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开关变换器环路设计指南 从模拟到数字控制
定价:55.00元
作者:桑佳亚·玛尼克塔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15608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对作者多年的开关电源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从开关变换器环路的基本概念入手,抛开了繁杂的理论分析,主张通过电路直觉分析,并与实例相结合,对开关变换器的控制(模拟及数字)环路设计以及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对于模拟环路补偿设计部分,对电流、电压模式控制方式以及典型的模拟补偿方案的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数字补偿设计部分,作者提出了全新的“Q值匹配”概念,并用实例进行分析。本书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解答了一些工程师在环路设计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该领域的权威人物,从书名中透露出的“指南”二字,就能感受到一种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我一直认为,电源设计,尤其是环路补偿,是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一个不稳定的电源,再好的外围电路也形同虚设。我非常关注书中对于现代数字控制技术在环路设计中的应用深度。现在的主流趋势必然是数字化,但如何恰当地运用ADC/DAC的精度、采样时延等因素来优化数字补偿器的性能,是许多工程师感到头疼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可复制的数字环路设计流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如果能结合一些业界公认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PID参数、如何处理零点和极点的位置关系,那就太棒了。我可不想只是学会了如何套用公式,而是想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是最好的,以及在不同负载和输入电压变化下,这些设计决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评分作为一名自学的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在于教材的“可读性”和“亲切感”。很多技术书籍往往陷入晦涩的数学推导,让人望而却步。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读者,即使是对开关电源控制理论只有初步了解的人,也能逐步掌握其中的精髓。特别是在介绍概念时,如果能穿插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实际的工程案例来辅助理解,那将极大地降低学习的门槛。例如,在讲解如何处理相频特性裕度(Phase Margin)和增益裕度(Gain Margin)时,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指标与实际电路的瞬态响应特性紧密联系起来,我猜想读者的吸收效率会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够在我迷茫时指点迷津,在我遇到瓶颈时提供突破口。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纸张本身。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覆盖了从“模拟”到“数字”的完整演进路径,这对于一个需要维护老旧系统同时又要开发新一代产品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我总是在旧电路的调试中发现一些前辈遗留的、基于模拟元件的补偿网络,很多时候不清楚其设计意图。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经典的模拟补偿结构(比如Type II, Type III)与现代数字PID结构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阐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那将为我带来极大的启发。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承,而非简单的技术更迭。能够理解过去的设计哲学,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创新。一本真正优秀的专业书籍,应该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读者看到整个技术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某个时间点的技术快照。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疑将成为我案头的常备参考书。
评分最近我参与的一个项目,要求电源的动态响应速度必须达到毫秒级,这对现有的控制架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对于书中关于“快”和“准”的性能指标如何通过环路设计实现的部分格外感兴趣。市面上很多资料侧重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但对于追求极限性能,比如如何利用前馈控制(Feedforward)或更高级的预测控制来提升瞬态性能的章节,往往是一笔带过。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个领域有深入的挖掘,例如,如何精确建模系统的延迟,并在补偿器设计中有效地抵消这些不利影响。如果书中能提供具体的仿真模型和实际测试对比的数据,那就更能证明其理论指导的有效性了。我追求的不是“能工作”的电源,而是“性能卓越”的电源,这本书能否成为我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我拭目以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一看就知道里面蕴含的知识分量不轻。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开关电源设计中,总感觉缺少那么一本能“打通任督二脉”的实战手册。听闻这本书对环路设计的讲解非常透彻,从传统的模拟控制到最新的数字控制策略,都有详尽的论述。我特别期待它能在我实际调试过程中提供一些“灵光乍现”的思路,毕竟理论与实践之间,那道“最后一公里”的鸿沟,常常需要一本优秀的指南来架设。希望它不仅仅是公式和波形的堆砌,而是能真正教会读者如何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样去思考、去预判和去解决那些让人抓狂的稳定性问题。如果能在书中看到一些经典的失败案例分析和解决之道,那就更完美了,毕竟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远比自己反复试错要高效得多。我正在为手头的项目寻找提升产品性能的关键,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是雪中送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