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孝经 曾子论孝读本 | 作者 | 韩星 |
| 定价 | 2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32775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页码 | 192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以孝为中心,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全书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孝行为道德的根源,《孝经》作为我国历史上部系统论述孝道的书,强调敬老养老,重视血缘亲情,对规范人伦秩序、调节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维持社会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戴礼记》中的《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记载着曾子对孝道的论述,本书辑为《曾子论孝》。 《孝经 曾子论孝》读本分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对原典的主要内容做了全新解读。 |
| 作者简介 | |
| 原著 关于《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代表性的观点如:孔子自撰;孔子的弟子曾子所录;七十子之徒遗书;曾子门人编录;子思所作;汉代儒生所伪造。从思想内容上看,《孝经》与《礼记》及《大戴礼记》中有关曾子的思想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甚至某些文字都相同,因此当代大多数学者都将《孝经》视为曾子学派的作品。 曾子是孔门的弟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是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一般认为他上承孔子,下启子思、孟子,是“思孟学派”的鼻祖。 解读 韩星 男,1960年6月出生,陕西蓝田人。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儒学研究,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儒教的现代传承与复兴》、《儒学新诠》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等,在产生广泛影响。近几年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社会有: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及传播教育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北方道德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孔子2000学术网站顾问,场有哲学研究院(香港)顾问,河北省儒教研究会顾问,国际南冥学研究会(陕西西安)副会长,《原道》学术委员,《原道》文丛编委,西安中和书院院长等。 |
| 目录 | |
| 孝经 / ○○一 曾子论孝 / ○九七 |
| 编辑推荐 | |
| 丛书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既相互影响,又彼此有别。大众儒学关心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本丛书是我国儒学史上一套由学者编纂解读、面向普通大众的儒学经典读本,以现代的视野、大众的角度、践行的立场,深入浅出地讲解儒家修身做人的义理。 从内容看,着眼于儒学修身做人的学修次第,本丛书包括四个板块,大致反映了儒家教化不同阶段与层面的需求:“蒙学基础”用以童蒙养正,“家训家礼”培养良好的家教家风,“劝善经典”激发人的为善之心,“四书五经通解”则是对儒家义理的系统阐述。具体书目为: 四个板块 书名 蒙学基础 《三字经》读本 《弟子规》读本 《千字文》读本 家训家礼 《朱子家训 朱子家礼》读本 《女四书》读本 《曾国藩家书》读本 劝善经典 《孝经 曾子论孝》读本 《了凡四训》读本 《王凤仪言行录》读本 四书五经通解 《大学 中庸》读本 《论语》读本 《孟子》读本 《五经》读本 四个板块构成有机整体,体现了大众儒学的社会性、实用性和阶梯性。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体现了一种克制而又不失清晰的美学。内页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本的呼吸感,不至于拥挤在一起让人视觉疲劳,又没有浪费空间显得空洞。行距和字距的设定,经过了精心的计算,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负担明显减轻。我注意到,作者(或编者)在处理原文和注释的层级关系时,运用了不同的字体大小和粗细,这种视觉上的区分非常自然流畅,读者可以很轻易地在原文和辅助解释之间进行切换,而不会产生阅读上的中断感。这种设计,让我在阅读时能够保持一种“心流”状态,思绪能顺畅地沿着文字的脉络前进。比起那些为了追求“信息量爆炸”而把页面塞得满满当当的书籍,这本书明显更懂得“少即是多”的道理。它尊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让文字本身的美感得以展现,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关注,让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品质产生了极高的信赖感。
评分从一个仅仅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很多经典著作读完后,会让人心潮澎湃,但转头一想,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具体该怎么去实践、去体现呢?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像有些理论那样高悬于天,而是将抽象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家庭关系、亲子互动乃至日常言谈举止的细节中去。它不是教你如何做一个“完美”的圣人,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可以日日反思和实践的“修行指南”。例如,书中关于“慎言”、“敬容”的描述,让我开始留意自己在与家人交流时的语气和态度。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家庭责任的角度发生了一些微妙但确实的变化,不再仅仅是完成任务式的赡养,而是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连接和尊重。这种由内而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真正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魅力所在。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章节的组织和内容的选取上,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只是机械地堆砌原文,而是像在精心编织一张网。它似乎有意将不同时期、不同侧重点的论述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比如,初期可能侧重于孝敬父母的物质层面和日常礼仪,但在后续章节中,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君主、对社会秩序的延伸思考,最终落脚于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人格塑造。这种编排顺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一套规则,而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智慧引导下,逐渐认识到“孝”作为一种核心伦理,是如何构建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行为准则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每读完一章,都会有一种向更高层次理解迈进的感觉,非常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典雅,封面那种淡淡的米黄色,配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阅读起来很舒服,不像有些现代出版物那样刺眼或者容易留下指纹。我特别喜欢那种边角处理,微微圆润,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感觉就像是捧着一本流传已久的手抄本。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版方确实在细节上花了心思,这对于一本传统经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器物,让人在翻阅时,自然而然地就带上了一份敬畏之心。我特意选了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了一壶清茶,就着窗外洒进来的阳光,慢慢展开阅读。那种仪式感,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沉静的修行,而不是匆忙的信息摄取。好的载体,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体验和心境,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让人在接触内容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非常美好的铺垫和期待。我甚至愿意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仅仅是看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部分,简直是救星一般的存在。对于我们这些不是专门研究古文的普通读者来说,很多晦涩的词句如果缺乏恰当的现代语言的解读,读起来就像是雾里看花,抓不住重点。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没有采取那种过于学术化、冷冰冰的逐字翻译,而是用一种非常流畅、贴近现代人理解习惯的白话文进行阐释,同时又非常忠实于原文的精髓。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在关键的段落后,附带的“小注”或者“解诂”,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深层的伦理含义或者历史背景,这些解释非常精到,让人茅塞顿开。举个例子,有些关于孝道实践的描述,放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刻板,但通过注释的引导,我理解到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人伦秩序的考量,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这些古老的教诲,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的眼光去批判。这套注释系统,无疑是这本书能被大众接受的关键桥梁,它让厚重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