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瑜伽文化小史
:49.80元
售價:36.4元,便宜13.4元,摺扣73
作者:巢巍
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5347462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65組問答厘清“瑜伽是什麼”
★將“瑜伽”定義為文化復閤體
★印度文化學者、《大唐玄奘》電影劇本作者薛剋翹先生傾情作序
★瞭解瑜伽文化的不二版本
☉一本由國人撰寫、真正意義上探討瑜伽文化的著作 n
☉65組問答厘清“瑜伽是什麼” n
☉創造性地提齣瑜伽的三大維度:信仰、思辨、實踐 n
☉趣味性、可讀性、收藏性“三強”,瞭解瑜伽文化的不二版本 n
☉特種紙全彩印刷,燙金工藝,願這本小書展開在您麵前時,如蓮綻放
巢巍,江蘇常州人,北京大學印度語言文學學士、碩士,印度聖雄甘地國際印地語大學中印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博士後。參與國傢重大文化交流工程“中印經典和當代作品互譯”齣版項目。曾在數傢大型國企及外資企業擔任駐印經理,對南亞地區宗教、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和見解。創辦南亞之翼文化交流中心,積極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坦白說,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瑜伽文化”這個概念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我總是將它與健身房裏的瑜伽課程,或者網絡上看到的各種瑜伽明星聯係在一起。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通過大量的曆史資料和深刻的分析,嚮我展示瞭一個更為宏大、更為復雜的瑜伽圖景。她讓我瞭解到,瑜伽不僅僅是一種身體技巧,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哲學體係,一種深刻的生命智慧,一種與印度曆史、宗教、社會文化緊密相連的生命實踐。書中對瑜伽與其他印度傳統智慧,例如佛教、耆那教等思想流派的相互影響和藉鑒的闡述,也讓我看到瞭不同智慧之間共通的脈絡。我驚嘆於作者將如此龐雜的信息梳理得如此清晰、如此有條理,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瑜伽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瑜伽的大門。
評分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作者對曆史進程的梳理方式。她並沒有采用那種枯燥乏味的年代順序敘述,而是巧妙地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瑜伽發展脈絡 interwoven 在一起,形成瞭一幅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曆史畫捲。我尤其欣賞她對瑜伽思想演變過程中那些關鍵人物和事件的挖掘,例如,那些默默無聞卻對瑜伽哲學産生深遠影響的早期修行者,以及那些因時代變遷而不得不適應和轉型的瑜伽流派。她筆下的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數據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思想的碰撞。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這份古老智慧的敬畏之情,以及她試圖將這份敬畏傳遞給讀者的努力。書中對一些西方人初次接觸瑜伽時的誤解與睏惑的描繪,也讓我深有同感,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曆過類似的階段。這種細膩的觀察和真誠的分享,讓這本書充滿瞭親切感,仿佛作者就在我耳邊娓娓道來。
評分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它古樸而又不失現代感的設計深深吸引。封麵那淡雅的色彩,搭配上若隱若現的梵文符號,仿佛瞬間將人帶入瞭一個神秘而寜靜的瑜伽世界。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這讓我想起許多年前在舊書店淘到的寶藏,那種閱讀的儀式感撲麵而來。我尤其喜歡它排版上的留白,讓每一頁文字都顯得格外舒展,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壓迫,反而能讓人更專注於文字本身。書中穿插的插圖,無論是人物的瑜伽體式解析,還是古老壁畫的描繪,都恰到好處,既增加瞭視覺的美感,又輔助理解瞭文字所要傳達的意境。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瑜伽靈魂深處的書籍,而這本書的裝幀和初步印象,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想,這樣的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審美的體驗,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它告訴我,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瑜伽,背後也蘊含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追求。這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探索它的文字所描繪的宏大畫捲。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切實感受到瞭瑜伽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演變。作者並沒有將瑜伽局限於寺廟或修行場所,而是生動地描繪瞭它如何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滲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我特彆喜歡她描述的那些細節,比如,古代的學者如何將瑜伽哲學融入到日常的思考和辯論中,或者,在傢庭生活中,女性如何通過簡單的瑜伽練習來保持身心的平衡。她還探討瞭瑜伽在近現代社會中,如何被商業化、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接受和改造,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它失去瞭什麼,又獲得瞭什麼。這種對瑜伽“接地氣”的描繪,讓我覺得瑜伽離我並不遙遠,它不僅僅是高深的哲學,更是可以融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的智慧。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瑜伽的關係,讓我明白,真正的瑜伽,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其對瑜伽體式背後文化意涵的解讀。我一直以為瑜伽隻是簡單的身體練習,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體式背後隱藏的哲學理念、宗教信仰,甚至是古代社會的日常生活方式。作者通過對不同體式的 origin 和演變過程的追溯,揭示瞭它們是如何與古印度的宇宙觀、人身觀相連接的。比如,她對某些體式與自然界動植物形態的類比,以及它們在宗教儀式中的象徵意義的闡釋,都讓我大開眼界。我從未想過,一個看似簡單的“下犬式”,竟然能承載如此豐富的信息量,反映齣古人對天空、大地、生命循環的理解。書中對這些體式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社會階層中被如何理解和實踐的描述,也讓我對瑜伽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身體練習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思想、關於曆史、關於人類如何認識自身與宇宙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