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者之战(第二辑)
定价:25.00元
作者:赵冬,刘锦祺,赵寅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096184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者之战(第2辑):201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对局精选》精选2011年“句容茅山·碧桂园杯”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男子组对局110局,女子组对局12局,集中介绍了布局的特点和各种变化。在写作风格上,作者有意改变以往对局评过多以技术性讲评为主的编写风格,在前两轮着重对棋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让初中级棋手对参赛的大师有所了解,第三轮着重介绍上一轮的情况和积分形势,方便读者了解赛事。
目录
轮 2011年10月15日于句容
局 吕钦胜朱晓虎
第2局 孙勇征胜葛超然
第3局 赵鑫鑫胜黄仕清
第4局 薛文强负蒋川
第5局 赵力负许银川
第6局 赵国荣胜廖二平
第7局 汪洋胜张欣
第8局 崔岩负王天
第9局 谢卓淼负孟辰
0局 黎德志负阎文清
第二轮 2011年10月16日于句容
1局 孙勇征胜万春林-|
2局 黄海林和陈泓盛
3局 许银川和赵国荣
4局 阎文清负李群
5局 洪智和赵鑫鑫
6局 孙博胜程进超
7局 张江负王跃飞
8局 张瑞峰胜孙浩宇
9局 张晓平胜金松
第20局 谢靖和才溢
第三轮 2011年10月17日于句容
第21局 万春林负聂铁文
第22局 吕钦胜金波
第23局 谢岿负宗永生
第24局 赵鑫鑫胜郑惟桐
第25局 陈泓盛胜庄玉庭
第26局 张兰天胜黄海林
第27局 谢业枧负程进超
第28局 黎德志负宋国强
第29局 赵国荣和王天
第30局 王跃飞和孙勇征
第四轮 2011年10月18日于句容
第31局 陶汉明胜赵力
第32局 陈卓负陆伟韬
第33局 聂铁文胜李少庚
第34局 阎文清负赵国荣
第35局 孙勇征和李群
第36局 宗永生胜才溢
第37局 蒋川胜陈泓盛
第38局 庄玉庭负于幼华
第39局 申鹏负张兰天
第40局 张强负孙浩宇
第五轮 2011年10月19日于句容
第41局 汪洋和孙勇征
第42局 赵国荣胜徐超
第43局 谢卓淼负洪智
……
第六轮 2011年10月20日于句容
第七轮 2011年10月21日于句容
第八轮 2011年10月22日于句容
第九轮 2011年10月23日于句容
第十轮 2011年10月24日于句容
第十一轮 2011年10月25日于句容
女子对局精选
附录
作者介绍
赵冬,安徽毫州人。中国象棋大师,*裁判员。现为安徽棋院主教练。2003年全国个人赛女子甲组第8名。
刘锦祺,辽宁锦州市人。中国象棋一级裁判员,秋雨夜象棋网站管理员。在《棋艺》杂志(象棋版)发表过多篇象棋类文章,著有《象棋十三冠军短局集》,合著有《2007全国个人赛对局精选》、《2007~2008象甲联赛对局精选》等。
赵寅,安徽人。2002年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获16岁组冠军,晋升女子象棋大师,曾获得全国个人赛第九名。2006年“交通建设杯”象棋大师冠军赛第六名。
文摘
序言
最近读完的这本关于企业战略与执行力的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没有落入那些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那些在市场风云变幻中能够屹立不倒的“长寿企业”究竟是如何构建其核心竞争力的。特别是书中关于“动态能力”的阐述,让我对传统的静态竞争优势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强调的不是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护城河,而是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快速感知环境变化、抓住机遇、并及时重构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这种持续适应性。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解析一个制造型企业如何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成功地将供应链管理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这其中的组织架构调整、人才培养机制的重塑,以及数据驱动决策的文化落地,都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参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战略一致性”时的那种细致入微,如何确保高层制定的宏伟蓝图能够层层分解,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避免了战略在传达和执行过程中“失真”的常见陷阱。读完后,感觉自己手中的工具箱里又多了一套实用的分析框架,对于如何评估和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充斥着“颠覆式创新”口号的书籍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但这本书在探讨组织变革与文化重塑方面,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深刻和审慎。它没有鼓吹一夜之间的激进改革,而是着重强调了“渐进式创新”在维持长期稳定发展中的基石作用。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一个老牌金融服务机构,是如何在不冒犯既得利益者和维护核心客户体验的前提下,逐步引入敏捷开发理念,并最终实现核心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升级的。其中关于“变革阻力”的管理,特别精彩,它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层面的沟通技巧,更是深层次的权力结构和心理契约的微妙平衡。书中提到,真正的文化变革,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通过创造“小的成功故事”,让员工在亲身体验到改变带来的好处后,自发地拥抱新范式。这种循序渐进、注重人文关怀的变革路径,显得尤为真实和可信。它让我们看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内部的凝聚力和对既有价值的尊重,与追求外部的快速迭代之间,是可以通过精妙的管理艺术来实现平衡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领导力理论常常过于理想化,但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关于“中层管理者赋能”的实战指南。作者没有将焦点集中在CEO的光环效应上,而是深刻剖析了组织效率的真正瓶颈往往出在中层管理者的“能力断层”和“角色冲突”上。书中将中层管理者定义为“战略的翻译者和文化的承载者”,并细致地拆解了他们面临的三重压力:对上级的服从、对下属的激励以及对跨部门协作的协调。书中提供的一套“授权-问责闭环系统”设计尤其巧妙,它既保证了授权的有效性,又通过结构化的反馈机制避免了权力滥用或责任不清。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建设性冲突管理”的章节,它教导管理者如何将团队内部的分歧和摩擦,转化为推动创新的动力,而不是简单地压制异议。这套方法论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承认人性的复杂性,并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工具,来最大限度地释放中层干部的潜能,真正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和敏捷化。
评分这本书在风险管理和财务稳健性方面的论述,简直可以作为企业CFO案头的必备手册。它跳出了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窠臼,更加关注那些隐藏在资产负债表背后的“隐性风险”和“机会成本”。例如,作者对“过度资本化”现象的批判就非常尖锐,指出许多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却忽视了运营资本效率的下降,最终导致了“大而不强”的困境。书中构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压力测试模型”,不仅考虑了宏观经济的衰退,还纳入了供应链中断、关键人才流失等行业特有的黑天鹅事件,指导读者如何预先设置合理的资本缓冲和流动性管理预案。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了战略决策层面,强调在投资决策时,必须将风险调整后的回报率(RAROC)作为核心指标,而非仅仅看重预期的账面收益。这种将精细化财务思维融入整体战略规划的做法,对于那些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但内部控制尚不完善的中型企业来说,具有极强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著作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战略”的深度解析,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构建了一套实操性的“共生价值网络”构建方法论。作者没有将竞争视为零和博弈,而是倡导企业应主动寻找那些能够与其形成互补、共同做大市场蛋糕的伙伴。书中对如何评估潜在合作伙伴的“战略契合度”和“执行可靠性”给出了详细的评估矩阵,这远比传统的尽职调查要深刻得多,因为它考察的是双方的文化兼容性和长期愿景的一致性。特别是在论述“平台价值捕获”的机制设计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避免“飞轮效应”最终只为平台方服务而导致参与者退出的困境。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真正的王者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而是那个能够高效编织、管理并驱动一个复杂、多方共赢的商业网络的核心枢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