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电路
定价:27.00元
售价:18.4元,便宜8.6元,折扣68
作者:路而红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3040291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2004年,中央电大重新修订了《数字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本书根据新教学大纲,同时满足高等工程专科电气、电子类专业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数字电子电路)的要求,精选了教材内容,增加了新器件和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VHDL对数字电路的描述等。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每章都给出了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及小结。另外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采取符号方式提醒读者,突出了重点内容和基本概念。
本书以逻辑代数为基础,以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为目的,全面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全书共分11章,主要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以及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在附录部分,介绍了VHDL语言。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程专科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相近学科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资深电子工程师,我通常对市面上的教材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内容都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组,缺乏创新性的洞察。然而,这本书在处理前沿技术与经典理论的衔接上,展现出非凡的功力。它并没有固守传统的TTL/CMOS范式,而是花了相当篇幅去探讨现代高速电路设计中必须面对的串扰、阻抗匹配等高频效应,尽管这些内容通常被归类到射频或传输线理论中,但作者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数字电路的背景下进行讨论,体现了当代电子系统设计的一体化趋势。我特别注意到它在讨论静态随机逻辑(SRL)和动态逻辑(Dynamic Logic)时,对功耗和噪声容限的权衡分析,非常到位和中肯。它没有给出“最好的”电路结构,而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低功耗物联网与高性能计算),提供了清晰的选型指导和相应的性能预测模型。这种成熟的工程视角,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可以伴随工程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实用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计,绝对是其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技术书籍的习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难度陡增且脱离实际,让人感觉像是为了凑数量。而这本书的练习题,难度梯度设置得极为合理,从基础的布尔代数化简,到中等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设计,再到末尾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的系统级问题,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巩固了前述的理论。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布局。例如,在学习完卡诺图后,紧接着的习题要求你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来实现相同的逻辑,这种从纯理论到软件实现的无缝过渡,极大地强化了知识的迁移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章节后的“思考与探索”部分,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指当前行业的热点和难点,例如对亚稳态的深入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计算和记忆的层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助益。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科技感的字体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深厚的学术底蕴。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扎实的纸张质感和印刷清晰度所折服,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专业教材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布局也做得非常考究,逻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锐利,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在视觉上获得一种被引导的顺畅感。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原理图,作者似乎花费了极大的心思去简化和优化,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信号的流向和器件的工作状态。我记得翻到讲解触发器那一章时,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通过书中精心绘制的波形图和状态转换图,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远超出一般教材的水准,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耐心地为你铺设通往真理的阶梯,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可靠。这本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可读性”的重视,将硬核的理论用一种近乎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煎熬。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出版界的精品之作。我是一个对阅读体验有较高要求的人,印刷品的触感、墨水的质量以及版面的留白处理,都会直接影响我的学习效率。这本书的字体选择非常舒服,无论是正文的小五号还是公式中的数学符号,都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在跨章节引用和索引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当你需要在后续章节中回顾某个基础概念时,清晰的页码标注能让你迅速定位,极大地节省了翻阅时间。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怀,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对读者群体的尊重。很多厚重的技术书籍常犯的错误是版面过于拥挤,导致图文混排混乱,但这本书在这一点上控制得非常好,图注和公式编号清晰独立,图表与正文的对应关系一目了然。可以说,这本书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一种精心打磨后的专业气质,让人愿意把它放在案头,随时翻阅,而不是束之高阁,视若珍宝。
评分我最近在为一个复杂的嵌入式项目寻找可靠的参考资料,手上堆了不少号称“权威”的指南,但真正能深入到晶体管层面,并解释其非线性特性的,寥寥无几。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是它的深度和广度完美平衡。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功能介绍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半导体器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物理机制。比如,它对CMOS反相器的延迟分析部分,考虑到了工艺角和温度漂移等实际工程问题,这对于设计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字系统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往往能瞬间打破思维定势。比如,在阐述时序逻辑电路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时,书中用了一个关于“快速反应”和“稳定站立”的生动比喻,让我立刻抓住了这两个参数在系统稳定性中的核心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教你“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追本溯源的教学思路,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底层理解能力,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调试那些在仿真阶段表现完美,但在实际硬件上却出问题的各种“怪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