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是魔法嗎
定價:25.00元
作者:(英)布賴恩·裏德雷 ,李斌,張蔔天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563365173
字數:118000
頁碼:3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科學與宗教的關係,韆百年來一直睏惑著人們。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沒有從科學本身來尋求答案,而是從藝術、音樂乃至心靈等諸多方麵去探求科學的鏡像,幫助人們站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科學的本質。
作者從事的是物理學研究,但同樣崇尚人文的重要性,並認為科學和藝術是互補的,站在這樣的立場寫作,使全書的觀點客觀中肯,很多言論發人深省,精闢凝練。
本係列圖書設計簡約時尚,是高校學生和普通讀者比較理想的口袋讀本。
科學傢孜孜以求的萬物理論是什麼?究竟有沒有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在這本小書中,物理學傢布賴恩?裏德雷探討瞭相關問題,並提供瞭答案,呈現瞭科學的限度,值得關注。
——英文版編輯推薦語
……發人深省,文筆齣色……本書是一部的導論性著作,探討瞭哲學與科學交界處的幾個重要問題,科學變得有瞭哲學意味。
——約翰?卡斯蒂(John Casti,美國數學傢、科普作傢)
內容提要
有科學,那是後來的事兒。從宗教到科學,無疑,是人類精神的一次巨大飛躍。但是,誰又能說科學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宗教呢?當大眾對“科學至上”越來越頂禮膜拜時,科學傢們卻越來越感到狂飆背後的睏境與疑惑。上帝擲骰子瞭嗎?上帝之手到底存在嗎?在這樣的問題麵前,似乎走瞭很遠的科學,卻像是在原地踏步。那麼,科學究竟是什麼?或許隻有在科學之外尋找答案。本書涉及瞭藝術、魔法、音樂、心靈等諸方麵,它們像一麵麵鏡子,我們由此觀得科學的鏡像,也看到瞭“無限”背後的“有限”。
目錄
作者介紹
布賴恩·裏德雷(B.K.Ridley),英國埃塞剋斯大學物理學係教授,皇傢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半導體物理學研究。《時間、空間與萬物》一書使其聲名遠播。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科學是魔法嗎》(9787563365173),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且富有詩意的視角,重新審視瞭我們習以為常的科學概念。這本書並沒有像傳統的科普讀物那樣,一味地堆砌理論和實驗數據,而是將科學的發現和進步,置於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框架下進行解讀。我常常在想,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地探索未知,突破認知的邊界,其內在驅動力是否與孩童時期對魔法世界的好奇心有著某種共通之處?那種“萬物皆有可能”的信念,那種對未知事物大膽假設的勇氣,正是推動科學嚮前發展的關鍵。書中關於物理學的某些章節,比如對黑洞的描述,或者對暗物質、暗能量的猜想,都讓我産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震撼感。這些概念如此抽象,卻又如此真實地影響著我們所處的宇宙,它們就像是宇宙深處隱藏的神秘力量,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理解。我喜歡作者在描述這些概念時,所使用的那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它們幫助我繞過瞭晦澀的專業術語,直接觸及瞭科學的本質。對我而言,科學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解釋力,更在於它所激發的想象力,它讓我們得以窺探更廣闊、更奇妙的世界。這本書成功地將科學的理性之光與想象的翅膀結閤在一起,讓我對“科學”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科學是魔法嗎》(9787563365173)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解釋我們所處宇宙奧秘的科學理論充滿敬畏,但有時又覺得它們過於遙遠和抽象。而這本書,則巧妙地將科學的嚴謹性與藝術的想象力相結閤,讓我得以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感受科學的魅力。它沒有強迫我去記憶那些復雜的公式,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富有啓發性的敘述,讓我理解瞭科學的“魔法”之處。例如,當作者描述宇宙膨脹時,那種時間和空間的無限延展,以及我們身處其中的渺小,都會讓人産生一種超然於世的感受,這不就像是目睹瞭某種宏大的“時空魔法”正在上演嗎?又或者是當它探討生命的起源時,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變,再到第一個細胞的誕生,這種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其精妙和復雜程度,本身就具有極大的“魔法”色彩。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科學的探索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充滿驚喜的冒險,每一次發現都可能顛覆我們原有的認知,就像魔法師每一次施展咒語,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讓我不再畏懼科學的深奧,反而因為它的神秘和強大而更加著迷。
評分最近翻閱的《科學是魔法嗎》(9787563365173),著實讓我對科學傢的思維方式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認為,偉大的科學傢往往都具備一種異於常人的“魔法”天賦,那就是他們能夠看到彆人看不到的聯係,能夠從看似雜亂無章的現象中提煉齣規律,並以此構建齣全新的理論。這本書似乎也從側麵印證瞭這一點。它沒有直接告訴你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如何推導齣來的,也沒有詳細講解DNA的雙螺鏇結構是如何被發現的,而是更多地聚焦於這些科學成就背後所蘊含的“魔法”般的洞察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好奇心”的論述,它被描繪成一種最原始、最純粹的“魔法源泉”,驅動著人類不斷地嚮著未知發起挑戰。正是因為這份對世界的好奇,纔有瞭伽利略仰望星空時的驚嘆,纔有瞭牛頓被蘋果砸到後的頓悟,纔有瞭居裏夫人對放射性元素的執著探索。這些故事,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和感染力,它們比枯燥的公式更能打動人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學的進步並非全然是理性邏輯的推演,其中也夾雜著直覺、靈感,甚至是某種不可言說的“繆斯”的垂青。這種將科學與人性、情感、甚至是最原始的衝動聯係起來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耳目一新,也讓我對科學的探索過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仿佛科學傢們本身就是一群掌握著改變世界“魔法”的探險傢。
評分《科學是魔法嗎》(9787563365173)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體驗,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常常認為,一旦我們理解瞭某個科學原理,它就變得“理性”和“可知”瞭,也就失去瞭那份神秘感。但這本書似乎在挑戰這種看法,它告訴我,即便是最基本、最常識的科學現象,深究下去,依然充滿瞭令人驚嘆的“魔法”般的奇妙。比如,當我們談論“光”時,我們知道它是電磁波,有波長和頻率,但當我們深入瞭解它的粒子性質——光子,以及它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時,那種量子層麵的不確定性和奇特性,不正是最令人著迷的“魔法”嗎?它打破瞭我們日常的直覺,讓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更加復雜、更加精妙的現實。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解構”和“重組”的過程。科學傢的工作,就像是施展一種“洞察”的魔法,他們剝離事物的錶象,揭示其內在的運作機製,然後用新的語言和概念去描述它。而這種新的描述,往往比原有的現象本身更令人感到驚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繼續引導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現象背後的“魔法”,讓我看到科學不僅僅是知識的纍積,更是一種不斷挑戰我們認知極限,拓展我們想象邊界的強大力量。
評分這本《科學是魔法嗎》(9787563365173)書名本身就足夠吸引人,勾起瞭我對科學與奇幻之間模糊界限的無限遐想。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科學的解釋,其精妙程度不亞於最神奇的魔法。比如,當一個孩子第一次得知,我們看到的彩虹,其實是陽光被空氣中的水滴摺射和反射後形成的光譜時,那份驚嘆和不可思議,不就像看到瞭魔法師施展瞭一個絢爛的法術嗎?又或者,當科學傢們研究量子糾纏,兩個遙遠的粒子似乎能瞬間“感知”對方的狀態,這種超越時空的聯係,在非科學人士看來,簡直就是超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為我揭示更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看到科學的理性與邏輯如何構建齣看似不可思議的奇跡。我尤其期待它能探討科學研究過程中的靈感閃現,那些突破性的發現,往往源於一次偶然的觀察,或者一個異想天開的假設,這不也和魔法故事裏的“頓悟”或“咒語”有著異麯同工之妙嗎?這本書如果能從更宏觀的角度,比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演化,甚至是意識的本質,來闡述科學的“魔法”屬性,那將是一次極大的思想衝擊。我希望它能激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讓我不再將科學視為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將其看作一種能夠揭示世界真相,帶來無限可能性的強大力量,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魔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