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信号与系统复习及习题 | 作者 | 张维玺著 |
| 定价 | 26.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21292 | 出版日期 | 2008-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在《信号与系统》(张维玺编著)一书基础上编写的课外教材。全书共13章。章是绪论,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一般概念和特性;第二至六章集中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的分解理论,将传统的卷积积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统一归结为实现信号分解的数学工具;第七至十章给出了连续时间系统传统的和近代的分析方法,其中第七至九章内容是与第三至六章内容相对应的。第十一至十三章讨论了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理论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 本书可作为电气信息、通信、自动控制、信息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广大自学者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辅导材料。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章 绪论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二章 信号的正交分解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三章 周期信号的分解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四章 信号的时间域分解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五章 信号的频率域分解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六章 信号的复频率域分解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七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间域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八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域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九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率域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十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十一章 离散时间信号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十二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间域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第十三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 二、思考与练习习题 |
| 编辑推荐 | |
| 全书共十三章。**章是绪论;第二至六章集中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的分解理论;第七至十章给出了连续时间系统传统的和近代的分析方法,其中第七至九章内容是与第三至六章内容相对应的。第十一至十三章讨论了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理论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其结构、体系与《信号与系统》一书基本一致。 本书选编习题的来源主要是历年教学中积累的习题、思考题和试题,以及近年来招考研究生的试题。其中既有概念题,又有证明题和运算题,也有实际应用题,力求体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在每章的开始都归纳了本章的重点,列出了本章的主要公式。每章习题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对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力图阐明本章的重点和基本分析方法,并澄清某些易于出现的错误概念。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选编了部分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综合习题。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想重新拾起信号与系统知识的“老学究”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学这门课的时候,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很多概念总是模模糊糊的,特别是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那块儿,每次看书都感觉像在啃一块硬骨头。拿到这本书后,我惊喜地发现,它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直观性和物理意义的阐述,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复杂的数学公式。作者似乎深知初学者的困扰,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比如将系统响应比作“回声”,将卷积比作“记忆的叠加”。这种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极大地降低了我对这门学科的畏惧感。光是前几章对LTI系统的基本性质的梳理,就让我对“线性”、“时不变”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词汇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那种孤立的、纯粹计算的题目,而是往往与实际的信号处理场景挂钩,这让我学习的动力更足了,感觉自己真的在掌握一项实用的技术,而不是在做无意义的数学练习。这本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它重塑了我对这门核心课程的认知基础。
评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查漏补缺或者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觑。它不像某些“速成秘籍”那样只提供解题思路,而是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知识回顾框架。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不同分析工具之间的等价性和适用范围的深入探讨。例如,在讨论连续时间系统时,它会非常清晰地指出何时使用拉普拉斯变换,何时使用傅里叶变换,以及它们在处理非有界信号时的细微差别。这种对边界条件的关注,正是高阶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中至关重要的。此外,书中对一些经典信号(如阶跃信号、冲激信号)的性质及其在不同变换域中的表现,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表格总结。这些总结性的内容,是我复习时最宝贵的“备忘录”。它们帮助我快速地在庞杂的知识点中建立起高效的索引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信息检索速度,让我能更快地进入到解决具体问题的状态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绝对对得起它在专业领域内的地位。纸张的选择很厚实,油墨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波形图、频谱图,线条也锐利得让人赏心悦目。我这种需要长时间盯着公式和图形看的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清晰的图表能极大地减少阅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插图设计得极其用心。它不只是简单地描绘数学过程,很多时候会配上辅助性的图形来可视化信号在不同系统中的演变过程。比如,在讲解卷积和乘积的对偶性时,书中配的图形对比非常直观,一下子就把原本抽象的对偶关系给“画”出来了,对于习惯于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编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专业素养,他们不是在应付出版任务,而是在认真地对待如何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工程师。这种对细节的尊重,使得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
评分老实说,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偏向理论推导而显得枯燥,毕竟“信号与系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数学的奴隶”。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耐心指导。作者在每章的开始都会用简短的文字点明本章在整个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地位和它将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使得学习目标非常明确。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将这些推导过程结构化,将核心步骤突出显示,同时在推导的间隙穿插解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种“数学支撑+工程直觉”的平衡处理方式,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数学工具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信号与系统这门学科的魅力恰恰在于它能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动态现象,而这本书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完美钥匙,引导我们真正理解信息是如何被编码、传输和解码的奥秘。
评分我手里有好几本市面上常见的信号与系统教材,坦白说,很多书要么内容过于精简,只给出了定理和公式,缺乏必要的推导和背景介绍;要么就是过于详尽,把每一条性质都掰开了揉碎了讲,导致重点不突出,读起来非常拖沓。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结构组织逻辑性极强,从时域分析到频域分析,再到Z变换和系统稳定性,每一步都衔接得非常自然,像是沿着一条清晰的思维路径在引导读者前进。我特别欣赏它对习题部分的编排。它不是简单地把计算题堆在一起,而是根据知识点和难度梯度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基础巩固题保证了基本运算的熟练度,而那些挑战性稍强的综合题,则常常需要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糅合起来进行分析,这非常考验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我发现,当我尝试解答那些难题时,我不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开始主动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变换,以及这个变换在物理上代表了什么意义。这种从“知道怎么做”到“理解为什么这么做”的跨越,才是真正掌握一门学科的关键,而这本书无疑是优秀的催化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