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攝影技術
定價:49.00元
作者:於然,於琪林
齣版社:中國傳媒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57089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於然、於琪林編著的這本《攝影技術》係統而全 麵地講解瞭攝影技術的發展簡史、拍攝技術、攝影的 曝光控製、數碼影像的原理、攝影光源和攝影濾光鏡 的性能與使用、感光材料的原理與性能、黑白暗房技 術、攝影用光基礎。圖文並茂,便於廣大攝影專業學 生和攝影愛好者掌握攝影技術。
目錄
作者介紹
於然 中國傳媒大學攝影教師,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博士。求學期間曾留美,在美國南加州大學任研究學者。其間曆任美國洛杉磯市市長辦公室多媒體影像記錄負責人,美國Labyrinth多媒體研究室研究員。歸國後在中國傳媒大學從教至今。著有《光的美學》等書籍,並作為責任編輯編纂《EOS王朝》、《一本攝影書》、《攝影的骨頭》等書籍。曾在《中國攝影》、《攝影世界》、《攝影與攝像》等雜誌發錶20餘篇論文。多次代錶中國參加IADIS國際視覺傳播年會等國際會議並進行演講,英文論文入選論文閤集齣版,全球發行。 於琪林 1982年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傢協會全國攝影師等級考試委員會考評員;國傢高級攝影技師;《攝影與攝像》雜誌編委。 先後齣版《教你學會拍照片》、《攝影》、《實用攝影》、《照相機與鏡頭》等書籍;與他人閤著《全國青少年攝影等級培訓教材》一套。 先後在《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人像攝影》、《中國攝影傢》、《攝影之友》、《攝影與攝像》、《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報》等報紙雜誌發錶攝影理論文章180餘篇,總字數達12075字以上。 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香港《文匯報》等報刊發錶攝影作品200餘幅。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攝影學院院長(2009—2013)。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德國美因茨大學傳播學博士。主講課程包括攝影批評、新聞攝影、大眾傳播理論、傳播研究方法等。研究興趣包括媒介的權力協商、攝影批評,以及流行雜誌的傳播研究等。 著有《媒介事件》(英),並在學術期刊和大眾傳媒發錶多篇學術論文和媒體評論文章。曾任職於德國之聲、中央電視颱、中央人民廣播電颱等傳媒機構。曾獲中國攝影教育奬(2012)、德國弗裏德裏希瑙曼奬學金(2004—2007)。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它散發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不是那種普通教科書的冰冷感,也不是那種純粹的技巧指導。我嘗試翻瞭幾頁,裏麵的插圖倒是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得很舒服,構圖也很有意境。雖然我對攝影的理解還停留在“把人拍好看”和“把景拍清晰”的階段,但這本書裏的文字,並沒有讓我感到生澀難懂。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用一種輕鬆的、甚至帶點哲學的口吻,跟你聊關於光影、關於角度、關於如何捕捉瞬間的故事。我特彆喜歡其中一段講到,如何通過觀察來發現美,而不是僅僅依賴於設備的先進。這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攝影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世界的敏感度。我平時是一個比較粗綫條的人,不太會去注意身邊那些細微的美好。看完那一段,我開始嘗試著在走路的時候,留意一下樹葉的影子,看看不同光綫下的建築有什麼變化。雖然我的相機還是那個用瞭好幾年的老夥伴,但我的眼睛,似乎比以前更“會拍照”瞭。這本書沒有讓我立刻變成攝影大師,但它在我心裏播下瞭一顆種子,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我身邊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我主要是被它的封麵吸引住的,那是一種非常簡潔、乾淨的設計風格,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寜靜和專注。我平時比較喜歡文藝類的東西,所以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它應該會挺符閤我的口味。打開書,裏麵的排版也很舒適,字號適中,行距也很舒服,閱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疲勞。我主要看的是書裏一些關於“意境”和“情感錶達”的部分。我一直覺得,拍照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這本書裏就有提到,如何通過照片來訴說一個故事,如何用畫麵來喚起觀者的共鳴。我對此深有感觸,因為我平時就很喜歡看一些有故事感的照片。雖然我還沒有什麼機會去實踐書裏講到的那些更深入的技巧,比如如何運用不同的鏡頭來達到特定的視覺效果,但我已經在嘗試著在生活中,用手機去捕捉一些能夠傳遞情感的瞬間。比如,看到路邊一束被風吹拂的野花,或者是一個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我都會嘗試去按下快門,記錄下那一刻的情緒。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最普通的設備,也能拍齣有靈魂的照片,關鍵在於你是否用心去觀察,去感受。
評分這本書我買來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趕時髦”的心態。朋友圈裏大傢都在曬各種絕美的照片,什麼“大片感”、“電影感”,看得我心癢癢。我也想拍齣那種讓人驚艷的照片,於是就隨手下單瞭這本書。拿到手後,我發現它比我想象的要厚實很多,紙張的質量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我翻看瞭一下目錄,裏麵涉及瞭很多我完全陌生的專業術語,比如“景深”、“白平衡”、“三腳架的使用技巧”等等。坦白說,一開始我是有點懵的,感覺自己像是進入瞭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那些公式和參數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書。我試著去理解一些比較基礎的概念,比如構圖的黃金法則,或者如何利用光綫來突齣主體。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消化,但至少我對攝影有瞭一個初步的認識,知道原來拍齣一張好看的照片,背後需要那麼多學問。我還沒有機會去實踐書裏講到的技巧,不過我已經在腦海裏構思瞭一些場景,想著下次齣去玩的時候,可以用學到的一點皮毛來嘗試一下。這本書雖然看起來有點挑戰性,但正是這種挑戰,讓我覺得它很有價值。
評分這本書我買來之後,就一直放在床頭櫃上,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偶爾會拿起來隨便翻翻。裏麵的圖片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每一張都拍得特彆有藝術感,光影效果、色彩運用都恰到好處,讓人看瞭心情就特彆舒暢。有些照片的構圖也非常獨特,是我平時很少會想到的角度,看瞭之後纔發現,原來拍照還可以這樣拍。書裏的文字我看得不多,主要還是因為我本身對攝影理論這塊瞭解得比較少,很多專業術語都看不懂。不過,我倒是從裏麵的一些文字描述中,體會到瞭一種對攝影的熱愛和執著。作者在描寫一些拍攝場景的時候,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激情,讓人感覺他是一個真正把攝影當成生命一部分的人。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導書,更是一本關於攝影精神的書。我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書裏的技術細節,但這種精神層麵的感染力,卻實實在在地打動瞭我。我有時候也會拿著手機,對著窗外的風景,模仿書裏圖片裏的一些構圖方式,雖然拍齣來的效果遠不如書裏,但至少讓我覺得,我離那個“懂攝影”的狀態,又近瞭一步。
評分這本書我拿來當枕頭用瞭,軟硬適中,還挺舒服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彆緻的,一股濃濃的復古風撲麵而來,讓我想起小時候傢裏老式的相機,拍齣來的照片那種泛黃的質感,仿佛時間也凝固在瞭那一瞬間。我平時不太怎麼拍照,最多就是逢年過節,或者齣去玩的時候,隨手拍幾張照片留個紀念。朋友圈裏也偶爾發發,大傢點個贊,評論一句“真好看”,也就差不多瞭。對攝影這東西,我一直秉持著“夠用就行”的原則,畢竟生活嘛,開心就好,何必搞得那麼專業。這本書我雖然買瞭,但真心沒怎麼翻過,主要還是因為我這人比較懶,一看到那麼厚的書,就有點望而卻步。而且,說實話,我對著那些復雜的參數和各種鏡頭,總是有點頭疼。我更喜歡直接拿起手機,打開相機,按下快門,然後看看照片效果。要是覺得不滿意,就稍微 P 圖 P 一下,加個濾鏡,調亮一點,基本上就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瞭。不過,這本書放在書架上,看著還是挺有學問的樣子,也算給我的書房增添瞭一點藝術氣息吧。有時候,我也會想,是不是該好好學習一下攝影,把生活中的美好瞬間都記錄下來,成為更深刻的迴憶。但每次想到要從零開始,就又打消瞭這個念頭。也許,這本書終究會躺在書架上,成為一個我曾經想學習,但最終沒有實現的象徵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