概念,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视觉材料传递给读者,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中。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启发思考的书。读完【XH】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 ,我感觉自己看待电视节目的方式都变了。我不再仅仅关注节目的内容,而是开始留意每一个角色的造型,思考这些造型是如何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相契合的。书中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贯穿于全书的始终。它强调了即使是微小的造型改变,也可能对整个节目的视觉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一个恰当的配饰,可能会为人物增添一份精致感;一个不经意的发型调整,可能会让人物看起来更加精神。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电视造型的差异性,以及如何在这种差异性中找到平衡点。这让我意识到,电视造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造型思维”,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电视摄影造型。它让我明白,造型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沟通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电视摄影的造型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我之前一直以为,服装、发型、妆容这些只是点缀,是为节目增添光彩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们是构成电视节目视觉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直接影响观众观感和信息接收的。书中对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造型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新闻报道的严谨、访谈节目的亲和、综艺节目的活泼,以及影视剧的个性化塑造。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服装材质与光影效果”的论述。它详细解释了不同材质的衣物在电视灯光下的呈现效果,以及如何选择能够达到最佳视觉效果的面料。例如,一些丝绸面料容易产生过强的反光,而亚麻面料则可能显得褶皱过多,这些细节在电视拍摄中都需要特别注意。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系统和深入,它能够将抽象的造型理念,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直观的图片,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它让我明白,每一个造型的选择,都可能关乎到节目的成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电视摄影的幕后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那些看似细微却至关重要的造型细节。我之前以为电视造型就是随便找几件好看的衣服穿在人身上,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选择能够更好地呈现人物轮廓和服装质感的面料和颜色。这一点是我从未想过的,以前总觉得衣服在荧幕上看起来都差不多,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书中关于色彩搭配的章节,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简单的撞色或顺色,而是涉及到色彩的心理暗示、文化寓意,以及如何在镜头中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在拍摄严肃访谈时,选择饱和度较低、偏中性色调的服装,能够有效提升观众的信任感和专注度。而在拍摄轻松娱乐节目时,则可以大胆运用鲜艳、活泼的色彩,来烘托喜庆和欢乐的气氛。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所看到的每一个电视画面,发现原来造型的每一个选择,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信息,影响着观众的情绪。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也非常人性化,它不会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术语,而是循序渐进,配合大量的图片和图表,让即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XH】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视造型师,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他的创作心得。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充满了智慧和艺术性的指导。我一直觉得,电视节目中的人物造型,尤其是服装,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艺术。它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要兼顾画面的美感和视觉的冲击力。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书中关于“色彩心理学在电视造型中的应用”的章节,让我对颜色的理解上升了一个维度。不仅仅是好看不好看,而是颜色背后所传递的情绪和信息。比如,蓝色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和信任感,而红色则可能激发热情和警惕。书中还详细分析了如何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和拍摄环境,来选择最适合的色彩搭配方案。这不仅仅是理论,更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它让我明白,电视造型是一门需要深度思考和细致执行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电视摄影的造型艺术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门槛很高,不知从何入手。偶然间翻到了这本【XH】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当时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一种专业的、有深度的感觉扑面而来。拿到手后,更是爱不释手。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抽象的造型理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示,一点点地剖析开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不同类型节目——比如新闻报道、访谈节目、综艺娱乐、电视剧——的造型差异化处理的讲解。以前看节目,只觉得演员或主持人的穿着打扮很“好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种“好看”背后有着多么精密的计算和考量。从色彩的心理效应,到服装的材质对镜头表现的影响,再到发型和妆容如何契合角色性格和剧情需要,书中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知识,发现新的灵感。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旁边,他耐心地指引我,让我逐渐拨开迷雾,看到了电视摄影造型的魅力所在。这本书绝对是我在视觉艺术领域探索道路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我还会反复阅读,从中学习并实践。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XH】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 是一本真正能够“教给”你东西的书。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深入到电视摄影造型的每一个细节,并将其背后逻辑讲得清清楚楚。我之前一直觉得,电视节目中的人物造型,特别是服装,都是由设计师拍脑袋决定的,但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里面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例如,书中关于服装廓形对人物体型和镜头表现的影响,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有些衣服穿在人身上显得精神抖擞,而有些则显得臃肿不清爽,原来这和服装的线条、剪裁有着直接的关系。书中的一些插图,展示了不同廓形服装在镜头下的实际效果对比,非常直观。还有关于面料选择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不同的面料,在灯光照射下会产生不同的反光效果,有的细腻柔和,有的则可能显得廉价粗糙。书中有特别提到在拍摄特写镜头时,对面料质感的严苛要求。这本书的知识点非常扎实,而且都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读起来既增长了见识,又让人觉得实用性极强。它让我明白,电视摄影造型并非简单的“穿搭”,而是一门集美学、心理学、工程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评分自从翻阅了这本【XH】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第2版) ,我感觉自己对电视节目的观看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以前看节目,只关注内容本身,现在我开始不自觉地留意人物的服装、发型、妆容,以及这些造型元素是如何与节目整体风格、镜头语言相呼应的。书中关于“镜头前的真实感”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在现实生活中看起来很普通的衣服,在镜头下却会显得过于平淡或者产生奇怪的褶皱。书中的内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将他多年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它不只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人物性格与造型的契合度”的分析。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造型师如何根据角色的性格、职业、剧情发展来量身定制服装和妆发,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帮助观众理解和认同角色。这种深度挖掘和细腻分析,让我感受到了电视摄影造型艺术的魅力,它不仅仅是表面的美化,更是对人物内在世界的视觉化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刷新了我对电视摄影造型的认知。我一直认为,造型就是简单的“穿搭”,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心理学于一体的复杂学科。它深入探讨了服装、发型、妆容在电视镜头前的表现力,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甚至影响观众的判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服装剪裁与镜头语言的互动”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不同廓形的服装如何影响人物在镜头前的体型和姿态,以及如何通过服装的设计来优化人物的视觉效果。例如,一些收腰的设计可以拉长腿部线条,而一些宽松的剪裁则可能显得臃肿。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对比图,直观地展示了不同造型选择带来的视觉差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造型理念,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精美的图片,转化为易于学习和应用的知识。它让我明白,电视造型不仅仅是为了“美”,更是为了“好”——好看,并且能够有效地服务于节目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