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觀藝術叢書:山色如墨
定價:78.00元
作者:張筱膺
齣版社:江西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48012290
字數:
頁碼:19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大觀藝術叢書:山色如墨》主要內容是描寫瞭作者的畫很有創意,給人一種遍曆天下的感覺,在構圖上全部突齣瞭背後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畫麵上的整體麵貌上,依然傳遞齣一種大山大水的氣勢,其中所體味到的那種感覺,可能這也是這作呂比較吸引人的一個特點吧。
目錄
禪緣
教學
藝遊
本色
作者介紹
張筱膺,1976年齣生,滿族人。幼年習畫。先後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和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師從方駿先生專攻中國山水畫,獲碩士學位。2011年考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跟隨王孟奇先生攻讀中國畫創作方嚮博士學位。現生活於南京,擔任高校中國書畫教員,江蘇省佛教協會中國畫教席。
文摘
每次去同行的傢裏玩,其實我想看的就是他們工作室的樣子。我總覺得,通過畫傢畫室的布局,通過其案頭的陳設,應該就能看齣這個畫傢的心性和修為,至少管窺一二。畢竟,畫室乃畫事發生之端。
過去的畫傢,除瞭工作單位提供的局促的創作空間,很難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創作領地。那時的藝術不是屬於個人的,而是像畫室一樣,多是屬於單位的,屬於公傢的,自然他們的畫也多是為單位、為公傢所畫。畫室中不會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他們畫中那些“紅光亮、高大全”的東西,又有多少是屬於他們自己的風格呢?
現在的藝術與以前不同瞭,它不再完全屬於“公傢”,它可以屬於藝術傢自己,當然它也還可能屬於比“公傢”還厲害的角色——市場。市場對藝術傢比“公傢”要“仁慈”的多。它可以為畫傢提供寬敞的工作室,這些工作室是前輩畫傢想都不敢想的。
今天畫傢的畫室,少則幾十平米,上韆平米都不稀奇。我見過許多畫傢的畫室,裝修高檔,藏品豐富且恒溫恒濕,堪比博物館,畫室主人的畫作在市場上的價格自然也是不菲。畫傢與市場的閤作很開心,對市場有求必應。不知不覺中,畫傢在自己畫室中創作的作品不再完全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市場。畫室不再是個人藝術創作的溫室,而是變成瞭商品生産的工廠和流水綫。
我們經常看到,今天的畫室往往作為某某大師身後的背景,經常性的齣現在各種平麵媒體或是電視訪談節目中,它們成瞭佐證畫價、顯示富足和嚮人炫耀的場所。畫傢在自己的畫室中並不自知的完全被市場所降服,日漸失卻自我,迷失心性。這時,他雖身處畫室,但其實離畫事已經很遠瞭。
江蘇有深厚的佛教文化藝術積澱,有以文化藝術弘法利生的優良傳統。2002年省佛協舉辦瞭首屆“江蘇佛教書畫展”,徵集到江蘇佛教界四眾弟子100多人200餘幅作品,真可謂琳琅滿目,一時被嘆為稀有之事。但也有慧眼且善言真實語的高僧大德指齣參展作品的兩點不足:一者,作品見功力但眼識不能算高;二者,書法多繪畫少且畫作大多稚嫩。於是,近年來藝術教育被列為省佛協的重要工作之一。2005年省佛協成立瞭“緣源書畫院”,和南京的諸多藝術院校便有瞭閤作,按照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有計劃的培訓省內的僧尼和居士學員。青年畫傢張筱膺便是在這時開始與我們結緣。
幾年來的交往和教學實踐證明,張筱膺作為一名畫傢、作為一位老師,與佛有緣、與江蘇佛教有緣、與緣源書畫院的學員有緣。六年前的暑期,鎮江金山江天禪寺大澈堂上,張老師開始給緣源書畫院的學員教授山水畫。書畫院的學員完全不同於院校的學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僧尼有居士,上大課講理論對一個學院派的老師來講並無難處。但對於操作實踐,張筱膺老師幾乎是一個個把筆、一個個糾正、一個個輔導,真正是不厭其煩、不厭其纍。從大江南北到黃海之濱,靈山大佛腳下、破山禪寺碑前,光孝寺丈室、香山寺齋堂,寶華山戒颱、花果山勝境……二十多次的集中培訓,筱膺老師以她的笑靨、學識和汗水贏得瞭大傢的喜愛、信任和欽佩,為江蘇佛教界的文化建設和人纔培養做齣瞭貢獻,我們十分感謝她。筱膺老師作為老師,傳我以道、授我以業、解我以惑,堪稱人之師錶。佛教的佛法僧三寶、經律論三藏似乎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筱膺老師,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書畫班也不乏佛學造詣深、修行功夫好,通曉律儀製度、嚴守清規戒律的法師,用佛教界的話來說是堪作人天使錶。於是,筱膺老師成瞭一名居士,有瞭一個法名。佛教講緣起,即萬事萬物間的普遍而微妙的各種聯係。筱膺老師以一個老師的身份、憑一支畫筆,往來於寺院、交流與僧尼,真是因緣和閤、不可思議。
在一般人眼中,佛教應該是無為的、僧尼應該是遁世的。其實,這種認識是很不全麵的。中國的大乘佛教講自利利他、講六度萬行、講弘法利生,要求佛教徒以人世的精神辦齣世的事業,兩乾多年的中國佛教史就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不斷碰擊、交融、發展的曆史,中國佛教從來就沒有拒絕過中國傳統的文化和藝術,相反倒是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因素。佛教對於書畫藝術更有獨特的理解和審美取嚮。而張筱膺老師的畫作與此甚相契閤。
《覺林菩薩偈》雲: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接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瞭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瞭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序言
禪緣
教學
藝遊
本色
這是一本能讓人沉靜下來的書。《大觀藝術叢書:山色如墨》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繪畫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和哲學的感悟錄。作者張筱膺女士的文字,如同她的畫一樣,溫潤而有力。我尤其被她描述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靈感的那一部分所打動。她不僅僅是觀察山川的形態,更是去感受它們的呼吸,傾聽它們的低語。我常常覺得,我們現代人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裏,已經漸漸遺忘瞭與自然的連接。而這本書,就像一位引路人,帶我重新迴到那片純淨的山林,去體會“天人閤一”的境界。我很好奇,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是否有特彆偏愛的寫生地點?那些地方是否承載瞭她特殊的記憶和情感?她是如何將這些真實的情感轉化為筆下的墨色,又如何在畫布上呈現齣一種超越視覺的體驗?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關於如何“觀”山,如何“感”色的啓示,讓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記錄和錶達。
評分這本《大觀藝術叢書:山色如墨》剛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那幅意境悠遠的畫作所吸引。那山巒疊嶂,水墨暈染開來的筆觸,仿佛真的能讓人感受到撲麵而來的山間清風,帶著泥土和草木的芬芳。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水墨畫情有獨鍾,尤其是描繪山水景緻的作品,總能在其中找到一種寜靜和超脫。這次看到“山色如墨”這個書名,更是激發瞭我的好奇心。我設想,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淺齣地講解水墨山水畫的創作技法,從筆墨的運用,到皴法的變化,再到構圖的安排,都應該有詳細的闡述。我期待著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用簡單的筆墨勾勒齣巍峨的山巒,如何在留白中體現齣雲霧繚繞的空靈感。作者張筱膺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她的一些作品我曾在畫展上見過,那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筆觸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想知道,她是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創新,讓古老的山水畫煥發新的生命力的。這本書會不會包含她的一些創作心得,或者對一些經典山水畫作品的獨到解讀?我非常期待能在這個“墨”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山色”。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典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水墨畫。這次收到《大觀藝術叢書:山色如墨》,簡直像挖到瞭一塊寶藏。我早就聽說過張筱膺女士的大名,她的作品以其獨特的筆墨韻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著稱。這本書,我猜想一定是一場關於中國山水畫的深度對話。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中國山水畫的哲學思想?比如,道傢“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如何體現在山水畫的創作中的?又比如,如何通過畫筆去錶達“氣韻生動”這種中國畫的核心理念?我期待這本書能不僅僅停留在技法層麵,更能觸及到中國山水畫背後所蘊含的東方智慧和審美情趣。另外,我也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當代山水畫的發展的?她是否會提齣一些關於如何讓中國山水畫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的觀點?這本書是否會包含一些她自己對當下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的觀察,並將其融入到山水畫的創作中?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書中找到這些答案。
評分翻開《大觀藝術叢書:山色如墨》,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份素雅的排版,每一頁都散發著淡淡的書捲氣。我本以為會是一本純粹的畫冊,但齣乎意料的是,文字部分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而且並非枯燥的理論講解,而是充滿瞭作者對山水畫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意境”的論述,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如何通過筆墨去傳達山水的精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形似。我嘗試著去想象,當作者提筆勾勒那幾筆枯樹,是如何將生命的堅韌融入其中;當她潑墨渲染那片遠山,又是如何將歲月的滄桑賦予其形。這種從“形”到“神”的升華,是我一直以來在欣賞山水畫時所追求的。書中是否有關於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山水景色的描繪技巧?比如,如何在宣紙上錶現夏日雷雨的酣暢淋灕,或者如何在鼕日雪景中凸顯萬物蕭瑟卻又生機暗藏的景象?我對作者在這些細節的處理上充滿瞭好奇。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那燙金的書脊和書頁的裁切都顯得格外精緻,仿佛一件藝術品本身。
評分我收到《大觀藝術叢書:山色如墨》的時候,正是初夏,窗外蟬鳴陣陣,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燥熱。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它,希望能在書頁中找到一絲清涼與寜靜。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透著一股“山色如墨”的沉靜與內斂,封麵上的留白恰到好處,仿佛預示著一種深遠的意境。我最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中國傳統水墨山水畫的幾個關鍵要素。例如,對於“皴法”,作者是如何理解和運用的?不同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等,在錶現不同質感的山石時,各有怎樣的妙處?我希望不僅僅是看到圖例,更能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技巧。此外,對於“點”,作者又會有怎樣的解讀?中國山水畫中的點,雖小,卻能起到畫龍點睛、增添層次、錶現植被等多種作用。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如何運用這些看似簡單的筆墨元素,卻能營造齣氣象萬韆的山水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