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实训工艺技术教程:现代SMT PCB及SMT贴片工艺
定价:72.00元
作者:沈月荣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68242691
字数:
页码:3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实训工艺技术教程:现代SMT PCB及SMT贴片工艺》包括基本实践技能训练、收音机实践训练、模拟电路实践训练、数字电路实践训练和单片机实践训练。注重体现实践技能培养,有理论,有实践,如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知与测量知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绘制与PCB板的雕刻、焊接装配技术与贴装技术。
《电子实训工艺技术教程:现代SMT PCB及SMT贴片工艺》是编者在累积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现代电子企业的生产技术文件编写而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电子实训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及各类自学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安全用电常识
章 常用仪器仪表
1.1 MF47型指针式万用表
1.1.1 MF47型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1.1.2 MF47型万用表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
1.1.3 直流电流测量
1.1.4 交流电流、电压的测量
1.1.5 直流电压的测量
1.1.6 电阻挡测量
1.1.7 音频电平的测量
1.1.8 MF47型万用表的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
1.2 DT830型数字万用表的测量
1.2.1 DT830型数字万用表的注意事项
1.2.2 DT830型数字万用表的技术特性
1.3 6502型双踪示波器
1.3.1 各旋钮功能
1.4 DS1000型数字示波器
1.4.1 探头补偿
1.4.2 数字示波器前面板的操作简介
1.4.3 DS1000系列数字示波器显示界面说明
1.4.4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要领和注意事项
1.4.5 数字示波器的高级应用
1.4.6 数字示波器测量实例
1.5 EE1641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
1.6 频率计
1.6.1 测量参数
1.6.2 面板上按键、旋钮名称及功能说明
1.6.3 后面板说明
1.7 YB2172型交流毫伏表
1.7.1 按键、旋钮及功能
1.7.2 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1.8 DF1731SC直流稳压电源
1.8.1 主要技术参数
1.8.2 使用方法
第2章 AD10使用教程
2.1 印制电路板简介
2.1.1 印制电路板的分类
2.1.2 印制电路板的组成
2.1.3 贴片元件封装
2.1.4 印制电路板设计流程
2.2 建立集成库
2.2.1 创建集成库
2.2.2 原理图库的创建
2.2.3 PCB库的创建简介
2.2.4 生成集成库
2.3 印制电路板设计
2.3.1 原理图设计
2.3.2 PCB设计
第3章 SMT焊装简介
3.1 SMT的贴装技术特点
3.1.1 SMT及SMT工艺技术的基本内容
3.1.2 表面贴装元器件
3.1.3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特点和种类
3.2 表面贴装电阻器
3.2.1 表面贴装电阻器的阻值读识
3.2.2 表面贴装电阻器的尺寸
3.2.3 表面贴装电阻器的相关参数
3.2.4 排阻
3.3 表面组装电容器
3.3.1 表面贴装电容器的分类
3.3.2 表面贴装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3.4 表面组装电感器
3.4.1 电感器的尺寸
3.4.2 电感器量
3.4.3 电感器的频率特性
3.4.4 电感器的误差
3.4.5 贴片电感器的特点
3.5 表面贴装二极管
……
第4章 SMT表面贴装设备
第5章 实践与创新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安全用电常识
章 常用仪器仪表
1.1 MF47型指针式万用表
1.1.1 MF47型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1.1.2 MF47型万用表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
1.1.3 直流电流测量
1.1.4 交流电流、电压的测量
1.1.5 直流电压的测量
1.1.6 电阻挡测量
1.1.7 音频电平的测量
1.1.8 MF47型万用表的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
1.2 DT830型数字万用表的测量
1.2.1 DT830型数字万用表的注意事项
1.2.2 DT830型数字万用表的技术特性
1.3 6502型双踪示波器
1.3.1 各旋钮功能
1.4 DS1000型数字示波器
1.4.1 探头补偿
1.4.2 数字示波器前面板的操作简介
1.4.3 DS1000系列数字示波器显示界面说明
1.4.4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要领和注意事项
1.4.5 数字示波器的高级应用
1.4.6 数字示波器测量实例
1.5 EE1641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
1.6 频率计
1.6.1 测量参数
1.6.2 面板上按键、旋钮名称及功能说明
1.6.3 后面板说明
1.7 YB2172型交流毫伏表
1.7.1 按键、旋钮及功能
1.7.2 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1.8 DF1731SC直流稳压电源
1.8.1 主要技术参数
1.8.2 使用方法
第2章 AD10使用教程
2.1 印制电路板简介
2.1.1 印制电路板的分类
2.1.2 印制电路板的组成
2.1.3 贴片元件封装
2.1.4 印制电路板设计流程
2.2 建立集成库
2.2.1 创建集成库
2.2.2 原理图库的创建
2.2.3 PCB库的创建简介
2.2.4 生成集成库
2.3 印制电路板设计
2.3.1 原理图设计
2.3.2 PCB设计
第3章 SMT焊装简介
3.1 SMT的贴装技术特点
3.1.1 SMT及SMT工艺技术的基本内容
3.1.2 表面贴装元器件
3.1.3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特点和种类
3.2 表面贴装电阻器
3.2.1 表面贴装电阻器的阻值读识
3.2.2 表面贴装电阻器的尺寸
3.2.3 表面贴装电阻器的相关参数
3.2.4 排阻
3.3 表面组装电容器
3.3.1 表面贴装电容器的分类
3.3.2 表面贴装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3.4 表面组装电感器
3.4.1 电感器的尺寸
3.4.2 电感器量
3.4.3 电感器的频率特性
3.4.4 电感器的误差
3.4.5 贴片电感器的特点
3.5 表面贴装二极管
……
第4章 SMT表面贴装设备
第5章 实践与创新
附录
参考文献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作者拥有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能力,他能将原本晦涩难懂的信号处理理论描述得如同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善于使用类比的手法,比如将数字信号的量化误差比作“信息世界的微小噪音”,将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作“走钢丝艺术家的精准平衡”,这种生动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我的朋友,一位文科背景转行硬件的同事,原本对数字滤波器设计望而却步,但在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后,竟然能主动跟我探讨IIR和FIR滤波器的优缺点以及在音频处理中的应用场景。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在“化繁为简”方面的功力,他不仅是在传授技术,更是在点燃读者对该领域探索的热情,这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有效得多。
评分作为一个对前沿技术始终保持好奇心的技术爱好者,我常常觉得许多技术书籍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然而,这本教材在涉及到先进的传感器融合算法时,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时效性和前瞻性。书中对卡尔曼滤波器的变种——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对比分析,不仅给出了详尽的数学推导,更重要的是,它结合了无人机姿态估计的实际数据模型,展示了不同算法在计算复杂度和估计精度上的实际权衡。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探讨了如何利用GPU加速矩阵运算以提高UKF的实时性,这明显是面向当前高性能计算环境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教材水平。读完后,我对如何将这些先进的估计理论应用到我业余的机器人项目中充满了信心,这本书无疑是站在当前技术前沿的优秀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逻辑性非常强,章节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心设计的知识探险。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对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平衡把握得恰到乌托邦般的完美。例如,在介绍完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数学原理后,紧接着就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何在FPGA上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流水线架构,包括具体的资源估算和时序约束的注意事项。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避免了纯理论的枯燥和纯代码的盲目堆砌。我特别喜欢它穿插的那些“陷阱与避雷”小节,作者用过来人的经验,指出了初学者在设计滤波器或进行高速数据采集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些都是在普通教程中很难看到的宝贵“内幕信息”,真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触感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色彩搭配上,设计师选择了沉稳的深蓝和活泼的橙色作为主色调,既体现了技术的专业性,又不失现代感。特别是封面上那个抽象的电路板图案,线条流畅,几何感十足,让人不禁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内页纸张的选用也相当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有效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没得挑剔,即便是最小的图例和公式都清晰可见,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细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方面,采用了坚固的锁线胶装,书脊部分平整有力,不用担心翻开会散架,即便经常翻阅,也能保持书籍的完整性。整体来看,这本教材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予了极高的享受,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知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也间接反映了作者对教学内容的严谨态度,让人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实战能力,尤其是在那些底层驱动和实时操作系统应用上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中断处理机制的讲解深入浅出,特别是关于原子操作和竞态条件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他没有停留在理论的罗列,而是结合了多个经典的STM32微控制器案例,详细剖析了不同场景下如何设计高效且安全的临界区保护代码。书中提到的一种基于轻量级信号量的同步方法,极大地启发了我对多任务调度复杂性的理解,让我茅塞顿开。我立刻将这个思路应用到了我正在做的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项目上,原本那个因为资源竞争导致的间歇性死锁问题,在采纳了书中的建议后,运行稳定性得到了质的飞跃。这种能够直接指导工程实践的知识点,才是一本优秀的专业书籍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