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柴方艳,张占英 著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基础
  • 数据通信
  • TCP/IP
  • 网络协议
  • 网络原理
  • 计算机科学
  • 信息技术
  • 网络工程
  • 自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1043
商品编码:295159293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计算机网络基础
作者 柴方艳,张占英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281043
出版日期 2016-11-01
字数 288
页码 18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以思科网络设备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操作系统为平台,全面介绍了网络基础知识、路由器交换机的简单配置、网络服务器搭建和管理、常用服务配置方法与技巧。内容选取依据小型办公网络建设需求,逐步深入,从局域网搭建到互联网接入,从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到网络服务配置。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完成管理和维护小型办公网络。
本书突出职业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设计了多个实验案例,步骤清晰,图文并茂,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
本书适合作为各类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作计算机网络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从事网络管理的专业人员及网络爱好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1.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1.1.3 网络协议与标准3
1.1.4 网络常见设备4
1.1.5 网络拓扑结构7
1.2 网络体系结构8
1.3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10
1.4 数制介绍13
1.4.1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13
1.4.2 数制转换14
1.4.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15
第2章 网络传输介质
2.1 信号与传输介质17
2.1.1 信号17
2.1.2 双绞线18
2.1.3 光纤20
2.2 传输介质连接21
2.2.1 以太网接口21
2.2.2 双绞线连接规范23
2.2.3 双绞线跳线制作24
2.3 线缆标识与整理26
2.3.1 线缆的标识26
2.3.2 线缆的整理27
2.4 实验案例28
第3章 交换机与路由器基本配置
3.1 交换机与路由器简介29
3.1.1 交换机29
3.1.2 路由器31
3.2 交换机基本配置32
3.2.1 交换机命令行模式32
3.2.2 常用命令与基本配置34
3.3 路由器基本配置36
3.3.1 路由表的形成36
3.3.2 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37
3.3.3 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38
3.4 部署WLAN39
3.4.1 WLAN简介39
3.4.2 无线AP概述40
3.4.3 无线AP部署与配置41
3.4.4 无线AP的漫游42
3.5 实验案例44
第4章 Windows Server 2008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4.1 Windows Server 2008概述46
4.1.1 Windows Server介绍46
4.1.2 Windows Server 2008版本46
4.1.3 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需求47
4.2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47
4.2.1 安装类型47
4.2.2 安装步骤48
4.3 基本配置50
4.3.1 初始配置50
4.3.2 设置IPv4参数51
4.3.3 设置计算机名称与加入工作组54
4.4 Windows用户和组56
4.4.1 创建与管理本地用户57
4.4.2 创建与管理本地组61
4.5 实验案例62
第5章 配置文件和打印服务器
5.1 NTFS权限63
5.2 设置文件权限64
5.3 NTFS权限规则67
5.3.1 权限分类67
5.3.2 权限的累加69
5.3.3 拒绝权限69
5.3.4 继承权限70
5.3.5 特别的权限73
5.4 配置文件服务器77
5.4.1 共享文件夹77
5.4.2 新建共享文件夹77
5.4.3 访问共享文件夹79
5.4.4 设置共享权限80
5.5 配置打印服务器81
5.5.1 安装打印机81
5.5.2 共享打印机高级设置84
5.5.3 设置打印机权限86
5.6 实验案例87
第6章 磁盘管理
6.1 磁盘管理概述89
6.1.1 磁盘类型89
6.1.2 磁盘管理工具89
6.1.3 创建和管理基本磁盘90
6.2 Windows磁盘管理技术91
6.2.1 联机和初始化磁盘91
6.2.2 新建卷92
6.2.3 管理卷100
6.2.4 使用卷102
6.3 实验案例104
第7章 配置Windows网络服务
7.1 配置DHCP服务105
7.1.1 DHCP的租约过程106
7.1.2 更新与释放IP租约108
7.1.3 配置DHCP服务108
7.1.4 配置作用域111
7.1.5 配置DHCP客户机117
7.2 配置DNS服务118
7.2.1 域名空间118
7.2.2 DNS查询模式120
7.2.3 安装DNS服务器角色122
7.2.4 新建区域123
7.2.5 创建资源记录128
7.2.6 配置DNS客户机129
7.2.7 转发器130
7.2.8 DNS区域传输132
7.2.9 子域和委派134
7.2.10 根提示138
7.3 配置Web服务138
7.3.1 安装IIS138
7.3.2 配置Web站点140
7.3.3 配置虚拟目录和虚拟主机143
7.3.4 站点的安全性148
7.4 FTP服务153
7.4.1 安装FTP服务153
7.4.2 添加FTP站点154
7.4.3 使用FTP客户端156
7.5 实验案例158
第8章 系统安全维护
8.1 本地安全策略概述161
8.2 账户策略162
8.2.1 密码策略162
8.2.2 账户锁定策略165
8.3 本地策略165
8.3.1 审核策略165
8.3.2 用户权限分配168
8.3.3 安全选项170
8.4 Windows备份工具170
8.5 备份与还原数据171
8.5.1 备份数据171
8.5.2 还原数据175
8.5.3 备份设置179
8.6 实验案例179
参考文献181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跨越时空的旅行:从文字到影像的叙事变迁》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内容包围,然而,真正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深刻思考的作品却日益珍贵。《跨越时空的旅行:从文字到影像的叙事变迁》并非一本探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书籍,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截然不同的旅程,探索人类叙事方式在不同媒介间的演变与碰撞。这本书将聚焦于文学作品与电影艺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剖析文字如何被翻译成影像,以及这种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并由此引申出叙事结构、情感表达、人物塑造等核心要素的演变。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文学叙事的黄金时代拉开帷幕。我们会审视那些奠定文学基石的经典作品,如狄更斯的宏大叙事、托尔斯泰的心理深度、福克纳的意识流等。在这里,文字的力量体现在其能够构建出极其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能够通过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复杂的情感纠葛,能够以缓慢而深沉的节奏铺陈出宏大的时代画卷。我们将探讨语言的韵律、意象的营造,以及作家如何利用文字的非线性特点,引导读者的想象力去填充故事的空白。通过对这些文学巨擘作品的分析,读者将深刻理解文字作为叙事媒介的独特魅力——它允许读者以自己的节奏去沉浸,去感受,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 随后,本书将转向电影艺术的崛起,并详细分析其作为一种新兴叙事媒介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从早期默片时代的象征性画面,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经典叙事模式,再到新浪潮电影对镜头语言的革新,我们将一步步梳理电影叙事的演进脉络。这里,视觉的冲击力、听觉的感染力,以及剪辑的节奏感,共同构成了电影独特的叙事语言。我们将深入探讨蒙太奇的艺术,分析不同剪辑手法如何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关注电影中的构图、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传递叙事信息和情感色彩。 本书的核心章节将集中探讨文学作品向电影改编这一充满挑战性的过程。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成功的改编案例,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叙事策略。例如,当一部人物内心描写极其丰富的长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时,导演和编剧如何将那些隐藏在文字中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具象化的动作、表情和对话?当一部节奏舒缓、充满哲思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时,电影语言又该如何抓住其精髓,而不是被简化或扭曲?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在改编过程中,哪些元素被保留,哪些被舍弃,哪些被重新诠释。我们会研究那些成功的改编,分析它们如何巧妙地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电影媒介的优势。反之,我们也会探讨一些改编失败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思考文学和电影叙事在跨媒介转化中的潜在陷阱。 在这一过程中,本书将重点关注“视觉化”这一核心议题。文字通过读者的想象力来构建画面,而电影则直接提供画面。这种从“想象”到“观看”的转变,要求叙事者在理解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艰巨的再创造。我们将分析电影如何通过视觉符号来传达文学中的隐喻、象征和主题,以及这种视觉化过程可能带来的信息增减和意义偏移。例如,一个在小说中留白、让读者自行想象的场景,在电影中可能需要被具体呈现,这无疑会对原有的意境产生影响。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叙事结构的变迁。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插叙、倒叙等手法,在电影中如何被运用和变形?电影导演如何利用分镜、转场、闪回等技巧,来构建复杂的时间线索和叙事逻辑?我们还将分析电影在人物塑造上的独特性。文字可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而电影则更多地依赖演员的表演、角色的对话以及视觉化的行为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动机。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影像语言来传递角色的复杂性,如何利用特写镜头捕捉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 此外,本书还将审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习惯和美学追求,如何影响文学作品的改编以及电影叙事的风格。我们会看到,东方叙事传统与西方叙事传统在处理情感、空间和时间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在跨媒介改编中得到体现。 《跨越时空的旅行:从文字到影像的叙事变迁》并非一本孤立的文本分析,它更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探索过程。通过对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深入解读,本书旨在唤醒读者对叙事本质的思考。它将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阅读和观看体验中的微妙之处,理解不同媒介的独特力量,并更深刻地体会人类跨越文字与影像界限,不断拓展叙事边界的伟大创造力。这本书将是一次关于想象力、理解力与创造力的深度对话,它将带领读者在文字与影像的交织中,发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叙事世界。最终,本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触动灵魂的叙事,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在逻辑,并更自觉地参与到自己与叙事的关系中来。这是一场关于沟通、理解与情感传递的深刻洞察,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理解这个由无数故事构成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计算机网络基础》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网络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常常被各种技术术语搞得一头雾水的初学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系统讲解概念,又不至于过于枯燥晦涩的书。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协议栈和路由算法,而是从最基础的网络概念入手,比如什么是网络,为什么我们需要网络,以及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需要先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些细枝末节。 书中对各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的介绍,也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这些设备的名称,而是深入地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工作原理,甚至还配上了清晰的插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设备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在讲解路由器时,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它如何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如何根据路由表做出决策,甚至还提到了NAT(网络地址转换)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有点挑战,但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更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讲解TCP/IP协议族时,并没有直接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从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的使用场景,到传输层的TCP和UDP的对比,再到网络层IP协议的寻址机制,书中都提供了清晰的解释和生动的例子。我特别喜欢其中对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讲解,书中通过模拟一次通信过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彻底理解了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的。而且,书中还提到了DNS(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让我明白了我们输入的网址是如何被解析成IP地址的,这对我平时上网冲浪的体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书中对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也进行了介绍,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它讲解了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网络钓鱼等,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防护建议,比如如何设置强密码,如何识别可疑链接等。虽然这些内容可能不如深入的网络安全技术那样专业,但对于我这样只想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用户来说,已经足够有用了。书中还简单提及了防火墙的作用,让我对网络边界的保护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易读性和实用性。它能够让一个完全没有计算机网络背景的读者,逐步建立起对网络世界的认知。书中内容的组织结构合理,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并且配备了丰富的插图和案例,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对于那些想要了解网络世界,或者需要在工作中涉及网络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网盲”量身打造的!一直以来,我对电脑、手机是如何连接起来的感到非常好奇,但又觉得网络是个神秘莫测的东西。这本《计算机网络基础》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把我从茫然中拉了出来。最开始,它就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解释了网络的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节点”,什么是“链路”,还有不同类型的网络,像局域网和广域网,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举例,让我一下子就觉得网络离我并不遥远。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数据传输过程的描述。想象一下,我要给朋友发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最终到达朋友的电脑上的?书中把这个过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小步骤,从数据被打包,到通过不同的路由器,再到最终被解压。而且,它还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网速会变慢,比如网络拥堵,或者路由器处理不过来。这些解释非常接地气,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书,更像是在参与一次有趣的探险。 书中对一些关键的网络协议的讲解,也让我豁然开朗。特别是TCP和UDP,我以前听过这两个名字,但从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用在哪里。这本书详细地对比了它们的特点,比如TCP是“可靠的”,就像寄挂号信,需要确认;而UDP是“快速的”,就像寄平信,不保证送达,但速度快。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更倾向于使用UDP,因为它对实时性要求更高。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IP地址的。书里解释了IP地址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IPv4和IPv6。虽然IP地址的数量庞大,听起来很复杂,但书中用“门牌号”的比喻,让我很快就理解了IP地址的作用——就像给每个网络设备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址,这样数据才能找到正确的目的地。还提到了MAC地址,并且解释了它和IP地址的区别,这让我对网络寻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太多生硬的技术术语,即使有,也会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它让我觉得学习计算机网络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而充满了乐趣。我真心推荐给所有想要了解网络世界的朋友,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入门读物。

评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直观和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大门。我一直觉得网络是个非常高深莫测的领域,但这本书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让我发现原来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上网体验,背后有着如此精巧的设计和运作逻辑。书中对网络拓扑结构,例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通过生动的图例,让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它们的特点和优劣势,这让我开始思考不同网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生命周期”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数据是怎么被发送出去的,而是从数据产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它在接收端被还原成原始信息,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细致的讲解。特别是关于“封装”和“解封装”的描述,书中的比喻非常形象,就像给一份礼物一层层地打包,然后接收方再一层层地拆开,每一层包装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书中对TCP/IP协议族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并没有生硬地抛出各种协议的名称,而是从协议的功能和目的出发,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比如,它详细解释了TCP协议如何通过“序号”和“确认应答”来实现可靠传输,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即使在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发送的信息也能够比较准确地送达。同时,它也清晰地阐述了UDP协议的特点,以及它在哪些场景下比TCP更具优势。 此外,书中还对网络层的一些核心概念,如“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过去常常混淆这两个概念,但这本书通过非常恰当的比喻,让我能够清晰地区分它们的作用和意义。它让我明白,IP地址就像是网络世界的“邮政编码”,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位置,而MAC地址则更像是设备的“身份证号”,用来唯一标识一个硬件设备。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网络概念,用极其易懂且富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让我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网络是如何运作的。

评分

我一直以为网络是个只存在于电脑和手机里的“魔法”,但这本书《计算机网络基础》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个耐心细致的向导,一步步地带领我探索这个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领域。书中开头就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我们早晨起来刷手机获取新闻,到晚上用电脑观看在线视频,无处不见网络的身影。这种宏观的引入,让我对学习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最让我觉得惊喜的是,书中对网络设备工作原理的解释。我以前只知道路由器和交换机,但具体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是怎么工作的,我却一无所知。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这些设备的功能,比如交换机是如何在局域网内部高效地转发数据帧,而路由器又是如何将数据包发送到不同的网络。书中还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易地理解这些设备在网络中的“分工合作”。 书中对网络协议的讲解,也让我豁然开朗。特别是对TCP和UDP的对比,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比如,它用寄信的比喻来说明TCP的可靠性,用打电话的比喻来说明UDP的实时性。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某些场景下,我们宁愿牺牲一点点数据的完整性,也要追求传输速度。 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的普及。它并没有深入探讨复杂的黑客技术,而是从普通用户的角度出发,讲解了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比如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并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防护措施。这让我觉得,学习网络知识不仅是为了了解技术,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易读性。它能够让一个没有任何网络基础的读者,快速地建立起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认知,并且掌握一些基础的网络知识。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干货,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对计算机网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的书。我一直觉得网络是某种抽象的存在,是工程师们玩的东西,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它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理解起来也并非高不可攀。书中的开篇就将我引入了一个非常宏大的视角,它探讨了网络技术的演进,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让我看到了技术发展的脉络和背后的驱动力。 尤其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网络通信的“幕后故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它详细讲解了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被封装和解封装的。我以前总以为发送一条消息就是一条消息,但书中揭示了它其实被拆分成一个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带着自己的“身份证”,里面包含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信息,以及数据本身的片段。这个过程就像是将一封长信拆分成多张明信片,每张都写上目的地和自己的地址,然后逐一寄出。 书中对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比分析,让我对网络的层次化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模型的层级,而是通过解释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让我们能够明白不同层级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特别喜欢关于“网络层”的讲解,它详细阐述了IP协议如何进行寻址和路由,以及路由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的图示非常精炼,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核心概念。 此外,这本书还触及了网络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比如电子邮件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发送的邮件是如何经过邮件服务器,最终到达收件人的。它还讲解了网页是如何被加载的,涉及到了HTTP协议,以及浏览器如何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和解析返回的HTML代码。这些内容都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体验联系起来。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鼓励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去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表面的信息。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