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綠色水産養殖中的環境問題研究
定價:58.00元
作者:吳誌強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3029123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40kg
編輯推薦
本書的編寫內容是作者在承擔江西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招標項目“九江觀音塘無公害水産養殖模式示範基地關鍵技術研究”、南昌市科技局科技項目“HACCP質量安全體係的推廣和應用”和“孔雀石綠在彭澤鯽魚體內的殘留和分布”期間工作的積纍和綜閤起來的成果。有9位碩士研究生參加瞭本課題的研究並完成瞭碩士學位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14篇。全書共分8章,匯聚瞭眾多師生的辛勤工作,其中有10多位老師和研究生參加瞭野外試驗和書稿的撰寫工作。
內容提要
淡水湖泊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是我陸主要的兩種水産養殖方式,本書選取它們為研究對象,通過試驗集中研究瞭影響水産品養殖的諸多不利環境因素,包括養殖水域的水環境因子、浮遊生物、富營養化、養殖用漁藥、養殖毒理學等科學問題,探討瞭淡水魚類的營養評價和HACCP體係的應用等理論問題。
本書可供水産養殖單位技術人員和大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相當學術化,讀起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投入。它在論證過程中,大量引用瞭相關的研究文獻和數據,這無疑增加瞭其科學性和嚴謹性。不過,對於我這樣更傾嚮於從實踐角度去理解問題的讀者來說,某些章節的閱讀體驗可能略顯枯燥。我比較期待的是,書中能夠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一些復雜的生態學原理和環境科學概念。畢竟,綠色水産養殖的推廣,也需要讓更多非專業人士瞭解其重要性。另外,我在閱讀過程中,也發現瞭一些地方,作者在提及一些環境問題時,似乎沒有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根本原因,而是停留在瞭現象的描述。比如,書中提到瞭水體富營養化是一個嚴峻的問題,但對於導緻富營養化的具體養殖行為,以及如何從源頭上進行控製,並沒有給齣太多的細節。我希望作者能更進一步,去挖掘這些問題産生的深層機製,並提齣更具創新性和可行性的解決方案。而且,書中在討論“綠色”水産養殖的經濟可行性時,似乎也沒有展開太多。我知道,環保往往需要付齣額外的成本,但如果不能證明綠色養殖在經濟上也是可行的,那麼推廣起來也會遇到不小的阻力。所以,我期待書中能提供更多關於成本效益分析,或者綠色養殖如何通過提高産品附加值來獲得經濟迴報的討論。
評分這本書在分析“綠色水産養殖”的生態影響時,似乎更多地關注瞭對水體本身的直接影響,而對於更廣泛的陸地生態係統以及周邊社區的影響,則提及得相對較少。例如,我關注的一個方麵是,綠色水産養殖對土壤健康的影響。雖然我們討論的是水産養殖,但很多養殖場的廢棄物處理,或者用於育苗、飼料生産的土地,都可能對陸地生態係統産生影響。書中對於這些間接影響的探討,似乎有些不足。再者,對於綠色水産養殖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方麵,我認為也可以有更深入的論述。例如,它在促進當地就業,改善農民收入,以及傳承傳統養殖文化等方麵,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綠色養殖是否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態和文化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同發展?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綠色水産養殖與社區發展相結閤的案例研究,展示其在推動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潛力。總的來說,這本書在理論框架上構建得相當紮實,但如果能在生態影響的邊界上進行適當的拓展,並更深入地探討其社會經濟維度,我相信這本書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一些概念的界定上,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空間,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比如,它反復提及“綠色水産養殖”,但對於“綠色”的標準和內涵,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樣進行詳細的界定和區分。我是比較關注具體實踐層麵的,所以希望書中能更清晰地說明,到底什麼樣的養殖模式纔算得上是“綠色”的,是僅僅指減少化學品的使用,還是包含更廣泛的生態考量,例如對周邊水生態係統的影響,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甚至是對當地社區的社會經濟效益?這本書在理論闡述方麵似乎有些偏重,但我在尋找實際操作指南時,卻感到有些吃力。例如,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如何選擇和使用環保型飼料的具體建議,或者針對不同類型的水體汙染,有哪些有效的治理技術和方法。當然,我也理解,一本書不可能麵麵俱到,但如果能在某些關鍵環節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導,我想會更受讀者歡迎。另外,書中在討論一些環境問題時,有時候會引用一些比較宏觀的統計數據,雖然這些數據很有說服力,但如果能結閤一些更具象化的案例,比如通過具體的養殖場的數據對比,來展示問題的嚴重性或解決方案的有效性,那會更加生動。我一直覺得,理論和實踐的結閤,是理解復雜問題的關鍵,而這本書在這一方麵,似乎還有提升的空間。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種漸變的綠色,讓人聯想到生機勃勃的水域,也隱約透著一絲對生態的擔憂。拿到手後,我最先翻閱的是目錄,希望能快速get到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不過,目錄的設計似乎有些過於簡潔,或者說,它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將“綠色水産養殖”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明確列齣來,而是用瞭一些更宏觀的標題。這讓我有點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組織論述的,是按照養殖的環節來展開,還是從宏觀的環境影響角度切入?我又仔細看瞭看,發現裏麵有一些關於“可持續性指標”和“生態足跡”的章節,這讓我感到非常欣喜。我一直對如何量化和評估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很感興趣,也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論。但同時,我也對書中的案例研究部分抱有期待,不知道作者會選取哪些典型的綠色水産養殖模式進行深入剖析,是淡水養殖還是海水養殖?涉及哪些魚類或貝類?以及這些案例能否提供一些可供藉鑒的成功經驗或需要警示的風險?如果書中能有更多關於具體養殖技術的環境影響對比分析,那就更好瞭。比如,不同飼料配方對水體富營養化的影響,或者不同疾病防控措施對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潛在衝擊等等。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框架和理論深度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帶來一些全新的視角和深入的洞察。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探討“綠色水産養殖”時,似乎更側重於宏觀的政策和理念層麵,而對於一些具體的環境監測和評估技術,並沒有給予足夠的篇幅。我一直認為,有效的環境管理離不開精準的數據支持,而精準的數據獲取,則依賴於先進的監測和評估技術。我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當前在水産養殖領域常用的環境監測手段,比如水質參數的實時監測,底泥的采樣分析,以及生物多樣性的調查方法等等。同時,我也希望看到書中能夠對這些技術進行一些對比分析,說明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此外,在風險評估方麵,我也覺得有所欠缺。綠色水産養殖並非沒有風險,比如一些新興的養殖模式,或者在特定環境下,都可能存在潛在的環境風險。如果書中能對這些潛在風險進行係統的梳理和評估,並提供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那將非常有價值。例如,對於某些新型的綠色養殖技術,其長期環境影響是否經過充分的評估?在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時,有哪些應急預案?這些都是我比較關心的方麵。總體而言,這本書在理念上是很有啓發性的,但在技術和實踐層麵,可能還有進一步深化的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