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应急管理2014
定价:78.00元
作者:夏保成,姚军玲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54070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应急管理(2014)》汇编了2014年有关应急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国家和省级应急管理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专题会议和学术活动的相关资讯;各地为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演习演练的概况;包括山西晋城“3·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广东登革热疫情、上海黄浦“12·31”踩踏事故在内的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应急管理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内容专业、全面、实用,值得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夏保成,1957年11月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河南省省管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河南省减灾委专家组组长,河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河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应急管理教学与研究,主持创建了我国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出版《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国家安全论》等专著、教材十余种,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广东省、重庆市等单位和地区做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类报告120多场。姚军玲,1972年生,河南安阳人,副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德文化与应急管理比较研究。主持中德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第46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与人合著《中国应急管理(2011)》《中国应急管理(2012)》《中国应急管理(2013)》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应急管理2014》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稳大气,深蓝色的背景配以金色的字体,仿佛预示着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庄重性。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充满力量的学术气息。虽然我本人并非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普通市民,我对这类能够体现国家治理水平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书籍充满了好奇。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2014年中国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分析。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那个特定的年份,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又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具体案例,用详实的数据和翔实的论述来支撑其观点,而不是流于表面地泛泛而谈。同时,我也希望作者夏保成和姚军玲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让非专业读者也能有所收获,从而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应急管理现状的绝佳窗口。
评分阅读《中国应急管理2014》仿佛一次对国家安全脉搏的精准触摸。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它承载着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节点上对于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思考与行动。我尤为期待书中能够就2014年中国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亮点进行深入解读。是否在当年出现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政策调整,或者在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希望作者夏保成和姚军玲能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视角,审视当年应急管理工作的得失,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现出中国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如何逐步提升应对各种复杂风险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过去,更在于它能够为未来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指引中国应急管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评分在翻阅《中国应急管理2014》的瞬间,我感受到了文字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本聚焦特定年份的应急管理著作,它必然记录了当年中国在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中所走过的足迹。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2014年我国在构建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风险领域,例如网络安全、生物安全以及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等方面,当年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书中是否能够对这些方面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并为我们揭示未来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个人一直认为,应急管理并非仅仅是危机发生后的被动应对,更包含着积极主动的风险评估、预案编制和能力建设。因此,我期待本书能够更深入地剖析这些“事前”的工作,为读者展现一个更加立体和全面的应急管理图景。夏保成和姚军玲作为作者,想必倾注了大量心血,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清晰的文字。
评分阅读《中国应急管理2014》的过程,是一种对国家安全和社会韧性的一次深入探寻。书中呈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枯燥的理论,更蕴含着无数从业者在危难时刻的智慧与担当。我特别对书中对于2014年发生的典型突发事件的复盘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地质灾害,或是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时,我国的预警机制是否足够灵敏?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联动是否顺畅高效?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是否及时到位?救援力量的集结和部署是否科学合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并且能够从案例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原则。作为读者,我更看重的是书中所展现的“实效性”。它是否能够为未来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前做好防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手册,为提升我国整体的应急响应能力贡献力量。
评分《中国应急管理2014》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时代记录,它以专业而审慎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在特定时期应对各种潜在危机时的努力与进步。我对于书中关于2014年我国在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方面的描述尤为关注。在广袤的国土上,如何确保每一个角落的民众都能在灾难来临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社区层面的应急队伍建设、居民的应急知识普及、以及与专业救援力量的有效衔接,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在基层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能坦诚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毕竟,有效的应急管理,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配合。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到微观的社区行动,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全景式的画卷,让我对中国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这便是我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