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破译神话“女娲补天”: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定价:18.00元
售价:13.1元,便宜4.9元,折扣72
作者:王若柏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02951993
字数:
页码:1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破译神话“女娲补天”: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的笔者王若柏通过在冀中平原、白洋淀流域区历史地貌研究中所发现的大量有规律分布的碟形洼地,推测它们可能是残存于平原松散沉积物上的地外天体撞击坑遗迹,进而提出女娲补天神话很可能源自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灾害,由此揭示了这一美丽神话的产生原因。同时,《破译神话“女娲补天”: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依据大量资料和科研成果,以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史前陨石撞击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破坏程度,着重分析了其后续灾害链对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进程的影响。
内容提要
《破译神话“女娲补天”: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依据大量资料和科研成果,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女娲补天神话的起因,认为该神话源自远古时期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灾害。《破译神话“女娲补天”: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以冀中平原、白洋淀流域区历史地貌研究为基础,提出这次规模巨大的环境灾害发生的时间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某一时刻,地点就在河北平原一带,撞击灾害对远古时期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文明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n
目录
章 揭开女娲补天神话的千古谜团
n一、一个新“杞人忧天”的时代
n二、女娲补天神话源于史前陨石雨撞击事件
n三、陨石雨撞击后巨大的环境“灾害链”
n第二章 史前传说与女娲补天神话
n一、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到底能够了解多少?
n二、远古时期的神话告诉我们什么?
n三、“诺亚方舟”与黑海水下考古发现
n四、女娲补天神话与陨石雨撞击灾害之间的关联
n五、《卡勒瓦拉》——欧洲版本的女娲补天神话
n六、“女娲补天”的遗迹主要分布在晋中、晋南及其邻近地区
n七、“女娲补天”可能发生在什么年代?
n第三章 陨石与陨石雨
n一、亘古奇观——吉林陨石雨
n二、人类为什么将彗星出现视为“大凶之兆”?
n三、陨石及陨石撞击研究
n四、地球上的陨石撞击坑
n五、陨石撞击及其相关灾害
n第四章 白洋淀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吗?
n一、地道战与冀中平原的地形、地貌
n二、白洋淀隐藏着惊人的千古之谜
n三、“勇气号”火星探测带来的启示
n四、顺直地形图揭开了白洋淀成因的千古之谜
n五、广袤的冀中平原上的那些奇怪“河坑
n六、“河坑”的群体分布很像一次大规模陨石雨撞击的结果
n七、数字高程模型展现了数千年前的古地貌景观
n八、白洋淀流域“河坑”研究提出了重大科学问题
n第五章 华北平原“远古文化空缺区”之谜
n一、谭其骧提出了“远古文化空缺区”问题
n二、冀中平原的古文化空缺区并非古代黄河水患的结果
n三、陨石雨撞击的巨大灾害造成了古文化空缺区
n四、巨大的环境灾害使得先民们向中原一带聚集
n第六章 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环境突变
n一、“核冬天”的讨论与第四纪冰期问题
n二、新仙女木事件与全新世的“小冰期
n三、许靖华和刘东生都注意到了全新世的“小冰期”事件
n四、科学家怎样知道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信息?
n五、关于“小冰期”成因的几种假说
n六、点燃科威特油井的启示
n七、气候变化对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有多大?
n第七章 中华远古文明曾突然衰落过吗?
n一、高度发达的良渚文化为何突然消失?
n二、璀璨的红山文化与它的消失之谜
n三、中华远古文明在四千多年前真的突然衰落过吗?
n四、世界上重要的几种古代文明曾同时衰落
n五、俞伟超的文章引出古文化断层观点
n六、喇家人的灾难与三星堆的悲剧引发的猜想
n第八章 黄河下游迁徙改道原因新解
n一、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究竟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n二、梁恩佐和任美锷提出了黄河下游河道“灾变”的假说
n三、华北平原地震活动与黄河迁徙改道的关系
n四、是否上帝也踢了黄河一脚,使之改道南流?
n五、黄河下游洪水灾害和迁徙改道原因新解
n第九章 撞击、灾害与远古文明进程的中断
n一、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n二、当代科研成果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挑战
n三、新的火星探测成果证明地球是一个幸运儿
n四、人类的起源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
n五、中华古代文明也经历过“偶然事件”吗?
n六、重大的科学发现需要多学科的交叉
n参考文献
n后记
作者介绍
王若柏,1945年生,天津市人,中国地震局监测中心研究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质所),理学硕士长期从事地震地质、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地球科学领域相关学术期刊、报纸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近年来,综合河北平原历史地貌的研究成果,提出神话“女娲补天”源自史前陨石雨灾害的新观点,引起社会极大反响,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各种媒体的广泛报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古朴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震撼的故事。 “女娲补天”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神话之一,其背后隐藏的意义一直以来都充满了各种解读。 而这本书将其与“史前陨石灾害”联系起来,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且富有想象力的切入点。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传统认知的学术研究充满期待,尤其是当它能够将我们熟悉的文化符号与前沿的科学发现相结合时。 陨石灾害,特别是大规模的撞击事件,在地球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们曾经导致物种灭绝,改变地质地貌,甚至影响气候。 如果这样的事件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其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论证,那些史前时期发生的、足以造成巨大破坏的陨石事件,是如何被我们的祖先感知、记录,并最终演化成“女娲补天”这样充满象征意义的神话故事的。 是在漫长的口耳相传中,灾难的细节被逐渐模糊,而救赎的力量被无限放大? 还是在对天空裂痕的恐惧中,孕育出了补天救世的伟大母亲形象? 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将科学证据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去探索人类文明在面对极端自然力量时的适应、反思与升华。
评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和副标题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兴趣。 “破译神话‘女娲补天’”这一部分,立刻将我拉回了童年时代对那个伟大母亲的想象,以及那个将天空撕裂的想象图景。 我一直觉得,神话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往往承载着先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模糊记忆。 尤其是“女娲补天”这样一个充满史诗感的故事,总让人联想到某种巨大的、灾难性的事件,需要一个超凡脱俗的存在来拯救世界。 而副标题“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则提供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解释视角。 陨石灾害? 史前? 这不仅仅是将神话故事置于一个科学的框架下解读,更是试图挖掘出那些隐藏在文明深处的、足以改写历史的强大力量。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像一把钥匙,开启我对那些古老神话的全新认知,让我看到人类早期文明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宇宙力量时所产生的深远印记。 想象一下,如果神话中的“天破”真的对应着一次足以改变地貌、影响气候的陨石撞击,那么人类是如何在这样的灾难中幸存,又是如何从中学习、发展,并最终将这段经历以神话的形式传承下来? 这其中的逻辑链条,简直引人入胜。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遥远的史前事件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又将如何用科学的证据来支撑这一大胆的猜想。
评分我最近注意到这本书,它的副标题“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一直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非总是平稳线性的,而是可能充满了突如其来的转折和重塑。 而史前时期,人类的力量尚且弱小,面对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尤其是来自宇宙的威胁,其脆弱性更是不言而喻。 陨石灾害,作为一种可能具有毁灭性的事件,如果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其影响必然是深远的。 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破坏,更可能包括对人类认知、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神话传说形成的巨大冲击。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 比如“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它所描绘的“天破”和“补天”的场景,是否可能是在隐喻某种史前发生的、颠覆性的天体撞击事件? 作者是如何将现代科学的认识,例如陨石撞击的痕迹、对环境的影响等,与中国古老的神话叙事进行对接的? 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证据,来支持陨石撞击可能对人类文明早期进程产生过关键性影响的论点,例如对农业发展、人口迁移、甚至宗教信仰的起源等方面。
评分这本书,我才刚翻开几页,就被它所呈现出的宏大叙事和独特视角所震撼。 “史前陨石灾害”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它将我们从习以为常的线性历史叙事中抽离出来,引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变数的远古维度。 想象一下,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陨石雨,如同天降神罚,席卷大地,彻底改变了当时的生态环境,甚至可能直接威胁到早期人类的生存。 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或天文学的事件,它更可能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催化剂。 书中关于“女娲补天”的解读,更是将这一科学猜想与我们最古老的神话相结合,试图从中找出历史的痕迹。 我个人对神话的解读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认为它们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载体,是祖先们在面对自然和宇宙的神秘力量时,用想象力和符号化的语言所留下的印记。 如果“女娲补天”真的可以被视为一次对陨石撞击后天空景象的艺术化描绘,那么这背后所蕴含的,是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恐惧、绝望,以及最终的希望和重建。 我对作者如何通过对神话文本的细致分析,以及对地质学、考古学等相关领域证据的引用,来构建这一理论感到非常好奇。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如果能够成功,将极大地拓展我们对人类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破译神话‘女娲补天’”这一部分,让我感到十分好奇,因为“女娲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它承载着人类对创世、毁灭与重生的想象。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副标题“史前陨石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这为我们解读神话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极具科学色彩的维度。 我一直对神话的起源和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认为它们是人类集体记忆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独特表达。 陨石灾害,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能够给地球带来剧烈变化的宇宙事件,在史前是否真的扮演了不为人知的角色? 它是否可能以某种方式,被早期人类感知、记录,并最终融入了他们的神话叙事中?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论证过程,将宏观的宇宙现象与微观的人类文化现象巧妙地联系起来。 想象一下,如果“女娲补天”所描绘的,是对一场真实发生的、改变了天空景象的陨石撞击事件的模糊记忆,那么这个故事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母性的伟大和拯救的力量,更是人类在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灾难时的深刻反思和生存智慧。 我对作者是如何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结合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以及神话学,来构建这一理论感到非常期待,并希望从中获得对人类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新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