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9787549013715 郑炳

满58包邮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9787549013715 郑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炳林,马振颖,舟曲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著
图书标签:
  • 舟曲
  • 金石叙录
  • 地方志
  • 文化工程
  • 历史
  • 民俗
  • 郑炳
  • 甘肃
  • 花开舟曲
  • 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49013715
商品编码:2965827039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定价:54.00元

作者:郑炳林,马振颖,舟曲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49013715

字数:

页码:2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主要分为碑石整理和碑刻研究两部分,内容包括:石门沟摩崖刻石、刘氏家族墓华表、圣母碑记、舟曲金石概论、舟曲石门沟摩崖及相关问题研究等。

目录


部分 碑石整理
一、碑刻类
(一)石门沟摩崖刻石
(二)刘氏家族墓华表
(三)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
(四)重修天受寺砖铭
(五)重建观音堂碑记
(六)新建龟山寺记碑
(七)重修天寿寺碑
(八)丈地均粮碑
(九)明承信校尉房公墓志铭并盖
(十)重修玉皇庙碑记
(十一)武节宜人种氏墓碑
(十二)天沆永博摩崖石刻
(十三)郫山赵牧诗碑记
(十四)当方碑
(十五)创建圣母行像记碑
(十六)圣母碑记
(十七)沐浴天寿寺诸佛碑记
(十八)洪霖墓碑
(十九)赵廷辅墓碑
(二十)重修文昌宫碑记
(二十一)建修河边道路碑记
(二十二)善积功德碑
(二十三)善后条规之碑
(二十四)拱辰石匾
(二十五)重修城隍庙碑记
(二十六)重修杀贼桥碑记
(二十七)续修衙署记碑
(二十八)重修西固城垣碑记
(二十九)除弊章程碑(拱坝“永垂不朽”碑)
(三十)武坪“恩垂万世”碑
(三十一)八楞信碑
(三十二)普救真人感应碑
(三十三)功德信碑
(三十四)设立西街女校碑
(三十五)重建西固东乡塔蛇(陀)山梵严院碑
(三十六)张仲魁墓碑
(三十七)杨家卡子摩崖刻石
(六)汉代规矩铜镜
(七)汉代小铜镜
(八)汉“半两”铜币
(九)汉“五铢”铜币
(十)新莽“货布”铜币
(十一)无当司马铜印
(十二)蜀汉“直百五铢”铜币
(十三)唐代有柄铜镜
(十四)唐“开元通宝”铜币
(十五)宋“咸平元宝”“天禧通宝”“熙宁元宝”铜币
(十六)坪定五峰山寺铁钟
(十七)祥庆寺(原菩萨寺)铁钟

第二部分 碑刻研究
舟曲金石概论
舟曲石门沟摩崖及相关问题研究
《丈地均粮碑》考释
《明承信校尉房临溪墓志》考释
《善后条规之碑》考释
清代舟曲县城镇地理研究
——以地方志和舟曲现存金石碑刻为中心
清代末期对西北土司制度的约束与调整
——以舟曲《除弊章程碑》和《恩垂万世碑》为中心
参考文献
结语

作者介绍


郑炳林,1956年生,陕西黄陵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评审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文科带头人,《敦煌学辑刊》主编。现已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敦煌学博士文库》《敦煌讲座书系》《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港台文库》等系列丛书10余种。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20余项。
  
  马振颖,1992年生,山东桓台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研究生。主要从事敦煌学、西夏学、碑刻文献学、地方史志研究。曾获得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多个社科项目,参与编写《丝绸之路大事年表》(宋元部分),在《敦煌学辑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王渔洋文化》等发表论文10余篇。

文摘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其于各番族,尤加意抚恤,均各得所。本年三月初八日,接据龙锡庆、谭继洵等禀报:据阶州知州文治、办理阶州赈务委员、前署阶州知州石本清、署阶州营游击管带、安左旗防营记名提督陈再益等禀称,距阶州九十里瓜子沟地方,有土属番民谣传活佛出世,聚众朝拜,并舞刀跳神,口称劫运将至,惟跳神得免,番众如醉如痴,互相传播,煽聚日多。且据署洮州土司杨作霖、岷州宕昌土司马承烈禀报,正派土千总李抚西随同委员发给被灾番民赈粮银钱时,探悉瓜子沟黑番阳山旗内,谣传上年五月十二日,该处生有活佛,其父古旦巴算卦应验,籍此煽惑附近番民,朝夕礼拜。又称活佛有言,刀枪作祟,应将刀枪带赴瓜子沟缴验。旋接鸡毛竹令,迫令各番族聚会,风谣纷起,一日数惊。该土司等谕禁不听,请摄以兵威等情。龙锡庆等出示晓谕以祸福,亦未解散。臣等披饬由该地方官督饬土司,先行开导,务令迅速解散,如仍执迷不悟,立即调兵剿捕。旋即驰报,古旦巴胁令弓坝、铁坝河、阴山、阳山、陵家山等处番族,每户派精壮男丁一二名,随其作乱,由西固、阶州入川,大事可成。不从者杀。番众头裹红斤,成群跳舞,口称降神,狂叫不止,反形大露。龙锡庆等布置阶州、西固城守,委同知萧逢元,督团众严扼系贼桥。臣等飞饬陈再益,妥筹防剿,调秦州游击田连考驻扎巩昌,防营提督张佑庭、程文胜各带所部步队,驰往会剿。饬河州镇总兵沈玉遂,派副将沈福田、马占鳌带马队四旗,檄总理关内营务署兰州道刘墩自带步队一营,前往会督各营剿办。务期分别良匪,以布恩威而安反侧。旋据龙锡庆等续报,匪番放火抢杀,势甚猪狨猖。三月初六日,已将西固州同所辖哈河坝民堡攻破,幸杀贼桥团丁闻警驰援,哈干族良番遮麻点住、并五坪老民、八棱(楞)寺大喇嘛等同时率众截击,杀贼极多,余逆四路纷窜。生擒逆首哈力等二十名,分解西固、阶州,龙锡庆提讯。哈力供称:系岷州土司马承烈所属西岔里人,上年十一月内,瓜子沟番民古旦巴,信约该逆同谋起事。古旦巴言伊妻王氏,于五月十二日地震时产一子,生即能言,自称活佛,地震之事,由其职掌,煽动各番族朝佛。朝拜之人,霎时遍身发颤,站立不稳,有当时颤跳者,有回家后颤跳者,每发颤则一二时不省人事。古旦巴说他家出有真人,可以起事,不从者有灾,地震不止,从者无事。已约有四千余人。哈力正纠串西岔、东岔各处番族千余人侯信。二月二十八日,古旦巴传鸡毛令箭,约于三月初三日起事,从哈河坝汉民堡动手,再转西固、阶州走川,大事可成。初五日,古旦巴同哈力族番众二千余人,攻哈河坝民堡,初六日甫将民堡攻开,忽杀贼桥团勇齐至,五坪良番团练旁出攻击,遂被番团擒送到官。余贼供同。讯明正法,传首枭示。内有双住一名,讯系被古旦巴迫胁,并非甘心从贼,即予释回。初八日陈再益带所部亲兵及阶州制兵防勇,进距州城一百一十里之杀贼桥地方。初九夜有距杀贼桥四十里南峪寨汉民请兵救援,称番匪攻堡甚急。初十日天明抵南峪寨,而贼已退踞离寨十余里之黑松坪,调知内有大小贼目十数,贼众约七八百人。陈再益潜师急进,派左哨绕道由山脊以断其后,自带中哨及亲兵防勇,由猫儿寨直捣其巢,团勇继之。五鼓抵黑松坪,匪始惊觉,出巢抗拒。陈再益麾队冲杀,前后夹攻,枪炮齐施,刀茅并举,匪势不支,弃巢败遁。官军整队追之,阵亡一名,受伤十余名。臣等会商此黑番谋变,实由妖言煽惑所致,别无起衅情由。番民一闻兵团入境,即去逆效顺,不约而同,并缚献番匪明心迹,是良匪已分,余逆虽苟延喘息,而官军又获黑松坪之捷,事机尚顺。现饬各营勒兵境上,谕令良番缚献首要各犯,照格给赏。各营暂时勿庸深入。加委道员刘墩,驰往会督筹办,苦心分明,勿滥杀以逞兵威,勿宽纵而贻后患,庶番族相庇以安,免罹浩劫,而皇仁洽于殊俗,异患全销矣。
  ……

序言



《舟曲金石叙录》:探寻千年石脉,镌刻民族记忆 引言 在甘肃东南部的迭部盆地,一条名为舟曲的河流孕育了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这里不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一片蕴藏着丰富石文化遗产的宝藏。从史前时代的朴拙刻痕,到历代王朝的巧夺天工,舟曲的金石艺术如同陈列在时光长廊中的珍贵展品,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文明的演进、民族的融合以及人民的智慧。本书《舟曲金石叙录》正是这样一部深入挖掘、系统梳理舟曲地区金石文化遗产的学术专著。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翔实的史料考证,生动的图文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舟曲金石艺术长卷,是对舟曲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呈现,更是“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古老的石韵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第一章:舟曲的金石源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印记 本章将追溯舟曲金石艺术的起源,探寻其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我们将从史前时期遗留的石器、岩画等实物线索出发,推测早期人类在舟曲地区的活动与文化特征。随后,重点梳理自秦汉以来,伴随中原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治理,舟曲地区在文字、雕刻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与融合。通过考察历代碑刻、摩崖造像、石质建筑构件等,揭示不同时期舟曲金石艺术的风格演变、技术进步以及其所承载的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生活信息。 史前足迹: 结合考古发现,探讨舟曲地区是否存在早期的石器制造与使用,以及可能存在的原始岩画艺术,它们是人类最早的视觉语言和思维表达,也可能是舟曲金石艺术的远古胚胎。 秦汉以降: 考察丝绸之路的延伸与边地文化交流对舟曲地区金石艺术的影响。梳理汉魏六朝时期,当地居民在生活器具、祭祀用品等方面使用的石质物品,以及可能出现的早期文字或符号。 唐宋元明清: 详细研究历代碑刻、造像、塔铭等金石资料。分析其书法风格、雕刻技法、内容主题,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地的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例如,我们会关注一些保存完好的佛教造像碑,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宗教传播的重要实物。 民族融合的见证: 舟曲地处藏汉交界,金石艺术必然是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载体。本章将重点分析汉族文化与藏族文化在舟曲金石艺术中的体现,如碑文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双语记载,或者雕刻题材中融合了双方的象征符号和神话传说。 第二章:舟曲的石刻艺术——雕梁画栋下的千年石韵 本章将聚焦舟曲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石刻艺术,深入剖析其艺术特色、工艺技法以及文化内涵。我们将从摩崖石刻、碑刻、造像、建筑石雕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力求展现舟曲金石艺术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摩崖石刻的史诗: 舟曲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摩崖石刻,它们或镌刻于峭壁之上,或掩映于深山密林之中。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摩崖石刻的地理分布、历史年代、内容题材(如佛经、造像、纪事、题名等)、艺术风格以及其在宗教传播、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例如,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摩崖造像群,分析其造像风格、佛教密宗的特色以及与周边地区造像艺术的联系。 碑刻的智慧与传承: 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在舟曲地区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本章将对历代具有研究价值的碑刻进行系统梳理,包括其材质、尺寸、内容(涉及官府文告、功德记录、墓志铭、寺庙记事等)、书法艺术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对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舟曲地区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社会制度以及民俗风情。 石质造像的宗教情怀: 佛教在舟曲有着深厚的根基,石质造像便是其重要体现。本章将重点研究舟曲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石质佛像、菩萨像、罗汉像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神祇造像。我们将从造像的造型、神态、服饰、纹饰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并结合佛教传入与发展的历史,探讨其宗教意义和文化价值。 建筑石雕的巧思: 舟曲地区的古建筑,如寺庙、古塔、民居等,往往也运用了精美的石雕技艺。本章将关注这些建筑石雕,包括门额、柱础、窗棂、屋脊装饰等,分析其雕刻题材(如龙凤、祥云、花卉、人物故事等)、工艺手法以及其在建筑整体风格中的作用。这些石雕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蕴含了丰富的吉祥寓意和审美情趣。 第三章:舟曲金石的工艺与美学——匠心独运的石之魂 本章将深入探讨舟曲金石艺术的工艺技术与美学特征。我们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金石制品所采用的雕刻技法,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雕刻技法的演变: 从早期的平刻、浅浮雕,到后来的深浮雕、圆雕,以及线刻等,我们将梳理舟曲金石艺术在雕刻技法上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技法如何服务于不同的创作主题和艺术效果,例如,碑刻常采用清晰的线条和规整的结构,而造像则需要通过圆润的造型和细腻的表情来传达神韵。 石材的选择与运用: 舟曲地区盛产何种石材?这些石材的特性如何影响雕刻创作?本章将探讨当地常用的石材种类,如砂岩、花岗岩、青石等,分析其硬度、纹理、色彩等因素如何为雕刻家提供创作的可能,以及如何因材施艺,发挥石材本身的质感美。 纹饰与符号的象征意义: 金石艺术中常常运用各种纹饰与符号,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本章将对舟曲金石艺术中常见的纹饰,如龙纹、凤纹、祥云纹、莲花纹、回纹等,以及一些特定的符号,进行解读。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社会习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舟曲的金石艺术并非孤立存在,它深受地域环境、民族文化和时代潮流的影响。本章将重点分析舟曲金石艺术的地域性特征,例如,可能出现的与当地自然风光、民族服饰、生活场景相关的题材;以及其时代精神的体现,例如,在特定历史时期,艺术作品可能出现的颂扬统治者、祈求国泰民安等主题。 第四章:舟曲金石的保护与传承——古韵新生,“花开舟曲” 在对舟曲金石艺术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将着眼于其当前的保护现状,并探讨未来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现状评估与挑战: 分析舟曲地区金石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包括已发现文物的数量、保存状态、保护措施等。识别在自然侵蚀、人为破坏、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的角色: 本书作为“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之一,其出版本身就意味着对舟曲地域文化的一种系统性挖掘与推广。本章将阐述本书在促进舟曲金石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学术研究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力方面的作用。 保护与活化策略: 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活化策略,包括: 加强科学研究: 鼓励学者对舟曲金石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填补学术空白。 完善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投入,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监测与修复。 拓展展示与传播途径: 借助博物馆、展览、学术会议、数字媒体等多种平台,向公众展示舟曲金石艺术的魅力,提高社会关注度。 促进文旅融合: 将舟曲的金石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让更多人亲身感受舟曲的石韵之美。 培养传承人才: 通过教育与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投身于金石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展望未来: 描绘舟曲金石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的美好图景,展望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结语 《舟曲金石叙录》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对舟曲古老文明的深情回望与珍视。它通过对这片土地上镌刻在石头上的千年记忆的细致梳理,让我们得以窥见舟曲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的文化融合以及人民勤劳智慧的光辉。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舟曲金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也为“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的宏伟蓝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整体感觉非常厚实,沉甸甸的,这让我对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反复回味却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仿佛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古玉,低调却不失华丽。“舟曲金石叙录”这个书名,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刻有古老文字的石碑、铜器,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故事。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书籍,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大名鼎鼎的国宝级文物,而像这样聚焦于一个特定区域的“金石”研究,则更能展现出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我非常好奇,作者郑炳先生是如何从这些看似冰冷的石头和金属中,挖掘出舟曲的文化精髓的?书中的内容是否会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或者是对一些长期存在的历史谜团的解答?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舟曲古代历史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地方的过去,以及它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

评分

我之前一直对一些地域性的文化研究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和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满58包邮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9787549013715 郑炳》这本书,光看名字就吸引了我。虽然我并非是舟曲本地人,但对于任何一个地方,如果能通过“金石”这种最直接、最原始的载体去解读其历史变迁和文化基因,那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叙录”二字,更是预示着这是一份严谨的考证和梳理,很可能包含着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和独到的见解。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涉及一些碑刻、铭文、印章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从而勾勒出舟曲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经济状况,甚至是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这种通过物质文化遗产来还原历史的方式,往往比单纯的文字记载更加生动和直观。作为“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的一员,它想必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使命,对于推广和保护舟曲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

终于入手了这本《满58包邮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9787549013715 郑炳》,虽然这本书的主题并非我最钟爱的领域,但出于对“花开舟曲”系列丛书的好奇,以及对舟曲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向往,我还是忍不住把它加入了购物车。拿到手的第一感觉是纸质不错,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很有质感。书的封面设计朴实而不失雅致,隐约透露着历史的沉淀感。我特别喜欢这种能唤起对某个地方产生好奇心的书籍。舟曲,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常常与壮丽的山河、坚韧的人民联系在一起,而“金石叙录”这个词汇,则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那些被镌刻在石头上的岁月痕迹,领略那些沉淀在金属里的历史回响。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一个不曾被细致了解的舟曲,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脉络,不仅仅是表面的风光,而是那些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细微之处。这本书的定价也很合理,尤其是在“满58包邮”的活动下,更显超值,这也让我对这次购物感到十分满意。

评分

这套“花开舟曲”系列丛书,我一直非常关注,尤其是其中的《满58包邮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9787549013715 郑炳》。我对“金石叙录”这类学术性较强的著作一直情有独钟,因为它们往往能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时间长河深处的真实信息,而不仅仅是文学性的描述。舟曲,这个名字自带一种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带领我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通过解读那些刻在石器、青铜器上的文字和纹饰,去探寻这片土地上古老文明的足迹。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学术研究,更在于它能唤醒人们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了解舟曲历史文化非常独特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片土地。

评分

这本《满58包邮 舟曲金石叙录/“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丛书 9787549013715 郑炳》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地方文化的温度。虽然我对“金石学”这个专业领域并非非常精通,但“叙录”二字就足以引起我的兴趣,这意味着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对舟曲地区的金石遗存进行系统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的实物图片、拓片以及详细的文字解读,帮助读者理解那些古老的文字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舟曲,作为一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地区,其历史文化的发展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轨迹。通过对“金石”的研究,或许能够发现一些不同于中原地区、也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舟曲地区在古代社会经济、宗教信仰、艺术审美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舟曲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窗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