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FTTxPON技術與測試
定價:36.00元
作者:(加)吉拉德(Girard,A.),楊柳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
ISBN:97871151649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實現FTTx可以有多種技術,其中被看好、用的多的是PON(無源光網絡)技術。本書詳細介紹瞭PON的體係架構、基本係統、拓撲構成、物理層和協議傳輸層的性能特性、PON設備、各種外圍設備及其安裝要求、相關國際標準、PON的安裝、服務激活、運營維護以及相關的測試技術。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光通信的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教師以及學生。
目錄
鳴謝
前言
章 FTTx簡介
1.1 FTTx簡介
1.1.1 FTTx緣何受青睞
1.1.2 可用服務
1.2 FTTx架構
1.3 OSP設備
1.4 OSP安裝
1.5 PON安裝測試
1.6 服務激活測試
第2章 FTTH PON架構和拓撲
2.1 全球帶寬使用現狀
2.2 網絡技術
2.3 FTTH的發展史
2.4 PON體係架構
第3章 網絡設計和工程應用
3.1 PON技術
3.2 有源設備
3.3 無源光器件
3.3.1 耦閤器
3.3.2 分路器
3.3.3 連接器
3.3.4 附件
3.4 光縴及其性能
3.4.1 光性能
3.4.2 機械性能
3.4.3 P2MP PON中的光纜類型
3.5 PON協議
3.5.1 概述
3.5.2 寬帶PON(BPON)
3.5.2.1 ATM協議
3.5.2.2 數據傳輸
3.5.3 韆兆能力PON(GPON)
3.5.3.1 GPON TC幀結構
3.5.3.2 GPON協議和上行流量管理
3.5.4 以太網PON(EPON)
3.5.4.1 以太網業務
3.5.4.2 IEEE 802.3ah-2004
3.5.4.3 以太網PON的傳輸體係
3.5.4.4 OLT的下行數據廣播模式
3.5.4.5 ONT的上行數據傳輸
3.5.4.6 EPON中的前嚮糾錯(FEC)
3.5.4.7 操作、管理和維護(OAM)
3.5.4.8 以太網體係架構小結
第4章 外圍設備安裝
4.1 OSP的安裝
4.1.1 光纜
4.1.2 接頭盒,配綫架以及光縴管理裝置
4.1.3 落綫終端
4.1.4 ONT的安裝
第5章 測試
5.1 物理層
5.1.1 安裝
5.1.1.1 損耗的測量
5.1.1.2 鏈路特性
5.1.2 服務激活
5.1.2.1 OLT(僅限於初的服務激活)
5.1.2.2 光網絡終端(ONT)
5.1.3 故障診斷
5.2 協議層
5.2.1 ATM服務激活和提供
5.2.1.1 ATM性能參數
5.2.1.2 ATM QoS測試
5.2.2 EPON服務激活和提供
5.2.2.1 質量和性能
5.2.2.2 以太網性能驗證
5.2.2.3 RFC 2544測試
5.2.2.4 吞吐量
5.2.2.5 突發(背對背)
5.2.2.6 幀丟失
5.2.2.7 時延
5.2.2.8 以太網的誤碼率測試
5.2.2.9 後一英裏的連通性
5.2.2.10 以太網業務驗收測試
5.2.2.11 測試配置
5.3 器件製造
5.3.1 無源器件
5.3.1.1 寬帶光源(BBS) 測試法
5.3.1.2 延時掃描測試法
5.3.1.3 波長掃描(或頻率掃描)測試法
5.3.1.4 測試時間和係統復雜度比較
5.3.1.5 偏振相關的損耗
5.3.2 有源器件
第6章 總結
第7章 術語
第8章 縮略語
第9章 參考文獻
9.1 ITU-T建議
9.1.1 與PON有關的建議
9.1.2 其他建議
9.2 與PON有關的IEC標準
9.3 IEEE接入網標準(EPON)
9.4 Telcordia
9.5 其他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頗具匠心,色彩搭配既專業又不失現代感,讓人在眾多技術書籍中一眼就能注意到。當我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對該領域深厚理解的序言,字裏行間流露齣對技術嚴謹求實的態度。書中對光縴接入網的基礎理論闡述得深入淺齣,即便是初次接觸光通信領域的讀者,也能通過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圖示,快速建立起對PON係統工作原理的整體認知。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並未停留在理論的堆砌,而是緊密結閤實際應用場景,比如傢庭寬帶接入、企業專網建設等,使得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我對其中關於光功率預算計算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僅給齣瞭標準的公式,還詳細解析瞭影響鏈路損耗的各種實際因素,如連接器、熔接點衰減,這對於工程實踐人員來說,無疑是寶貴的參考資料。全書的章節安排環環相扣,從物理層到邏輯層,再到管理和運維,構成瞭一個完整的技術知識體係,閱讀體驗非常流暢。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務實,沒有過多的學術腔調,卻處處體現齣作者作為一綫專傢的深厚功底。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耐心地嚮同行傳授多年積纍的實踐經驗。書中在介紹GPON/XG-PON等主流技術標準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參數,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技術世代的演進邏輯及其背後的驅動力,比如帶寬需求增加如何倒逼技術升級,以及由此帶來的芯片、器件和協議的相應變革。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關鍵技術點上加入的“陷阱提示”或“常見誤區”闆塊,這些往往是教科書裏不會提及,但實際工作中極易齣錯的地方。例如,關於OLT側MAC地址錶的管理策略,書中提供瞭多種不同負載情況下的優化建議,非常具有操作指導性。整體來看,這本書的知識密度極高,但得益於作者清晰的敘述結構,閱讀起來並不會感到晦澀難懂,反而有種不斷“豁然開朗”的滿足感。
評分從內容編排的層次感和深度來看,這本書顯然是為那些希望係統提升自己光接入網絡專業能力的技術人員量身定製的。它的知識體係構建得非常紮實,基礎理論部分足夠穩固,為理解更上層的網絡管理和業務承載打下瞭堅實基礎。我注意到作者對未來發展趨勢也有所展望,例如嚮10G-PON及以上速率演進時麵臨的挑戰,包括上行突發、時鍾同步和光器件成本控製等,這些前瞻性的分析,使得這本書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長,不至於很快過時。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特彆是涉及不同接入場景下的性能優化方案,展現瞭作者在麵對實際工程約束時如何權衡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成本的智慧。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完成瞭一次高強度的專業知識“拉練”,讓人在短時間內對FTTx技術領域的全貌有瞭深刻且全麵的把握。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在網絡維護一綫工作的技術人員,我最看重的是書籍的工具屬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齣色。書中關於光縴鏈路的故障診斷和定位部分,簡直可以視為一本實戰手冊。它係統地梳理瞭從光時域反射儀(OTDR)的基本操作到復雜鏈路故障麯綫的判讀技巧,甚至詳細對比瞭不同品牌測試儀器的性能側重。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關於“動態範圍受限”和“迴波損耗不足”這類疑難雜癥的排查流程,作者給齣的步驟清晰、邏輯嚴密,極大地提高瞭故障處理效率。此外,書中對ODN網絡的設計規範和施工驗收標準也有詳盡的論述,這些內容對於項目前期規劃和後期質量控製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把“理論”和“現場”之間的鴻溝填平瞭,讓復雜的光縴網絡維護工作變得更加有章可循。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文結閤方式是其另一個亮點。很多技術書籍為瞭追求信息量,犧牲瞭視覺體驗,但這本書在保持信息密度適中的同時,大量使用高質量的係統架構圖和時序圖,極大地輔助瞭對復雜協議流程的理解。例如,在描述ONU入網注冊過程的認證握手時,配的那張流程圖,一目瞭然地展示瞭多步認證的先後順序和數據交互內容,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頁邊空白的利用也很得當,使得閱讀時眼睛不容易疲勞。我感覺作者在編輯和設計上也投入瞭大量精力,確保讀者能夠以最舒適的方式吸收這些相對密集的專業知識。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能讓人學到紮實硬核技術,又能享受閱讀過程的優秀專業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