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RFID重大工程與國傢物聯網(第4版)
定價:59.80元
作者:寜煥生,王睿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11509059
字數:
頁碼:
版次:4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關注十二五物聯網發展的重點領域
闡述物聯網新的定義,外發展狀況,物聯網與傳感網等概念的關係
剖析一些國傢的物聯網發展戰略
探索國傢物聯網建設,研究行業物聯網規劃與運營,評價應用物聯網的發展等
統計我國近年來在物聯網(含RFID)領域資助的項目
內容提要
本書版於2009年1月齣版,第二版於2010年9月齣版,第三版於2011年12月,第四版主要內容包括:
關注十二五物聯網發展的重點領域
闡述物聯網新的定義,外發展狀況,物聯網與傳感網等概念的關係
剖析一些國傢的物聯網發展戰略
探索國傢物聯網建設,研究行業物聯網規劃與運營,評價應用物聯網的發展等
統計我國近年來在物聯網(含RFID)領域資助的項目
本書共分五個部分:認識物聯網、國傢物聯網規劃與運營、物聯網相關技術、物聯網典型應用、RFID技術和應用。附錄統計瞭近年我國支持的物聯網和RFID方麵的項目。
本書從技術、管理及決策等方麵提供瞭翔實的資料和作者的一些觀點,對關心和從事物聯網工作的決策人員、企業經營人士、研發和科技愛好者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目錄
序
前 言
第Ⅰ部分 認識物聯網
章初識物聯網的一些花絮
1.1 印象物聯網
1.2 有沒有直觀的例子讓我們見識一下理想中的物聯網?
1.3 物聯網對未來的影響
1.4 小結
1.5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深入瞭解物聯網內涵
2.1 簡單地理解物聯網概念
2.2 物聯網概念演進的曆史
2.3 關於物聯網的分層結構的認識
2.4 物聯網在外的發展現狀
2.4.1 物聯網在國外的發展
2.4.2 物聯網在的發展
2.4.3物聯網在全球的應用概況
2.5 物聯網與RFID、EPC的關係
2.6 物聯網與傳感網、M2M、雲計算等概念間關係
2.7 小結
2.8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本書給未來物聯網下定義
3.1 感知和控製能力
3.2 網絡基礎設施
3.3 擬人的智慧和超級信息處理能力
3.4 小結
3.5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II部分 物聯網:規劃與運營
第4章關於物聯網敏感問題的討論
4.1 美國發展物聯網的戰略策略是什麼
4.2 歐盟發展物聯網的戰略策略特點是什麼
4.3 冷靜看待IBM智慧地球的概念和宣傳
4.4 怎樣認識我國物聯網專業(學科)建設和人纔培養問題?
4.5 究竟傳感網是不是物聯網
4.6 中國的物聯網行動是否過熱
4.7 如何正確看待目前對物聯網的商業價值預測
4.8 運營商在物聯網發展中的角色
4.9 三網融閤部署與發展物聯網
4.10 發展物聯網的重要意義與商業前景
4.11 小結
4.12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如何發展物聯網:規劃與運營
5.1 我國物聯網發展已經齣現瞭哪些問題
5.2 我國物聯網建設所麵臨的主要挑戰
5.3 企業進入物聯網産業的若乾建議
5.4 行業物聯網發展的一些看法
5.5 國傢物聯網
5.5.1 國傢物聯網的建設必要性
5.5.2 國傢實施物聯網發展戰略的一點建議
5.5.3 國傢物聯網管理模式探討
5.6 物聯網建設思考
5.6.1在未來物聯網産業發展中的定位問題
5.6.2有限的財政支齣如何更有效地支持物聯網産業的發展
5.7 全球物聯網
5.8 小結
5.9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III部分 掃描物聯網相關技術
第6章早期典型物聯網之一-EPC介紹
6.1早期物聯網概述
6.2 EPC係統
6.2.1 EPC係統的名稱解析服務
6.2.2中間件(MW)技術
6.2.3信息發布服務
6.2.4 EPC係統工作流程舉例
6.3 小結
6.4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從分層結構角度看物聯網關鍵技術
7.1物聯網感知技術
7.1.1傳感器技術概述
7.1.2傳感器技術未來發展
7.2物聯網體係架構
7.2.1概述
7.2.2外研究現狀
7.2.3未來研究重點
7.3物聯網通信技術
7.3.1通信模式
7.3.2通信速度
7.4物聯網網絡技術
7.5物聯網網絡發現及搜索引擎
7.6物聯網數據處理技術
7.6.1網格計算與雲計算
7.6.2海量數據處理
7.7 物聯網管理
7.8 物聯網信息融閤技術
7.8.1 什麼是信息融閤
7.8.2 信息融閤的功能模型
7.8.3 物聯網信息融閤的必要性
7.8.4 物聯網信息融閤的特點與挑戰
7.8.5 物聯網信息融閤技術的應用
7.9 物聯網的安全與隱私
7.9.1具體安全問題
7.9.2安全機製
7.10小結
7.11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從信息物理空間融閤角度梳理物聯網主要支撐技術
8.1 小結
8.2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IV部分 概述物聯網應用
第9章十二五國傢重點支持的部分應用領域
9.1 智能電網
9.2 智能交通
9.2.1 城市交通動態監控及安全監管
9.2.2 稀疏路網監控與救援物聯網
9.3 智能物流
9.3.1 內河航運物聯網
9.3.2 遠洋運輸物聯網
9.3.3 冷鏈物聯網
9.3.4 特種貨物物流物聯網
9.4 智能傢居
9.5 環境檢測
9.5.1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領域
9.5.2環境監測領域
9.5.3天氣預報及遙感領域
9.5.4 垃圾監控物聯網
9.5.5 移動通信基站機房運行監控物聯網
9.5.6 煙花監控物聯網
9.6 工業與自動化控製
9.6.1工業生産管理
9.6.2生産過程自動化控製
9.7 醫療健康
9.7.1 健康監護
9.7.2 醫療器械及醫療過程管理
9.7.3 醫藥産品管理
9.7.4 醫療環境監控
9.8 精細農牧業
9.8.1 現代農業
9.8.2 畜牧業管理
9.9 金融與服務業
9.9.1金融監控與預測物聯網
9.9.2民航乘客服務物聯網
9.10 國防軍事
9.10.1 國土邊境安全
9.10.2 軍事領域
9.10.3 網電空間戰
9.11 小結
9.12 思考題
參考文獻
0章 物聯網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10.1 航空領域
10.1.1 機場安全與運營物聯網
10.1.2 物聯網在低空空域安全救援中的應用
10.1.3 物聯網在大飛機製造及其物流中的應用
10.1.4航空物流物聯網
10.1.5基於空天地網絡的航空支撐物聯網
10.2 航天領域
10.2.1物聯網與航天産業鏈
10.2.2物聯網與航天器飛行過程
10.3 小結
10.4 思考題
參考文獻
1章 可穿戴技術與腦聯網的應用
11.1可穿戴設備
11.2可植入設備
11.3體聯網
11.4 腦聯網
11.5 小結
11.6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 RFID原理、技術和重大工程應用
2章 RFID概述
12.1瞭解RFID
12.2 RFID外發展現狀
12.3 小結
12.4 思考題
參考文獻
3章 RFID係統關鍵技術
13.1 讀寫器
13.2 標簽
13.3 RFID編碼及轉換
13.4 RFID防碰撞技術
13.4.1 多標簽防碰撞
13.4.2 多讀寫器防碰撞
13.5 RFID射頻網絡管理
13.6 RFID空中接口協議及其安全性
13.6.1 RFID空中接口協議概述
13.6.2 RFID係統安全隱患
13.6.3 RFID係統安全需求
13.6.4 RFID係統安全機製
13.6.5 RFID係統安全的新方嚮
13.6 小結
13.7 思考題
參考文獻
4章 RFID技術在典型重大工程中的應用
14.1身份標識類
14.1.1RFID在票證防僞領域的應用
14.1.2RFID在身份證中的應用
14.2安全防僞類
14.2.1酒類防僞
13.2.2煙類防僞
14.3流通類
14.3.1 RFID民航行李管理解決方案
14.3.2 RFID民航行李管理工作流程
14.3.3 民航行李RFID編碼
14.4 其它一些典型RFID應用係統舉例
14.4.1 RFID食品安全管理
14.4.2 危險品管理與RFID
14.4.3 RFID在交通方麵的應用
14.4.4 RFID在郵政領域的應用
14.4.5 RFID未來發展和重要應用
14.5 小結
14.6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A 部分國外物聯網重要事件
附錄B 歐盟與中國物聯網閤作與交流
附錄C 中國射頻識彆(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選段
C1中國發展RFID技術戰略
C2中國RFID技術發展及優先應用領域
C3中國推進RFID産業化戰略
附錄D 國傢各部委近年來資助RFID相關技術發展的項目
D1 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D2 國傢發改委資助項目
D3 863計劃RFID項目
D4 工業與信息化部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基金項目
D5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
D6 國傢科技支撐計劃RFID項目
附錄E 2010-2011年我國對物聯網領域的項目支持清單
E1 科技部973計劃物聯網項目
E2 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E3 新一代無綫移動通信網國傢科技重大專項
E4 科技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立項項目
(封底)
作者介紹
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嚮包括射頻通信、射頻識彆技術(RFID)、金融信息化、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主持過國傢發改委重大專項、973子專題、航天支撐基金、博士後科學基金、射頻通信等各類項目10餘項。近年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省級二等奬3項。發錶論文30餘篇,專著2部。申請中的RFID10餘項。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為沉穩內斂,透露齣一種曆經風霜的專傢氣質,絕非是那種追趕熱點的浮躁之作。作者在闡述復雜技術原理時,極少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精準、最經濟的語言直擊核心,這對於追求效率的工程師和決策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我注意到,全書的論證結構嚴謹得像一個經過嚴格同行評審的科學報告,每一個論點都有堅實的數據或可靠的案例作為支撐,很少齣現那種“我認為”的主觀臆斷。這種剋製而有力的錶達方式,反而賦予瞭書中的結論極強的說服力。它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復咀嚼、隨時翻閱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消遣讀物。對於需要快速掌握某個技術領域全貌並評估其成熟度的人員而言,這種風格是最高效的知識獲取途徑。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簡直像是一場對信息技術演進史的深度漫遊。作者的敘事功底非常紮實,他沒有采用那種冷冰冰的技術術語堆砌的方式,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國傢戰略與具體的工程實踐串聯起來,使得整個論述充滿瞭生動的曆史感和現實的緊迫感。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技術路綫選擇的辯證分析,那種對不同方案利弊的深入剖析,絕非淺嘗輒止的錶麵描述,而是觸及瞭底層邏輯和決策背後的深層考量。書中對關鍵技術節點突破的描述,讀起來簡直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的科技攻堅紀錄片,讓人熱血沸騰。特彆是對那些曆史性項目從概念萌芽到最終落地的全過程描摹,細節豐富,邏輯嚴密,既有理論深度,又不乏人文關懷。那種對國傢層麵頂層設計思路的精準把握,讓讀者能夠跳齣純粹的技術視角,從更廣闊的戰略視野去理解這些工程的意義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封麵采用瞭高光澤度的覆膜工藝,觸感細膩,而且整體的視覺設計充滿瞭科技感,讓人一上手就感覺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專業書籍,而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行業報告。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無可挑剔,厚實且白皙,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排版布局的處理非常考究,文字與圖錶的間距把握得恰到好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術內容在視覺上變得易於消化。尤其是一些關鍵流程圖和係統架構圖,繪製得極其清晰,色彩搭配專業且不過分花哨,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體現瞭作者和齣版方在內容呈現上的專業態度。翻閱過程中,我注意到書中的注釋和引用部分也做得非常規範,這對於需要深入研究和溯源的專業人士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整體來看,這本書在硬件和軟件的呈現上,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作為案頭參考書,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嘆為觀止,它絕不是一本簡單介紹基礎概念的入門讀物,更像是為行業資深人士準備的“內參”級資料。我發現書中對於某些前沿應用場景的探討,其細緻程度甚至超越瞭我之前閱讀過的幾篇核心期刊論文。例如,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章節中,作者詳細闡述瞭幾種新型加密算法在特定工業物聯網環境下的性能錶現和資源消耗對比,這對於實際部署方案的製定具有不可替代的參考價值。更讓我驚訝的是,書中對國際相關標準的引用和比較分析,清晰地勾勒齣瞭國內技術發展與全球前沿之間的差距與追趕路徑,這種全球化的視野是很多本土齣版物所缺乏的。它不是孤立地介紹“我們做瞭什麼”,而是將“我們如何做”放置在全球競爭的大背景下去審視,這種對比分析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價值感。
評分對於一個在相關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人員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框架,幫助我梳理瞭那些過去零散學習的知識點,讓它們之間建立瞭清晰的邏輯關聯。這本書如同一個高清的衛星地圖,將我之前在地麵上碎片化觀察到的景象,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廣闊的視角展現齣來,讓我立刻明白瞭各個子係統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以及它們在整個宏大工程中的定位。尤其是一些關於跨部門協作和項目管理層麵的經驗總結,充滿瞭實戰智慧,是書本上難以直接學到的“潛規則”和最佳實踐。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匯編,更像是一份融閤瞭多年實踐教訓的“項目復盤報告”,從中可以汲取大量避免重復犯錯的寶貴經驗。讀完後,感覺自己的知識結構得到瞭係統性的重構和升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