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学实验教程
定价:21.00元
作者:郭永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3022653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1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学实验教程》是编者根据高等学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电子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年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经验,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需求而编写的。全书将电子学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基础设计性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内容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并将计算机仿真实验引入到每个实验中。在附录中简单介绍了常用的仿真和分析软件multisim10基本使用方法、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面板结构,并给出了实验中常用的元器件参数以供实验时查阅。
《电子学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类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电子学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供成人及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生或电气、电子技术工程人员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电子学实验教程》简直是电子迷们的福音!我前前后后用了快半年时间,终于把书里大部分实验都跑通了。不得不说,作者在实验设计上的用心程度是肉眼可见的。比如那个关于运放的实验,不再是枯燥地搭建电路图,而是引导你通过调节反馈电阻,观察输出波形的细微变化,真正体会到“反馈”这个概念在实际中的作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常见元器件的特性讲解得极其到位,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电阻、电容的阻值,还深入到了它们在不同频率下的实际表现,这对于我这种想深入理解硬件底层逻辑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里提供的面包板布局图和元器件清单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学者,只要对照着动手,也不会感到手足无措。当然,书中某些高级实验可能需要一些预备知识,但我发现配套的在线资源里,对这些难点都有非常详尽的视频解析,使得学习曲线变得平滑了许多。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得相当完美,值得反复研读的实验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在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我接触过不少实验教材,但《电子学实验教程》在电路故障排查这一块的处理方式,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很多教材只告诉你“应该是什么样”,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为什么会出错”以及“如何找到错误”。书中设置了专门的“常见错误与排除”章节,里面罗列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电源反接、虚焊、元器件选型不当等等,并且为每一种错误都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判断依据,甚至配有示波器波形的对比图,直观到让你一眼就能明白问题所在。这极大地缩短了我在实验台上“盲目试错”的时间。此外,它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讲解得也特别细致,比如如何正确校准万用表,如何利用示波器的不同触发模式来捕捉瞬态信号,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作者对实际工程需求的深刻理解,是书本理论知识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刚翻开这本《电子学实验教程》的时候,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又是那种“只谈理论不给实操”的教辅书,毕竟市面上的教材很多都有这个问题。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它从最基础的直流电路开始,逐步过渡到交流电路,再到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曲线描绘,每一步的递进都非常自然,完全符合人脑对新知识的吸收规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数字逻辑门的部分,书里巧妙地引入了趣味性的项目,比如用基础逻辑门拼搭一个简单的密码锁,这种“玩中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数字电路设计的热情。而且,书中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也给出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指导读者如何通过优化电路参数或改进测量方法来提升实验精度,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我后来的毕业设计帮助极大。它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电子工程师那样思考问题。
评分我对《电子学实验教程》的评价是,它是一本“活的”教材,而不是一本“死的”参考书。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和扩展性。它的基础实验部分扎实可靠,能帮助新手迅速建立起对电路的感性认识;而对于高阶内容的介绍,比如基本的滤波器设计、小信号放大器的搭建,它则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撑,并且鼓励读者去尝试不同的器件组合和参数调整。我个人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原理,自行设计了一个基于555定时器的LED闪烁控制电路,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修正了书本示例中一个小小的参数设定,这种成就感是其他按部就班的教材无法给予的。更棒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公式的推导,都用简明的数学语言进行了阐述,让你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也能在脑海里构建起完整的物理模型。这本书的深度足以支撑本科阶段的学习,而它的广度则能激发你对更前沿电子技术探索的兴趣。
评分购买《电子学实验教程》之前,我最大的疑虑是它在软件仿真与硬件实践之间的平衡。我发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并没有完全依赖软件仿真,而是坚持将动手实践放在首位,但同时,它在每个关键实验结束后,都会建议读者使用如LTspice或Multisim等主流仿真软件进行验证。这种“先动手验证理论,再用软件优化设计”的模式,完美契合了现代电子工程师的工作流程。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实际测量数据的差异,我深刻理解了理想模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例如导线的寄生电感和电容在实验中是如何影响高频信号的。书中对这些“非理想因素”的讨论,使得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再停留在理论计算的层面,而是具备了更强的工程实践意义。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不错,纸张厚实,排版清晰,即便是长期在实验台上被各种焊锡烟熏火燎,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这对于一本高频使用的工具书来说,也是一个加分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