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EDA技術與VHDL編程
定價:45.00元
作者:李俊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21174254
字數:548000
頁碼:32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22kg
編輯推薦
《EDA技術與VHDL編程》編著者李俊。EDA技術主要包括大規模可編程邏輯、硬件描述語言、軟件開發工具等內容。目前,應用*為廣泛的大規模可編程邏輯是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硬件描述語言liDL主要有VHDL、VerilogHDL、ABEL、AHDL、Sy~em Verilog和SystemC等;主流的EDA軟件開發工具則有MAX plusII、Quartus II、ispDesignEXPERT、FoundationSeries、1SENSE WebPACKSeries等。本書采用IEEE標準硬件描述語言VHDL對數字電路和係統進行性能描述,以Altera公司的Quartus11軟件為集成開發環境,對EDA技術進行瞭深入、詳盡的闡述。
內容提要
《EDA技術與VHDL編程》編著者李俊。《EDA技術與VHDL編程》內容提要:本書主要講解EDA技術和VHDL硬件描述語言的使用,共10章。內容包括EDA概述,可編程邏輯器件,VHDL硬件描述語言,QuartusII操作指南,VHDL基本邏輯電路設計,VHDL語句進階,VHDL的屬性描述與仿真延時,VHDL層次化程序設計,VHDL的數字係統設計,以及VHDL在通信和DSP係統中的應用。通過大量數字電路和數字係統的案例,給讀者演示瞭VHDL在數字係統設計中充當的角色,以及利用VHDL語言進行數字係統設計的基本步驟和具體方法。本書配有大量的設計實例和實驗練習,還針對目前FPGA的主流應用領域如微控製係統、通信係統和DSP係統給齣瞭係統級彆的設計實例。力求使讀者理解VHDL硬件描述語言的基礎知識,掌握數字係統的設計原理、方法和步驟。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通信、自動化、計算機等信息工程類相關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也適閤於立誌自學成纔的讀者和從事EDA技術應用與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使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沒有過多花哨的元素,直接點明瞭主題,這一點我很欣賞。初翻閱時,我發現它在理論基礎的鋪陳上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尤其是對數字邏輯電路的復習和強化,對於那些基礎不牢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穩固地基的過程。作者在講解基本概念時,語言風格顯得非常嚴謹和學術化,每一個術語的定義都力求精確無誤,這讓我在理解諸如同步時序邏輯和組閤邏輯電路優化這類核心內容時,感覺非常紮實。特彆是關於狀態機的設計部分,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的闡述,而是引入瞭一些工程實踐中常見的陷阱和規避方法,這一點對我們這些希望將理論付諸實踐的工程師來說,價值極高。書中對各種設計方法的對比分析也做得比較到位,比如對流水綫(Pipeline)技術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在不同復雜度設計中如何權衡資源消耗和性能提升,這些細節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行業經驗。整體來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嚴謹的教科書,適閤需要係統性、深入性學習EDA流程和VHDL語言特性的讀者,它不會用過於通俗的口吻來降低理解門檻,而是要求讀者付齣相應的努力去消化這些硬核知識。
評分當我真正深入到VHDL語言本身時,這本書的特點就愈發鮮明瞭。它不像市麵上很多編程指南那樣,將語言特性拆解成一個個孤立的語法點進行介紹。相反,作者非常巧妙地將VHDL的結構化描述能力與實際的硬件架構聯係起來。例如,在講解進程(Process)和信號(Signal)之間的微妙關係時,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wait`語句的作用,而是通過幾個經典的例子,如甲闆控製邏輯或簡單的內存控製器,直觀地展示瞭並發執行和時序約束是如何在代碼中體現的。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並發結構時所采用的比喻,雖然文字描述很學術,但其背後的邏輯推導卻異常清晰,仿佛在搭建一座精密的數字迷宮,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確的因果關係。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如何編寫“可綜閤的”(Synthesizable)代碼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和詳盡的說明,這在許多入門書籍中是缺失的。作者反復強調,好代碼不光是仿真通過,更要在後端綜閤工具下産生高效的門級電路,這種麵嚮工具鏈的思維方式,是這本書為我帶來的最大收獲之一。
評分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這本書,它不僅僅是一本VHDL的語言參考手冊,更像是對現代數字係統設計流程的一次高強度訓練。作者似乎非常強調設計方法的規範性,對於模塊化、層次化設計原則的論述貫穿始終。在項目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求變更和遺留代碼維護的問題,這本書提供瞭一套處理這些問題的“內功心法”。例如,在介紹如何使用泛型(Generics)和函數(Functions)來提高代碼復用性時,它給齣的方案極具前瞻性,能夠有效避免代碼在多次迭代中陷入冗餘和混亂的泥潭。雖然書中並未直接涉及最新的FPGA器件架構或特定的廠商IP核使用,但它所建立的底層抽象思維框架,使得讀者在麵對新的硬件平颱時,能夠更快地適應和掌握其特定的約束條件。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使得這本書的生命周期比那些緊跟特定工具版本的教材要長得多,因為它教授的是設計藝術,而非工具技巧。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質量也值得一提,雖然整體風格偏嚮傳統理工科書籍的嚴肅,但其圖形化輔助學習的效率非常高。在講解復雜的時序圖或者數據流圖時,圖錶的清晰度和標注的準確性,極大地減輕瞭閱讀的認知負擔。比如,在描述有限狀態機(FSM)的真值錶和狀態轉移圖時,每張圖都經過瞭精心的設計,能夠讓人一眼看穿邏輯的脈絡。然而,我也注意到一個現象,隨著章節的深入,配套的例程代碼量開始顯著增加。這既是優點也是挑戰——優點在於實例足夠豐富,能夠覆蓋多種設計場景;挑戰則在於,對於習慣於快速復製粘貼的讀者來說,手動敲入這些長篇幅的代碼並理解其每一行的作用,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注力。我個人認為,如果讀者能將這些代碼作為“骨架”而非“成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分析為什麼選擇這種結構而非另一種,這本書的價值纔能被最大化地挖掘齣來。它更像是一本需要讀者做筆記、圈畫和調試的工具書,而非可以輕鬆讀完的小說。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在“學術嚴謹性”和“工程實用性”之間架起瞭一座堅實的橋梁,但這橋梁的跨度不小,對行走者的體能要求也很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內斂而自信的,它不迎閤初學者的急躁,而是耐心地引導讀者去理解底層硬件的運行本質。對於那些已經掌握瞭C語言或MATLAB等高級語言,但希望真正進入硬件描述世界的人來說,這本書是一個極佳的“進階跳闆”。它不會把所有細節都喂到嘴邊,很多關鍵的思考步驟需要讀者自己去完成,這是一種略顯“殘酷”但極其有效的學習方式。特彆是關於仿真與驗證的章節,作者強調瞭自頂嚮下測試平颱構建的重要性,這與我們團隊目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高度吻閤。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研讀、勤於實踐纔能真正掌握的深度技術讀物,它更像是導師的指點,而不是速成的秘籍,其價值在於打下無法動搖的理論和工程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