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木工——手感小物轻松做 9787553773018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微木工——手感小物轻松做 9787553773018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洁 著
图书标签:
  • 木工
  • 手工
  • DIY
  • 手作
  • 家居
  • 生活
  • 创意
  • 教程
  • 小物
  • 装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73018
商品编码:2954800270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微木工——手感小物轻松做

定价:39.80元

作者:沈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537730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易懂的不插电家庭木作基础书,有着超详细的木作步骤图解,案例实用,贴近生活,是一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的手工木作书籍。打破人们对木作繁重的单一理解,手工达人沈洁依旧延续,以制造生活美学为初衷的创作理念,只用简单的线锯、小刀、砂纸做出非常有趣的家具小物件。让手作走进人们的生活。从生活的点滴制作中,感受木作手工的乐趣,书中的案例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物品,简约而实用,花一下午的时间,自己做个收纳盒或是一套餐具,在不经意中流露出质朴自然的生活态度。大部分2-5个小时就可以做出成品,非常适合木工初学者制作。让你不出家门即可学会的木作基础,和家人一起体验手作的快乐。配以沈超可爱的手绘讲解,详细易懂又更添质感。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易懂的不插电家庭木作基础书!一把线锯、一支手刀、几片砂纸,远离粉尘与噪音,让你轻松变成小木匠!针对初级热爱木作想做木作的木工指导书,案例为不用大型木工工具的小型案例,坐在那里就能做。根据不同的制作步骤,详细地列出每一步所需要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1、摒弃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型电动木工工具,只用小线锯、小刀、砂纸等*基本的工具,发挥一点想象,一点创意就可以做出非常有趣的家居小物件。感受木作手工的乐趣。

2、本书精选的案例,大部分2-5个小时就可以做出成品,非常适合木工初学者制作。

3、书中的案例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物品,简约而实用,花一下午的时间,自己做个收纳盒或是一套餐具,在不经意中流露出质朴自然的生活态度。

4、和孩子一起做木工,大人孩子们一起合作,把孩子脑中的玩具变成现实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从做木作的初衷出发,我更推荐大家使用*原始的手动工具,精雕细琢,就像昔日的工匠一样,优雅地完成每一步,伴随着不时响起的如同风铃般“叮叮”的敲击声;刨子修边时发出的“霍霍”声;以及砂纸摩擦木头发出的“沙沙”声,整个过程更像是自己与木头进行一次精神上的交流。这大概就是手动工具的魅力吧。”

目录


009 章 木工基础知识

010 手工木作的必要装备

012 常用的木料

014 如何固定木料

016 如何开料

018 如何画线和切割

020 如何保养锯条

021 如何拼接木料

023 如何修整·刨

024 如何修整·铲刀

026 如何修整·手刀

027 如何修整·凿刀

029 如何保养凿刀

030 如何打磨抛光

032 如何涂装

035 第二章 复古风十足的实木餐具

037 西式砧板

042 原木小勺

046 原木叉子

050 黄油刀

055 小木盘

059 第三章 治愈系的木质家居小物

061 实木领结

065 木质戒指

070 木质手镯

073 小木梳

077 实木相框

083 小簸箕

089 名片盒

093 原木开关

097 第四章 和孩子们一起玩木工

099 拨浪鼓

106 木头小车

110 小房子

作者介绍


沈洁(Miss 沈)

平面设计师,手工达人,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爱旅行,爱分享。通过手中的画笔绘出一张张充满回忆的明信片。

2011 年成立“沈的店”工作室,不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希望与大家面对面分享与手工有关的方方面面。著有《手刻橡皮章物语》《羊毛毡温暖手作》《手缝皮革小杂货》等手工类图书。2016年成立“芥沫生活研究所”,将亲近自然的生活美学理念分享给更多人。

周科(周科大侠)

职业摄影师,擅长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城市的变迁,展示光影下的建筑之美。2011 年举办个人摄影展“寻找城市的灵魂——大连老建筑摄影展”。在摄影的同时,也坚持独立的版画创作。2013年成立周科版画工作室,创作的版画作品有《大连印画》系列、《搜神记》系列、《熊孩子机器战》系列、《小小电车》系列。出版图书《手刻橡皮章物语》,书中充满版画风格的橡皮章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文摘









序言



匠心独运,光影流转:探寻《木艺手作的温度与诗意》 图书信息: 书名: 木艺手作的温度与诗意 作者: 佚名 出版社: 待定 ISBN: 待定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微小木作的快速成型,而是深入探究木材作为一种自然媒介,如何承载匠人的情感、时间的沉淀以及对手工技艺的敬畏。全书以一种近乎冥想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木材从原始形态到精美器物转化的漫长而精妙的过程,侧重于传统木作理念的传承、工具的哲学意义,以及人与自然材料之间建立的深刻联结。 第一部分:溯源——木材的生命史诗 本书开篇即抛弃了现代工业的速成思维,将笔触投向木材本身的“生命史诗”。我们细致描绘了不同树种的内在性格——橡木的坚韧古朴、胡桃木的深邃华美、樱桃木的温润细腻。每一章节都如同一次博物学考察,详述了树木的生长环境、年轮的秘密,以及不同季节采伐对木材未来稳定性和美观度的决定性影响。 我们不只是介绍如何“使用”木材,而是如何“倾听”木材。书中详细阐述了木材的含水率变化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木材存放和“陈化”,让材料自身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这部分内容强调的是“等待的艺术”——真正的木作,是与时间共同完成的作品。 第二部分:工具的哲学——手与刃的对话 与追求便捷、电动化的现代工具不同,本书将大量的篇幅献给了传统手工工具的哲学意义和实际应用。这里的工具不再是简单的功能载体,而是匠人延伸的“肢体”,是情感传递的介质。 我们系统梳理了从刨子(如日式鉋、英式刨)到凿子(平凿、曲凿、斜凿)的演变历史和设计精髓。重点解析了“刃口”的哲学:如何磨砺一把刨刀,使其锋利到足以“刮过空气”而不留痕迹。书中配有大量高精度的插图,展示了传统磨石的层次、磨角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磨石如何影响切削的力度与触感。 书中特别设置了一章关于“手感”的解析,探讨了为何使用手工工具能带来更精细的力度控制和对材料细微变化的即时反馈。这种反馈,是任何自动化设备无法替代的“交流”。 第三部分:结构之美——榫卯的逻辑与意境 本书的核心章节聚焦于木作的灵魂——榫卯结构。我们摒弃了现代胶合技术对结构强度的过度依赖,转而深入剖析中国及日本传统木构体系中那些精巧绝伦的连接方式。 这不是简单的“如何制作一个燕尾榫”的教程,而是对榫卯“逻辑”的探讨。例如,如何通过精确计算,使榫头在不同温湿度变化下保持稳定的咬合力;如何运用“通肩榫”、“十字榫”等复杂结构来平衡受力,从而实现“不施一钉一铆,结构自成一体”的境界。 书中通过大量的剖面图和三维透视图,展示了“抱肩”、“斜接”等高级技巧,强调了在设计阶段就必须将拆装的可能性和结构的持久性融入考量。结构不再是隐藏的骨架,而是外露的装饰与秩序的体现。 第四部分:表面的修行——油饰与光泽的养成 完成结构后,木材的表面处理是决定作品最终生命力的关键一步。本书详细对比了清漆、聚氨酯涂料与传统天然油饰剂(如桐油、亚麻籽油、蜂蜡)的本质区别。 我们推崇的是“养木”而非“覆盖”。书中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反复涂抹、打磨、抛光的整个“修行”过程。例如,如何通过数次薄涂的天然油,让木材的毛孔自然打开,使油脂深入纤维内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膜。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赋予木材深邃的光泽,更重要的是,它允许木材呼吸,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温润的包浆(Patina)。这种包浆被视为木作历史的见证。 第五部分:空间与器物——木作与生活的对话 在最后一部分,本书将视角从技艺本身转向器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存在意义。我们探讨了如何设计一件能够“融入”而非“占据”空间的木制家具或器皿。 例如,一张手工制作的矮桌,其腿部的弯曲弧度、接触地面的方式,以及桌面木纹的走向,如何影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书中通过对多个经典器物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减法来凸显材料本身的纹理和手工的温度。它鼓励读者思考,一件手工制作的器物,如何通过其耐用的特质,成为跨越世代的家庭记忆载体。 总结: 《木艺手作的温度与诗意》是一本献给慢工细活、尊重材料、追求永恒之美的读者。它教授的不是快速制作的技巧,而是对传统技艺的深度理解、对工具的敬畏之心,以及如何通过双手,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具有持久生命力和人文温度的艺术品。阅读本书,如同与一位沉默而智慧的木匠对谈,体悟木作中蕴含的东方美学与匠人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堪称艺术品!每一页都充满了视觉上的和谐感和美学气息。我喜欢作者在书中使用的图片,不仅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作品的细节,还捕捉到了光影在木材上流动的质感,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木头清香。每一张作品图都好像一幅精美的画作,让人赏心悦目。而且,书中对于每一个项目的步骤图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处理,不仅有清晰的图示,还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跟着操作。我尤其喜欢那些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细节图,能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榫卯的连接方式,或者装饰的纹理是如何勾勒出来的。这种对视觉体验的重视,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即使不亲手制作,仅仅是翻阅这本书,也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这种精心设计的排版,是很多注重内容但忽略形式的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一点也没有那种枯燥的技术说明书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着他对手工木艺的热爱和心得。作者的讲解细致入微,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得非常清晰,即使是对木工完全没有概念的新手,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制作过程时,不仅仅是罗列工具和材料,还会穿插一些关于木材特性的讲解,以及一些小贴士,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木材、如何处理木材的表面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在学习制作的同时,也能对木工这门手艺有更深入的了解。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学习,而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交流,感受他对每一个作品都倾注的心血和热爱。他对于细节的关注,对于每一个微小之处的精益求精,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种严谨又不失温情的态度,是我在其他手工书籍中很少见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无华的木纹质感,配上“微木工”这个名字,瞬间就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手工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充满温度、带着匠心的小物件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比冰冷的机器制品更能触动人心。拿到这本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里面的每一个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在低语着一个关于耐心、关于创造的故事。我尤其喜欢那些小巧玲珑的摆件和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具的生活用品,它们不需要复杂的工艺,也不需要昂贵的材料,却能为我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和精致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满足。封面上的那些小物件,每一个都好像在邀请我去动手尝试,去感受木材在指尖的温润,去体会亲手创造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是任何批量生产的商品都无法给予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内页,看看里面究竟藏着多少令人心动的设计。

评分

这本书所包含的作品种类让我惊喜不已。我原本以为“微木工”可能就局限于一些非常简单的摆件,但翻开内页才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样。从实用的笔筒、名片架,到精致的相框、小首饰盒,再到一些充满趣味性的装饰品,比如小动物摆件、迷你家具模型等等,应有尽有。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风格都非常统一,带着一种自然、温暖、手作的质朴感,能够轻松融入各种家居风格。我最看重的是,这些作品的难度梯度设计得很合理,既有适合新手入门的简单项目,也有一些稍微复杂一些、能够挑战更高技巧的作品,让我在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成就感。这种丰富度,让这本书成为了一本真正能够陪伴我长期学习和实践的手工指南。

评分

这本书传递给我的一种精神力量,是那些浮于表面的“速成”教程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制作一件物品,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感受慢下来的乐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任务淹没,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有机会停下脚步,用双手去创造,去感受那份沉浸式的专注和宁静。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物件,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制作,也能散发出独一无二的光芒,为生活增添一份温度。这种“微木工”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追求。我通过这本书,不仅学习了木工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创造的热情,让我重新审视和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