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寬帶移動通信係統的網絡自組織(SON)技術-未來無綫通信網絡
定價:69.00元
作者:彭木根,李勇,梁棟,顧昕鈺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63536153
字數:612韆字
頁碼:459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彭木根、李勇、梁棟、顧昕鈺編著的《寬帶移動通信係統的網絡自組織
內容提要
彭木根、李勇、梁棟、顧昕鈺編著的《寬帶移動通信係統的網絡自組織
目錄
章 寬帶蜂窩移動通信係統和技術
1.1 LTE蜂窩移動通信係統
1.1.1 LTE協議架構
1.1.2 TD—LTE技術特徵
1.2 IMT—Advanced蜂窩移動通信係統
1.2.1 LTE—A係統和技術概述
1.2.2 IEEE 802.16m標準化和技術概述
1.3 **無綫通信技術
1.3.1 無綫認知網絡技術
1.3.2 分層異構無綫網絡技術
1.3.3 無綫協同網絡編碼技術
參考文獻
第2章 無綫網絡自組織技術
第3章 無綫網絡自組織架構和流程
第4章 物理小區標識和鄰區關係自配置
第5章 覆蓋和容量自優化
第6章 無綫乾擾自優化
第7章 切換和負載均衡自優化
第8章 能量節省自優化
第9章 多目標聯閤自優化
**0章 中斷檢測和自補償
**1章 分層異構無綫網絡自組織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厚重而不沉悶,專業且富有啓發性”。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快速跟進熱點、內容浮於錶麵的書籍,而是緻力於解決通信網絡從“能用”到“好用、高效”轉變過程中的核心痛點。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網絡韌性的討論,在當前全球麵臨的各種突發事件麵前,一個具備快速自我修復和適應能力的網絡係統顯得尤為關鍵。作者對容錯機製、冗餘設計以及快速收斂算法的深入剖析,為構建下一代高可靠性移動通信網絡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對於任何希望在無綫網絡規劃、設計或維護領域深耕下去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常讀常新的“案頭寶典”。
評分這本厚重的專著,一翻開就散發齣專業且深邃的氣息,它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工程師在與你進行一場高屋建瓴的技術對話。我之所以對它産生強烈的興趣,正是因為它觸及瞭當前移動通信領域最為前沿和棘手的難題——網絡復雜性與管理效率之間的矛盾。從前幾章的引言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整個無綫通信演進脈絡的清晰洞察,那種對曆史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盼交織在一起,很容易將讀者帶入到對未來網絡形態的思考之中。我特彆欣賞它在基礎理論闡述上的嚴謹,沒有為瞭追求新穎而犧牲掉必要的深度,那些關於信道建模、資源分配的數學推導,雖然初看起來有些費腦筋,但卻是理解後續自組織機製的基石。對於我這樣長期在網絡維護一綫摸爬滾打的人來說,這種“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的寫作風格,無疑是最具價值的。它不僅僅是在介紹技術名詞,更是在構建一個係統的、可落地的思維框架,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然能感受到那種撥雲見霧後的豁然開朗。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並非零散地介紹各個技術點,而是像建造一座精密的儀器,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從網絡拓撲的自配置、自優化,到更深層次的自愈閤能力,作者構建瞭一條清晰的技術升級路徑。我特彆喜歡它對“學習”這個核心概念的拆解,它不僅講解瞭如何利用曆史數據進行優化,更對未來基於AI和深度學習在網絡控製中的潛力進行瞭審慎的預測,那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令人印象深刻。每一次翻閱,都能在不同章節之間建立起新的關聯,發現之前未曾注意到的邏輯上的閉環,這對於試圖係統性掌握復雜係統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閱讀體驗。它迫使你不僅要“知道”是什麼,更要“理解”為什麼是這樣,以及“如何”纔能做得更好。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它需要的不僅僅是基礎知識儲備,更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係統思維能力和對未來技術趨勢的敏感度。但正是這種挑戰性,使得它的價值得以凸顯。我注意到,作者在討論某些前沿議題時,引用的文獻極其廣泛且新穎,這錶明作者對領域內的最新研究動態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確保瞭書本內容的“保鮮期”。書中對於“智能”在無綫網絡中具體體現的層次劃分,非常具有啓發性,它將過於宏大的概念具化為可操作的模塊,比如如何界定一個“自組織”決策的邊界,何時應當由人工乾預,何時應完全放手交給係統本身。這種對“度”的精準把握,體現瞭作者在理論構建上的成熟與審慎,避免瞭將技術神化,而是將其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
評分讀完這套書的感受,更像是一場酣暢淋灕的學術探險,完全超齣瞭我對一本技術手冊的預期。我本以為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公式和冷冰冰的算法描述,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在敘述復雜原理時,融入瞭大量生動的工程案例和對比分析,使得那些原本隻存在於理論白皮書中的概念,瞬間鮮活瞭起來。尤其是在探討網絡優化決策的邏輯層次時,作者沒有采用單一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綫性敘事,而是巧妙地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評價體係,從能效、用戶體驗、運營成本等多個維度來權衡不同SON方案的優劣。這種多角度的審視,讓我深刻體會到,現代通信網絡的設計絕非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一門復雜的平衡的藝術。書中對不同廠商實踐的隱晦提及,也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行業背景和客觀公正的態度,為讀者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去評估技術的實際可行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