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气候变化40问
定价:25.00元
作者:丁一汇 等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2944612
字数: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的层次和水平,既是各级的责任,也是社会公众的责任。《气候变化40问》采用问答的形式阐明了中国气候变化的40个问题,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寻找到满意的回答。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说,《气候变化40问》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为我这类“选择困难症”和“容易走神”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很难投入大量时间去阅读一本厚重的专著,而这本书的“40问”形式,就像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知识点”,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随时随地翻开阅读。我不需要按照固定的顺序,也不需要担心遗漏什么关键信息,因为每一个问题都自成体系,却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起对气候变化这个宏大主题的完整认知。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但也没有一味地制造恐慌。相反,它总能在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引导读者去思考解决方案,去了解那些正在发生或者可以努力的方向。这种平衡感做得非常好,让我既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不至于感到绝望,而是激发出一种想要了解更多、参与其中的动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气候变化40问》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老师,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教会了我如何“读懂”这个星球正在经历的“对话”。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循循善诱的讲述方式,它不会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精挑细选的问题,引导你去独立思考,去发现事实的真相。例如,书中关于“厄尔尼诺现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的解答,就非常巧妙地将一个看似遥远的自然现象,与我们日常关注的气候问题联系起来,让我恍然大悟。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友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让人感觉非常亲切。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他们不是想把读者变成气候学家,而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自己的家园负责任、有认知的人。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学发展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各种前沿科技和环境议题。《气候变化40问》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我的知识版图上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虽然我平时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但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甚至有时会存在一些误导性的观点。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严谨且易于理解的框架。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气候变化的成因、机理,以及它对我们星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科学原理时所采用的语言,既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掌握。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温室效应”、“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等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了解到了一些更具前瞻性的议题,比如碳捕获技术、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等,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评分坦白说,在拿起《气候变化40问》之前,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其实有些模糊,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担忧,以及一些从媒体上零散接收到的信息。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之前混沌的认知领域。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堆砌数据和理论的教材,而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最关心、最疑惑的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回避那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比如“我们真的能阻止气候变化吗?”、“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才是最触动人心的,也最能引发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既有科学的严谨,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责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环境问题感到无能为力的旁观者,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力量,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担当。
评分这本《气候变化40问》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的一场及时雨!作为一个对环境问题一直心存疑虑,但又苦于信息碎片化、专业术语高深莫测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新闻里看到关于气候变化的报道,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把我带入了一个我一直想了解却又有些畏惧的领域。它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些骇人的数据或者复杂的科学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从最基础、最容易引起人们好奇心的问题切入,比如“全球变暖究竟是真的吗?”、“是不是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我们的城市?”、“极端天气是不是因为气候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恰恰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常思考,也最渴望得到解答的。我特别喜欢它解答问题的方式,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生活化的例子,甚至是引人入胜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对很多过去模糊不清的认知都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