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RFID系统安全测评及防护技术
定价:38.00元
作者:杨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21272363
字数:150000
页码:1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RFID信息系统的安全隐私及漏洞,介绍了相应的安全检测与评估方法。章介绍了RFID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章分析了RFID系统的通用安全需求;第3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RFID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第4章阐述了本文提出的RFID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工作方式;第5章分析了已有协议的优缺点;第6章介绍分级保护模型的设计;第7章介绍了数据的安全存储与检索技术;第8章是灾难恢复体系结构的设计;第9章是安全防护体系设计;0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的概括。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现代社会的技术挑战与伦理考量》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数字时代安全困惑已久的人量身定做的。它没有沉溺于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视角,将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的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对移动支付、社交媒体背后的数据流向进行了深入的描绘,让人读完后不寒而栗,也立刻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自己的“小秘密”无处遁形。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算法偏见”的讨论,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社会公平性问题,引发了我对技术伦理的深度思考。书中列举了多个现实案例,每一个都让人能感同身受,比如某次不经意的网络搜索如何迅速演变成精准的商业广告轰炸。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自救指南,比如如何更安全地设置密码、如何辨别钓鱼邮件,这些知识点虽然看似基础,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系统化,让人觉得安全防护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专业技能,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生活常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从宏观的法律法规到微观的个人操作,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评分我最近涉猎了不少关于网络攻防的书籍,大多都偏重于“黑帽”技术或企业级防御体系的复杂架构,读起来枯燥且难以落地。然而,《量子计算时代的安全隐患与前瞻性密码学》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未来科技的魅力与潜在的巨大风险并置呈现。它没有过多纠缠于现有加密算法的细节,而是将笔墨聚焦在了量子计算机一旦成熟,将如何彻底颠覆我们当前所有依赖的公钥基础设施。作者的叙述充满了紧迫感和前瞻性,仿佛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敦促行业做好准备。书中对格密码、哈希密码等后量子密码学的介绍,虽然涉及理论深度,但解释得非常直观,甚至配有一些形象的比喻,使得即便是背景知识不那么扎实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核心思想——即如何在数学上构建难以被未来机器破解的堡垒。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风险,更是在积极探讨解决方案,比如联邦学习中的安全多方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研究和产业转型的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迫读者跳出眼前的舒适区,去思考五年、十年后的安全图景。
评分我一直认为,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种普遍的“安全思维”,而不是单纯的堆砌技术知识。而《人机交互视角下的安全用户体验设计:如何让安全不再成为负担》这本书,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它完全避开了枯燥的协议标准和代码漏洞,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人”这个最薄弱的环节上。作者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弱密码、会忽略多因素认证的提示,以及为什么复杂的安全流程反而会催生新的安全风险——因为用户会绕过它们。书中大量的插图和流程图,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UI/UX设计,比如“魔术密码”的引入、渐进式披露的原则,来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做出安全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们。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是我在其他安全书籍中从未如此系统地看到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温柔而有效的方式来提升整体安全态势,让安全不再是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对抗,而是一种平滑的、无缝的体验。对于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点睛之笔,它教会我们如何设计出既安全又好用的产品。
评分《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虚拟化、容器化与系统隔离的艺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IT架构的认知。我原本以为,安全无非就是加固防火墙、升级杀毒软件,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现代计算环境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边界防御模型。作者以极高的专业水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虚拟机(VM)到容器(Container)再到无服务器(Serverless)架构的演进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每种架构下特有的安全边界和潜在的“侧信道攻击”风险。特别是关于容器逃逸的章节,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看似隔离良好的环境是如何因为一个微小的内核漏洞而被攻破的,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令人叹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带有浓厚的工程实践气息,但又不失学术的深度。对于系统架构师或DevOps工程师而言,这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是安全的”背后的底层逻辑。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重构我正在维护的系统架构,并立刻发现了几个可以优化隔离强度的薄弱环节。
评分很少有一本技术书籍能把“供应链安全”这个宏大且抽象的概念讲得如此清晰而又充满戏剧张力。《开源软件的信任链断裂:从依赖管理到固件植入的威胁全景图》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关于现代软件依赖关系的“惊悚片”。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第三方库漏洞扫描层面,而是将视角拉高到整个全球化的软件生产链条,从上游的恶意代码注入到下游的CI/CD管道的污染,描绘了一幅完整的、令人不安的画面。书中对SolarWinds事件等标志性安全事件的复盘分析尤其精彩,它揭示了即便拥有顶尖安全团队的公司,也可能因为对不可信供应链的过度依赖而遭受毁灭性打击。这本书的叙述手法非常独特,它大量采用了对比论证,比如将传统的“堡垒防御”模式与现代的“动态信任”模型进行对比,让读者深刻理解为何传统安全思维在当前环境下会失效。此外,书中对SBOM(软件物料清单)的推广和实践的探讨,也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应对策略,让我明白,要应对供应链风险,透明度是第一步。读完后,我对每一次`npm install`或`pip install`的背后,都多了一层谨慎和警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