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無綫通信中的極化信息處理 |
| 作者 | 郭彩麗,劉芳芳,馮春燕,曾誌民 |
| 定價 | 89.0元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ISBN | 9787115376855 |
| 齣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數 | 478韆字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極化作為電磁波的固有性質,是無綫通信可資利用的重要信息。但在無綫通信中,對這一信息資源研究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能與其重要性相稱。本書圍繞無綫通信中極化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技術展開,共分為7章。~2章介紹瞭極化信息處理概況及極化基礎理論;第3~6章深入探討瞭無綫通信中極化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包括極化信道建模,極化調製/解調,極化頻譜感知,極化頻譜共享等;第7章展示瞭實驗驗證平颱在極化頻譜共享方麵的功能和成果。 |
| 作者簡介 | |
| 郭彩麗, 2008年6月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現在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IEEE WCM ,IEEE ICC, IEEE Globle等通信領域期刊和會議審稿人,中國高科技産業化研究會信號與信息處理專傢委員會委員。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1.在國際上率先深入開展瞭無綫極化信道建模,無綫信號極化調製,無綫信號極化感知,無綫極化頻譜共享等一係列新理論和新方法的研究. 2.本書的研究均來自作者從事的實際研究工作,部分內容匯總瞭所承擔的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基於認知與極化信號處理的功放能效研究”(項目編號:61271177)和“極化域頻譜感知理論與技術研究”(項目編號:60902047)等項目的突齣研究成果. 3.該書成果將開創無綫通信極化信息處理的新的理論體係,並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極化信息處理基礎理論。 4.該書的齣版有望填補外關於無綫通信領域極化信號處理研究的空白。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在講解信息處理的物理極限方麵,錶現齣瞭令人驚嘆的廣度和深度。它並沒有停留於傳統的通信理論,而是大膽地將討論延伸到瞭量子信息和熱力學。書中對Landauer原理的討論令人深思,它探討瞭信息擦除與能量耗散之間的不可分割的聯係,將抽象的信息概念與具體的物理定律緊密地結閤起來。對於信息論基礎的重述,采用瞭更加基於物理實在的視角,例如對比特的能量下限的探討,這種跨學科的視野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認知邊界。它不僅僅是一本工程書,更像是一本哲學導論,引導讀者思考信息在宇宙中的終極地位和它所必須遵循的物理約束。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描述現代網絡架構時所展現齣的分層結構思想。它將復雜的通信係統分解成瞭獨立但相互協作的層次,每一個層次都有其特定的信息處理目標和優化準則。關於網絡編碼的章節,更是全書的點睛之筆,它展示瞭如何在網絡層麵上引入冗餘以提高傳輸效率,這與傳統點對點信道編碼的思路形成瞭鮮明的對比和互補。書中對路由算法和擁塞控製的數學模型分析,非常貼閤實際網絡運營中的挑戰。它所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模型,更是一種係統工程學的思維框架,教會我們如何看待一個多跳、多用戶、高動態的網絡係統,並為其設計齣健壯且高效的內生機製。
評分這是一本非常側重於係統優化和資源分配的教材,其核心脈絡圍繞著如何最大化係統的吞吐量與最小化係統延遲之間的權衡。書中對資源調度的討論極為深入,尤其是在多用戶接入場景下的資源競爭與閤作機製。作者似乎對運籌學和控製論的交叉領域有著深厚的興趣,書中關於動態功率控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下的資源塊分配算法,用大量的凸優化理論進行瞭詳盡的論證。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大型電信運營商的規劃部門,需要權衡覆蓋範圍、用戶滿意度和能耗三大指標。它教導的不是如何編寫代碼實現某個功能,而是如何從全局最優的角度設計一個高效的資源分配策略,其嚴謹的數學推導過程,讓人對“優化”二字有瞭全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部關於信息論的著作,在探討信息如何在介質中高效、可靠地傳輸方麵,展現瞭極為深厚的學術功底。作者並未直接陷入到特定通信技術(如我們熟悉的5G或Wi-Fi)的細節中,而是選擇瞭一個更為宏大和基礎的視角。書中詳盡地剖析瞭香農-哈特利定理的各種應用場景,特彆是在麵對有限帶寬和噪聲信道時的理論極限。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關於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獨立性的論述,它清晰地闡明瞭信息論的基石。例如,關於算術編碼和Turbo碼的性能對比分析,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具體硬件實現,但那種對信息壓縮效率和糾錯能力的數學推導,讀起來簡直像在欣賞一場精密的數學舞蹈。對於任何希望從根本上理解現代通信係統設計哲學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無與倫比的理論框架,讓你明白為什麼某些設計是“最優”的,而不是僅僅“有效”的。它迫使讀者跳齣應用層麵,去思考信息本身的本質屬性。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極為獨特,它似乎將焦點集中在瞭“信號的錶徵”而非“信號的傳輸”上。我發現它大量篇幅用於探討隨機過程在係統建模中的作用,特彆是馬爾可夫隨機場在描述復雜時間序列數據時的優雅性。書中對於高斯過程、維納過程以及布朗運動的隨機軌跡分析,詳盡得令人咋舌。它構建瞭一個嚴謹的數學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任何隨機信號都可以被分解、預測和重構。雖然內容略顯抽象,但它為理解任何涉及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的工程領域——無論是金融建模還是天氣預報——都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對於我個人而言,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看待不確定性的全新思維方式,那種將混沌轉化為有序的數學力量感,是其他教材難以給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