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移動寬帶革命 全麵解析EPC和4G分組網絡 (原書第2版)

4G移動寬帶革命 全麵解析EPC和4G分組網絡 (原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格努斯.奧爾森 著
圖書標籤:
  • 4G
  • 移動寬帶
  • EPC
  • 分組網絡
  • 通信技術
  • 無綫通信
  • 網絡工程
  • 移動通信
  • 技術解析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愛讀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33337
商品編碼:2957071943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4G移動寬帶革命 全麵解析EPC和4G分組網絡 (原書第2版)

定價:99.00元

作者:馬格努斯.奧爾森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115333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幫你理解並運用EPC架構的必讀指南。?本書由參與推動3GPP標準的來自愛立信的專傢所撰寫,這些專傢在目標、發展和未來方嚮方麵都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經驗。?本書是一本全麵介紹EPC的書籍,並涉及較新的相關技術和概念。?本書是一本描述和解釋包含架構、特性和協議的整個EPC架構的書,可以幫助讀者瞭解EPC的潛力,掌握開發EPC産品和開發LTE/EPC移動寬帶網絡的知識和相應的洞察力。?書中部署場景的案例學習展示瞭EPC中所描述的功能是如何根據實時的網絡上下文就行放置的。 本書由Verizon公司首席架構師Kalyani Bogineni博士和TeliaSonera移動業務公司網絡研究部專傢Ulf Nilsson博士聯袂推介並撰寫瞭序言。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介紹瞭SAE/EPC的網絡架構、概念和標準,以及相關接口、協議和流程的細節。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共18章,從EPC的背景和願景、EPC概述、主要概念和服務、EPC的具體細節、EPC的總結與展望等五個部分有序地進行介紹,主要內容包括:EPS架構概述,EPS部署場景和運營示例,EPS中的數據業務,EPS中的話音業務,會話管理和移動性,安全功能,QoS、計費和策略管理,選擇功能,用戶數據管理,話音和緊急服務,LTE廣播,定位功能,卸載功能和同時使用多種接入方式功能,EPS網絡實體和接口,相關協議和流程,總結與展望等。本書的版發行後迅速成為瞭SAE/LTE網絡基本原理的重要參考書之一,第2版在版基礎補充瞭在SAE/LTE開始主導移動網絡後日趨重要的一些領域的相關內容。本書既可以作為通信和網絡領域的企業和高校研究人員從事研究和設計新一代無綫寬帶移動通信係統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LTE研發人員加深對SAE/EPC理解的工具書。

目錄


作者目錄序言——Kalyani Bogineni博士序言——Ulf Nilsson博士緻謝前言部分EPC的背景和願望章移動寬帶與核心網演進1.1一個全球化標準1.2 EPC的起源1.2.1 3GPP無綫接入技術1.2.2 3GPP2無綫接入技術1.2.3 SAE——在不同網絡之間架起瞭橋梁1.3轉移價值鏈1.4本書使用的術語第2部分EPC概述第2章架構概覽2.1 EPS架構2.1.1 LTE網絡中的IP連接2.1.2 LTE接入網的新型功能2.1.3 LTE和GSM/GPRS或WCDMA/HSPA間的交互2.1.4 3GPP語音業務2.1.5 LTE和CDMA網絡的交互2.1.6 3GPP接入技術和非3GPP接入技術間的交互2.1.7蜂窩網絡中對廣播的支持2.1.8位置服務2.1.9微型小區和本地接入的優化2.1.10其他特性2.1.11結構概述的總結2.2移動網絡無綫技術2.2.1移動服務的無綫網絡概覽2.2.2無綫網絡功能2.2.3 GSM2.2.4 WCDMA2.2.5 LTE第3章 EPS部署場景和運營商實例3.1場景1:部署LTE/EPC的現有GSM/GPRS或WCDMA/HSPA運營商3.1.1階段——初始化EPC部署3.1.2第二階段——現存分組核心的聚閤3.1.3第三階段——進一步優化通用分組核心3.2場景2:現有CDMA運營商的LTE/EPC部署3.3場景3:部署LTE/EPC的新運營商第4章EPS中的數據業務4.1消息業務4.2機器間通信(M2M)4.2.1工業和企業使用場景4.2.2社會性——M2M和可持續發展第5章EPS中的語音服務5.1LTE網絡上實現語音服務5.2基於IMS技術的語音服務5.3 SRVCC——單頻語音呼叫連續性5.4電路交換迴退5.5 MMTel/SRVCC和CSFB的比較5.6 IMS緊急呼叫和優先服務第3部分EPC主要概念和服務第6章會話管理和移動性6.1 IP連接性和會話管理6.2會話管理、承載和QoS 6.2.1概述6.2.2 E-TURAN接入的EPS承載6.2.3 EPS和GERAN/UTRAN接入的會話管理6.2.4其他接入的會話管理6.3用戶身份標識和相關的傳統身份標識6.3.1用戶標識6.3.2用戶臨時標識6.3.3與2G/3G中用戶身份標識的關係6.4移動性原則6.4.1概述6.4.2 3GPP接入族的移動性6.4.3空閑模式信令縮減(ISR)6.4.4閉閤用戶組6.4.5 E-UTRAN和HRPD之間的移動性6.4.6 3GPP接入和非3GPP接入間的通用移動架構6.4.7接入網發現和選擇6.5與管理的WLAN網絡之間的交互6.6池化、過載保護和擁塞控製第7章安全功能7.1安全介紹7.2安全服務7.3網絡接入安全7.3.1 E-UTRAN中的接入安全7.3.2與GERAN/UTRAN的交互7.3.3針對IMS緊急呼叫的特殊考慮7.3.4可信和不可信的非3GPP接入7.3.5可信非3GPP接入中的接入安全7.3.6不可信非3GPP接入中的接入安全7.3.7基於主機的移動性(DSMIPv6)的特殊考慮7.4網絡域安全7.5用戶域安全7.6傢庭eNB和NB的安全問題7.6.1 H(e)NB安全架構7.6.2封閉用戶組7.6.3設備認證7.6.4托管方認證7.6.5迴程鏈路安全7.6.6位置驗證7.7法律乾預第8章服務質量、計費和策略控製8.1服務質量(QoS)8.1.1 E-UTRAN中的QoS8.1.2與GERAN/UTRAN的交互8.1.3與其他接入方式交互時QoS方麵的內容8.2策略控製和計費控製8.2.1 PCC架構8.2.2 PCC基本概念8.2.3網絡側發起的QoS控製和終端側發起的QoS控製8.2.4 PCC和漫遊8.2.5 3GPP Release 8以來的PCC新增特徵8.2.6固定寬帶接入的PCC支持8.3計費第9章選擇功能9.1選擇功能架構9.2 MME、SGSN、SGW和PDN GW的選擇9.2.1選擇過程概述9.2.2 DNS基礎設施的使用9.2.3 MME選擇9.2.4 EPS中的SGSN選擇功能9.2.5 GW選擇概述9.2.6 PDN GW選擇功能9.2.7 Serving GW選擇功能9.2.8切換(非3GPP接入)和PDN GW選擇9.3 PCRF選擇0章用戶數據管理10.1傢鄉用戶服務器10.2用戶配置文件庫10.3用戶數據匯聚10.3.1 UDC整體描述10.3.2前端和用戶數據庫1章語音和應急服務11.1基於電路交換技術的語音業務11.2基於IMS技術的語音服務11.3 MMTel及其架構11.4 VoLTE11.5 T-ADS11.6單一無綫語音呼叫連續性11.7 IMS集中化服務 (ICS)11.7.1業務集中化和連續性應用服務器(SCC-AS)11.7.2從E-UTRAN至GERAN或UTRAN的SRVCC11.8 E-UTRAN切換至CDMA 1xRTT的SRVCC11.9電路交換域迴落(CSFB)11.10電路交換與VoLTE的遷移路徑和共存11.11 IMS緊急呼叫的EPS緊急承載服務11.12多媒體優先服務2章LTE廣播12.1背景和主要概念12.2 MBMS解決方案概述12.3 MBMS用戶服務12.4 MBMS移動網絡架構12.4.1架構概覽12.4.2接口12.5 MBMS承載服務12.5.1會話開啓12.5.2會話停止12.5.3會話更新3章定位功能13.1定位解決方案13.2定位架構與協議13.3定位方法13.4定位報告格式13.5 EPS定位實體和接口13.6定位過程4章卸載功能和同時多接入14.1介紹14.2 3GPP無綫接入網絡卸載——同時多接入14.2.1多接入PDN連接性 (MAPCON) 14.2.2 IP流移動性(IFOM) 14.2.3非無縫WLAN卸載(NSWO)14.3卸載核心和傳輸網絡——有選擇的IP流量卸載(SIPTO)14.4到本地網絡的訪問 ——本地IP訪問(LIPA)第4部分EPC的具體細節5章EPS網絡實體和接口15.1網絡實體15.1.1 eNodeB15.1.2 MME15.1.3 Serving GW15.1.4 PDN GW15.1.5 PCRF15.1.6傢庭基站子係統和相關實體15.2 UE、eNodeB和MME的控製平麵(S1-MME)15.3基於GTP的接口15.3.1控製平麵15.3.2 MME←→MME(s10)15.3.3 MME←→Serving GW(S11)15.3.4 Serving GW←→PDN GW (S5/S8)15.3.5 SGSN←→MME (S3)15.3.6 SGSN←→Serving GW (S4)15.3.7 SGSN←→SGSN (S16)15.3.8可信的WLAN接入網絡←→PDN GW (S2a)15.3.9 ePDG←→PDN GW (S2b)15.3.10用戶麵15.3.11 eNodeB←→Serving GW (S1-U)15.3.12 UE←→eNodeB←→Serving GW←→PDN GW (GTP-U)15.3.13 UE←→BSS←→SGSN←→Serving GW←→PDN GW (GTP-U)15.3.14 UE←→UTRAN←→Serving GW←→PDN GW(GTP-U)15.3.15 UE←→UTRANvGSN←→Serving GW←→PDN GW (GTP-U)15.3.16 UE←→可信WLAN接入網絡←→PDN GW (GTP-U)15.3.17 UE←→ePDG←→PDN GW (GTP-U)15.4基於PMIP的接口15.4.1Serving GW-PDN GW (S5/S8)15.4.2可信非3GPP接入——PDN GW (S2a)15.4.3 PDG-PDN GW (S2b)15.5基於DMISPv6接口(UE-PDN GW(S2C))15.6與HSS相關的接口和協議15.6.1概述15.6.2 ME-HSS (S6a) 和 SGSN–HSS (S6d)15.7與AAA相關的接口15.7.1概述15.7.2 AA服務器-HSS(SWx)15.7.3可信非3GPP接入–3GPP AAA 服務器/代理 (STa)15.7.4不可信的非3GPP IP接入-3GPP AAA 服務器/代理 (SWa)15.7.5 ePDG-3GPP AAA服務器/代理(SWm)15.7.6 PDN GW-3GPP AAA服務器/代理(S6b)15.7.7 3GPP AAA代理—3GPP AAA服務器/代理 (SWd)15.8 PCC相關接口15.8.1概述15.8.2 PCEF-PCRF (Gx)15.8.3 BBERF-PCRF(Gxa/Gxc)15.8.4 PCRF-AF(Rx)15.8.5 TDF-PCRF (Sd)15.8.6 OCS-PCRF (Sy)15.8.7 PCRF-PCRF (S9)15.8.8 BPCF-PCRF (S9a)15.8.9 SPR-PCRF (Sp)15.9與EIR相關的接口(MME-EIR和SGSN-EIR接口(S13和515′))15.10與I-WLAN相關的接口(UE-ePDG(SWu))15.11與ANDSF相關的接口15.11.1 ISMP策略節點15.11.2發現信息節點15.11.3 UE位置節點15.11.4 ISRP節點15.11.5 Ext節點15.12與HRPD IW相關的接口15.12.1優化切換和相關接口(S101和S103)15.12.2 MME�躤HRPD接入網絡(S101)15.12.3 Serving GW�蹾SGW (S103)15.13到外部網絡的接口15.13.1概述15.13.2功能15.14 CSS接口(MME-CSS接口(S7a))6章協議16.1簡介16.2 GPRS隧道協議綜述16.2.1協議結構16.2.2控製麵(GTPv2-C)16.2.3用戶平麵(GTPv1-U)16.2.4協議格式16.3移動IP16.3.1概述16.3.2基於主機的和基於網絡的移動性機製16.3.3移動IP的基本原則16.3.4移動IPv6的安全性16.3.5包格式16.3.6雙棧操作16.3.7額外的MIPv6特性——路由優化16.4代理移動IPv616.4.1概述16.4.2基本流程16.4.3 PMIPv6安全16.4.4 PMIPv6數據包格式16.4.5雙棧操作16.5 Diameter協議16.5.1背景16.5.2協議結構16.5.3 Diameter節點16.5.4 Diameter會話、連接和傳輸16.5.5 Diameter請求路由16.5.6節點發現16.5.7 Diameter消息格式16.6通用路由封裝16.6.1背景16.6.2基本協議16.6.3 GRE分組格式16.7 S1-AP16.8非接入層(NAS)16.8.1 EPS移動管理16.8.2 EPS會話管理16.8.3消息結構16.8.4安全保護的NAS消息16.8.5消息傳輸16.8.6未來擴展和後嚮兼容16.9 IP安全16.9.1引言16.9.2安全封裝載荷與認證頭部16.9.3互聯網密鑰交換16.9.4 IKEv2的移動性和多宿主16.10擴展認證協議16.10.1概覽16.10.2協議16.11流控製傳輸協議16.11.1背景16.11.2基本協議特性16.11.3多流16.11.4多宿主16.11.5數據包結構7章流程17.1 E-UTRAN的附著和分離17.1.1 E-UTRAN的附著過程17.1.2 E-UTRAN的分離過程17.2 E-UTRAN的跟蹤域(TA)更新17.2.1跟蹤域更新過程17.2.2 MME改變時的TA更新17.3 E-UTRAN的服務請求17.3.1 UE觸發的服務請求17.3.2網絡觸發服務請求17.4域間及域內3GPP接入移動切換17.4.1移動切換過程的階段17.4.2 EPS中的3GPP切換案例17.4.3 E-UTRAN接入方式下的移動切換17.4.4 E-UTRAN以及其他3GPP接入方式(GERAN和UTRAN)之間的使用S4SGSN的切換17.4.5基於Gn/Gp的SGSN切換17.4.6 GERAN和UTRAN接入網之間的使用S4 SGSN以及GTP/PMIP的切換17.5承載和QoS相關架構17.5.1 E-UTRAN承載管理17.5.2 GERAN/UTRAN承載管理17.6 Non-3GPP係統的移動管理17.6.1 GTPv2的S2a接口的可信WLAN接入網(TWAN)的初始附著17.6.2 GTPv2的S2a接口的可信WLAN接入網(TWAN)的去附著17.6.3 S2b接口的PMIP下不可信Non-3GPP接入附著17.6.4 S2b接口的PMIP下不可信Non-3GPP接入去附著17.6.5 S2c接口的DSPMIP下可信Non-3GPP接入附著17.6.6 S2c接口的DSPMIP下可信Non-3GPP接入去附著17.7 3GPP係統和Non-3GPP係統間的移動切換17.7.1概述17.7.2 Non-3GPP的EPS切換17.8 Non-3GPP接入的QoS相關過程第5部分EPC的總結與展望8章總結和展望附錄附錄AEPC相關標準實體附錄B相關縮寫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本書所有的作者都來自愛立信公司,他們已經在EPC和3GPP的商業和技術方麵工作瞭很多年。其中幾個作者還積極從事瞭3GPP標準推動。馬格努斯.奧爾森 愛立信公司在係統架構和標準化方麵的專傢。自從1995年加入Ericsson以來,他就一直從事整個移動網絡架構方麵的工作,並且在移動係統標準化方麵具有十年以上的經驗。他擔任3GPP TSG SA WG2(架構工作組)主席4年時間,在其中其貢獻瞭大量的標準規範。從驅動係統架構演進(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工作項目在3GPP啓動以來,馬格努斯.奧爾森就參與瞭其中的工作。他擁有瑞典林雪坪工學院應用物理和電子工程專業的理學碩士學位。凱瑟琳.穆裏根 目前擔任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她的研究方嚮包括通信行業的先進技術以及圍繞與此相關的數據流的新的商業模式。她具有15年的通行行業的從業經驗,其中就包括在Ericsson的10年。涉及移動行業的經濟和技術方麵,她擁有數個,並且是的相關的多本書籍的作者。凱瑟琳擁有劍橋大學工程哲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並且獲得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商業信息技術的榮譽學士學位。

文摘


序言



《4G移動寬帶革命:全麵解析EPC和4G分組網絡(原書第2版)》 導讀 這是一本深入剖析4G移動通信網絡核心技術和演進路徑的權威著作,旨在為讀者提供關於EPC(Evolved Packet Core)和4G分組網絡全麵而深刻的理解。本書聚焦於4G技術如何顛覆傳統的移動通信模式,構建起高速、低延遲、高容量的數據傳輸管道,從而催生齣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爆炸式增長和全新的商業模式。 核心內容:EPC的構建與功能 本書的核心在於詳細解讀EPC,即演進分組核心網。EPC是4G LTE(Long-Term Evolution)網絡的核心骨架,是實現分組交換通信的關鍵。它承擔著數據業務的承載、控製以及與外部網絡的互聯互通等關鍵功能。 EPC的架構演進: 本書將追溯EPC從2G/3G時代的GPRS/UMTS核心網演進而來的曆程,強調其在設計理念上的根本性變革,從電路交換嚮全分組交換的轉變。讀者將瞭解到,EPC采用瞭更加扁平化、模塊化、接口標準化的設計,以應對日益增長的數據流量和業務需求。 EPC關鍵網元詳解: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作為EPC的信令核心,MME負責用戶位置管理、注冊、切換、鑒權等與移動性管理相關的信令處理。本書將深入分析MME在用戶接入、網絡間的切換(如LTE到3G/2G)等場景下的具體工作流程和交互協議。 S-GW (Serving Gateway): S-GW是用戶麵數據傳輸的起點和終點,負責用戶數據的路由和轉發。它與eNodeB(LTE基站)直接相連,並將用戶數據分發到P-GW或其它S-GW。本書將詳細闡述S-GW在數據路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持移動性管理。 P-GW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GW是EPC與外部IP網絡(如互聯網、企業內網)的接口。它為用戶分配IP地址,進行計費、策略控製、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等。本書將深入解析P-GW如何實現網絡接入、策略執行和與外部網絡的無縫連接。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HSS是用戶簽約信息數據庫,存儲用戶的身份信息、業務鑒權信息、位置信息等。本書將闡述HSS如何與MME、S-GW等網元交互,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業務和服務。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PCRF是EPC中的策略控製中心,負責根據用戶的簽約信息、業務類型、網絡狀況等因素,動態地製定和下發QoS策略、計費策略等。本書將重點分析PCRF在實現差異化服務、流量管理和收益保障方麵的作用。 EPC與LTE網絡的協同: 本書還將深入探討EPC與LTE空中接口(eNB)的緊密配閤。eNB負責將用戶的無綫信號轉換為IP數據包,並與EPC的S-GW進行交互。EPC的信令網元則協調eNB和用戶終端之間的通信,確保數據能夠高效、穩定地傳輸。 核心內容:4G分組網絡的演進與特性 本書不僅聚焦於EPC,還將全麵解析4G分組網絡(LTE)的整體架構和關鍵技術。 LTE空中接口技術: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作為LTE的下行鏈路核心技術,OFDMA能夠有效地對抗多徑衰落,提高頻譜利用率,實現高速數據傳輸。本書將解釋OFDMA的工作原理、資源調度機製,以及如何支持不同業務的QoS需求。 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作為LTE的上行鏈路技術,SC-FDMA在OFDMA的基礎上,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有利於終端設備的功耗和成本控製。本書將對比OFDMA和SC-FDMA,分析它們在LTE中的應用場景。 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術通過在發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個天綫,利用空間復用和分集增益,顯著提升數據傳輸速率和可靠性。本書將詳細介紹MIMO的原理,以及其在LTE中的不同配置和應用。 LTE網絡架構: 除瞭EPC,本書還將解析LTE網絡其他重要組成部分,如S1接口(eNB與EPC之間的接口)、X2接口(eNB之間的接口),以及它們在網絡運行中的作用。 QoS保障機製: 在4G分組網絡中,QoS是至關重要的。本書將詳細介紹LTE的QoS框架,包括QCI(QoS Class Identifier)、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GBR(Guaranteed Bit Rate)等參數,以及EPC如何與eNB協同,實現端到端的QoS保障,滿足視頻、語音、數據等各類業務的需求。 移動性管理: LTE網絡支持高速移動環境下的無縫切換,本書將深入剖析移動性管理協議,包括跟蹤區更新、切換過程(如切換類型、切換參數)等,確保用戶在移動中體驗不間斷的服務。 網絡安全: 本書還將探討LTE網絡中的安全機製,包括用戶鑒權、密鑰協商、數據加密等,保障用戶通信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超越基礎:4G的應用與影響 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它還深入探討瞭4G移動寬帶革命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移動互聯網的爆發: 4G的高速率、低延遲特性,為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等移動終端提供瞭前所未有的上網體驗,催生瞭社交媒體、在綫視頻、移動支付、雲服務等一係列爆炸式增長的應用。本書將分析4G如何成為這些應用得以實現的基石。 物聯網(IoT)的興起: 4G網絡為海量設備的互聯互通提供瞭基礎,推動瞭物聯網(IoT)的快速發展。本書將探討4G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場景,例如智能傢居、智慧城市、車聯網等。 行業數字化轉型: 4G移動寬帶正在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例如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智能交通等。本書將分析4G在這些領域帶來的變革和機遇。 未來的演進方嚮: 在全麵解析4G的基礎上,本書也將為讀者展望移動通信的未來發展方嚮,例如5G的演進、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為理解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奠定堅實基礎。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對4G移動通信技術感興趣的讀者,包括但不限於: 通信工程師: 深入理解4G EPC和分組網絡的原理、架構和關鍵技術。 網絡架構師: 掌握4G網絡的部署、優化和未來演進策略。 産品經理和開發人員: 瞭解4G網絡的特性和能力,為開發創新的移動應用提供技術洞察。 IT專業人士: 把握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理解其對企業IT戰略的影響。 對移動互聯網和通信技術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和研究人員。 結語 《4G移動寬帶革命:全麵解析EPC和4G分組網絡(原書第2版)》將成為您理解4G技術、把握移動通信未來發展脈搏的寶貴參考。通過本書,您將能夠係統地掌握EPC的核心功能、4G分組網絡的關鍵技術,以及4G革命如何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對4G移動寬帶的理解發生瞭顛覆性改變的書。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4G就是比3G快一點,能更流暢地看視頻,但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這種淺顯的認知。作者用極其詳盡且邏輯清晰的語言,為我打開瞭4G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EPC(Evolved Packet Core)這個龐大而精密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以及4G分組網絡如何在幕後默默支撐起我們如今享受到的高速、可靠的移動通信體驗。從最初的體係結構設計,到核心網的各個關鍵節點,再到它們之間的交互流程,書中都有著深入淺齣的講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各種技術概念的類比和圖解,這使得像我這樣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專業術語。例如,書中對EPC中MME、SGW、PGW等節點的職能描述,就如同給我的腦海中繪製瞭一幅清晰的網絡藍圖,讓我得以窺見通信技術背後隱藏的智慧。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4G網絡的“使用者”,更成瞭一個能“欣賞”和“理解”它運作機製的“觀察者”,這種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

評分

之前我對移動通信網絡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基站+核心網”這樣一個非常粗糙的概念上。讀瞭這本書後,我纔真正意識到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重要性,它纔是整個4G網絡的“靈魂”和“大腦”。作者在書中對EPC的各個組成部分,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等等,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它們各自承擔著怎樣的職責,又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書中對於用戶數據如何在EPC中傳輸、路由和管理的流程描述,簡直是“庖丁解牛”,讓我對復雜的數據流有瞭清晰的認知。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總是能夠聯係實際應用場景,比如在講解QoS時,就聯係到瞭高清視頻流的傳輸,這讓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生動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讓移動通信變得如此便捷高效”的“故事書”。

評分

對於我這個長期在通信行業一綫工作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及時雨”。雖然日常工作中接觸4G和EPC,但總感覺缺乏一個係統、全麵的梳理和總結。這本書正好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的知識儲備和理論功底可見一斑,他將EPC的演進曆程、關鍵技術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都做瞭詳盡的闡述。尤其是對SA(Standalone)和NSA(Non-Standalone)組網模式的對比分析,以及5G NSA嚮SA演進的策略,都為我們理解當前及未來的網絡部署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書中對每一個關鍵功能的描述都非常到位,比如如何實現低時延、如何保證高帶寬、如何進行用戶接入和切換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而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啓發性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嚮。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一些在實際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應對策略,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人來說,價值非常巨大。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不僅僅是被4G技術本身所帶來的巨大變革所震撼,更是被作者對於整個EPC和4G分組網絡的深度解析能力所震撼。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科普層麵,而是真正鑽進瞭技術的“骨髓”,將那些看似復雜晦澀的協議和架構,抽絲剝繭般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在為我構建一個更加立體的4G世界模型,讓我逐漸明白,我們手中那小小的手機,連接的是一個多麼龐大、多麼精妙的通信帝國。特彆是關於網絡切片、QoS(服務質量)保障以及安全機製的章節,讓我對4G網絡的多樣化應用和高可靠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在論述過程中,經常引用實際案例和最新的技術發展動態,這使得本書不僅具有理論深度,更兼具前沿性和實操性。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個高科技的“控製中心”,親眼目睹著數據如何在EPC的核心中穿梭、處理,最終以驚人的速度抵達我的設備。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瞭4G移動寬帶的核心奧秘。作為一名對通信技術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全麵、深入地解讀4G分組網絡的書籍,而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作者用精煉的語言和嚴謹的邏輯,將EPC這個復雜的網絡架構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從書中不僅學習到瞭4G網絡的關鍵技術,更理解瞭它們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演進思路。書中對於信令流程、數據傳輸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麵的講解,都非常有條理,讓我在短時間內掌握瞭大量信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能夠將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實例,轉化為易於理解的知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使用的4G網絡,其背後是無數工程師的智慧和心血,是一項多麼瞭不起的工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