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聚焦新秩序
定价:48.00元
作者:肖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086400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影子银行”、“庞氏局”等多种金融现象与我们当前“钱荒”“股灾”的现实生活有何联系?
◆面对鱼目混珠的理财产品,普通人到底该如何避免陷阱,保住钱袋?
◆企业会怎样应对欧美货币宽松政策,以及如何在进出口贸易中扩大利润、规避汇率(货币)风险?
◆将采取什么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
通过阅读《聚焦新秩序——国际金融热点精述》,可以帮您精准地把握我国金融改革方向的*信号。作为证监会主席,肖钢以崭新的国际视角,聚焦金融危机以来大事件、大变动、大的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经济新的发展趋势和秩序变革,跟踪**的发展动态,从中选取了五大方面的60个热点问题,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全貌进行高度概括和解读,具有不可替代的性。
内容提要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格局剧烈变革,国际金融的新事件、新现象、新问题、新规则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综合实力明显上升,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事件的发生、国际金融规则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日益明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本书由肖钢倡议和牵头撰写,作者选取了5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60个热点问题,从历史、现状、趋势、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平实生动的评述,加以阐释。这些问题涵盖财政货币政策转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塑造、金融业重组与变革、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五大领域,为各级领导和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金融研究的人士提供了难得的、鲜活的史料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肖钢,1958年出生,从1981年到任行长秘书,到1998年任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3年,曾任副行长,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2004年8月至2013年3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2013年3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中国金融领域的高级官员、金融改革家,肖钢的言论和行动被广大媒体广为跟踪和转载评论,并直接牵涉中国股市的波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让我对其中所探讨的主题充满了好奇。当我翻开它,立刻被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他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将故事碎片化,用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展现。这种手法非常考验读者的耐心和理解能力,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这种叙事方式恰恰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和事件的多维度。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含义。我特别喜欢他对环境的描写,那些阴郁的天空,荒芜的城市,都仿佛与人物内心的压抑情绪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一群在动荡时代中挣扎求存的人展开,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秘密。我被他们之间的羁绊和矛盾所吸引,也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担忧。作者对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他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有舍生取义的英雄,也有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苟且者。这本书让我思考,在面对历史性的变革时,个体究竟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那些看似极端但却又合乎情理的行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命运和社会变革的史诗。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它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情节上的跌宕起伏,更是思想上的深刻洗礼。作者构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是那种科幻电影里常见的机器人叛乱或者外星入侵,而是更加隐蔽、更加 insidious 的一种社会控制。想象一下,在一个看似物质极大丰富、生活高度便利的社会里,每个人都被精确地分配了角色,被温柔地引导着去“应该”做的事情。个人的差异被抹平,自由的意志被悄然瓦解。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当下的社会现象,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算法、被大数据、被消费主义所裹挟,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作者对这种“幸福的牢笼”的描绘,是如此真实,以至于让人不寒而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好人”和“坏人”对立起来,而是揭示了权力如何腐蚀人心,以及在既定的体系下,即使是怀揣善意的人,也可能成为压迫的工具。书中对于“真相”的追寻,也让我深思。当被编织的谎言成为主流,个体如何才能辨别真伪?又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这本书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次对我们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读起来并不轻松,但却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最复杂的场景,也能够用最朴实的词语道出最深刻的哲理。我喜欢他对于细节的关注,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每一个眼神的交流,都被他捕捉得淋漓尽致,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了变革的时代,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秩序却尚未建立。这种混沌和不确定性,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够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焦虑和希望交织的情绪。书中的人物,也都是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被命运推搡着前进。他们并非完美的英雄,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过错,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我特别被书中关于“身份认同”的探讨所吸引。在一个旧有的标签被撕碎,新的标签尚未确立的时代,个体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又该如何定义自己?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和困惑,引发读者去思考。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是在体验一场别样的人生,充满着未知与挑战,但也充满了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构建一个世界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叙事”的野心。他并没有满足于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试图通过这个故事,去触碰一些关于人类文明、社会演变、以及未来走向的根本性问题。我喜欢他那种“举重若轻”的写作风格,仿佛在不经意间,就抛出了一个足以颠覆你认知的观点。书中的世界,既有令人惊叹的科技发展,也有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种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故事最核心的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失控”的描绘。当人类自以为掌握了所有的力量,却发现自己正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所反噬。这种情节的设置,既充满了警示意义,也引发了我对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书中的人物,也并非只是为了推动情节而存在,他们身上都承载着作者想要探讨的某种主题。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对于未来的迷茫,以及他们试图在混乱中寻找秩序的努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多层次的,既有情节上的吸引力,也有思想上的启发。它让我跳出了日常的思维定势,去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即将走向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一种沉静而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金色的字体,仿佛预示着一场智慧的盛宴。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故事的开篇就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形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人们的生活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掌控,但这种掌控又是如此自然,以至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思考。他们并非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欲望、恐惧、希望和绝望。我仿佛能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感受到他们胸腔里跳动的心脏。尤其是一位名叫“艾莉亚”的女性角色,她的坚韧和智慧深深打动了我。在那个看似和谐却暗流涌动的世界里,她试图寻找真相,挑战既定的规则。她的每一次挣扎,每一次抉择,都让我为之动容。作者在叙事上也非常有技巧,节奏张弛有度,既有扣人心弦的悬疑情节,也有引发深思的哲学讨论。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停下来,思考作者抛出的问题:自由的边界在哪里?秩序的代价是什么?我们是否真的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迷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