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Altium Designer 14电路设计与仿真
定价:75.00元
作者:孟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115082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Altium Designer软件版本,且包含来自于企业和培训的大量实例,满足不同行业的读者需求,实例均经过实际操作,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强,配套资源非常丰富、特色和卖点突出,新书上市重点宣传。相关书籍推荐Protel 99SE基础与实例教程(随书附盘,盘中含实例、源文件)电路仿真与电路板设计项目化教程(基于Multisim与Protel) (高等院校EDA系列教材)Protel99SE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及仿真基于Altium Designer的原理图与PCB设计Altium Designer (Protel)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高等院校EDA系列教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14章,具体内容包括:AltiumDesigner14概述、设计环境、原理图绘制基础、层次化原理图绘制基础、原理图的高级操作、PCB的布局设计、电路板的后期处理、信号完整性分析、创建元件库及元件封装、电路仿真系统、VHDL语言设计以及直流数字电压表电路、游戏机电路、U盘电路设计综合实例等内容,读者学后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适合AltiumDesigner的初、中级读者阅读,包括从事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同时也可作为各类计算机培训中心、本科院校及相关专业的辅导教材。
目录
前言
章 AltiumDesigner14概述1
第2章 原理图设计基础
第3章 原理图绘制
第4章 原理图的后续处理
第5章 层次结构原理图的设计
第6章 原理图编辑中的高级操作
第7章 PCB设计基础知识
第8章 PCB的布局设计
第9章 PCB的布线
0章 电路板的后期制作
1章 创建元件库及元件封装
2章 电路仿真系统
3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
4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
5章 汉字显示屏电路设计实例
6章 电路设计实例
附录AAltiumDesigner14常用快捷键
附录B常用逻辑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触这套软件的同行,我建议先找一些更注重项目实战的书籍。坦白讲,这本《Altium Designer 14电路设计与仿真》在内容组织上,缺乏一种流畅的叙事感,读起来更像是在翻阅一份官方的更新日志,而非一本精心编写的技术教程。它的优势或许在于覆盖面广,从最基础的原理图捕获到复杂的PCB布局布线规则都有涉及,但这种“广度”是以牺牲“深度”为代价的。比如,在介绍层叠结构设计时,书中只是罗列了常见的PCB结构,比如4层板、6层板的推荐介质厚度和铜厚比例,但对于如何根据特定信号需求(比如差分对、电源完整性要求)来定制化设计一个最优的层叠方案,则鲜有提及。更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对于仿真部分,书中似乎更侧重于软件界面的展示,而不是仿真结果的解读。当我尝试用书中的步骤去复现一个简单的EMC测试仿真时,发现书上给出的设置参数与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探针建模、端口激励设置)存在明显的脱节。这使得读者在脱离了书本的固定示例后,很难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迁移到自己真实的项目中去。这本书更像是软件发布初期的一份官方伴侣文档,注重“是什么”的介绍,却忽略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深入探究,对于追求效率和精确度的现代电子工程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系统性地学习如何利用Altium Designer进行严谨的、符合行业标准的电源完整性(PI)分析。毕竟,在如今的系统级设计中,电源网络的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然而,这本书在PI方面的处理,只能说是点到为止。它提到了去耦电容的摆放和选择,甚至给出了一个基于特定工作频率的去耦电容选型表格。但当我试图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一个包含多核处理器的高速系统中时,发现书中的模型过于简化,完全忽略了PCB板材的损耗特性、电源芯片本身的阻抗曲线等关键因素。书中对PDN(电源分配网络)的阻抗曲线分析部分,给出的图形也显得过于“理想化”,缺乏工程实践中常见的毛刺和噪声干扰。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章节跳转略显生硬,从原理图转到PCB布局时,过渡非常突兀,缺乏一个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设计”视角。它将各个功能模块割裂开来讲解,导致读者难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设计闭环思维。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只需要完成学校作业或简单实验板设计的初学者,对于需要应对商业级复杂产品的资深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着实不高,提供的洞察力不足以支撑复杂的决策过程。
评分从排版和可读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确实显得有些传统和刻板。大量的截图和文字说明交织在一起,阅读时需要频繁地在文字描述和图像指示之间来回切换,这极大地打断了思路的连贯性。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书中对于“设计规范”的强调,显得有些僵化和不近人情。例如,在布线章节,它严格要求按照某种特定的角度和间距进行操作,但这些规定似乎是基于多年前的硬件限制和软件版本特点制定的,在当前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下,很多限制已经不再是瓶颈。对于一个需要灵活应对不同客户和不同工艺要求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给出的“标准答案”太少,而“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更少。我期望看到的是如何根据设计指标动态调整设计规则的弹性思考,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总的来说,这本书像是一个对某个特定时间点(Altium Designer 14发布时)的软件功能的详尽记录,但缺乏面向未来的、能够指导读者应对技术演进的通用性知识。它成功地记录了工具的使用方法,却未能充分挖掘和传授设计艺术的精髓。
评分对于那些怀揣着“一本书吃透仿真”梦想的读者,我必须提出警示。这本书的“仿真”二字,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指的是软件内置的一些基础性分析工具,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高阶电磁场或热分析。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信号完整性分析(SI)的部分,希望能够找到关于串扰(Crosstalk)和反射(Reflection)的详细建模方法和优化策略。书中展示的波形图虽然清晰,但往往缺乏关键的输入条件和边界条件说明,这使得读者无法真正理解波形变化背后的物理机制。举个例子,它提到了S参数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从PCB设计参数(如走线耦合长度、间距)反推出准确的S参数模型,却语焉不详。这种“只告诉你结果,不教你过程”的叙事方式,在技术书籍中是致命的缺陷。此外,本书对高级设计流程(如设计约束管理、设计规范的自动化检查)的介绍也略显陈旧,无法跟上近年来Altium Designer版本快速迭代的步伐。如果你的目标是掌握那些能让你在工作中减少返工、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高级技巧,这本书的贡献度可能非常有限,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界面导航”的指南,而非“设计哲学”的传授。
评分这本号称“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典籍,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可是怀着极大的期待。毕竟,在那个年代,Altium Designer系列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是PCB设计领域的“标配”。然而,翻开书的头几页,一股扑面而来的技术名词和晦涩的流程描述,立刻让我感觉到了挑战。它似乎预设读者已经拥有了扎实的电子工程理论基础,并且对EDA工具的使用轻车熟路。书中对原理图的绘制、元器件库的管理这些基础操作,讲解得有些过于简略,更像是操作手册的堆砌,而不是真正的“设计”思维的引导。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高速信号完整性(SI)的章节,期待能学到一些前沿的分析技巧。遗憾的是,那部分内容更偏向于概念性的介绍,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和仿真参数的深入剖析。比如,当谈到阻抗匹配时,期望看到不同层结构下的实际计算公式推导和软件内如何精确设置边界条件,但书本只是泛泛而谈,留给读者的更多是“自己去摸索”的意味。总而言之,对于一个想从初级向中级迈进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干货”深度远远低于我的预期,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参考词典,而不是一本能手把手教你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实战指南。如果只是想查找某个特定命令的功能,或许它还算方便,但若想系统性地提升仿真建模能力,这本书的指引显得力不从心,让人感觉有些“言之不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