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整流滤波与DC-Link电容器特性·工作状态分析·选型
定价:42.00元
售价:34.4元,便宜7.6元,折扣81
作者:陈永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0303654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陈永真编著的《整流滤波与DC-Link电容器特性工作状态分析选型》以电路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论述电力电子电容器在不同的电力电子电路中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工作状态,要完成的功能以及对电容器性能的要求;通过实验获取不同的电力电子电路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工作的实验数据,用实验数据来验证与修正理论分析的结果。给出应用在不同电力电子电路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所需要的性能与参数,给出电力电子电容器选型的依据与数据。
内容提要
本书给出了单相整流电路、三相整流电路在不同电容量条件下的滤波电容器的实验数据,全面、详尽地论述了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在各种应用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及注意事项、典型技术数据等。
本书可供电气与电子工程师、科研人员及电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篇 各类直流电源特性及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章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1.1 单相交流电的变化功率与直流电恒定功率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1.2 单相整流滤波应用中电容器的作用
1.2.1 非线性电路与储能元件组合后所产生的效应
1.2.2 如何获知流过电容器的电流
1.3 滤波电容器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1.3.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0μF时
1.3.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1.3.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μF时
1.3.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75μF时
1.3.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μF时
1.3.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25μF时
1.3.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0μF时
1.3.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80μF时
1.3.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0μF时
1.3.10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330μF时
1.3.1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430μF时
1.3.1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0μF时
1.3.1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610μF时
1.3.1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820μF时
1.3.1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25μF时
1.3.1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0μF时
1.3.1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200μF时
1.3.1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6800μF时
1.3.1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3 600μF时
1.3.20 单相整流电路与滤波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关系
1.4 单相整流电路中滤波电容器的简单选型
1.4.1 额定电压的选择
1.4.2 电容量的选择
第2章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2.1 三相工频整流电路的特点
2.2 多相整流电路
2.3 三相及多相整流电路中电容器的作用
2.4 滤波电容器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2.4.1 无输出滤波电容器时
2.4.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μF时
2.4.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2.4.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μF时
2.4.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μF时
2.4.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6μF时
2.4.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0μF时
2.4.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2.4.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μF时
2.4.10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75μF时
2.4.1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μF时
2.4.1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25μF时
2.4.1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0μF时
2.4.1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75μF时
2.4.1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00μF时
2.4.1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0μF时
2.5 本章小结
2.5.1 三相380V输入电压时的实验结果
2.5.2 非三相380V输入电压时的实验结果
第3章 直流电源特性分析
3.1 直流电源的工作原理
3.2 直流电源的种类
3.2.1 电池
3.2.2 整流电路
3.2.3 直流发电机
3.2.4 光伏电池与燃料电池
3.2.5 直流稳压电源
3.3 交流负载电流在直流电源上产生的效应
3.4 与直流电源并联的电容器的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2篇 负载特性对滤波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第4章 开关电源中的DC-Link电容器
4.1 单相方波逆变器是逆变器早的控制模式
4.2 降压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2.1 电流断续工作状态
4.4.2 电流连续工作状态
4.3 升压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3.1 电流断续工作状态
4.3.2 电流连续工作状态
4.3.3 小结
4.4 反激式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5 大功率开关电源中的DC-Link电容器
4.5.1 稳压电源方式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5.2 电焊机方式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5.3 非稳压自然零电压开关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6 多重并联作用对DC-Link电容器的影响
第5章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输出滤波电容器
5.1 变化的输入功率函数与平稳的输出功率函数之间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5.2 应用多的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5.3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输出滤波电容器的工作状态
5.4 85~265V国际通用电源下功率因数校正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
5.4.1 85V条件下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电流连续)
5.4.2 85V条件下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电流临界)
5.5 交流输入电压220V和265V时的工作状态
5.5.1 220V电源电压状态
5.5.2 265V电源电压状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谐振型、半谐振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6.1 谐振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6.2 感应加热中的DC-Link电容器
6.3 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第7章 单相SPWM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流分量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7.1 直流供电单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7.1.1 单相SPWM逆变器对带有比较大电感分量直流电源的DC-Link电容器状态的影响
7.1.2 DC-Link电容器需要滤除的来自于交流输入的纹波电流成分产生的电荷
7.1.2 输出电流滞后输出电压30°的状态
7.1.3 流过DC-Link电容器的电流
7.2 三相桥式整流、电容器滤波供电条件下单相正弦波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7.2.1 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
7.2.2 流过DC-Link电容器的电流
7.3 高压SVG功率单元中的DC-Link电容器
7.3.1 SVG主电路
7.3.2 SVG的DC-Link电容器
第8章 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1 三相SPWM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流分量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8.2 直流供电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3 交流供电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4 三相有源整流电路
8.4.1 三相有源整流电路的提出
8.4.2 风力发电机整流电路中的DC-Link电容器
8.4.3 逆变器在直流母线上产生的交流电流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8.5 流过电容器的交流电流谐波分析
第3篇 电力电子电容器特性分析与选型
第9章 电力电子电容器特性分析
9.1 电解电容器的主要特性
9.1.1 电压
9.1.2 电容量
9.1.3 电流
9.1.4 ESR与ESL
9.1.5 工作温度与寿命
9.1.6 热阻
9.2 DC-Link薄膜电容器的主要特性
9.2.1 薄膜电容器的进步
9.2.2 滤波薄膜电容器的基本参数分析
9.2.3 由薄膜电容器构成的滤波电容器的性能
0章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选型
10.1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的名称
10.2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的工作状态区别
10.3 负载状态与负载交流电流分量的关系
10.4 单相交流电供电条件下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
10.5 三相交流电供电条件下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
1章 开关电源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1.1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2 桥式、推挽型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3 正激式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4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输出滤波电容器选型
11.4.1 仅单相功率因数校正
11.4.2 功率因数校正接反激式开关电源
11.4.3 功率因数校正后级为桥式开关电源
11.4.4 功率因数校正后级为正激式开关电源
2章 谐振、半谐振变换器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2.1 电子镇流器中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型
12.2 感应加热电源中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型
3章 中低压变频器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3.1 电解电容器的快捷选型
13.2 电容器电容量的选型依据
13.3 三相380V输入变频器滤波电容器的电容量对变频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13.4 不同电容量时滤波电容器的状态
13.5 电磁兼容的间接分析
13.6 通过与电解电容器电容量代换关系选择薄膜电容器
4章 三相SPWM逆变器和变频器的DC-Link电容器选型
14.1 新型能源中DC-Link电容器的选型问题
14.2 三相SPWM逆变器和变频器DC-Link电容器的一般选择方法
14.3 新型能源中DC-Link电容器的选型实例
14.3.1 某3MW风电逆变器的DC-Link电容器
14.3.2 某100kW太阳能逆变器的DC-Link电容器
5章 高压变频器整流滤波电容器与SVG中的DC-Link电容器选型
15.1 高压变频器的整流滤波电容器
15.2 SVG中的DC-Link电容器
作者介绍
陈永真 辽宁工业大学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编辑工作委员会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科研工作,专注于各类电力电子电容器应用、高效率功率变换、电子照明等领域研究。已出版著作14部。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电源设计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深入到元件“灵魂”层面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传统电路理论与现代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曲线紧密地结合起来。它并没有把电容器当作一个理想的储能元件来处理,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其内部的介电弛豫、电荷注入等微观物理过程如何宏观地影响系统性能。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对“选型”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参数对比,而是一场基于应用场景的物理特性与热力学限制的综合博弈。我感觉作者是在用一种近乎“解剖”的方式来研究这些被我们视为基础元件的部件,这份对细节的敬畏和深入探索的勇气,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电源元件“行为艺术”的深度观察报告。
评分我是在一个项目攻坚的关键时期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们团队正为某个高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纹波问题焦头烂额。这本书的内容,特别是关于电容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等效阻抗特性分析部分,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在阐述电容ESR和ESL如何影响系统的瞬态性能时,没有停留在理论公式的罗列,而是深入到了材料学和制造工艺对最终性能的制约。我记得有一章详细对比了薄膜电容、电解电容和陶瓷电容在承受高频纹波电流时的热管理差异,那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习以为常的选型标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选什么”,更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它,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它会失效”。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我们实际电路板上的布局进行反思,发现很多之前无法解释的“怪现象”,都能在这本书的框架下找到合理的物理模型来支撑,这极大地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体现了一种对阅读流程的精心考量。页边距的宽度适中,为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批注空间,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在书本上画重点、写疑问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出现的公式和变量定义都保持了极高的一致性,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这在处理复杂的多变量耦合问题时,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错误率。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工作状态分析”时采用的那种系统化的故障排查路径图。它不是简单地列举故障现象,而是构建了一个从输入到输出、从主电路到辅助电路的全景式诊断流程,这套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知识财富。它教会的不仅仅是计算方法,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框架,这对于提升个人在复杂系统调试中的沉着应对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封面那一串专业术语组成的标题,而是它那种沉稳踏实的排版风格。内页纸张的质感很不错,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点对于这种偏向技术理论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那种严谨性,章节间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仿佛带着你一步步深入一个复杂的迷宫,但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示牌。比如,它在介绍基础概念时,插图和公式的运用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精确,但又不像纯粹的理论教材那样枯燥。它似乎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耐心细致地为你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电路行为。初翻时,我注意到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并非简单的示意,而是包含了丰富的仿真数据和实际测试波形,这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了许多,尤其是在探讨元件的动态响应时,那些波形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能让人清晰地捕捉到电流和电压变化的细微差别。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显得格外厚重和可靠,绝非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克制和精准的,几乎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个严谨的逻辑判断。它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是将多年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高度浓缩后,用最经济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风格对于追求效率的工程师来说是巨大的福音,你不会在冗长的背景叙述中迷失,而是能迅速定位到你需要的信息。然而,这种极致的专业性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缺乏扎实的电力电子学基础,直接啃这本书可能会感到吃力。它更像是为已经掌握了基础拓扑结构和控制原理的人士准备的一份“进阶指南”或“深度参考手册”。特别是对那些需要进行系统级热设计和长期可靠性评估的读者,书中关于元件寿命衰减模型和温度梯度影响的讨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定量分析工具,这在很多通用教材中是难以寻觅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